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2158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docx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

浅析动画主角角色设计中的服装色彩搭配

1、相关定义

1.1、字义缩语及专有名词定义

1TIS(Theintelligentsystemofmatchclothingcolortoresearch)服装色彩搭配系统智能研究2.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FLEX快速词汇分析程序生成器;3.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4.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s)富互联网应用。

1.2、色彩与肤色的定义

2.1什么是色彩2.1什么是色彩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及有彩色两大类。

有丰富的明暗区别而不带彩的色,如黑、白、灰,一般被称之为无彩色,按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区分,则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这些被称之为有彩色。

此外,如按色的冷暖性质来区分,那可分为冷色系列和暖色系列,冷色系列中有如蓝色、青色等,暖色系列中有如红色、橙色、黄色等。

17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科学家布列略发现红、黄、蓝三色间,如果按照比例混合,就会产生光谱中的任何颜色,人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三原色(又称母色)按照比例配合,就可产生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配色的规律是:

红配黄是橙色,黄配蓝是绿色,蓝配红是紫色,人们就把经过混合之后产生的橙、绿、紫三色称为二次复色。

如果在红配蓝的时候把红色多加一些,便产生紫红色,蓝色多加一些便产生蓝紫色,其他以此类推,便产生了色相环。

在色相环上,相互靠近的称为邻近色或类似色,相配起来,就容易调和,并可产生一种和谐美;在色相环上,相对的称为补色,而在这个补色周边的颜色就称对比色,相配起来,对比效果强烈,可增加明快感。

为了进一步认识色彩的特性,下面介绍一下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容貌,是区分红、橙、黄、绿、蓝、紫等六个代表颜色的名称。

在六个代表色中混入不同量的黑或白,仍属于同一色相,而没有色相变化。

不同的代表色相互混合,可得到不同的色相感,如黄蓝的混合,可得到中绿、翠绿、黄绿、草绿等变化。

2、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由明到暗的变化程度。

在无彩色中,最亮的极色是白,最暗的是黑,所谓的浅灰、中灰、暗灰这些不同的灰色,是在黑色中加入了不同量的白而形图2-1-1色相环4成的。

有彩色同样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明暗度,如同样是绿色,加白或加黑,可成为各不相同的深绿、中绿、浅绿。

粉绿等。

明度阶段可分为明度高的高明度区,明度中的中明度区,明度低的低明度区。

越是接近高明度区的色彩越亮,如柠檬黄、淡黄、中黄、浅绿等;越是接近低明度区的色彩越暗,如墨绿、深蓝、群青、翠绿等。

3、纯度纯度也称彩度(或称颜色的饱和度)。

这里是指色彩每一色相鲜艳程度的大小。

对有彩色来说,有时色相尽管相同,甚至明度也相同,却仍然会有纯度的差异。

黑、白、灰等无彩色是没有色相感的色,因此纯度为零。

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为该色的纯色,这种纯色有着特定的明度。

在高纯度的色相里加白或黑,将会提高或降低其明度。

1.3、色彩的概念和意象

色彩的产生色彩即颜色,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有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称为颜色。

颜色必需依靠光线来体现效果。

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以下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光源的种类、物体吸收及反射光线的方式。

通常人们把色彩的组成用:

红、黄、蓝来表示,即三原色。

因为其他颜色都能通过三原色混合出来,但是三原色是无法通过其它颜色混合出来的。

在人类悠久历史长河的印记中,很早以前就有了关于色彩应用的记载,但色彩的科学,直到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而呈现出七色光谱之后才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6~17世纪期间就有很多关于光的反射、折射的研究,更为色彩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基础。

色彩在人们的眼里永远是个感性、神秘的东西,正是这样一种”感性”使色彩在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如何把感性的色彩理性的应用到设计当中呢?

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色时,不仅要与客观对象、科学为依据,而且还要结合经验、象征、文化、记忆及传统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果。

1.4、色彩的概念及意义

大自然中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色彩即各种颜色(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的集合。

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有彩色系中色彩都可以分成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三个要素。

在居住空间中,怎样利用色彩来创作出个性而又的舒适空间,我们可从装饰风格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装饰细节角度进行调整,来规划空间色彩。

不同客观对象概括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含义。

主要表现为民族色彩、感情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形象色彩、外来色彩等。

从人类的诞生伊始,就为自己创造了居住空间,从遮风避雨到精神享受,随人类的智慧发展而发展。

这样,就可以既最大发挥使用空间的功能又有最大的得到精神享受,也为现代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间组合的主要关键已不是家具的堆砌,划分空间不能只是通过硬质墙体来划分,而是要更加注重学习、交流、睡眠、餐饮、游戏等空间功能的人的生活习惯及逻辑关系。

3每个区域通过不同的家具、界面材料、陈列品、颜色、光线等变化来体现各个区域的功能,通过色彩之间的变化统一和对比协调关系,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美感永恒。

室内色彩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还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

色彩如果处理的得当既有美感也符合功能要求。

用色科学合理有利于健康同时也有助于身心健康。

室内色彩既要遵循规律,还需要随时代审美的不同而变化。

居住空间室内的主色调必须依据空间构图来确定,居住空间室内的主色调在整个室内色彩中有润色、烘托以及色彩主旋律的作用。

色彩的明亮程度、色彩的纯度、色彩的对比和对色度都是形成室内主色调的主要形成因素,在色彩搭配时主要体现出变化中又有统一协调的关系,若色彩统一却无变化效果则达不到对色彩美学的审美要求,若色彩变化繁复却不统一,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这也是与色彩美学背道而驰。

因此,对色彩的设计一定要做到既统一又富有变化,将色彩对室内空间的美化作用发挥到极致,完美处理色彩搭配中的协调与对比、多变与统一、平衡与稳定、主体色彩与背景色彩间的关系。

面对室内的色彩设计时,主色调是首当其冲考虑的。

此外,室内在色彩设计时需要体现出节奏感、稳定感、韵律感。

据研究,在家庭中通过改变室内的色彩,对某些心理障碍和职业性疲劳症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这种作用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功效。

一般情况下,室内采用暖色调可以缓解消除眼睛疲劳也可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色彩缤纷的生活空间环境和家具摆放,会成为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对人的性格形成也起到促进作用,而反之则不利于健康。

有印花的咖啡杯简单温馨的卧室安静干净的书房4卫生间洗手台装饰作用的瓷器客厅花印象印花的灯具洗手台花印象的床

1.5、,删除r,和6,。

于是一张服装图像可以表示为一系列Bundled特征的集合,即C=图3.2展示了Bundled特征的形成过程,图3.2(a)为服装原图,图3.2(b)中的红点为服装图像的SIFT特征,图3.2(C)中的椭圆区域为提取出来的极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s),图3.2(d)为服装图像的Bundled特征。

_W_,勝.m._.m\图3.2服装图像Bundled特征提取过程

1.6、色彩的分类及色系的概念

从理论上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类类别,根据人们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有冷暖属性之分,由三个类别为:

暖色系、冷色系和中性色系[2]。

综上所述,色系可以包括色彩的冷色系、暖色系、中性色系和无色系(中间色系)[3]。

本文研究的色系就是指冷色系、暖色系、中性色系和无色系4类色系。

冷色系中的蓝色、紫色会使人联想到蓝天、大海等,由此产生清爽、安静等一系列感觉。

而暖色系中的红色、橙色、黄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阳光、希望等,由此产生温暖、热烈等一系列感觉。

色彩是整个服装的灵魂[4]。

在物质的世界里,最先感受到的是物体的色彩而不是形状,同样当人们在你观察一件衣服的时候首先最强烈的色彩给视觉的冲击最强烈,色彩的刺激关乎人们的选择标准、选择行为及购买动机,由此不难看出服装色彩成为判断个人素养高低的一个评价标准。

1.7、服装色彩概念界定

服装色彩定义归纳为服装面料上呈现出的各种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7]。

我国学者陈雁指出,服装色彩是在一定的光源照射到服装面料上以后反射光部分的光谱能量分布[8]。

也有学者把服装色彩定义为服装各部分的整体色彩的关系[9]。

还有学者把服装色彩定义为服装以及服饰配件相配套色彩的整体搭配。

1.8、词语搭配的概念

搭配,可以说是语块的一种分类,靳洪刚(2011)认为,在词汇层次上,语块表现为两种:

(1)词组语块(Lexicalchunks),如中文的”执行计划/政策”、”采用方法/措施”,英文的”remindof”、”payattentionto”。

(2)惯用语块(Formulaicspeech),如中文的”说老实话”、”总而言之”,英文的”waitaminute”、”hangon”,本文将主要从词组语块的角度来考察韩国学生V(双)+N搭配掌握情况。

搭配仿佛是语言中的”预制块”,它们不是每次都根据句法规则临时组装出来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运用的,就像一个词一样(Pawley&Syder,1983)。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搭配”的概念界定不同,但是在对词语搭配的基本特征方面,还是基本上存在着相同的理念。

如:

NorbertSchmitt(2010)在他的著作中界定了搭配的概念,即:

“常与目标词一起使用或者在目标词的附近出现的词(有更大的可能性,而不是随机的),就是搭配词(collocates),所产生的序列或一组词就称做词的搭配(collocations)”。

在词语搭配分类方面,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

齐春红(2005)、卫乃兴(2002)等中国国内的学者已经介绍过搭配分类上的标准。

卫乃兴(2002)在《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中讨论了组合轴上的有关词语序列,并探讨了它们各自不同的语义和结构特点。

他把这些词语系列大致分为三类具有不同性质的组合实体,即自由组合(freecombinations)、有限组合(restrictedcombinations)、和成语(idioms)。

其中,只有有限组合应当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搭配。

有限组合的搭配与母语者词语搭配使用频率是不可分开的,母语者使用频率较高的搭配形式可以称做高频搭配。

用高频搭配考察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从而发现与母语使用者常用搭配之间的异同,而后应用到实际汉语教学当中,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无2疑有很大的价值。

周健(2005)则很明确地确定了词语组合搭配语块的分类,即: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老王肾功能已经“我们想到的接续词语多半是”衰竭”,”功能-衰竭”的搭配就可以视为一个语块。

这种含义上的词语组合搭配语块就是本文将研究的范围。

1.9、导游话语中的概念搭配

表达概念的搭配用于描述说话人或者写作者的世界经验,为语言的使用者提供交流世界经验的语言资源,包括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行动、过程,参与的时间、地点等等。

与此同时,交代参与者的性质以及与行动和过程相联系的环境。

导游话语的概念搭配是以旅游景点为依托,在介绍景点的基础上进行导游活动,因此导游话语主要以介绍景点信息为主,而搭配在表征世界的问题上比词和语法更具有优越性,因此概念搭配是导游话语中表征世界的主要方式。

通过揭示导游话语中概念搭配的常规方式,揭示出导游话语表征世界的常规方式。

(一)表征世界的搭配我们谈论一个词、词组或者句子的意义,通常是指它的所指,除了它所包含的概念意义以外,还包含它的色彩意义。

汉语中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单独回答问题,有实在的意义,因此,汉语中所有的实词都具有描述客观世界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允许说话人或者写作者只要说出单个的词或者很短的词组就能表达意义,表征客观世界。

例如:

导游话语中的一些处所名词,”青岩寺”、”医巫闾山”、”笔架山”、”辽沈战役纪念馆”、”义县万佛堂石窟”、”义县奉国寺”等等,这些词和词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表征。

作为表征客观世界的语言资源,语法与词不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即语法事实,它强调的是逻辑性,是从成千上万的语言结构中概括而成,独立于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它着重的是词和词之间,词组和词组之间的组合关系,即线性关系。

而词所指示的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片段,这些经验片段是由集体的经历感知而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这些事物在人们的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印象提供给人们”具体”的客观世界,形成经验片段。

而语法呈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范畴,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反映。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社会生活在语言中的反映,因此它是表征世界传达信息的基本手段。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导致语言表达的复杂化,语言通过不断增加自身长度使得表达精密化,因而也导致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三音节词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当有些信息通过单个词语仍无法明确传递时,语言只能通过自身的语法系统来调节即增加表达长度——多词表达的出现,即搭配。

名、动、形是汉语用于传达信息的词类中最基本的三类词,从时间上看,在甲骨8文时代就已经出现,和名词相比动、形的数量虽然较少,却一直沿用至今,汉语中的其它词类相对于这三类词都是后起的;从数量上看,这三类词的数量占汉语词的绝大部,汉语中的其它词类相对较少;从词类的性质来看,这三类词均属于开放性词类,而其它词类的开放性较弱,因此我们在区分搭配和词的差异时,主要从这三类词入手,首先,在传递经验、表征世界的问题上,名词往往含有的是概括性的范畴信息,而搭配往往含有的是具体化和精密化的信息。

其次,动词往往只能体现单个的动作,而搭配可以却可以表达出动作的各个过程,例如,动作的开始或者结束等等。

再次,就形容词的感情色彩而言,词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态度性的,但是搭配往往带有态度性,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评价。

除此之外,搭配在语篇中还具有一定的衔接功能,它是取得语篇连贯的一种手段。

韩礼德和哈兹”在其《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将其分为两大类型:

复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

语篇的连贯就是通过句子间词汇项的复现和搭配实现。

”①尽管词和搭配在表征世界的功能上是相似的,但是表达概念的搭配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所携带的信息比词要更加具体、精密,除了表达动作以外,还可以表达行动的过程,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态度,而且它在取得语篇连贯的问题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二)导游话语中概念搭配的常规化韩荔华指出:

”导游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业用语,是集团变异的结果。

”②因此导游话语是被社会某一团体使用的交际工具,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注重实践性,是让别人对你所讲的内容发生兴趣,继而接受你所讲的内容,所以它具有应用文的特性,带有一定的模式化特征,我们把这种模式化特征称之为常规化,但常规化并不等同于模式化,模式化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常规化是常规的,是可变的,即使有个例存在,但是并不影响话语的常规性。

库尔马斯(Coulmas)“认为语言使用的标准化策略的演进与重复出现的交际目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在一些比较窄的语域。

”③导游话语的交际语域相对于日常生活的交际语域而言是比较狭窄的,它有特定的使用领域。

导游话语都建立在介绍和传递景点信息的基础上,因此导游语言的常规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导游话语的介绍和说明,以及在此过程中地点的变换。

91.名词性词语的常规化导游话语是介绍旅游景点的话语,因此导游话语中名词的显著特征就是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的频繁使用以及搭配使用。

导游语言中的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不仅被用来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还用来介绍景点的历史沿革、景点内部的建筑设施等等。

[1]它位于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在大连新区的东部。

(大连金石滩东部海岸景区)[2]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35千米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3]关门山水库风景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离驰名国内外的“本溪水洞”25千米。

(本溪关门山风景区)如例所示,导游话语在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时经常出现多个处所名词搭配来明确景点的地理位置,有的还会出现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搭配使用,用比较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地理位置来指示景点所在的地理位置,这说明导游话语中的名词搭配已经成为了谈论和表征世界的主要手段。

除了介绍景点地理位置的时候,导游话语在行文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的搭配使用,例如:

[4]正宏门、启运门均为三间门,正中为神门,左为君门,右为臣门。

(抚顺清永陵)[5]我们左上方的这处景观是”如来佛掌”,是天然形成的,非常形象。

(本溪望天洞风景名胜区)[6]大家往东南下边望。

那个宽阔的花岗岩平台,就是点将台。

(丹东凤凰山风景名胜区)这些使用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搭配使用,以某一点为中心,来介绍景点内部的建筑设施,既节省篇幅,也使说明的脉络更加简单、清晰,更容易为受话者所接受。

根据辛克莱的习语原则,在物理角度常常集居的事物更有可能被一起提及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把这种临时性搭配,认定为导游语言常规化的东西。

导游语言中还喜欢使用”眼前”、“面前”、”前面”等方位名词指示地点,节省篇幅,简洁易懂,这都与导游语言的性质息息相关。

102.动词性词语常规化导游话语在动词的使用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常规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介绍方式的常规化;二是说明方式的常规化;三是观赏性动词”看”的使用;四是导游过程中行进性动词使用的常规化。

(1)介绍方式的常规化导游话语在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时通常采用”位于+处所名词”的搭配形式,如上例[1][2][3]。

据统计,在我们收集的52篇导游词中,以”位于+处所名词”形式出现的就有40处之多,常用的还有”坐落在+处所名词”的搭配形式。

导游话语是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的导游交际活动,因此导游话语的介绍性导致了导游话语介绍方式的常规化。

(2)说明方式的常规化导游话语中说明方式的常规化主要体现在说明性动词的”是”和”有”的使用上。

“是”这个判断动词成为了导游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因此也出现了”就是”、“都是”、”也是”等潜在的常规形式。

说它们潜在,是因为它们不构成常规化的形式,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常规化趋势。

为此,我们对52篇语料抽样调查,以每5篇为单位进行抽样分析,抽样顺序为1、6、11、16、21、26、31、36、41、46、51,分析如下:

出出现是就是都是也是现形式次语料和篇幅数1.沈阳故宫11页10312326.沈阳棋盘山风景名胜区6页4141111.旅顺白玉山5页半3152116.抚顺赫图阿拉城6页3371121.本溪关门山风景名胜区5又3/4页2771126.丹东青山沟风景名胜区6页55140131.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5又4/5页4631036.阜新大青沟自然风景区7页2673041.辽阳汤河风景区3又3/4页1910046.北票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5又1/3页2510051.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3页1911011由此可见,”是”这个动词出现的多少与导游话语篇幅的长短有关,导游话语篇幅越长,”是”的出现频率也越高,这也是导游话语的说明性决定的。

还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动词”有”,用来介绍景点内的建筑、设施等等,简洁易懂,例如:

[7]还有一岛俗称”磨盘山”,一大三小,四个岛屿,形影相伴,隶属于菊花岛乡。

(菊花岛)[8]楼下有一个建筑标志是古城的中心点,从这里可以看到四条街和四个城门。

(兴城古城)[9]这里有过廊日记浮雕,共16米长,是按雷锋的日记手写体铸铜而成。

(抚顺雷锋纪念馆)据统计,”有”作为存在性动词在语篇1中出现了15次,语篇6中出现15次,语篇11中出现10次,语篇16中出现9次,语篇21中出现7次,是一个仅次于”是”的高频率动词,它作为存在性动词的表现形式是”有+名词”,与”有”的存在意义相关的潜在形式有”还有、设有、刻有、原有”等等。

(3)观赏性动词”看”导游话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游客游览和欣赏景点的美景,因此在导游交际活动中“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动作,例如:

[10]大家往前看,这就是著名的大石棚。

(丹东凤凰山风景名胜区)[11]各位请看,我们眼前的就是大雄宝殿。

(辽阳广佑寺)[12]大家看,半山坡上有一对花岗岩石雕刻的二龙吐水(铁岭龙首山风景名胜区)在52篇导游词中每篇导游词都涉及到了”看”这个动作,而”看”这个动词相对于其他观赏性动词而言,不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而且兼有书面性和口语性的两大特征,符合导游话语的语体特征,因此成就了导游话语动词的另一常规化特征。

(4)行进性动词的使用导游话语是一个需要不断转换空间来完成整个景点介绍的话语活动,因此导游话语中经常出现:

”来、上、走、行、进”等行进性动词,表示导游活动中导游和游客地点位置的转移,因此导游话语中动词的常规化还体现在导游话语中地点变换过渡方式的常规化。

导游话语中这种地点变换下动词搭配常规化主要是动作行为的过程性体现,即动作行为的开始和结束。

这种搭配的常规方式通常表现为:

”请+V”、”时间词+V”、”再+V”、”V+结果补语”等等①。

①这里的V均为行进性动词。

12导游话语是除了具有介绍和说明功能以外,还具有引领、引导性的功能,因而在地点变换的特点下而产生的新动作通常带有一个标志性的结构,那就是”请+V”的兼语结构。

例如:

[13]请大家随我上台阶,走进这故宫中路的第三进院落(沈阳故宫)[14]现在请大家随我沿着月牙城往北走,眼前就是宝城。

(沈阳福陵)[15]请随我顺此崖向上西行。

(锦州医巫闾山风景名胜)用”请+V”的兼语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请”表示动作行为还没发生,标志了动作行为的时间,是一种礼貌的邀请。

还有的用时间词”现在”,副词”再”等,表示新动作行为的开始和发生,例如:

[16]现在,我们沿石路盘旋而上约百米,便会见到真人观和吕祖亭,他们在笔架上的最北面(锦州笔架山)[17]现在我们来参观烈士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18]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活佛宫。

(阜新瑞应寺)“现在”指示时间,表示后面的动作还没发生即将发生,”再”表示动作重复发生,两者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

导游话语还多用动词的搭配体现动作的完成,为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做准备。

例如:

[19]进入山门,我们首先看到有一满族女子洗头塑像,名为玉女洗头,这是根据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诗所塑。

(锦州医巫闾山)[20]走进珊瑚馆,犹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又如走进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21]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是星海广场的中心,让我们一睹这座广场的风采。

(大连星海广场)这些动作经常使用行进性动词加上”进”、”入”、”到”等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

还有的使用动态助词”了”、”过”表示动作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