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5770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docx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形势与政策

一、为什么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是基本健康、良好的?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在此我国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快速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以上充分说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说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是基本健康良好的。

二、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一、政企职能不分。

目前,在组建企业集团中有些部门搞“拉郎配”,而不是让企业自我组建。

二、财政问题严重。

现在财政收支差额(包括利息)约2580亿元,每发工资1元钱,就有6角是“借”来的。

三、金融问题。

银行负债率高,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且有上升趋势;非金融机构、信用社支付困难。

银行经营成本过高,约为国外的2.6倍。

四、人口问题。

我国年均新增人口1300万――1400万,约需口粮150亿斤。

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得低于6.7%。

五、经济信号失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宏观经济以统计数字为支撑,而现在许多信息是扭曲的,甚至是逆向的。

六、投资效益下降。

有些部门投资不看市场,不计成本,盲目决策。

七、经济工作中普遍的浮躁风气。

三、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国应采取那些对策和措施?

(一)继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三)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推行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四)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力度。

(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增加居民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收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抓紧建立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

改善消费环境。

(六)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服务业。

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发展。

推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七)着力深化各项改革。

(八)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推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积极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

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

(九)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积极解决就业、就学、医疗、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切实加强防灾救灾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什么是形势与政策?

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什么是形势?

形势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什么是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是指一定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是由各种体系构成的庞大的意识形态。

形势政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才能为党的建设发展,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党永葆蓬勃旺盛的生机。

高校开设形势政策教育课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

要使在座的各位大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和校情。

使高校大学生提高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准确理解掌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培养大学生为完成复兴民族大业的任务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伊朗缘何非要核?

实质:

表面看,是国际防核扩散争端问题,伊朗坚持核开发,有秘密发展核武器的重大嫌疑,从而造成核扩散,威胁到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今世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国、俄国、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

朝鲜。

具有生产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德国、日本、伊朗

为什么美国对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采取默认态度,惟独对伊朗和朝鲜纠缠不清呢?

这是因为,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友,而伊朗却是美国的敌人。

所以,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伊朗国家利益与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的严重冲突。

具体来讲,美国之所以在伊核问题上步步进逼,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借机削弱伊朗,构建中东新秩序。

第二,通过伊核问题打压伊朗现政权。

第三,从能源战略出发,控制伊朗乃至整个中东的石油。

原因:

第一,历史悠久的大国情结第二,应对地球安全的需要

第三,应对美国颠覆的需要第四,符合国际条约的精神

第五,形势对伊玩核牌有力

3、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的立场及政策

美国:

①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伊朗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至关重要。

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美国对他形成了一种既怕又恨的矛盾心理,怕伊朗真的制造出核武器,从而更难对付。

②从能源战略考虑。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中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出口份额为14%,同时它也是世界范围内第四大石油出口国。

一旦美国改变了伊朗现政权的性质,控制了伊朗的石油,那么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也就在美国的掌控之中了,美国就可以借石油制约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③伊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组成部分。

从表面上看,伊朗核问题的核心似乎是伊朗是否遵守有关核开发的国际规则,但如果将之与伊拉克战后的中东地区局势、国际局势的发展,尤其是美国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是布什政府对外战略,尤其是“民主改造中东”战略的一部分。

④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作怪。

冷战虽已结束十多年,但美国始终对俄罗斯拥有的核力量放心不下。

在美国看来,苏联解体是西方的胜利,绝不允许在中东再出现任何政治军事集团,更不愿意看到俄罗斯以大国身份重返中东乃至世界舞台。

美国认为,控制中东地区是防范俄罗斯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为此,俄罗斯对伊朗核技术上的援助便成为美国的一大心病。

因此,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或完整的核燃料处理能力,即使民用核能力也不可以。

欧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逐渐以一种独立于美国的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中东对欧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欧的安全与繁荣,仰赖于中东,特别是中东的石油战略资源。

在中东问题上,欧盟的基本政策是:

◇政治解决中东地区冲突;

◇控制军备,实现地区安全与稳定;

◇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欧洲同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

近年来欧盟越来越把注意力投向中东。

因为中东不仅与欧洲的经济、战略利益紧密相关,而且更被欧盟视作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虽然欧盟对伊朗的态度要比美国温和得多,但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最终目标还是一致的,即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俄罗斯:

在目前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的态度是:

既要维护自己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又要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

当然,伊朗核问题发展到现在还远没有结束,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放弃在这一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立场,布什尔核电站计划仍在继续当中。

俄罗斯外交的实用主义理念。

今后,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还有反复的可能性。

中国:

希望伊朗与IAEA全面合作,履行其不扩散和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

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呼吁各方保持克制态度不要扩大紧张局势。

支持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所进行的一切外交努力。

4、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及对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朝鲜研发核武器的原因,与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缘由,有很多相似之处。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之时,我国政府为什么会不惜一切代价,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制核武器?

目的就是一个:

抗击美国的核威胁。

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朝关系的影响

最初由中国牵头,围绕朝核进行的六方会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美日等国家对朝的制裁措施。

然而,2006年10月的朝核试验,等于当着国际社会的面,给了中国一个耳光。

中国外交部9日发表声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近年来,久拖不决的朝核危机,已成为中国外交中最棘手的难题。

由于朝美之间相互敌视,互不让步,所以加在中间的中国压力很大。

朝核危机表面上看是朝向美、日施压,其实则是朝鲜要向国际社会表明,朝鲜外交是独立自主的,不受任何国家左右。

☐朝核试验,将会使日本有更多理由发展核武器,日美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朝核试验也会诱发韩国发展核武器。

☐国际军事重点会由中东转到东北亚地区。

客观上迎合了以美为代表的反华势力。

☐朝核试验,会使“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成为泡影,引发东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

中国对策:

是扩大共同利益,稳住朝鲜,拉住韩国,抗衡美国的影响,使局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不管事态如何进展,保持半岛无核化并去核化,是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要坚定不疑地将朝核6方会谈进行下去。

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朝关系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朝核试验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破坏了朝韩之间正在修复的和平局面。

☐为日本等国家研发核武器提供了口实。

☐为美国在东北亚建立反导防御系统提供了机会。

5、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

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

提示:

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边界问题、难民问题、水资源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巴以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巴方缺少和谈资本;以方受国际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左右。

制约巴以和平的主要问题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边界划分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巴以双方内部极端份子的破坏

◇巴以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

6、哈马斯是个什么组织?

“哈马斯”,是一个集宗教与政治为一体的激进组织,全称伊斯兰抵抗运动。

是由“伊斯兰”、“抵抗”、“运动”3个阿拉伯语词头字母拼写而成,简称“哈马斯”。

“哈马斯”1987年12月,由巴勒斯坦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创立。

从宗教上看,哈马斯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信仰伊斯兰教义和法则,主张扶助穷人并兴办一些慈善事业。

从政治上看,它主张暴力斗争,强调以武力彻底解放从约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

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拒绝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

7、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

首先,以色列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以色列能为美国提供良好的军事基地、战略物资储备和转运站。

第二,以色列军事力量强大,能够有效地维护美国的中东利益。

第三,以色列能为美国提供极其宝贵的军事经验和高价值的情报。

第四,以色列能够为美国提供各种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其次,以色列在中东的政治存在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1、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致。

(2、美国公众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

(3、美国的犹太人及亲以势力往往具有影响甚至左右美对以政策的能量。

8、日本为什么要掩盖侵略战争的真相?

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倒退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是国际法庭判定的日本政府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然而战后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蓄谋翻案,历届保守党内阁都在执行战争责任的双重标准:

在国际上,只承担最小限度的战争责任,对战争受害国尽量少赔偿或不赔偿。

在国内,则掩盖对外侵略战争的真相,坚持拒绝承担战争责任的立场。

这种双重标准,使日本民众对日本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和加害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认真的反省,更谈不上承担战争责任了。

(2)中曾根内阁,一方面,纵容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坚持所进行的战争责任政策调整。

这一方针基本上被其后的自民党内阁延续下来了。

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打破中曾根内阁“不再考虑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承诺,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

1998年组阁的小渊惠三,继承了中曾根的右翼路线,大体完成了中曾根想做而没有完成的“战后政治总决算”的事业。

通过了被日本部分社会舆论称做“战争法”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容易令人想起战前军国主义时代的《国旗、国歌法案》等。

继任83任首相——森喜朗,更露骨地鼓吹战时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的“神国史观”。

2001年,第84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组阁后,越发明目张胆,公然不顾国内外舆论谴责,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

2002年4月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再次审定通过了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编的明成社版历史教科书《最新日本史》。

这部教科书就是1986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强烈反对的原书房版《新编日本史》的改头换面。

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日本新生代政治家逐渐掌控了日本的政治中枢,把修改《和平宪法》、重新解释“集体自卫权”、制定“有事法制”、向海外派兵和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等作为主要施政目标,追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心情更为迫切。

在对战争的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的政策上,以新生代政治家为核心的政治家保守派、同学术保守派、媒体保守派、原军人保守派、右翼团体、企业利益集团等势力形成右翼保守势力,共同推动日本社会思潮向着否认侵略战争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方向发展。

9、试述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深层原因?

(1.中日力量结构的变化当前东亚地区的力量结构正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正在迅猛崛起,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世界和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而日本继续维持世界第二经济主体的地位,并出现了谋求所谓“普通国家”地位的大国化战略取向,加速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

这样,东亚地区将首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的格局。

而日本现在对这种“两强制”局面的不适感明显超过中国。

因此来自日本方面的防范性动作,也明显多于中国。

尤其日本右倾鹰派势力,把中国视为日本主导东亚、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主要障碍,因而在国内极力制造反华舆论,在国际上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了强硬姿态。

他们认为日本遇到了“鸦片战争以来150年间未曾出现的‘强大的中国’的新问题。

在安全方面,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从中长期看,可能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

(2.配合美国防范中国的战略中日关系始终受到双方与第三国,主要是美国关系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美关系曾经历了一段震荡。

布什政府曾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

9·11以后,中美关系虽有所改善,但美国统治阶层依然将中国视为最有可能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国家,不遗余力地拉拢日本以共同对付中国。

日本政府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公开其“在世界范畴内建立日美同盟”的新国家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遏制中国,而且不必再顾忌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3.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第一,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处于权力中心小泉是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中第一个掌控最高权力的。

执政四年,来其内外政策呈现出日本新生代政治家所特有的鲜明特点——“超越战后意识”。

第二、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对华强硬路线比较容易争取舆论和民意的支持。

第三、自民党内派系牵制机制失灵,致使小泉内阁的对华强硬路线失去制衡。

小泉所属的派系,前身是1972年以前激烈反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主张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的福田赳夫派。

这一派政治势力有强烈的鹰派色彩,在自民党内长期受到温和派势力的挤压。

自民党内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派系,已难以对小泉及森喜朗派的对华强硬路线加以牵制,致使小泉内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中日相互疑惧,出现安全困境日本奉行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其“普通国家”的国家战略出发,视中国为最大的战略障碍,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了极大的疑惧。

在日本热吵“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在中国也备受关注。

总之,近年来日本政府已经悄悄地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防卫等政策领域,迈出了战后历届政府想迈又不敢迈出的关键性几步。

(5.基于传统地理和文化上的行为方式根源岛国和资源短缺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日本夸大危机、过度反应的行为方式。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近代以前缺乏大陆国家之间数千年来处理疆界纷争的经验。

近代以来则只知“弱肉强食”的侵略规则;二战以后,在与美国、俄罗斯、韩国、中国的领土问题上,表现出了寸土必争的强烈的国土意识。

10、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

近年来,中日关系正在出现中方采取比较稳健、重视合作的对日政策,而日方却采取趋向强硬的政策。

目前中日关系,距离成熟的“强强型”关系还有一段较长的艰难路程。

在中日走向“强强型”关系的过程中,中日关系将可能形成相互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局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安全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贸易和平论”在中日之间行不通。

此外,重视开展大国外交,提升与美、欧、俄、印等国关系,在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增进共同利益,加强双边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和周边国家合作,保持和平环境,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使东南亚各国成为我坚定的盟友。

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暂时搁置领土争端。

在与大国和周边各国搞好关系的同时,要增进与其他所有国家友好的关系,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往来。

再次,加强中日双方在有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合作。

在东亚一体化问题上,也要争取中日的同时参与。

中国要努力构建一个交流对话的机制和平台,将双边问题纳入其中加以解决,最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双方之间的最大信任与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安全互信与认同建构,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东亚地区复杂的安全局势,更决定了“安全共同体”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地区安全共同体真正建立之前,同时处于崛起背景下的中日两个大国间的战略竞争,在短期内难以完全避免。

走出“政冷”低谷,需要中日双方做出长期、耐心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日本领导人不再做出背离两国政治基础、损伤中国利益的举动。

总之,“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和,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11、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经过多次会谈,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从而实现了由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为以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俄建交后,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不断改善,稳步发展,到目前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中俄关系逐步升级的三次定位。

◇“相互视为友好国家”阶段

1991年12月—1994年9月俄罗斯在建交问题上的态度虽然是积极的,但由于其独立之初,奉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华关系实际上是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俄罗斯虽然开始重视对华关系,但仍然没有把对华关系放在应有的位置,强调发展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仍是俄外交战略的重点。

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亲临中国访问。

访问期间,叶利钦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并签订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声明第一次明确提出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实现了中俄关系的第一次定位,为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中俄两国关系,定位为“相互视为友好国家”,虽与过去相比是不小的进步,但这种定位水平毕竟是很低的,与两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建设性伙伴关系”阶段

1994年9月-1996年4月从国际上来说,俄与西方的关系步履艰难,俄并没从西方国家得到它所期望的经济援助。

1994年1月,俄罗斯主动向中国提出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议,并积极促成这种关系的确立,对于俄罗斯的建议,中国政府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第二次定位是在俄罗斯“一边倒”外交碰壁、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发展同

中国的关系仍是出于平衡西方外交的需要,俄罗斯的外交重点还是西方。

因此,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虽较之“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定位,前进了一大步,但中俄关系与俄美关系相比,仍处于不平衡状态。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

1996年4月-2001年7月同美国关系的倒退,促使俄中关系日益接近,俄方率先提出在“建设性伙伴关系”基础上,使两国关系更进一步,中方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这一年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从此以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双边关系迅速发展。

总之,中俄关系的第三次定位大大提升了两国关系在俄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使中俄关系与俄美关系处于比较平衡的地位,但也不是完全平衡。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以后

2000年7月,普京以俄罗斯总统身份,对中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

双方一致表示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全面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现状

政治方面①建立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增进了了解和信任。

1996年4月,中俄最高元首定期会晤机制率先启动,决定两国元首每年至少会晤一次,并架设了北京——莫斯科的“热线电话”。

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还下设了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和总理定期会晤教文卫体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

②建立了国际问题磋商机制。

1994年1月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中俄两国外交部磋商议定书》。

正式确立了两国外交部就国际问题交换看法的磋商机制。

两国外交部在各个层次就重大国际问题的磋商每年都举行多次,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磋商与合作。

③妥善解决了国家边界问题。

三个协定将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

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丰富了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的内容,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睦邻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可靠保障。

经济方面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中俄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

1999年---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速为31%。

中俄经贸关系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正逐步趋于平衡。

未来的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重中之重。

军事方面两军交往不断加强,军事技术合作不断深化。

①高层互访频繁。

②中俄两军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务实深入。

③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基础日益巩固。

文化方面双方在教、科、文、卫、体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发展。

2000年11月,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立了中俄教文卫体委员会。

该委员会下属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旅游合作分委会,以及电影合作和媒体合作相继建立并积极工作,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项目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06年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和07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

12、如何看待中俄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①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②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俄这两个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

③两国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

④两国都需要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和军工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问题第一,“中国威胁论”问题。

①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

②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的中方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俄方也有一些人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的解决方案表示不满。

一是担心中方非法移民,搞无硝烟的收复失地;二是指责政府做出让步太多有损俄国家利益。

第二,中俄油气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中石油公司竞标,俄斯拉夫石油公司部分股权受阻,二是中俄石油管道线路确定出现波折。

第三,对历史边界问题的解决仍有争议。

第四,中俄关系存在几个不平衡问题。

这些不平衡主要是:

两国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两国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两国经贸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即所谓的“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

中俄关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来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

但这些问题毕竟不是双方关系的主流,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大局。

现在,中俄两国已开始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俄关系的发展存在一系列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对未来的中俄关系即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始终应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中俄关系,不能定位过高,也不能失去信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