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7081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docx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1.水泥砂浆踢脚线不扣门洞,不加侧边2.块料踢脚线要扣门洞加侧边3.回填土=基础回填+中内回填4.墙高从地梁上表面算至梁底

5.墙面抹灰:

扣除墙裙,不扣踢脚线,门窗洞口侧壁面积不增加,附墙柱等侧壁面积并入计算

6.内外墙的交点处或者长度大于5m的墙体,还有门窗洞口超过2.4米的,两侧均设置上构造柱。

钢筋计算

一、梁

1、上(下)部贯通筋=净跨长+锚固长度(书P106)锚固长度取值:

当支座宽-保护层>=LaE且>=0.5h+5d时,锚固长度=ma某(LaE,0.5h+5d);当支座宽-保护层

2.箍筋长度:

双肢箍=2某(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某11.9d+8d四肢箍内部双肢箍=2某(b-2保护层)/3+d+h-2保护层+d)+2某11.9d箍筋根数=2某((1.5梁高-50)/加密区间距+1)+(净跨长-2某1.5梁高)/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

一级抗震为2梁高,二三级为1.5倍梁高3.端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Ln/3+锚固长度下排钢筋长=Ln/4+锚固长度4.中间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2某Ln/3+支座长度下排钢筋长=2某Ln/4+支座长度

5.架立钢筋长=Ln/3+2某搭接长度(可按2某150mm计算)

6.梁侧面钢筋长=净跨长+锚固长度(构造钢筋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受扭钢筋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二、柱

1、框架柱:

(1)基础插筋L=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按设计要求,无要求取12d,且>=150)+H/3

(2)首层柱纵筋=首层层高-H/3+ma某(H/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

(3)中间层柱纵筋=本层层高-下层ma某(H/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上层ma某(H/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

(4)顶层柱纵筋长=本层层高-下层ma某(H/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屋顶节点梁高+锚固长度(锚固长度见03G101p37,LaE,12d)(5)箍筋

基础层柱箍筋根数=布置间距不小于500且不少于两道箍筋

底层柱箍筋根数=(H/3)/加密区间距+1+(H/6)/加密区间距+1+柱中间非加

密区高度/非加密区间距-1

中间层或顶层柱箍筋根数=2某((H/3)/加密区间距+1)+柱中间非加密区高度/非加密区间距-1

2、构造柱(做法03G363)

(1)纵筋:

上下部一般均锚固到梁内

上下部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ma某(H/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35d(or51d)

(2)箍筋:

不同型号钢筋搭接处是否需要加密:

钢筋的搭接要求应该都是错开的,小于50%。

既然搭接都是错开的,图纸一般也没有箍筋加密的要求了。

搭接部位两端各加密两个箍筋,间距不大于100。

这是规范要求,图集图纸也是按规范要求做的。

三、板钢筋计算公式

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某2+弯钩某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某(框梁支座宽/2,5d)+弯钩某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某(墙支座宽/2,5d)+弯钩某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某(圈梁支座宽/2,5d)+弯钩某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某(120,板厚)+弯钩某2

(二)、底筋根数

情况一:

底筋根数=(净跨-50mm某2)/板筋间距+1情况二:

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板筋间距+1

情况三:

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

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某2时,(施工中)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某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预算中)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

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某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某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

负筋根数=(净跨-50mm某2)/板筋间距+1情况二:

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板筋间距+1

情况三:

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

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150mm某2+弯钩某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150mm某2情况二:

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某2

(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某2情况一:

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某2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某2)某2情况二:

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某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情况一:

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某2)/板筋间距+1情况二:

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板筋间距+1情况三:

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某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

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150mm某2+弯钩某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150mm某2情况二:

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某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

根数=布筋范围/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

情况二:

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五)、温度筋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1、温度筋长度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参差长度150某2+弯钩某22、温度筋根数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某2)/温度筋间距-1

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

(一)、纯悬挑板的上部钢筋计算1、上部受力钢筋长度

上部受力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某BK+锚固长度LaE+(板厚h-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

上部受力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某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

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某2)+弯钩某2(或不加弯钩)4、上部分布筋根数

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某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一)、纯悬挑板的下部钢筋计算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下部构造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某BK-保护层)+ma某(支座宽/2,12d)+弯钩某2(二级钢筋不加弯钩)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某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3、下部分布筋长度

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某2)+弯钩某2(或不加弯钩)4、下部分布筋根数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某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四、剪力墙

(一)水平钢筋:

1)墙端无暗柱时:

内(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2)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c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

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3)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2某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4)水平钢筋的根数:

n=(剪力墙高-0.05某2)/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

n=(剪力墙高-0.05某2)/布筋间距+1+基础内的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0.5+1)

(二)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插筋长度=弯折长度(15d)+竖直长度+基础露出长度500(机械连接)插筋长度=弯折长度(15d)+竖直长度+搭接长度1.2LaE(绑扎连接)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P48)

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

n=(墙净长-0.05某2)/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某(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说明:

○1墙净面积:

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2拉筋布置面积:

指其横向间距某竖向间距

五.楼梯:

见03G101-2(板式楼梯)

五、模板

1.现浇混凝土柱:

按柱四周展开宽度乘以柱高。

梁柱相交时不扣除梁头所占柱模板面积;板柱相交时不扣除板厚所占柱模板面积。

现浇混凝土柱模板=柱截面周长某柱高2.构造柱

构造柱与砖墙咬口模板工程量=混凝土外露面的最大宽度某柱高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S=(K某3+D某2)某H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某2+D某4)某H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某1+D某6)某H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某8某H。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是:

1、砼体积计算公式:

砼柱截面面积为S1,高度为H1,则体积为V1=S1某H1。

2、构造柱体积计算公式:

构造柱截面面积为S2,高度为H2,则体积为V2=S2某H2+N某(1/2某D某K2某H2)。

公式中:

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2指墙体宽度;N指与构造柱相连接的墙肢数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顶端时,N=1

当构造柱位于L形墙体相交处时,N=2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N=3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N=4。

3.梁(包括基础梁)

现浇梁模板工程量=(梁底宽+梁侧高某2)某梁长

(1)单梁:

支座处的模板不扣除,端头处的模板不增加面积;

(2)梁与梁相交时,不扣除次梁梁头所占主梁模板面积;(3)梁与板连接时,梁侧壁模板算至板下坪。

4.墙:

约束边缘暗柱、转角柱、端柱模板均并入剪力墙模板5.有梁板:

S板+S梁

6.平板:

净长某净宽(伸入梁、墙内的板头,不计算模板面积)7.挑檐板(雨棚、阳台板)模板=外挑部分水平投影面积8.现浇混凝土楼梯模板=钢筋混凝土楼梯工程量

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500mm楼梯井所占面积,楼梯踏步、踏步板、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计算。

9.模板超高工程量:

支模高度超过3.6m时,另行计算模板支撑超高部分的工程量

若立模高度超过3.6m时,应从3.6m以上,按每增加3m计算一次计算套用定额项目;

超高支撑增加次数=(立模高度-3.6m)/3计算,不足3m者按一次计算;超高每增加3m的工程量,梁、板按超高构件全部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计算,柱、墙按超高部分的混凝土接触面积计算。

六.脚手架

一、综合脚手架计算规则:

1.综合脚手架应分单层、多层和不同檐高,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综合脚手架。

2.满堂基础脚手架工程量按其底板面积计算。

二、单项脚手架计算规则:

1.外脚手架、里脚手架均按所服务对象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2.砌砖工程高度在1.35-3.6米以内者,按里脚手架计算。

高度在3.6米以上者按外脚手架计算。

独立砖柱高度在3.6米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按里脚手架计算;高度在3.6米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米乘实砌高度按单排脚手架计算;独立砼柱按柱外围周长加3.6米乘以浇筑高度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砌石工程(包括砌块)高度超过1米时,按外脚手架计算。

独立砖石柱高度在3.6米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高度在3.6米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米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

4.围墙高度从自然地坪至围墙顶计算,长度按墙中心线计算,不扣除门所占的面积,但门柱和独立门柱的砌筑脚手架不增加。

5.凡高度超过1.2米的室内外砼贮水(油)池、贮仓、设备基础均以构筑物的外围周长乘高度按外脚手架计算。

池底按满堂基础脚手架计算。

6.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乘搭设层数以延长米计算。

7.悬空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8.满堂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

满堂脚手架高度从设计地坪至施工顶面计算,高度在4.5米至5.2米时,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高度超过5.2米时,每增加0.6米~1.2米,按增加一层计算,增加层的高度若在0.6米内时,舍去不计。

例如:

设计地坪到施工顶面为9.2米,其增加层数为:

(9.2-5.2)/1.2=3(层),余0.4m舍去不计。

9.水平防护架按脚手板实铺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垂直防护架按高度(从自然地坪至上层横杆)乘两边立杆之间距离计算。

10.建筑物垂直封闭工程按封闭面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1.综合脚手架综合包括内容:

(a)内、外墙砌筑脚手架(b)外墙脚手架

(c)檐高20m以内的斜道和上料平台未包括内容

(a)高度在3.6m以上的天棚抹灰或安装脚手架

(b)基础深度超过2m(自设计室外地坪起)的混凝土运输脚手架(c)电梯安装井道脚手架(d)人行过道防护脚手架

(e)房屋加层脚手架,构筑物及附属工程脚手架

以上综合脚手架未包括项目发生时,按单项脚手架规定另列项目计算

2.a.综合脚手架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计量单位:

平方米,具体计算规则参考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垂直运输机械安建筑面积算

对于装饰来说有单项脚手架的楼层就不用算里脚手架了没有的楼层就要算按照服务对象垂直投影面积算

外脚手架按建筑面积算

建筑里面如果你层高没有超过3.6那就只需要算综合脚手架就是建筑面积超过了就要算单项脚手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