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7131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8页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8页
亲,该文档总共1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教学计划 1

教学进度表3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5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7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10

第4课时括号13

第5课时解决问题16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18

第1课时观察物体

(二)

(1)18

第2课时观察物体

(二)

(2)22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24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25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2)——加法结合律28

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31

第4课时减法的性质及应用33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37

第6课时乘法运算定律

(2)——乘法结合律39

第7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43

第8课时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45

第9课时除法的性质及应用48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1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52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56

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59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

(1)61

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

(2)64

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66

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

(1)69

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

(2)72

第9课时解决问题74

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1)77

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2)80

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

(1)82

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

(2)85

第五单元三角形88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89

第2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92

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95

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98

第5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101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05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

(1)106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

(2)108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10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12

第5课时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15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118

第1课时轴对称

(1)118

第2课时轴对称

(2)120

第3课时图形的平移122

第4课时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24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26

第1课时平均数

(1)127

第2课时平均数

(2)131

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134

第4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2)137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41

第1课时鸡兔同笼

(1)142

第2课时鸡兔同笼

(2)145

第十单元 总复习149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的复习 151

第二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复习155

第三课时  图形与几何158

第四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16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数学,共有学生XX人,上期期末平均分XX,及格率XX,优生率XX。

总体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仅部分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惰性强,这二类学生在本学期还要重点抓。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改进方法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 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 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3月5日—3月9日四则运算(4课时) 

23月12日—3月16日 四则运算(2课时);

3观察物体

(二)(2课时) 

4 3月19日—3月23日 运算定律(4课时)

53月26日—3月30日 运算定律(4课时) 

64月2日—4月6日 运算定律(4课时)

74月9日—4月13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84月16日—4月20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94月23日—4月27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10 4月28日—4月30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115月7日—5月11日 三角形(4课时)

125月14日—5月18日 三角形(4课时)

13 5月21日—5月25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4 5月28日—6月1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56月4日—6月8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66月11日—6月15日 图形的运动

(二)(4课时) 

176月18日—6月22日 统计(2课时) 

18 数学广角(2课时)

19   6月25日—6月29日 总复习(4课时)

20 7月2日—7月6日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

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生:

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

列式为:

814+1142=1956(km)

师:

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生:

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

师:

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

1956-814=1142(km)

(3)列式为:

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

(2)、(3)小题与第

(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

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练习】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

3+3+3+3=12

用乘法:

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43-0

0×1350+50

52-25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

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456+0=

567-0=336-336=

234+0=125×0=

0÷27=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7=0

小结: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7÷0=

(2)引发思考:

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

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

小结: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0=0÷0=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

39÷2=19……1

184÷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0+63

43×(12-12)×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64+28=924×92=368

(2)227-176=5144×4=17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后作业】

教材第8页第7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括号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

120÷5-2120÷(5-2)

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提问:

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5-2)120÷(10÷2)

360÷(43+29)(56-12)×4

【新课讲授】

知识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9页的例4

(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

提问:

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

小结:

加法,乘法、除法。

提问:

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第一步:

加法:

12+4

第二步:

除法:

96÷(12+4)

第三步:

乘法:

96÷(12+4)×2

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小结: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

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小结: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4

(2)。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

96÷[(12+4)×2]

=96÷[16×2]

=96÷32=3

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课堂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24×[(7-2)÷6]

[78+(144-84)]÷5

2.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2)125除以84减79的差,商是多少?

【课堂小结】

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

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

小结: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进一步理清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学会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计算顺序。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

【新课讲授】

师: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0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人的船每条租价20元,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5元。

师:

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

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

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1:

全租小船。

30÷4=7(只)……2(人)

7+1=8(条)20×8=160(元)

生2:

可以全租大船.

30÷6=5(条)35×5=175(元)

师:

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

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只坐了2人,能否把这2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

生3:

8-2=6(条),20×6=120(元),120+35=155(元),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