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4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docx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061302103

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x30分=60分)

1.清代的木兰秋狝(xian,秋天打猎),是在皇帝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

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

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

由此可见,木兰秋狝

A.具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D.保持了北方民族的传统习俗

2.《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

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

可见

A.没有遗址佐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考古发现肯定比文献史料有价值D.《周礼》等书籍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3.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

A.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B.摆脱了商周政治的影响

C.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D.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

4.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

材料中体现了

A.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B.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5.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

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这说明古代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直接民主能够确保司法公正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6.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

“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B.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C.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D.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

7.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

1846年,该法被废除。

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8.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法国大革命受到美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

B.法国和英国都是彻底摧毁了本国封建堡垒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

C.法国和英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政体的典范

D.从现代化视角看,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民族独立,确立现代化体制

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

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

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B.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10.阅读下图,该图是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

对1893—1928年间这一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华的商行数B.该时期德国完全放弃在华侵略利益

C.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D.资本输出是此时期列强的侵略重点

11.《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

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

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

“……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

”……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

材料说明

A.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B.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D.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

12.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13.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14.《清史十五讲》中写道:

“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他的一生似乎与‘门’有缘……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

”造成道光帝“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B.“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于时代潮流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动摇了统治根基D.黄宗羲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冲击

15.《地缘变化:

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

”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16.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

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十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17.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

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

这些作品

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18.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19.“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它殖民地的侵略行为,提出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号召东北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

这一《宣言》

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抵抗日寇侵略B.准确地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本质是全面侵略

C.全面提出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军事斗争策略D.表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20.据《万历通州志》记载,当地以前“庶氓之家终岁不燕客,有故则孟羹豆肉相招一饭,不以为简也。

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

可惜今昔不同,“今乡里之人,无故燕客者,一月凡几……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社会风气容易受到政策影响B.追求豪奢已为社会共识

C.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D.消费观念受到经济发展影响

21.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22.“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

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

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这一做法

A.导致苏联农业生产关系长期落后B.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忽视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4.下图为中国与日、美、欧、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据此可推知

A.欧盟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已有超越美国的趋势

B.区域集团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全球化

C.大国间政治关系成为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关键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

25.塞缪尔亨廷顿曾说:

(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B.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优势不复存在

C.亚洲国家经济军事影响力加大D.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隐患

26.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其目的在于

A.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B.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D.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

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

对儒家文化研究、借鉴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某些变化。

材料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应包括

①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使西方陷入信仰危机

②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③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

④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欧洲启蒙运动中,某思想家认为: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认为统治者也应履行契约(公意),否则人民有权推翻他。

”以下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该思想家成为启蒙运动领袖,影响18世纪欧洲

C.他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

29.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

“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

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进而,一个域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

”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正义的域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30.对于1930年11月28日胡适一家离开上海的情形,20世纪90年代罗尔纲在《胡适琐忆》中说:

“我跟胡适步入车站,走上月台。

满以为胡适广交游,今天一定有不少亲朋到车站来送行。

……可是这些人,今天连影子都不见。

为什么亲朋满上海的胡适今天却一个人都不来送行呢?

”但胡适当天的日记却说:

“到车站送别者,有梦旦、拔可、小芳、梦雏、原放、乃刚、新六夫妇、孟录、洪开……等几十人。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文字记载不具客观性B.罗尔纲是几十年后的回忆,不具史料价值

C.两人记录都是第一手资料,但需鉴别使用D.胡适的记载可信,因为日记总比回忆可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

其根本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

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更不可能改变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

——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

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

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

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

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

——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曲辕犁普遍推广。

茶广泛种植。

均田田制逐渐瓦解。

港口城市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有所发展

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出现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出现谏官。

佛教进入全盛时代,刊印《金刚经》。

诗歌步入鼎盛时期。

书法“颜筋柳骨”。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

宋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

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出法”现谏院。

理学兴起。

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

苏黄米蔡四大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苏州的丝织业、佛山的治铁业出现。

大规模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

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八股取士。

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

学成熟;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

世情小说盛行。

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

西方传教士来华。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上表为中国唐、宋、明三朝若干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33.【历史一一选修l: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2年,为了打破困局,发展农业生产,党和边区政府再次将目光集中在农业互助合作上。

毛泽东把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称为边区的第一次政革,把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称为第二次改革。

为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边区先后颁布了《保证边区合作社联合社章程》《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等文件,对合作社的选举组织方式、民主运行方式等作了详尽的规定。

1943年全边区各种劳动互助组织比过去至少有了四五倍的发展,手工业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以南区合作社为典型的综合性合作社等,都在这一时期迅速建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农民自愿参加并实际起作用的。

围绕合作社,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社区的各种公共建设,高自立在《合作社联席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到:

“现在合作社的业务,除了农业、工业三产、供销、信用、医药外,还办黑板报、冬学、夜校等;办婚丧、修道路、救济移难民等、”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加强了群众之间的社会联系,拓展了群众的公共生活空间,增强了群众的合作、参与和互助意识。

——摘编自王晓荣《陕甘宁边区互助合作运动的社会治理功能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农业互助合作发展进程中呈现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边区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作用。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材料中“岂可遂忘武备”、“习武练兵”、“怀柔蒙古”表明,木兰秋狝不单单只是娱乐活动,更有特定的政治军事目的,A正确,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反映木兰秋狝可起到怀柔蒙古的作用,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岂可遂忘武备”、“习武练兵”、“怀柔蒙古”的主旨,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2.B

【解析】“《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家一直有争论。

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表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B正确;AB表述太绝对,错误;书籍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D表述错误,排除。

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中费正清高度评价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权力的扩大和地方权力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A正确;B与史实不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有些商周政治的特点,“摆脱了”说法不准确;秦是君主专制的确立时期,C不正确;D“消除了”说法不正确。

4.D

【解析】“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充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属于人民主权的原则,D正确;直接民主难以保证司法公正,A错误;材料中并不是依法审查,B错误;平民没有监督权和问责权,C错误。

5.A

【解析】材料中“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信息说明雅典对权力制约比较明显,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司法机构,故B项错误;直接民主很难体现出司法公正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司法和理性,故D项错误。

6.B

【解析】从材料中的“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来看,说明古希腊哲学赋予罗马法生命,实际上是指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民主政治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没有反映罗马文化对希腊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点睛:

罗马法的特点是同它的源头——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自然法、公平和正义都有过深刻的阐述。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追求也就存在。

正是因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才使得罗马法获得了其他奴隶制法律制度所不具备的生命力。

可以这么说,自然法思想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罗马法因此获得了与其他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不同的风骨。

7.B

【解析】“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说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该局面出现,B正确;A、C和D错误。

8.D

【解析】虽然材料说法国大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直接后果,但是“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英国是君主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妥协;C选项错误,材料注重强调的是英美的典范作用;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材料的叙述。

点睛:

本题材料中涉及到英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从材料中总结出其各自的特点,得出相应的结论。

9.A

【解析】材料体现出1787年宪法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目的在于保障真正的民主,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A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中央权力部门之间的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B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10.D

【解析】商行一般是通过从事商品代理销售赚取差价的贸易公司,在中国设立商行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

从示意图信息来看,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增加较快,说明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增加较快,资本输出是此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重点。

故答案为D项。

日本和俄国在华设立商行较多,但并不表明其实力最强,排除A项;德国在中国也设立了商行,尽管有波折,但总体趋势也在增长,排除B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太相符,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

点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C

【解析】咸丰帝修改条约的这一措施使得中国进一步丧失关税自主权,而且还开放烟禁,这与公使进京相比更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并不符合契约精神;B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的目的不是维护主权,而是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选项错误,这一应对并不是理性的。

点睛:

解答本题我们要明确咸丰帝修改条约的真正意图。

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国家考虑,而是为了自己考虑,因此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搞清楚利弊。

12.A

【解析】材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这说明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