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66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Word格式.docx

B.安徽省

C.山西省

D.湖南省

9.(2分)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①水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荒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D.①旱地 

④林地

10.(2分)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A.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B.提高粮食产量

C.大力发展交通

D.大力发展旅游业

11.(2分)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大部分居住在格陵兰岛、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极圈以北地区,渔猎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表中的内容为因纽特人传统渔猎活动的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渔猎方式和工具

生存习俗

春季(4、5月)

传统垂钓、捕捞贻贝、鲨鱼、海豹

贻贝用于改善伙食

夏、秋季(6~9月)

捕鸟采摘为主,渔网捕捞鳕鱼、独角鲸,捕猎驯鹿

从独角鲸皮下脂肪获取维生素C,储存过冬食物;

鱼骨制刀;

鲸鱼筋制渔网;

鲸鱼肉食用、做捕鱼诱饵

冬季(10月-次年3月)

凿冰诱捕海豹

男人渔猎;

女人煮饭、制衣;

食用生肉、发酵的海燕以补充维生素

(1)关于因纽特人渔猎生活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种植蔬菜水果

B.秋季猎物种类最少

C.夏季捕鸟、采摘为主

D.冬季蛰伏休渔、休猎

(2)受极地自然环境影响,因纽特人最独具特色的生存习俗是( 

A.垂钓捕鱼

B.捕猎鲸鱼

C.男女分工

D.食用生肉

12.(2分)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糖料作物是甜菜

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盛产温带水果

(2)该区域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

其发展农业的气候有利条件是( 

A.夏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温和

D.雨热同期

13.(2分)读亚洲大陆沿30°

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大陆30°

N沿线地形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起伏大

C.中部高东西低

D.以平原地形为主

(2)关于苏伊士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B.所在地区佛寺遍布

C.连接了大西洋与印度洋

D.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14.(2分)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

15.(2分)关于成渝地区“自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

B.龙之乡、灯之城

C.林海雪原

D.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

16.(2分)晚清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清朝的领土完整,开发大西北,居功甚伟,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作为湖南省湘阴人,即今湖南省岳阳人的左宗棠自小在长江之边,洞庭湖之滨长大,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那么描写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7.(2分)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比较大,其主要的目的是便于( 

A.接受更多的阳光

B.空气流通

C.更快散热

D.减少积雪的压力

18.(2分)读亚洲沿30°

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亚洲大陆沿30°

N呈现的地形特征是( 

A.地形复杂,西高东低

B.地表起伏大,呈三级阶梯

C.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D.最大相对高度接近8400米

(2)图中的三大平原地区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其共同的自然地理优势是( 

①位于中高纬度 

②大河流经 

③雨热同期 

④地势低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分)乙图为甲图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M区域为( 

A.三江源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

(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M区域生态环境的是(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分)下列地区,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是( 

A.西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东亚

21.(2分)小李家新买了辆轿车,读下图中轿车说明书我们能够感觉到当今世界(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B.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C.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D.国家间经济各成一体

22.(4分)看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人民普遍能歌善舞,信奉伊斯兰教,山脉北坡人口稀疏,南坡人口稠密

B.乙图山脉既是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丙图山脉是晋和冀两省的分界线,同时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四地时间差异大,是因为我国纬度差异大所致

23.(4分)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认识区域位置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区域的( 

①气候影响很大②地形影响很大③矿产资源储量影响很大④交通影响很大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15分)

24.(15分)白色的“金子”指 

,亚洲 

有“白金之国”之称。

三、综合题(35分)

25.(11分)读非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山峰,B 

高原,被称为 

(2)河流名称。

河,F 

河。

(3)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H 

气候,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 

(4)图中A处有“赤道雪峰”景观,其原因是 

(5)你能说出F河水量比E河水量大得多的原因吗?

(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

(6)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请你任举一例。

2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投资网〕非洲大陆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矿产种类齐全,储量巨大。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民族工业落后,缺乏深加工的能力,制造业相当薄弱,只能生产初级产品。

因此,非洲国家要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必然要优先选择发展工业,通过引进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来达到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民族工业的目的。

而中国企业在轻纺工业、家电行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领域有一定优势,非洲很多国家恰好在这些行业比较落后,中国企业可以将资金、有关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投资到非洲。

  

……2004年中非经贸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额迅猛增长,投资项目达到近700个,其中大部分投资领域在采矿业,投资额近15亿美元。

材料二:

撒哈拉以南非洲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非洲与我国的外贸合作极具互补性。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你认为这种互补性体现在哪里?

(2)赤道穿过的地区,一般形成终年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①处分布的却是热带草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3)当我国科学考察队员正在南极考察时,②处的气候特征是 

(4)从自然环境看,制约非洲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和沙漠化。

27.(13分)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区东起①太行山脉,西至② 

,南连③秦岭,北抵④ 

高原(古长城),包括山西省、 

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2)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 

,最丰富的能源矿产是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试分析造成这生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三点)

(4)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请任意列举两点。

答案

一、单选题

1.

【答案】A

【解析】当前,从地区布局上看,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所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不包括西北地区,故选A。

2.

【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在寒假时拍摄到的冰雕艺术,最有可能的城市是哈尔滨,这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冬季积雪时间长,冰雕是当地的特色,故选C。

3.

【解析】南北方农作物的熟制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两地区所处的纬度不同,导致两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

故选A。

4.

【解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靠燕山,西邻太行山、军都山,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故选A。

5.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

A是湖北省,B是黑龙江省,C是云南省,D是广东省。

湖北省、云南省、广东省属于南方地区,黑龙江属于北方地区。

故选B。

6.

【答案】D

【解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故选D。

7.

【解析】历史上,曾以北京作为京城的朝代是元朝、明朝和清朝,王朝持续时间长,北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产,故选A。

8.

【解析】喜欢吃醋的是山西省。

这是因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故选C。

9.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②是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旱地,③是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的林地,④是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草地,故选B。

10.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故选A。

11.

【答案】

(1)C

(2)D

【解析】

(1)读表格内容可知,春季进行传统垂钓、捕捞贻贝、鲨鱼、海贝;

夏季、秋季捕鸟、采摘为主,冬季凿冰诱捕海豹,故选C。

(2)读表格内容可知,受极地自然环境影响,因纽特人最独具特色的生存习俗是食用生肉,故选D。

12.

(1)A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两熟,糖料作物是甘蔗;

降水丰富,位于湿润地区,耕地类型是水田;

盛产亚热带水果,如柑橘等,故选A。

(2)该区域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选D。

13.

(1)D

(2)C

(1)A.结合图可知,该大洲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都有分布,A正确;

B.地势起伏大,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也有世界上最低的洼地——死海,B正确;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正确;

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不是以平原为主,D错误。

(2)A.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不是与欧洲的分界线,A错误;

B.苏伊士运河所在地区为中东地区,盛行伊斯兰教,故不可能佛寺遍布,B错误;

C.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大西洋与印度洋,C正确;

D.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D错误。

14.

【解析】世界各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南极洲因地表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平均厚度达到2000米而使南极洲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故选C。

15.

【解析】林海雪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自贡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被称为“龙之乡、灯之城”。

16.

【解析】以上四句话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景观;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冬季景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观,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故选C。

17.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雪较多,为了减少积雪的压力,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比较大。

18.

N呈现的地形特征是中部高,东西低,这是由于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造成的,故选C。

(2)图中的三大平原地区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其共同的自然地理优势是位于中低纬度,都是大河流经,地势低平,故选C。

19.

(1)从图中可知,M是位于黑龙江的东部,也是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所以M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区内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2)扩大开垦,会导致湿地减少,不能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退耕还湿,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利于环境改善,所以①④是错误的,②③是符合题意,故选D。

20.

【解析】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

21.

【解析】从图中看出,美国某品牌汽车由多国共同生产,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经济朝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结合选项,故选C。

22.

【解析】A.甲地人民普遍能歌善舞,信奉伊斯兰教,山脉北坡人口稠密,南坡人口稀疏,A错误;

B.乙图山脉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错误;

C.丙图山脉是晋(山西)和冀(河北)两省的分界线,同时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C正确;

D.四地时间差异大,是因为我国经度差异大所致,D错误。

23.

【解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区域内的气候影响很大,对区域内的地形影响很大,对矿产资源储量和交通影响很小,故选A。

二、填空题

24.

【答案】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

【解析】白色的“金子”是指棉花,其中亚洲中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因棉花产量大,棉花质量高,棉花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有“白金之国”称号。

三、综合题

25.

(1)乞力马扎罗 

埃塞俄比亚 

非洲屋脊

(2)尼罗 

刚果

(3)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海拔高、气温低

(5)地处盆地,有利于水的汇集;

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6)斑马。

(1)由图可知,图中A是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B是非洲最高大的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2)图中E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尼罗河,F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

(3)图中G表示的是非洲分布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H是位于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可以看出非洲的气候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图中A处有“赤道雪峰”景观,其原因是该山海拔高、气温低。

(5)F河由于流经刚果盆地,有利于水的汇集;

又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所以流量远大于流经热带草原区和热带沙漠区的尼罗河。

(6)非洲是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最多的大洲,这里的热带草原为斑马等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

26.

(1)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资源丰富;

非洲发展经济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2)地势高

(3)炎热干燥

(4)干旱

(1)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后,实现经济独立、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以出产初级农产品(单一商品)为主,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

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榈油和剑麻等。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资源丰富;

非洲经济发展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2)赤道穿过的地区,一般形成终年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①处却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其主要原因是地势高。

(3)当我国科学考察队员正在南极考察时,②处即好望角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

(4)从生态环境看,制约非洲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旱和沙漠化。

27.

(1)乌鞘岭 

内蒙古 

陕西省

(2)窑洞 

煤炭

(3)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夏季多暴雨;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等;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

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1)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东起①太行山脉,西至②乌鞘岭,南连③秦岭,北抵④长城;

包括山西省、陕西省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2)黄土高原地区特色民居是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开凿的;

最丰富的能源矿产是煤炭。

(3)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

人为原因是:

(4)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