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26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两个板块: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观察物体、有趣的图形等。

其主要知识点: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图形与几何。

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儿童,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

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数与代数2课时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数的认识。

  

1.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理解数的组成。

3.领悟数位和计数单位的不同。

重点:

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

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理解数的组成。

课件。

师:

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师:

先想一想,在“数的认识”这一小板块,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

•100以内数的读写。

师:

对,现在就来检查一下,看你到底有没有学会?

(出示教材第86页第1题课件)

生1:

第一个是正着数:

25、26、27、28、29、30、31、32。

生2:

第二个是倒着数:

61、60、59、58、57、56、55、54、53、52。

师:

说得很好,我们不仅会正着数数,也会倒着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地数,甚至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师:

我们还学了哪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知识?

•数的组成。

师:

是啊,一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出示教材第86页第2题图课件)

生1:

可以用计数器表示,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生2:

可以摆小棒表示,几捆小棒就表示几个十,几根单根的小棒就表示几个一。

生3:

还可以画图表示,用大一点儿的图形表示十位上的数,画几个大的图形就表示几个十,用小一点儿的图形表示个位上的数,画几个小图形就表示几个一。

……

师:

解释得真详细,再想想咱们还学什么了。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师:

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举例说一说。

生1:

可以通过数数来比较数的大小,数数时先数到的数就小,如49、50、51这样数,说明49比50小,49也小于51。

生2:

还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如73和37,73里面有7个十和3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7个十就比3个十多,所以73>37。

生:

可以摆小棒,或用计数器表示数帮助我们比较数的大小。

……

师:

说得真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

自己再回想一下,都复习了哪些知识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印象。

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知道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知道了数的组成及计数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多思考、细心做。

       数的认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的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2.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数的成功与乐趣。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等。

A类

按要求连一连,看最后你有什么收获。

(考查知识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能力要求: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并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B类

写一写,比一比。

(考查知识点:

数的组成与数的大小比较;能力要求:

理解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42>24   50>5

教材习题

第86页“练习”

1.26 28 30 32 59 58 55 54

2.3 7 2 4 5 1

3.1~30的数:

14 30 20

31~60的数:

41 59 35

61~100的数:

70 85 96

数的运算。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深入体会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小棒、计数器、课件。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数的认识”,在认识了数之后,我们要进行的该是“数的运算”。

想一想:

在“数的运算”这一小板块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的时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计数器拨珠计算,还以摆小棒帮助计算。

•在数小棒的时候,够十了就捆成一捆,所以计算加法的时候可以用“凑十法”,计算减法的时候可以用“破十法”。

……

师:

同学们说得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看看到底掌握了没有,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数的运算”涉及的知识点,从思想上提起重视,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1.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师:

我们在竖式计算时,哪儿容易出错?

学生可能回答:

•有时候把加法看成减法,把减法看成加法。

•有时候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1”。

•有时候忘记减去个位借走的“1”。

……

师:

同学们说得可真多,在计算的时候能注意到吗?

2.用竖式计算。

师:

现在就来检验一下,看是否能真得做好。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并利用小棒或计数器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

45+27 65-18)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学生完成后,订正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45+27,摆4捆小棒和5根小棒,再摆2捆小棒和7根小棒,5根与7根又能凑成1捆,所以向十位进1,还有2根,这样就是7捆零2根,也就是72。

•计算65-18,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

个位上拨去8个珠子不够,就从十位上借1个十,这样15-8=7,个位上剩7个珠子;十位上的6个珠子去掉了1个还有5个,再减去1个珠子还有4个,所以是47。

……

师:

经过刚才同学们的解释老师知道了,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的时候,就向十位进1,原来是因为小棒又凑成了1捆。

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就从十位上借一当十,继续算。

同学们学的真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方法,然后再加以针对性巩固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完加减法的计算就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才能更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吧!

(出示教材第84页“数与代数”第7题课件)

师:

根据你得到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

小青蛙吃了多少只害虫?

师:

问题提出来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呢?

生:

61-18=43(只)。

师:

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生:

因为小青蛙吃的比大青蛙少,也就是说大青蛙吃的害虫多,如果把大青蛙多吃的18只去掉了,就跟小青蛙吃的同样多,所以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师:

“数的运算”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今后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好啊!

  数的运算

1.复习计算,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

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

2.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这次重要的机会,都能有所提高。

A类

填表。

水果

原来有

卖出了

还剩

34箱

7箱

(  )箱

(  )箱

18箱

9箱

50箱

(  )箱

10箱

  (考查知识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力要求: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B类

(1)小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考查知识点: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

能够读懂题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7 27 40

B类:

(1)23+12=35(元)

(2)(答案不唯一)

可以买轮船和火箭:

30+17=47(元)

(3)汽车和火箭。

教材习题

第86页“练习”

4.70 52 19 91 95 45 45 91

5.

 58

+317

    

 95   

4

-35

    

 59   85

+1115

    

100   

8

-89

    

  9

6.= < < >

7.27-15=12(只)

8.31 51 40 42 41 41

我发现:

用正方形框住的四个数,如果横着相加所得到的结果相差20;如果竖着相加所得到的结果相差2;如果斜着交叉相加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9.2 4

10.(答案不唯一)

(1)兔有多少只?

37+6=43(只)

(2)羊和鹅一共有多少只?

37+18=55(只)

11.

(1)34+38=72(根)

(2)90-72=18(根)

12.

(1)23+38=61(张)

(2)92-61=31(张)

(3)(答案不唯一)

第二种比第一种多多少张?

38-23=15(张)

13.

(1)奇思套中了小鹿和熊猫;笑笑套中了小象和企鹅。

(2)妙想套中了小象和熊猫或小鹿和企鹅。

14.

(1)4 2 3 1

(2)100 76 24

(3)12

(4)7

(5)(答案不唯一)

第四名比第二名少跳了多少下?

95-76=19(下)

 图形与几何。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认识简单的图形,并能动手拼摆。

难点: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课件、七巧板。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我的文具盒、课本的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玩的魔方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的底面是圆的。

师:

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事例非常恰当。

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图形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1.拼一拼。

师:

咱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

看一看,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第85页第2题图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汇报交流。

生1:

这些都是七巧板拼的图形。

生2:

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幅有趣的图形吧。

学生在小组内设计拼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设计成果,只要有创意的就给予肯定。

  2.观察物体。

师:

你喜欢小狗吗?

知道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教材第85页第3题图课件)

生1:

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就不一样。

生2:

在小狗后面的看到的是小狗的尾巴。

站在旁边的看到的是小狗的侧面。

师:

说得很有道理,相信你们只要继续努力一定能学得更好。

【设计意图: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几个常见的平面图形。

咱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图形与几何

1.通过结合生活举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等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

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会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B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

多角度观察物体;能力要求: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0页“练习”

1.13 2 2 6 4 2 2 4

2.

3.

(1)

  

(2)(答案不唯一)

  (3)

4.略

学生每日提醒

~~~~~~~~~~~~~~~~~~~~~~~~~~~~~~~~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