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787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识点

沙洲坝、领导、革命、战士、勘察、一股泉水、鹅卵石、吃水不忘挖井人

句子

沙洲坝是个缺水的村庄,村子里一口井也没有。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吃水非常困难,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

毛主席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一天,毛主席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到村边勘察水源,选定了一处地湿草多的地方,开始挖了起来。

乡亲们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也纷纷带着工具赶来了。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一、学习“忘、挖、井”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六个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

三、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毛主席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揭题

2、齐读

3、这句话从哪儿得来的呢?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

2、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和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

3、汇报: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读,正音,说说记住字形的方法。

②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4、说说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简介当时毛主席是在农村生活,指挥八路军作战的。

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汇报,师板书:

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3、齐读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话。

4、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

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五、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延伸

1、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2、开展讲故事比赛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来意思上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那起先挖井的人。

可是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都很远了,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

我引出了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在哪里挖井?

(3)为什么要挖井呢?

(4)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于是让学生去读课文,多读几遍;再读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序号,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以回答上面的问题做好铺垫。

在教师“适时点拨”这个环节中,在回答上面设置的四个问题时,回答的很流利,我随着学生的回答及时的板书。

并简单的说了说当时的背景。

于是引导学生感悟,以体验到乡亲们因为村子里没有井,所以他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吃,再引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吃水的困难,而亲自挖了一口井。

而乡亲们为了感恩、为了记住毛主席,所以后来立了一块石碑——(学生读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而在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时,也是放手让学生学习,不懂的地方适当点拨。

这个环节学生学得很好,主要原因是“小老师”发挥了作用。

达到了学生自学、互学,教师点拨的效果。

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较好的起步,虽然效果不是很好,可也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因为他们难以想象当时那样的年代,而我却设置了一个针对一年级而言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我考虑不周,不足之处当中的问题,但我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这给学生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资源:

光盘

表达训练:

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口算。

72÷8=35÷5=42÷7=40÷8=

9×8=7×5=6×7=5×8=

师:

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

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

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

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

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

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

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

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

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

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

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

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

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

他算得对吗?

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互助】⑤

互助表达:

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掌握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第二个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⑥

互助表达:

每根跳绳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互助方法:

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

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有余数)

【互助】⑦

互助表达:

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再加上剩下的2元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3.比较深化

(1)刚才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互助】⑧

互助表达:

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

互助方法:

相互说。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会观察、会表达。

(2)没有余数的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互助】⑨

互助表达: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相互说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3)师小结:

今后在计算除法时,凡题目要求验算的,都要列出验算竖式;没有明确要求的,也要自觉地口头验算或在草稿纸上列式验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应用互助

1.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同桌互助交流所填结果,学生按组集体读得数。

(3)提问:

你觉得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互助】⑩

互助表达:

第二道乘法算式就是第一道除法算式的验算过程。

互助方法:

单号举例子说明给双号同学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2.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

(2)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过程。

【互助】(11)

互助表达: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同桌互相说。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更熟练地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3.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3-5题。

(1)看懂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

【互助】(12)

互助表达:

完整地说出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互助方法:

相互指着题目,说出条件和问题。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达标。

(2)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验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验算的?

【互助】(13)

互助表达: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人人达标。

四、评价互助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互助】(14)

互助表达: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

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举例子人人达标。

(1)班张老师买来一些铅笔,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张老师最少买回多少枝铅笔?

【互助】(15)

互助表达:

由“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

”可以知道铅笔的总数既是8的倍数多5枝,也是7的倍数多5枝。

互助方法:

交流研讨。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

班级前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能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会运用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口算。

53+24=17+34=34+45=44+26=

88-27=70-25=55-21=32-17=

2.笔算。

38+55=55-38=

学生自主完成,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说在笔算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把相同数位,从位算起。

加法:

个位上的数相加,向进一。

减法:

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退一当,在这一位上加上再减。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新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知道同学们去参观了世博会,在世博园里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

请看:

(1)(课件出示)世博园时某纪念品商店销售“海宝”的柜台。

师:

售货员阿姨正在盘点今天“海宝”的销售情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例3)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2)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

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了多少个“海宝”?

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让我们逐一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2.教学例3第

(1)小题。

(1)自主探究。

我们先来解决“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了多少个‘海宝’?

”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做,快速列出算式。

380+550=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加数,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位数,末尾都是()。

师:

这样的数就是几百几十,今天我们先来探究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2)这道题该如何进行计算呢?

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呢?

我们先看看课本上那两个同学的方法,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

我想用口算。

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师:

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吗?

生:

380是38个十,550是55个十,380+550就是38个十加上55个十,算出的93就表示93个十,也就是930.

师:

这位同学非常棒,能用我们前面刚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知识,迁移到今天的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学习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迁移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来练习一下,快速口算。

320+230=440+370=650+150=710+230=

预设2:

我想用竖式计算。

请这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观察计算的过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在学生板演的过程中,师提示:

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

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一位上的结果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集体讲评板演。

师:

同学们真棒!

老师现在把计

算的过程再板书一遍,请仔细观察。

(板书: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后,及时提问:

“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预设:

因为十位上8+5=13,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所以百位上应该是3+5+1=9.

同学们能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真的很棒!

来,夸夸我们自己。

在计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能口算的我们尽量要口算;不能口算的,我们要用笔算。

(4)巩固练习。

120+360=230+480=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说说计算过程。

(5)小结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师:

谁愿意说说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

预设: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3.教学例3第

(2)题。

(1)探究减法算理。

(出示例3

(2)题):

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师:

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请快速列出算式。

生回答师板书。

550-380=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被减数和减数都是几位数?

它们的个位都是几呢?

生回答后,师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外一个内容——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补充课题)请同学们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在板书笔算时,故意把百位上的答案写成2.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后,及时提问:

“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而不是5减3呢?

预设:

因为十位上5减8不够减,要从百位退一,所以百位上应该是5退1变成4,因此是4减3.

(2)巩固练习。

380-150=470-280=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师:

谁愿意说说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预设: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在这一位上加上十再减。

4.比较梳理。

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例题,你发现“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和“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巩固拓展。

师:

大家开动脑筋自己探索并掌握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我们来闯关练习吧!

1.填一填。

(1)320+240可以看作()个十加()个十,得()个十,就是()。

(2)十位上()减()不够减,要从()

退一当十,所以十位是减7得,百位上

4退1得(),()减1得()。

2.算一算。

(说一说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笔算)

230+540=490-130=420+390=570-380=

3.判一判。

(先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再纠正)

4.开一开。

5.猜一猜。

(算式中的★分别代表数个数字)

6305703★0

+280-390—★70

★10★8014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求并掌握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今后在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案

设计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上课伊始,先从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然后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

最后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互动验证结论。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课时在设计上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再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有关旋转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钟表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你们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画面一

师: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样操作?

生:

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下角。

师:

用手示范一下,什么样的旋转才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

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生:

逆时针旋转。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画面二

师:

这次又可以怎样操作呢?

生:

把图形逆时针旋转90°放在左下角。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

刚刚,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旋转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2.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师: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

风扇、摩天轮、钟表的指针、地球仪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师:

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钟表开始探究吧!

⊙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理解旋转的意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钟表,在组内拨动分针,使分针依次指向1、3、6、9、12。

师: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刚才分针的旋转过程?

(分针每转动一次,教师就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一次)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投影片出示(最好使用复合覆盖式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演示课件应用题]

(1)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2.导入语:

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应用题)

二、新授

1.讲解例5

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

一共有22只兔.

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