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5008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docx

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第6章电容式传感器

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

A.保持不变

C.减小一倍

)。

B.增大一倍

D.增大两倍

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脉冲调宽电路作测量电路时,其输出电压正比于(

A.C1-C2

C.C1+C2/C1-C2

B.C1-C2/C1+C2

D.AC1/C1+AC2/C2

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

A灵敏度Ko增加

C.非线性误差增加

)。

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灵敏度K0不变

.非线性误差减小

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A.灵敏度会增加

B.灵敏度会减小

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不变

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

A变间隙式

C.变介电常数式

电容式传感器通常用来测量(

A交流电流

B.电场强度

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测量(

A压力

B.加速度

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不包括(

A.串联电阻

C.并联损耗电阻

B.

D.

)。

应该选用(

B.变面积式

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

谐振回路

)。

)。

C.重量

D.位移

)。

C.电场强度

D.交流电压

不等位电阻

关于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介质型差动电容传感器

B.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C.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非线性特性

D.

适用于变面积型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1o、

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A调频测量电路

.运算放大器电路

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相敏检波电路

11、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中输出的电压

U的大小与(

)相关

A仅电源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B.电源电压幅值、频率及T型网络电容C1和C2大小

C.仅T型网络电容C1和C2大小

D.电源电压幅值和频率及T型网络电容C1大小

12、电容式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倍

A.1B.2C.3D.0

、多项选择题

1、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其灵敏度与极距()。

A.成正比B.平方成正比

C.成反比D.平方成反比

2、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量时,传感器的灵敏度随()而增大。

A•间隙的减小B.间隙的增大

C.电流的增大D.电压的增大

3、电容式传感器中输入量与输出量关系为线性的有()

A.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B.

C.变电荷型电容传感器D.

4、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

A.调频电路B

C.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5、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

A.调频电路B

C.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用于单个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运算放大电路

D•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用于差动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运算放大电路

D.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三、填空题

1、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2、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

3、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

4、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灵敏度与两极板初始间距成关

系。

5、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适用于型和差动电容传感

器,且为线性特性。

6、电容式传感器中,变介电常数式多用于的测量;电容式传感器中,变面积

式常用于较大的的测量。

7、变间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成反比,所以适合于微小位移的

测量。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成正比,所以不适合微小位移的测量。

8、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

9、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的变化转化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10、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变面积型,②

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

11、电容式传感器将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广泛应

用与、、角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

12、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

和的变介质型3种。

13、移动电容式传感器动极板,导致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A发生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变化,

传感器电容改变量C与动极板水平位移成关系、与动极板角位移成关系。

14、忽略边缘效应,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线性、非

线性),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线性、非线性),变极

距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线性、非线性)。

15、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_倍,而非线性误差转化为__关系而得以大大降低。

16、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和用于单个电容量变

化的测量,和用于差动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四、简答题

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各适用于

什么场合?

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

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有什么优点?

4、电容式传感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信号调节电路?

各有些什么特点?

5、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6、影响电容式极距变化型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其灵敏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带来什么后果?

7、下图左是电容式差压传感器,金属膜片与两盘构成差动电容C1、C2,两边压力分别为P1、P2。

下图右为二极管双T型电路,电路中电容是左图中差动电容,UE电源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试分析:

(1)、当两边压力相等P仁P2时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U0值;

(2)、当P1>P2时负载电阻RL上电压U0大小和方向(正负)。

8、简述差动式电容测厚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9、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10、总结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主要应用场合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易受干扰?

如何减小干扰?

12、简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有必要的公式推导)

13、简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求给出必要的公式推导过程)。

14、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15、试推导差动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与单极式相比较。

16、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根据其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分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其

应用(要求每种类型至少例出一项应用)。

17、试分析圆筒型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液面高度的基本原理。

五、计算题

1、已知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间距离为10mm£=50F/m,两极板几何尺寸一样,

为30mm<20mnK5mm在外力作用下,其中动极板在原位置上向外移动了10mm试求△C=?

K=?

2、当差动式极距变化型的电容传感器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位移了△d=0.75mm时,若初始电容量C1=C2=80pF,初始距离d=4mm试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若将差动电容改为单只平板电

容,初始值不变,其非线性误差有多大?

3、一个圆形平板电容式传感器,其极板半径为5mm工作初始间隙为0.3mm,空气介质,所

采用的测量电路的灵敏度为100mV/pF,读数仪表灵敏度为5格/mV。

如果工作时传感器的间

隙产生2卩m的变化量,则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4、一个用于位移测量的电容式传感器,两个极板是边长为5cm的正方形,间距为1mm气隙中恰好放置一个边长5cm>厚度1mm相对介电常数为4的正方形介质板,该介质板可在

气隙中自由滑动。

试计算当输入位移(即介质板向某一方向移出极板相互覆盖部分的距离)

分别为0.0cm、2.5cm、5.0cm时,该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值各为多少?

5、如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电桥测量电路,已知RR2R40k,R20k,E10V,f1MHz,C010pF,G1OPF,G1pF。

求UL的表达式及对应上述已知参数的UL

值。

6、有一台变极距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极板间的极限半径r=4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3=03mm试求:

1)若极板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10卩m时,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若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100mV/pF,则在=±1卩m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7、已知两极板电容传感器,其极板面积为A,两极板间介质为空气,极板间距1mm当极距减少0.1mm时,其电容变化量和传感器的灵敏度?

若参数不变,将其改为差动结构,当极距变化0.1mm时,求其电容变化量和传感器的灵敏度?

并说明差动传感器为什么能提高灵敏度

和减少线性误差。

8、极板间距式电容式传感器,极板半径r=4mm间隙3=0.5mm,极板介质为空气,试求其静态灵敏度。

若极板移动,求其电容变化。

9、有一台变间隙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极板半径r=5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

始间隙do=O.5mm>已知试真空的介电常数等于x10-12F/m,求:

(1)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增大厶d=10卩m,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u=100mV/pF,则在间隙增大△d=1卩m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10、有一个以空气为介质的变面积型平板电容传感器(见下图)。

其中a=16mm,b=24mm两极板间距为4mm—块极板分别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在原始位置上平移了

5mm求:

(1)极板未移动时,电容的初始电容值。

(2)极板沿不同方向移动时,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K(已知空气相对介电常数£1,真

空的介电常数g8.8541012F/m)。

11、有一只变极距电容传感元件,二极板重迭有效面积为8104m2,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1mm已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是,试计算该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

12、变间距(d)型平板电容传感器,当d01mm时,若要求测量线性度为%求;允许间距测量最大变化量是多少?

六、综合分析设计题

U6V,频率f100kHZ。

求:

(1)在满足有最高输出电压灵敏度条件下设计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并画出电路原理图;

(2)计算另外两个桥臂的匹配阻抗值;

(3)当传感器电容变化旦为10pF时,求桥路输出电压。

2、如图为二极管环形检波测量电路。

Ci和C2为差动式电容传感器,C3为滤波电容,Rl为负载电阻,Ro为限流电阻,Up为正弦波信号源。

设Rl很大,并且C3Ci,C3C2。

(1)试分析此电路工作原理;

⑵画出输出端电压Uab在C1c2、C1C2、C1C2三种情况下波形;

⑶推导Uabf(C-C2)的数学表达式。

第6章电容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D4、B5、C6、D7、B8、D9、B10、D11、B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4、AB5、CD

三、填空题

I、电容量2、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变介质型3、电容相对变化量4、反比

5、变极板距离;变面积型6、液位;位移量7、电容极板初始距离;位移量

8、电容相对变化量9、非电量;电容量10、②变极距型

II、电容量;位移;振动;加速度

12、变极板间距离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变介质介电常数

13、线性;线性14、线性;线性;非线性15、1;平方

16、调频电路;运算放大电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四、简答题

1、答:

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

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

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适合测量线位移和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

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

发生改变的场合。

通过介质的改变来实

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2、答:

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对极板初始间隙的要求是相反的,要改

善其非线性,要求应增大初始间隙,但这样会造成灵敏度的下降,因此通常采用差动结构来

改善非线性。

3、答:

电容式传感器其分为3种:

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得到提高,非线性误差大大降低。

4、答:

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因此必须借助于信号调节电路才

能将其微小的电容值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从而实现显示、记录和传输。

相应的转换电路有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

调频电路的特点:

灵敏度高,可测量卩m级位移变化量;抗干扰能力强;特性稳定;能

取得高电平的直流信号(伏特级),易于用数字仪器测量和与计算机通讯。

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能够克服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使其输出电压与输入位

移间存在线性关系。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的特点:

线路简单,不须附加相敏整流电路,便可直接得到较高的直流输出电压(因为电源频率f很高)。

且为线性特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特点: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面积式差动电容传感器,性。

5、答: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平板电容器的结构

当被测参数变化引起A、£r或d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C随之发生变化。

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只变其中一个参数,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

化,通过策略电路转换为电量输出。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3种:

变极板间距离的变极

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大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6、答: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K二一CC0—,可见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输

ddo

出电容量相对变化(灵敏度)与do成反比关系。

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初始间隙do,但这使得非线性误差增大,即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对do的要求是矛盾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既提高灵敏度,又减小非线性误差,通常采用岔洞结构。

7、答:

1uo=o

2

U0=UfM(C1-C2)因为C1〈C2所以U0〈0,输出负电压。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厚度原理图

电容式厚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金属带材在轧制过程中的厚度,原理如图所示。

在被测带材

的上下两边各放一块面积相等、与带材中心等距离的极板,这样,极板与带材就构成两个电

容器(带材也作为一个极板)。

用导线将两个极板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极板,带材作为电容器

的另一极,此时,相当于两个电容并联,其总电容C=C+C2。

金属带材在轧制过程中不断前行,如果带材厚度有变化,将导致它与上下两个极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

将总电容量作为交流电桥的一个臂,电容的变化将

使得电桥产生不平衡输出,从而实现对带材厚度的检测。

9、答:

原理:

由物理学知,两个平行金属极板组成的电容器。

如果不考虑其边缘效应,其

电容为C=£S/D式中&为两个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个极板对有效面积,D为两

个极板间的距离。

由此式知,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

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

其三为改变各极板间的距离;

而得到的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这就组成了电容式传感器。

类型: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可用来测量直线位移、角位移、振动振幅。

尤其适合测温、高频振动振幅、精密轴系回转精度、加速度等机械量。

还可用来测量压力、差压力、液位、料面、粮食中的水分含量、非金属材料的涂层、油膜厚度、测量电介质的湿度、密度、厚度等。

10、答:

①优点:

a温度稳定性好

b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c动响应好

2缺点:

a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

b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

c寄生电容影响大

3输出特性非线性:

电容传感器作为频响宽、应用广、非接触测量的一种传感器,在位移、压力、厚度、物位、

湿度、振动、转速、流量及成分分析的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绝缘材料的的绝缘性能;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消除和减小寄生电容的影

响;防止和减小外界的干扰。

11、答:

(1)传感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容很小,仅几十个卩卩F,小的甚至只有几个卩卩F。

(2)而传感器与电子仪器之间的连接电缆却具有很大的电容,如屏蔽线的电容最小的I米也

有几个卩卩F,最大的可达上百个卩卩F。

这不仅使传感器的电容相对变化大大降低,灵敏度也降低,更严重的是电缆本身放置的位置和形状不同,或因振动等原因,都会引起电缆本

身电容的较大变化,使输出不真实,给测量带来误差。

(3)解决的办法,一种方法是利用集成电路,使放大测量电路小型化,把它放在传感器内部,

这样传输导线输出是直流电压信号,不受分布电容的影响;

⑷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双屏蔽传输电缆,适当降低分布电容的影响。

由于电缆分布电容对传感器的影响,使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2、答:

当传感器壳体随被测对象沿垂直方向作直线加速运动时,质量块在惯性空间中相对

静止。

两个固定电极与动极板的距离发生变化,一个增加,一个减小,从而使Ci、C2产生

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增量C,且有:

(C1C2)/C0C/C02(d2d1)/d0

根据位移S与加速度a的关系有:

Sd0.5at2

因此,有C/C02(d2d1)/d0at2/d0

所以,输出电容变化量正比于被测加速度大小。

13、答:

当传感器的&r和S为常数,初始极距为do时,其初始电容量C0为

(2)式可知,传感器的输出是非线性的

若厶d/do<<1时,1-(△d/do)2-1,则式

(2)可简化为

 

此时C与厶d近似呈线性关系。

所以,在△d/do很小时,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电容)与输入(位移)有近似

的线性关系。

14、答:

由物理学知,两个平行金属极板组成的电容器。

如果不考虑其边缘效应,其电容为

A

C,式中&为两个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两个极板对有效面积,d为两个极板

d

间的距离。

由此式知,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

①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②为改变形成电

容的有效面积;③为改变各极板间的距离。

而得到的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这就组

成了电容式传感器。

因此,它的类型有: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可用来测量直线位移、角位移、振动振幅。

尤其适合测温、高频振动振幅、

精密轴系回转精度、加速度等机械量。

还可用来测量压力、差压力、液位、料面、粮食中的水分含量、非金属材料的涂层、油膜厚度、测量电介质的湿度、密度、厚度等。

15、答:

设在初始状态下,动极板位于两块定极板中间位置,则:

当ddo时,即d/do1,则:

C2C0」do

灵敏度为:

K

C1

2Co—ddo

Cc

由此可见,与单极式相比,其灵敏度提高了一倍(单极式为K0)。

ddo

16、答:

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的原理来实现对物理

A

量的测量。

根据C,当被测参数变化引起、A或d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C随之发

d

生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

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

通常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只变其中一个参数,把该参数的变

再通过测量电路转换为电量输出。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三类:

 

变极距型(如测线位移)

、变面积型

(如测角位移)

和变介质型(如测液位)

17、答:

当初始状态时,

液面咼度

h0,则

Co

21I

R

In

r

当被测液面高度为

h时,则

C21(lh)lR

In

r

2h

In

r

21l

1h22h

r~RIn

r

21I

InR

r

2h(

21)

InR

r

Co

 

 

CCCo

.21)

.RIn

r

由此可见,电容变化量

C与液面高度h成正比,只要将电容变化量检测出来,就

可间接获得被测液面高度。

五、计算题

 

1、解:

C=

12

o8.8541OF/m

 

C=_^_rA

d

66

5010301010

3

1010

01.5F

C=0rA

Co=

501063020106

10103

K=450

10103

2、解:

差动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非线性误差:

n7斥

100%()2100%3.5%

4

单只平板电容,其非线性误差为:

100%

0.7

100%18.75%

3、解:

126

C十8.854笃加10141PF

4

141pF100mV14100mV

pF

N14100570500格

4、解:

(1)0.0cm时:

n_0rA8.85410124C0「

355108.85410-11F

1103

(2)2.5cm时:

C1=

124

8.85410452.510

1103

-11

4.42710F

124

C2/85410152・510

1103

-11

1.10710F

11

(3)5.0cm时:

C0rA

C0=

8.854101255104

-11

2.211011F

 

5、解:

ULEfM(C1C0)

R(R2Rl)c

厂Rl

(RRl)

R(R2Rl)

2~

(RRl)

RLEf

40(40220)

2

(4020)2

2010310610(11012)

0.18V

6、解:

1)

Co=

0rA

d0

C=

12

8.8541012

42106

6

1010

44.48pF

2)d

1m时,输出电容变化为

12

C0=^』

42106

0.310

1.4810

12

F=1.48pF

C=C0

C=1.48

444.8

U1

C

K=446.28

100

U2

C

K=-442.32

100

7、解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