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5396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 第一单元.docx

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解读】

春秋战国的思想:

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大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1课   老子与孔子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时期   国人,代表           的利益;是伟大      家、     家和        家,          的创始人;曾整理出“六书”,即    、      、      、       、      和    等典籍,其主要思想保存在       中。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①“仁”和“礼”。

其主要内容是“            ”和“            ”(思想核心)

仁:

内容:

a.对统治者而言:

要求统治者       ,反对                     ;

    b.对所有人而言:

提倡广泛地                ,以此                ;

实现途径:

遵循“       ”之道,即要求做到“          ,            ”

 “礼”:

a.内容: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  ”的要求。

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                     。

它规定了一整套在              方面必须合乎          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b.实现途径:

提出“       ”的主张,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为政以德

a.要求统治者          ,用“    ”教化百姓;

b.在以“     ”治国的同时,逐步              。

(2)哲学思想——鬼神观:

主张对鬼神            ,把                    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       ”,即招收学生        ,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以扩大。

①教育方法——“       ”,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③学习方法——       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仁不让于师。

3。

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

二、老子的思想

1。

老子简介:

老子即老聃,    时期楚国人,重要的    家,      学派创始人。

著作《       》,又称《      》。

2。

老子的学说

(1)哲学思想:

①宇宙观:

“道”

   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的哲学概念,认为它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      。

提出“                   ”的思想,摒弃了了   的绝对权威。

②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      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只要能“守静”,就可以        。

(2)政治思想:

倡导           ,以“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     、     以及中国人的         、        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

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4.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改良政治

5.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识梳理】

一、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

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2.社会原因:

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

3.政治原因: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面:

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

二、百家争鸣

(一)儒家

1.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名  ,邹国人,是    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

(2)思想主张

①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内容:

要求统治者以        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

提出“            ”的主张。

实现途径: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

    、      、    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②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  、   、   、  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③义利观(道德思想):

倡导“         ”;他强调先  后  、舍   取   ;要求人们应具有“                                       ”的人格精神。

影响:

“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

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    》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  》、《  》、《   》、《    》)之一,孟子被称为“    ”,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

(1)荀子其人:

荀况是        末期赵国人,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

①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    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             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

②道德思想——“性恶论”: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     和     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③政治思想——“礼法并施”:

内容:

认为治国应以    为主,礼法并施。

来源:

继承        ,吸收       .

(3)思想特点及影响

①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②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家

1.墨子其人:

墨子,名   ,战国时期     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兼爱”(哲学的中心概念)

墨子把兼爱称为“仁”,儒家的“仁”是以       为基础的,是有    差别的爱。

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    的、       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

(2)“非攻”:

就是反对       的战争,主张各国        。

(3)“尚力”、“节用”、“节葬”:

强调      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

3.墨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由“兼爱”和“尚力”可以看出)墨家思想代表了         ,特别是        利益。

他的思想曾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

但战国以后,其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三)道家

1.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的隐士,    家的的主要代表。

性格特征:

鄙视          。

2.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齐物”:

即万物齐一。

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     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人生态度:

“逍遥”

①“逍遥”的人生态度是对“齐物”观点的发展;

②具体含义:

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    、     的态度;

③实现方法:

是“       ”,不要受各种外在条件左右。

(3)哲学思想(天命论)——天与人“不相胜”:

庄子说的“天”是指    ,“人”是指人为,人必须顺从自然。

(四)法家

1.韩非其人:

战国     的思想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1)法、术、势相结合

①目的:

建立一个          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基本含义:

法律是处理政事的      ;权术是君主控御君臣的    :

势力是君主

的    、   ,即权威,是君主的“   ”。

③关系:

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  是法和术的前提; 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  是

统治者个人掌握的,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2)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        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   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即“外儒内法”)

(五)兵家

1.孙膑其人:

孙膑是战国时期   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受《      》的影响,并广泛吸收    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2.军事思想

(1)强调要懂得战争的    ;

(2)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    ;

(2)重视    的作用。

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1.总: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

2.分: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         ;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的理论武器。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墨家思想成为显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5.“视人之国若视己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解读】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大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1.兴起的原因

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的教训;

③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政策的需要。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

(1)盛行的时间从到即位约70年的时间;

(2)是政治上的,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修身与治国)

①含义:

黄老之说指学说中的两派,即和的学说,包括(养生)和两个方面;

②主要思想:

强调“”,既尊重,反对,又主张发挥人的,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的哲学观。

4.特点:

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1)作用:

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弊端:

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6.地位衰落:

黄老之学由盛转衰,到汉武帝时被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1.背景:

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

③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来源:

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家、黄老之学、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2)基础、主要内容:

(①“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实行仁政)

①君权神授论:

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君而伸天”。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②天谴论:

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

所以,人君必须遵循

,实行,统治才能长久。

3.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

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②从思想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

“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

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

2.黄老思想作为一种统治思想,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

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以柔道治天下D.礼法并用治理天下

3.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

4.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

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第4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源流、发展、内容以及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标解读】

宋明理学:

应掌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考试大纲】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2.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或“”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二)派别(理学的两大流派是和)

1.程朱理学(兴起)————客观唯心主义

(1)代表人物:

、和。

“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把他们的新儒学称为“程朱理学”。

(2)主要思想

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①世界观:

“理”

A.在宇宙:

“理”是世界的,

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B.在社会:

“理”是道德伦理;

C.在个人:

“理”就是。

②方法论: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③“存天理,灭人欲”: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3)地位及影响:

①元朝将朱熹编著的《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②___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产生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发展)————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南宋):

①世界观:

是天地万物渊源,即“心即理也”

②求“理”方法: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2)王守仁(明朝)

①背景:

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②主张:

A.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来更新理学。

这种思潮的结晶便是“阳明心学”。

B.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就是。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③作用:

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三、理学的影响

1.总:

理学是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文化教育和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消极:

宋明理学用___、____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积极:

理学重视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和,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拓展】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

2.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

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循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世间万物

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5.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这说明理学认为()

A“理”是世界的本源B“理”就是“格物致知”

C物质第一,意识第二;D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解读】

应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试大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梳理】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②在商品经济的浸润下社会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

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大力鞭挞,否认孔子学说是万世至论。

②反对儒家理论:

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

提出,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王夫之

1.思想特色: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主张

①强调“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宣扬“形、神、物三相遇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基础。

③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的合理性。

(二)黄宗羲

1.思想特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主张:

①公然宣称乃是“天下之大害”,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建立自上而下的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三)顾炎武

1.思想特色:

倡导经世致用。

2.主张:

①发出“,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四)评价:

1.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2.进步思想家对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影响:

带有早期的性质。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商品经济的发B.拜金逐利现象出现C.统治者重视D.思想家的努力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不包括

 A.主张个性自由B.主张经世致用 C.主张农工商皆本D.主张民主共和

3.在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