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2694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docx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课微型课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2)xxxx来源:

本站陈凤情发布时间:

2021-12-1814:

37:

39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

颐和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

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

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

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

(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

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

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

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

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

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

(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廊▲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

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

(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

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

(出示练习题: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3)师小结: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

(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美丽的大公园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下P6-7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

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24-8+10

28+12×8

35+15-12

24÷8×7

14+35÷7

17-24÷6

20×9÷3

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

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

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来说。

你是这样分类的。

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

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

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

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

【课件出示】补上答案:

2638

21

60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

[点击课件]你会算吗?

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

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

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

那怎么办呢?

请你来说。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你怎么知道的?

哦,书本上预习的。

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过渡语:

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他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

出示条件:

成人票:

24元

儿童票:

半价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

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又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

你们条件看的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是24元的一半12元。

4.那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

5.反馈:

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暗示我。

好的,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和大家展示一下。

好,你来。

6.【课件出示】

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你是怎么想的?

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要求出还剩多少元,需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用24×3=72元,再用100减去72,得到的28元就是还剩下的钱。

你说的很完整,看样子你理解了他的意思。

老师也明白了大家的想法,先得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才能求出还剩多少元。

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他的计算过程,想一想他先算的是什么?

他先算的是24×3。

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同学们的回答再一次明确了:

这道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要先算出3个24元是多少,然后再求还剩下多少钱?

那么这道题就应该先算乘法。

【课件出示】100-24×37.我们在来看看这个问题是什么?

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请你试一试。

反馈:

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解答。

【课件出示】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这位同学是这样说的,要求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就是要先求出一张儿童票需要的钱数。

用24除以2等于12元,在加上24就是一共需要的钱数。

他们计算时都是先算什么?

24÷2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为什么都得先算除法?

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的,因为不求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就求不出一共的钱数。

还有同学认为只有要先算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在加上一张成人票的票价才能算出一共的钱数。

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么不管是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出24÷2的商,然后再求和。

【课件出示】24÷2+24

24+24÷28.我们在来看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请你列式计算。

反馈:

【课件出示】

请你仔细看一看他的算式,你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吗?

要求出玲玲的票价24÷2=12元,再把三个人的票价加起来。

24+24+12=60(元)他列的算式对不对?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老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他的算式不一样,你们想看吗?

他是这样算的。

【课件出示】

你看的懂吗?

她是这样算的?

两张成人票的票价48元和一张儿童票的票价同时算出来,然后相加。

质疑:

他是两边同时算的,这样行吗?

谁来谈谈?

哦,你认为行,他这样算,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的价钱这两边互不干涉。

不影响计算。

还有谁想发表看法?

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坚定,反正都要把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算出来,倒不如一起算出来,这样还更简便,步骤少,而且既符合要求又不违反运算顺序。

小结:

的确如此,既符合了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的法的运算规则,而且不影响计算的结果,这样算还很简便。

所以我们可以同时计算。

【课件出示】24×2+24÷29.请你想一想,到底怎样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他认为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同意吗?

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也要注意它的运算顺序。

10.在“冰雪天地”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和解答。

交流好了吗?

计算正确的举举手。

11.引导观察:

我们来仔细地看看这些计算过程,四则混合运算到底该怎样计算?

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12.谁愿意把交流的收获和大家来分享?

你来说,好的。

在【课件出示】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三、

巩固提高

1.过渡语:

知道了这类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几道题,

你们见过吗?

你们记性真好,就是原先分类时剩下的4道题。

没有具体的情境,你知道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请你算一算。

课件反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算的。

问:

他们计算正确吗?

课件打上“√”

这道题你看是怎么计算的。

26×4-125÷5

同时计算的乘除法。

这样就更加简便。

2.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

6名学生参加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30元,每人乘车用2元。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反馈:

【课件出示】

30÷6表示什么?

你说的对,是表示每张门票的价钱。

2表示什么?

(每人乘车的价钱)计算正确吗?

课件“√”,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一共需要多少钱?

怎么计算?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

好的。

课件“√”。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重量级的习题,你们想不想挑战?

四年级师生148人去公园划船,4人座每条船租金25元,6人座每条船租金是30元。

怎样租船最合理,最少要花多少元?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很多同学好了,谁愿意来为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他的结果是坐24条6人座的船,剩下4人坐1条4人座的船至少要花745元。

你和他一样吗?

结果一样,我们在来看看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

148÷6表示需要租24条,还余下4人就租一条4人座的船什么?

你说的很对,就是148里有几个6,就是需要租几条6人座的船,通过计算需要租24×30表示什么?

租24条6人座的船需要的钱数,再加上租1条4人座的船的价钱,就是最少要花的钱。

这位同学完成的非常好,说的也很有条理、很清楚。

课件“√”。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有什么要和同学们说的?

像这样,要求出至少花的钱数,要尽可能选择坐的人多,价格相对便宜的船,如果有剩余的人再选择另外的方法,就能找到最便宜的方式了。

四、课堂总结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很会总结,那么能不能也为你今天这节课取得的收获做一个总结。

有的同学说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在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你有什么新收获?

这位同学说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还有同学说,解决问题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

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好下课。

同学们再见。

......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有趣的鱼胡子)

数学问题:

鱼的胡子:

鲤鱼有4根胡子,鲶鱼有8根胡子,泥鳅有10根胡子。

(1)鲤鱼的胡子比鲶鱼少多少根?

(2)鲤鱼和鲶鱼一共多少根胡子呀?

(3)两条鲶鱼有多少根胡子?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

(1)8-4=4(根)

(2)4+8=12(根)(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百科阅读:

小朋友想不到吧!

鱼也长胡子!

让你更想不到的是鱼的“胡子”还有很多妙用呢!

鱼是用它的胡子(也就是鱼须)来尝味道的。

鲶鱼就是用鱼须来感觉味道的。

鲤鱼的胡子实际是它们的触觉和味觉器官。

泥鳅主要通过胡须的触觉和味觉作用在水层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哈哈!

鱼的胡子真有趣!

八年级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

———《桃花源记》

单位:

和店中学姓名:

路慧英时间:

2021年4月1日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微型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

却主动辞官,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他宁可隐居,也不要在世俗之中迷失自我。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师:

谁能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引领我们走进世外桃源的陶渊明先生呢?

生: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字词

认识了作者,老师再看看通过预习,同学们对本课的字音把握好了吗?

(幻灯片)

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3、目标

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了解了作家,扫清了字音障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

请看大屏幕!

(学习目标

大屏幕显示)

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

有了目标,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桃花源进发,旅途中不能闲着,让我们来读一读美文吧!

读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确一下朗读文言文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感情。

(大屏幕显示)这也是我们评价朗读的依据,请同学们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一人一段,读后互相评价!

师:

好!

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个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朗读。

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呢?

第一组这组同学展示完毕!

哪个同学愿意来评价呢?

(此处可让评价学生再读他认为读的不到位的段落)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引入:

同学们读的挺好了!

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桃花源,桃花源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陶老先生做导游,他满口之乎者也,我们听不大懂怎么办呢?

好!

那让我们来翻译课文!

看大屏幕!

按照屏幕上的要求来进行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译,划出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释疑解难,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

3、以组为单位,质疑问难,把握难点

4、教师点拨,检查学习效果。

师:

哪个小组有疑难?

我们可以请求“外援”!

其他小组还有需要大家帮助的解决的问题吗?

哦!

如果没有,请看大屏幕。

(投影:

重点、难点语句,检查学习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纠正)一)文言词语的三种文言现象:

1)通假字:

便要还要

2)古今异义:

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鲜美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关联词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困境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够,不充足3)词类活用

处处志之志: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引入:

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把握的不错了!

古人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桃花源究竟因为什么才有着这样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下面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共同探讨。

并用“桃花源的真,我是从“”中体会出来的。

师: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结果。

生:

1、桃花源的景色真美,我是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属中体会出来的。

2、桃花源的路真神奇,我是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中体会出来的。

3、桃花源的人真幸福,我是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体会出来的。

4、桃花源的人真热情,我是从村中闻有此人前来问讯中体会出来的。

5、桃花源的环境真安宁,我是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体会出来的。

师:

透过短短的几百字,我们居然走进了这样神奇魅力的桃源胜境,相信桃源不仅让你沉醉,也一定激发了你的想象,请你发挥想象为你心中的桃源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吧!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一个武陵渔郎的奇遇,翻开了一幅千年追寻的山水图画:

生:

桃花源风景秀丽,小溪悠远,桃林唯美,地上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那里宁静和谐,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

在田间的小路上,耕种劳作的男男女女穿着与桃源之外也没什么两样;

鸡鸣狗叫之声也时时听到;

老人和孩子们也都笑容满面、怡然自得。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非常丰富啊!

我们要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较好,更要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鼓掌!

六、揭秘桃花源

体会作者感情师:

陶渊明将桃花源描绘得如此的神奇美丽而又飘忽迷离,这也就是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那桃花源究竟存不存在呢?

生:

不存在!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师:

那作者为啥还要细致的描绘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师:

古人云:

“知人论世”。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作了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生:

因为陶渊明不满足现实社会的黑暗,便自己构想出一个世外桃源聊以自慰,安慰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有一些精神上的寄托。

师:

很有见解,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

那么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