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037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docx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

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

2006年11月

关于报送《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的函

黄土镇人民政府:

根据黄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贵政府委托我院编制《龙泉驿区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

按照《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应由镇、乡人民政府或由规划编制者代政府提出村镇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规划编制的纲领性文件”。

为此,我们在踏勘现场并全面分析基础资料后,代政府提出了《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是否妥当?

请审查批复,以便作为该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

附: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

黄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

1.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

1.1上层次规划对黄土的要求

《成都市龙泉驿区分区规划》将黄土镇定性为四级城镇;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物流产业为主。

1.2黄土镇的性质定位

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目标,黄土镇的性质可以定位为:

成渝经济带物流基地;全国知名、四川一流,成都领先的农业科科技示范园;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物流枢纽;龙泉生态农业科研基地;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一流的生态农业科研基地;成都物流枢纽;龙泉三级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3黄土镇的发展方向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以全面发展生态农业为战略基本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将黄土发展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再者结合龙泉驿区北部物流片区的规划,以及石板滩编组站的投入运行所带来的区位交通优势,将黄土建设成现代仓储物流基地。

2.发展条件和长远目标

2.1优势分析

(1)气候地形优势:

黄土属于亚热带和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更无酷暑,冬无冰雪的特点。

地势平坦,以浅丘为主,横流沟渠纵横,常年景色葱绿,风光宜人,桃李增艳,果树飘香,别具田园风光,果树栽培和生产条件优越。

(2)农产品资源优势:

是成都市一线淡季蔬菜生产基地。

大头菜、青菜、韭黄、黄背木耳、食用菌等蔬菜生产远近闻名。

2005年,全镇蔬菜总量56233

吨,实现销售收入5682万元,其中大头菜和青菜生产优势明显。

(3)其他经济资源优势:

黄土境内的浅层天然气、矿泉水资源丰富,浅层天然气存储量200亿立方米,是成都市浅层天然气的主要产区。

止匕外,黄土豆腐制作历史悠久,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4)宏观区位优势:

黄土战略位置重要,是新成渝经济走廊(成都-遂宁

-重庆)的重要入口。

同时依托现有的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加强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协作配套,做好两省边界的商品流通。

(5)中观区位优势:

黄土位于成都中心城市近郊属于城市边缘区,是中心城市经济活动直接辐射和拓展的区域,根据成都市城市发展规划修编,黄土已划入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经济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6)微观区位优势:

西接西河城市新区,东靠洪安化工市场,处于龙泉驿区新规划的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间,具有发展相关产业和提供配套服务的区位条件。

(7)交通优势:

紧靠成渝铁路石板滩火车站和洪安火车站,成南高速公路

8.4公里横穿全镇,该路出成都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桥建于黄土镇境内,并且南北干道及化工大道正在规划设计中,交通优势明显。

2.2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特别是农业用水难、饮用水安全问题、行路难、生产生活用电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2)黄土发展速度偏慢,发展资金存量较小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招商引资进程缓慢,规模有限,增量资金实际可利用数量不多。

在未来几年内,农业税改革将使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峻,面对产业与经济加速发展的建设需求,瓶颈效应进一步凸现。

(3)乡镇债务负担沉重。

(4)黄土城市化水平极低,非农产业基础薄弱,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因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艰巨

(5)黄土北靠新都区石板滩镇,西临西河镇,东接洪安镇,南连洛带镇,

这些临近的乡镇或为交通重镇,或为工业集中发展区,或为重点小城镇试点,坐拥独特的区位优势或政策优势,且经济基础较雄厚。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黄土所要面对的区域竞争压力巨大。

(6)黄土的产业规划与实施受上级部门的调控,因此其产业发展自主筹划能力较差。

(7)依据《成都市城乡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4-2020年)、《成都

市龙泉驿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03-2050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龙泉驿区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的相关规定,龙泉的工业要集中发展,黄土并不属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国土管理进一步严格也使得工业用地受到限制,而这些都使得黄土的工业

化战略受阻。

2.3规划年限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4长远发展目标

(1)镇区: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将黄土镇区建设成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小城镇。

(2)镇域: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镇域村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村镇等级

村镇等级分为:

镇区、中心村、基层村。

结构布局和人口规模

(1)镇区:

黄土镇镇区,人口规模3.0万人;

(2)中心村:

永丰村、长伍村;人口规模为6000-8000人;

(3)基层村:

洪福村、洪安村、大同村、三村村;人口规模为3500-5000人。

职能分工

(1)黄土镇镇区: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流园区配套的以商贸、餐饮、娱乐、房地产为主的集中发展区。

(2)永丰村:

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高新农业集中区;物流集中发展区;精细化工工业发展走廊。

(3)长伍村:

水产品集中仓储区;观光休闲体验式农业带。

(4)洪福村:

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高新农业集中区;物流集中发展区。

(5)洪安村:

物流集中发展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6)大同村:

观光休闲体验式农业带;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7)三村村:

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4.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规模预测

(1)现状人口:

2005年底黄土镇域人口为29815人,其中农业人口28140人,非农业人口1675人。

镇区常住人口2300人。

(2)镇域人口:

由于农业生态科技园的落户和黄土物流产业的发展,未来15年镇域人口的增长将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为辅。

镇域人口自然增长:

根据近几年的人口变化情况,提出人口综合增长率控制在4.0%以下。

以此预测2020年镇域总人口:

29815X(1+4.0%)15=31654人~3.2万人。

镇域人口在全区范围内机械增长:

镇域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体现在镇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

根据龙泉驿区统计公报,2005年底,龙泉驿区全区

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城镇实际居住人口26万人。

根据龙泉驿区分区规划,2020年龙泉驿区城镇居住人口为58万,也就是说大约有32万农村人口要在2020年之前向城镇聚集。

龙泉驿区的城镇格局主要有主城区、重点镇和一般镇组成三个层次组成,黄土镇虽为一般镇,在城镇等级结构中所处等级低,但是由于物流产业和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对农村地区人口的吸引力较强;另外,农业人口迁往中心城区居住的比例,黄土较弱,以及中心城区的人口迁往黄土的人口亦较少,二者互抵,人口预测中我们不予考虑。

在吸纳农业人口方面,黄土镇比其他镇更有优势,规划的科技农业产业园区能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农业人口向其聚集。

另一方面,根据《成都市龙泉驿区分区规划》以此估算,对全区农业人口走向比例分配如下:

主城区70%、西河镇10%、洛带镇5%、黄土镇5%、其他10%。

那么,黄土镇2020年机械增长的人口数量为320000X5%=16000人。

黄土镇2020年镇域总人口为3.2+1.6=4.8万人。

(3)城镇人口

通过机械增长进入镇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镇区内,通过自然增长方式增加的农业人口可能有部分居住在农村地区。

综合预测2020年镇城镇化水平为

62.5%,则2020年西河镇城镇人口为4.8X62.5%=3万人。

4.2城市化水平

(1)当前城市化水平

根据非农人口(户籍人口)计算镇2006城镇化水平为:

5.6%,根据实际居住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为:

7.7%。

(2)城镇化水平预测

按照一般的城市发展规律,当人均GDRg过4000美元,城镇化水平会大于70%考虑到黄土镇的区位条件,而且其城镇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通过机械增长的人口基本会进入城镇。

综合预测2020年镇城镇化水平为62.5%。

.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建的配置

镇区基础设施

(1)道路:

镇区内道路分32米、24米、16米、12米,其车行道宽分别为16米、8米和6米。

汽车站位于镇区北部,靠近成南高速入口。

(2)供水:

已纳入成都市供水网,从成洛路途径黄西路至黄土镇。

人均每日的综合用水量按近期400升,远期500升采用。

用水大户自行供水。

(3)排水:

雨污分流。

规划在洪安村靠近河边建污水处理厂。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考虑,工业废水量按工业用水量的90%计算。

(4)供电:

有两条高压输电线路,一条为黄土至洪安镇的10KV高压线,

另一条为西河镇至洛带35KV的高压线经黄土穿过。

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

(5)电信:

通信系统要适应信息传递的要求,以城镇为中心,电信实现程控电话通各村、各组,规划2020年黄土镇区户户通电话。

镇区外电话普及率指标为35线/百人。

(6)防灾:

抗震按叩度设防。

防洪按二十年一遇的标准采用。

镇区公建配置

镇区公共建筑按《村镇规划标准》规定“中心镇”应有的项目配置,共6类38项,明细清单略。

镇域的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建

镇域各村的基础设施按《新农村村庄整治技术导则》执行。

主要公建按《村镇规划标准》的中心村、基层村的项目配置。

.建设用地标准与大体布局

规划范围和用地标准

(1)镇域:

包括黄土镇所辖的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

(2)镇区:

在成南立交桥南侧,规划面积316公顷,。

人均100.5平方米。

用地布局及远期指标比较

2006年11月7日

分类代码

用地名称

(ha)

比例

(%)

人均

(人均(m2/人)

R

居住用地

150.35

47.51

50.12

C

公共建筑

42.30

13.37

14.10

C1

行政办公

5.46

11.73

1.82

C2

教育机构

10.93

3.45

3.64

附图:

龙泉驿区黄土镇总体规划远期用地平衡表

C3

C4

C5

C6

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商业金融集贸设施

2.65

3.53

17.31

2.42

0.84

1.12

5.47

0.76

0.88

1.18

5.77

0.81

M

工业用地

W类代码

m巡检

M40

比洌72

河47

T

对外交通

(恂3

0%3

034(m2/人)

■R

%

W

"W

54077

C

.

4448

1321

120

-

■"T"Tt"T^

IW■c-11

aqc

4-7on

C1

C2

3.6.591在侯

16070

30284

1%20

3锚7

C3

120®

00319

)<363

G

绿化用地

23.55

7.44

7.85

G1

G2

公共绿地防护绿地

15.90

7.65

5.02

2.42

5.30

2.55

远期城镇建设用地

316.44

100

105.48

E

水域及其它

48.09

远期规划范围

364.53

方案一

黄土镇远期规划平衡表

规划人口2020年为30000人

C4

C5

C6

医疗卫生商业金融集贸设施

4.34

22.11

2.42

1.29

6.57

0.76

1.45

7.37

0.81

M

工业用地

0

W

仓储用地

31.33

[9.30

10.44

T,,

,,对外交通

0.64

0.19

0.21

而干口

卜/何

》.当

&火TV口T

Siri

56%

Z|\

股71

/0/\

隼76匀(.人)

S1

道咯用地

眦)

1608

南料(m/八)

31

J1.1J

.

.

S2

广场用地

2.14

0.64

0.71

U

公共设施

2.22

0.66

0.71

G

绿化用地

39.61

111.76

13.20

G1

公共绿地

11.24

3.34

3.75

G2

防护绿地

28.37

8.43

9.46

远期建设用地

336.75

100

112.24

E

水域及其它

20.6

6.87

远期规划范围

364.53

方案三黄土镇远期规划平衡表

规划人口2020年为30000人

R

居住用地

146.21

45.71

48.74

C

公共建筑「

44.47

113.90

14.82

C1

行政办公

3.6

11.13

1.20

C2

教育机构

11.05

3.45

3.68

C3

文体科技

1.06

0.33

0.38

C4

医疗卫生

4.33

1.35

1.44

C5

商业金融

22.11

6.91

7.37

C6

集贸设施

2.32

0.73

0.77

M

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31.33

9.79

10.44

T

对外交通

0.64

0.20

0.21

S

道路广场

55.39

17.32

18.46

S1

道路用地

54.24

16.96

18.08

S2

广场用地

1.15

0.36

0.38

U

公共设施

2.22

0.69

0.74

G

绿化用地

39.61

12.38

13.20

G1

公共绿地

11.24

3.51

3.75

G2

防护绿地

28.37

8.87

9.46

远期建设用地

319.87

M00

106.62

E

水域及其它

44.66

121.51

远期规划用地

364.53

方案二

黄土镇远期规划平衡表

规划人口2020年为30000人

安福寺镇总体规划(修编)纲要

日期:

2006-12-1511:

27:

03来源:

点击:

0906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安福寺镇系枝江市八个市辖镇之一。

城镇位于宜昌市东郊,枝江市西部,江汉平原西缘,长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9°29'〜119°36〃,北纬30°26'〜30°32',与夷陵区、狭亭区当阳市毗邻,西距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市区20公里,东南距枝江市城区23公里。

镇域国土总面积223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安福寺镇位于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海拔最高点位于晏家大湾,海拔180米;最低点在金狮湖村,海拔50米;平均海拔115米。

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

境内河溪纵横,长江支流玛瑙河纵贯全镇,火山口、板门溪、蒋家溪3座大水库紧紧相连,总库容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

耕地总面积8万余亩,盛产水稻、油菜籽等,素称“鱼米之乡”。

三、气候条件

安福寺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的特点。

主要气候指标如下: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1729.3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22千焦耳/平方厘米。

其中作物生长旺季(4〜9月)为275千焦耳/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5%。

气温:

年平均气温17?

相对湿度78%。

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最高1475.3毫米(1983年),最低668.2毫米(1966年)。

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尤以5〜7月为甚,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4%和43%。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35.8毫米。

无霜期:

历年无霜期平均为273天。

四、社会经济条件

全镇辖25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1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万人,镇区内实际居住人口5660人。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30.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7元。

通过引进一批外向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的落户,带动二、三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

道路,且农业经济改变过去单一的粮油经济结构,形成了以水果、瓜菜、畜禽为主的多种经济结构,多经比重达到68%。

五、历史沿革

安福寺原名“保安古寺”,可能是这里常遭玛瑙河水为害,众人集资建寺,以保百姓平安而得名。

安福寺正式名称见于1865年的《宜都县志》,何时由“保安古寺”更名,无证查考。

据《宜都县志》记载:

清代就设有县辖行政单位一一安福铺,民国时早期设联彳^办公处,抗日战争后设福山乡公所,1949年解放后一直是安福寺

区、公社驻地,1956年定为乡级镇,1963年枝江、宜都分县,安福寺改属枝江,1985年12月与安福寺区合并为县辖镇,2001年乡镇体制改革,原安福寺镇、紫荆岭镇和瑶华乡合并为安福寺镇至今。

六、编制背景

1、由于安福寺镇正处于山区与平原、资源富集区与资源贫乏区的交界处,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然给安福寺镇带来发展的机遇,需要重新审视安福寺镇未来的发展,必须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

2、枝江市域内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安福寺镇由枝江市西北部的乡级镇变成枝江市的中心镇之一。

原城镇总体规划已严重滞后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变化发展,必须重新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

3、枝江市“十五”计划纲要和2003年编制的《枝江市总体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的要求,把安福寺镇真正建成枝江市及宜昌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果蔬工业园的

开发建设,镇区的建设布局必须进行合理调整,因此也需要尽快编制总体规划。

4、近年来,由于安福寺镇优越的地理区位、重要的城镇职能以及农副产品资源,相继被列为湖北省中心镇和乡镇工业园区、国家重点建设镇。

必须将其纳入到湖北省重点村镇规划及管理范畴,亦促使其要进行总体规划

编制。

七、规划工作回顾

上一轮安福寺镇总体规划是1997年四月由枝江市城乡规划设计室进行编制的。

该规划确定的规划区面积为1.14平方公里,其范围包括灵芝山一、二组,胡家嘴村四、五、六组和七组的部分用地,雅来公路南火车站段路东100米,路西200米的带状区域范围江家坡三、四、五组,雅来路带状规划区与玛瑙河之间的区域。

规划期限为近期1996年---2000年,远期2000年---2010年。

规划建设发展方向为老镇区以南,铁路以西纵深发展,东北跨之字溪向宜黄公路发展。

镇区规划近期总人口0.7万人,总用地0.69km2,到2010年人口1.2万人,总

用地1.14km2,其主要指标体系为居住用地30my人,人均用地17.83m2人,公共用地3.68m2人,道路用地16.42mZ人工业用地13.37m2人,仓储用地5.63m2^人,公用设施1.63m2人,6.48m2人。

总体规划的实施为安福寺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

响,主要在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等一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至今仍未能实现。

这与安福寺镇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

段密切相关,通过近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分析,上轮规划所确定的近期建设阶段处于镇区工业化起步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城镇建设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时期。

现阶段镇区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城镇职能结构随着区划的调整需重新调整,城镇性质,镇区发展方向及用地组织和镇区空间结构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重新思考,因此本次修编重点:

1、拟订安福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确定镇域城镇体系结构和布局。

3、选择城镇发展用地。

4、确定镇区性质和规模。

5、明确总体规划的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2、《湖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省厅1996/10)

3、《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2003~2020)

4、《安福寺镇总体规划》(1997年)

5、《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2003年)

6、《安福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2003年)

7、安福寺镇已通过审批的各类规划成果

8、规划设计合同书及会议纪要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立足安福寺的基础条件,着眼未来城镇发展目标,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大宜昌,面向大区域,制定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优化的空间与环境支持。

二)、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动态发展和规模需求为依据,把握近期与远期、超前与现实的关系,落实近期建设规划,促进城镇远期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突出超前性、战略性,注重延续性、可行性,保证社会、经

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

突出城镇特色的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及人文景观,力求创造鲜明的城镇特色。

三、规划期限

现状:

2004年

近期:

2005~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四、规划区范围界定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定: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镇域规划范围:

安福寺镇域规划范围为整个安福寺镇域,包括一个建制镇,25个村,121个村民小组,

国土面积233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

安福寺镇是由原行政区划的安福寺镇、紫荆岭镇、瑶华乡合并而成,现状镇区位于安福寺镇,枝江火车站位于原紫荆岭镇为焦柳铁路线上枝江市境内重要的火车编组站,是枝江市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分

布点,应纳入规划区范围;根据城市规划法结合安福寺现状建设实际情况确定规划区范围:

江家坡、胡家嘴、金狮湖和峰山岗4个村以及桑树河村内一心集镇和灵芝山高速公路以南、吴家门与上白坪在鸦来公路以东部分村组。

总面积为42.91平方公里。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一、区位条件分析:

安福寺镇位于宜昌市东郊,枝江市西部,江汉平原西缘,长江中游北岸。

安福寺镇西距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市中心20公里,堪称宜昌市郊第一镇;东距荆楚名城荆州市55公里,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268公里。

二、交通条件分析:

安福寺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公路、铁路在此交汇,江港、空港毗邻。

宜黄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并在集镇旁开有道口;鸦来省级公路穿越集镇中心,在南部距10公里与三一八国道相接。

全国第二大动脉焦柳铁路纵贯镇域南北,并在镇域内设有客货运站各一个,铁路二级编组站坐落该镇,货物年吞吐量2000万吨。

集镇距长江黄

金水道的良港一一宜昌江海联运港仅20公里。

宜昌市的空港三峡机场近在咫尺。

三、资源条件分析:

安福寺镇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8?

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土地充裕,人均拥有国土面积8亩,可供深度开发面积8万亩。

物产丰富,境内河湖纵横,火山口、板门溪、蒋家溪3大水库紧紧相连,风景宜人。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