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6406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

中考实验探究题集

一.生物

1.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份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

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______或。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

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

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

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份变化。

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

呼吸过程中气体成份体积的比较

气体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肺泡内的气体(%)

02

20.71

14.60

13.20

C02

0.O4

4.30

5.30

H20

较少

5.50

5.30

N2

78.OO

75.10

75.50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

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

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3.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3种:

直接观察法:

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间接观察法:

通过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侮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

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一个样本),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

法,理由是。

4.

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

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

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

判断并说明理由。

(2)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

(注意:

用光滑的曲线表示)。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作用。

取样次数

酵母菌数量(万个)

pH

1

82

5.4

2

100

5.0

3

121

4.8

4

121

3.7

5.在啤酒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其周围环境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了以下实验:

将酵·母菌放在10mL培养液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均匀取样lmL,4次取得的培养液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如表研示(每次样品测定后均放回原培养液)。

请回答:

(1)由于酵母菌的作用,使其周围呈性环境。

(2)由数据可知,1mL该培养液中最多能容纳的酵母菌数量为万个。

(3)在随后进行的第5次取样时,发现样品中酵母菌数量仅为76万个,在排除了其周围环境酸碱度的影响后,研究小组对此结果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这一解释应该是。

6.面疙瘩、手擀面、馄饨等常作为主食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其主要原料是面粉,此类食品的美味程度除了与烹任手艺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面粉的新鲜程度;因为面粉久存后,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作用下、会生成有机酸而产生酸败的现象。

要判断面粉是否新鲜,用很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下面就是某同学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

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g新鲜的面粉和5g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水中不存在任何面团。

步骤二:

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人5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

步骤三:

如图所示,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人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并且在1~2分钟内下再褪色为止。

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甲、N乙。

(1)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结构中的加工而成的;

(2)如果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乙=N甲,那么待测的面粉应该是;

(3)如果N乙>N甲,说明待测的面粉已经出现酸败现象,对这个结论,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以研究甲状腺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

步骤1:

将一定数量的性别、数目、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和B。

步骤2:

A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3:

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4:

两组小鼠分别放入甲、乙两装置(如图)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移动情况。

(1)实验方案中对装置的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正。

(2)选用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并随机均分为两组的目的是。

(3)若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则甲装置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

(4)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动物呼吸作用吸收,而呼吸作用防除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下降。

8.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

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

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

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9.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

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

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

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

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_____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

气候异常、_______等,

10.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3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108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

1.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

右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时,小阳发现很多小朋友在玩“擦擦炮”。

小阳对“撼擦炮”引燃头的化学成分产生浓厚兴趣。

他从资料上获悉:

引燃头中通常含有S、KClO3、MnO2等物质中一种或几种,KClO3会与NaNO2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KC1O3+3NaNO2===KCl+3NaNO3

为验证引燃头成分,小阳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刮取引燃头,小心研碎,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残渣为灰黑色固体。

②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人试管,再加人上述灰黑色固体少许,溶液中很快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③往装有滤液的烧杯中加人过量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灰黑色固体中含有,该固体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作用。

(2)步骤③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阳点燃“擦擦炮”时还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4)据所有实验现象可知,“擦擦炮”引燃头的成分有。

3.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固体草酸(化学式为H2C2O4.2H2O)可以制取CO,方程式可写成H2C2O4.2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1)为证明分解产物中有水,装置A中的物质应该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中采用“压水法”收集CO(装置C);从CO的物理性质考虑,是因为;

(4)通常情况下CO2能用来灭火,与此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4.在初三

(1)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初三

(1)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

5.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叉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02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船取装置。

(填“A”或“B”)

②收集一烧瓶C0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

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

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  (填“增大”或“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6.小燕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回答:

(1)实验前要先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操作方法是;

(2)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可加入

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7.小华对奶奶使用的“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如图1),产生了兴趣,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原理(如图2):

制氧剂甲是一种白色固体,催化剂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甲剂与乙剂在反应仓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制造出氧气。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

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吗?

【实验与结论】小华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接着进行以下实验:

(1)用甲剂和乙剂制取氧气。

 

根据上图2原理,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需要上述仪器中的(填字母);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出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3)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离子;

(4)通过实验,小华得出结论:

甲剂就是过碳酸钠。

小华的结论表述不够准确,准确的结论应该表述为。

8.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足Na2CO3、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

溶液呈无色

取①所得溶液少量,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在②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稀HNO3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由此可以判断:

该白色固体定含有_______。

一定没有_______。

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

9.为了确定某可燃性气体的成分是H2、CO、还是它们的混合物,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将该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A、B,发现A质量增加,B中出现浑浊。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可燃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该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0.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

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

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纯净水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实验前该同学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温有关,他在进一步实验时设计了下表,请在表中“”处填上合适的项目。

水温(℃)

70℃

80℃

90℃

100℃

_______________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0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

甲同学观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乙同学观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丙同学观点:

【设计实验】:

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次实验

实验次数

H202溶液

质量分数%

H202溶液

用量/毫升

催化剂(Mn02)甩量/克

反应温度

/℃

收集气体

体积/毫升

所需时间/秒

30

5

0

85

2

3.8

15

2

0.1

20

2

2.8

5

2

0.1

20

2

7.4

30

5

0

55

2

10.5

(1)请你写出第②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②和③实验证明甲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填字母);A.①和②8.③和④C.①和④

(3)由以上实验还能得出: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___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还发现许多金属盐(如FeCl3、CuSO4等)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那么,铁盐和铜盐的催化作用哪个强呢?

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以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结果,小聪同学提出将CuS0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

仿照小聪思路,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_________。

12.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

使40毫升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滴数

1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15

2

强烈阳光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2

3

煮沸l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1

(1)他们探究了___________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2)他们的探究对我们启示是:

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他们用pH试纸测得该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13.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

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

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会”或“不会”)。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14.小明在科学课上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想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

他请教老师后,决定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该反应原理为:

2Na2O2+2CO2=2Na2CO3+O2,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为了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将气体干燥装置接在图中哪两个装置之间?

(填字母)。

三.(物理)

1.右图是一个电池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产生气体和电流。

老师告诉同学只要用两种不同的导体做电极,用水果代替实验中的稀硫酸也可以组成一个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是一样的。

同学们很感兴趣,在课外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水果电池的制作,记录了以下的实验数据:

不同电极时单个西红柿水果电池的电流和电压

电极

碳棒一铜片

碳棒一铁片

碳棒一锌片

电流强度(mA)

1.43

4.26

4.63

电压(V)

0.6

1.2

1.3

注:

除电极材料不一样外,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装置中能量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能转变为电能。

该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pH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质量减少的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仅改用镁片和碳棒做电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你猜想产生的电压应比表中三种电池产生的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都大”、“都小”、“处在它们之间”或“无法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三个用碳棒和锌片做电极的单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将铭牌为“2.5V0.3A”的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入该电路,开关闭合后,小灯泡并不正常发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1)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安。

如果将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9伏时,用电流表的“0~0.6安”和“0~3安”中的哪个量程来测通过它的电流比较合适?

为什么(计算说明理由)?

(2)小东想在卧室里安装一只顶灯,既能在卧室门边用开关控制,又能在床边用开关控制,可一直没有设计出控制顶灯的电路图。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电路,做完实验后,小东豁然开朗,他马上设计出了正确的顶灯电路控制图。

请你画出小东设计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卷方框内)。

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人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里装置即可。

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4.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两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连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发光.此时,一同学不小心把L1的玻璃外壳打破了,结果L1熄灭,L2却更亮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提出猜想:

猜想一:

可能L1处发生开路;

猜想二:

可能L1处发生短路。

(1)根据(填“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猜想一是不正确的。

(2)针对猜想二,同学们找了一只电压表,分别并联在L1,L2两端,如图乙所示,假如猜想二成立,则两次读数有何特点?

实验发现两次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L1两端电压比L2两端电压小。

说明猜想二也不正确.你认为L1熄灭、L2更亮的原因可能是。

A.L1电阻变大B.L1电阻变小

C.L2电阻变小D.L1功率变大

5.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

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

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

明视距离。

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

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那么他的眼球对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情况可用如图所示中的图表示,配戴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6.为测定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以下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一只、电阻箱一只(0~99Ω可调,可准确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开关、导线若干。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并进行如下实验:

为保护电流表,先把电阻箱阻值R0调至最大,闭合S1、断开S2后,再将电阻箱连人电路的阻值调至10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断开Sl、闭合S2;此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2A,由此可知电源电压为V,未知电阻的阻值Rx=Ω。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