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4721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1语文徐州五中等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徐州六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参加学校:

5中、35中、37中、矿业大学附中学等六校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闻强识(zhì)力能扛鼎(ɡānɡ)心宽体胖(pán)竹喧归浣女(huàn)

B.垂涎三尺(xián)温情脉脉(mò)相形见绌(zhuō)耶娘妻子走相送(zi)

C.长歌当哭(dānɡ)乳臭未干(chòu)瞠目结舌(chēnɡ)哭声直上干云霄(ɡān)

D.图穷匕见(xiàn)草菅人命(jiān)便宜行事(pián)将进酒,杯莫停(qiānɡ)

2、下面句子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

A.脉搏 舶来品甘败下风 再接再厉莫道不消魂

B.松弛 度假村一愁莫展 川流不息海上明月共潮升

C.必竟 老俩口出奇不意 声名鹊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情分 水龙头一副对联迫不及待不用登临恨落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江苏“小高考”,江北成绩不尽人意,多因学校基层重视不够。

B.“古典诗词大型配乐朗诵会”在徐州歌舞剧院隆重开幕,诗词研究家、爱好者竞相观摩,普通民众也趋之若鹜。

C.当李天一似的星二代对簿公堂的时候,星族们才回味出“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

D.考试中,不少学生的作文不要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就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也问题重重,有的文章几乎通篇文不加点。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在这次热气球飞行空难中,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D.该同学又在期末考试中挂满了“红灯”,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你的徐州朋友小王需要在南京参加今年上半年的自学考试,他还没有看到下面这则报名通知,请你将其编写成一条短信,把最重要的信息告诉他。

(不超过60字)(5分)

从5月1日开始,我省2013年上半年自学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开始。

5月1日至6月7日为网上报考时间,考生可以登陆江苏招生考试办公室()和江苏招生考试信息网(www.),了解政策规定和报名程序,查询个人信息,进行网上报名。

现场确认时间为6月1日至6月7日。

这次报名,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地方实行网上付费试点,其它地方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能进行网上付费的考生都要到选择的报名信息确认点交费,签字,确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

“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

“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

”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

“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

辗转。

②逋负:

拖欠税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鳜尺许以馈馈:

进献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

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

住宅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

人质

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3分)

A.

(1)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2)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

(1)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2)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

(1)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2)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

(1)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2)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

好学,喜欢弈棋。

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

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

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

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9、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3分)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4分)

③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

“此当分赡孤遗。

”(3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

(10分)

月夜(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①安史之乱,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后,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

  ②虚幌:

透明的窗帷。

10、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

(4分)

11、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

(6分)

三、名言名句背诵(8分)

12、填写出空白处相应的诗句。

(每句1分)

①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②,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③,玉人何处吹玉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④,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⑤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⑦残星几点雁横塞,。

(赵嘏《长安晚秋》)

⑧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四、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20分)

江南蓑衣(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

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

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

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

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

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

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

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

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

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

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

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

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

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

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

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

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

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

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

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

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

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

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

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

那里不适合它们!

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

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

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

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

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3、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其中两个“一半”分别指什么?

(4分)

14、文章第⑤自然段说“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句中“逃离”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6分)

15、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

”它们在寻找什么?

远望什么?

(4分)

16、文章第⑦自然段说“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

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

(6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

(16分)

东坡居士(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

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

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

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

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

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

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

夜里像猪一般啼叫。

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

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

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

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

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

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

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

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

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

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两层锅。

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

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

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

苏东坡写过一首诗。

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

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

若苏东坡说出来。

只觉得妥当自然。

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⑾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

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⑿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

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

“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⒀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

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

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

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

古某掌管此钱。

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

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

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

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

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⒁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

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7、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

(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

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4分)

19、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

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

请结合本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

(6分)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

“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A(B绌chù,子zǐC臭xiù当dànɡD便biàn)

2.(3分)C(A甘拜下风莫道不销魂 B一筹莫展 海上明月共潮生C毕竟老两口出其不意D不用登临恨落晖)

3.(3分)C(A“不尽人意”应当为“不尽如人意”B“趋之若鹜”贬义词。

C“对簿公堂”,法庭上受到审判D“文不加点”褒义词,指文思泉涌,不用涂改就写成)

4.(3分)D(A“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B“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C“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容易错成“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就不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

5.(5分)今年上半年自考网上报名时间5月1日至6月7日,网址(或“www.”),现场确认时间6月1日至6月7日。

(“报名时间”“自考报名”、“网址”、“确认时间”共四个得分点,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2分,答出三点4分,答出四点5分;超过60字在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

6.(3分)D(质:

典当、抵押或译为:

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7.(3分)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8.(3分)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9.(3分)

(1)(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严寒的冬季,不能买到鳜鱼。

(采分点:

“羹”、“方”、“市之”)

(2)(4分)(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采分点:

省略的主语、“微服”、“许”、“趋”)

(3)(3分)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

“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

”(采分点:

省略的主语、“第”、“分赡”)

10.(4分)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11.(6分)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12(8分)①清泉石上流②战士军前半死生③二十四桥明月夜④天生我材必有用⑤月涌大江流。

⑥雪拥蓝关马不前。

⑦长笛一声人倚楼。

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13.(4分)①“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指江南多水乡风光;②“这季节的一半”指江南春天多“斜风细雨”。

14.(6分)①摆脱原有的艰辛而清贫的生活方式,②离开原本平静而和谐的农村,③改变自己原地跋涉的命运,追求理想的幸福的生活。

15.(4分)①寻找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日子。

②翘首远望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和回归。

16.(6分)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内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

17.(6分)①“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农耕的地方,他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力更生的快乐,自号“东坡”,意义特殊。

②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佛徒和隐士之间。

苏轼被贬向佛而欲隐,以“东坡居士”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

③“东坡居士”表明他不以所处环境和生活为辱的豁达天性。

(答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宗教应该以救人渡生为宗旨,不如此,则毫无意义。

(2分)赞美苏东坡以人道精神身体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难的教义(被贬遭难尚心系百姓疾苦,且奔走救婴解百姓疾苦)。

(2分)

19.(6分)①务农之乐。

②交友之乐。

③做菜之乐。

④无医之乐(幸存之乐)。

⑤救人之乐。

⑥隐居之乐。

(每点1分,共6分)

【译文】

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

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

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

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

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

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

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

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

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了查道好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

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

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

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

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

“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

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

”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

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

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

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

“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

"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

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

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

查道来不及上奏批复,便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粮。

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

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

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传车前去治办丧事。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犯而不校。

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

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

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

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

“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

”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

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