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726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作业doc.docx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作业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六安舒城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C.在密闭容器和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速率低的直接原因相同

D.如果在中午时突然中断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NADPH/NADP+比值将上升

解析:

发生在类囊体膜上的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全部用于暗反应,A正确;CO2进入叶绿体中与C5结合生成C3,C3被NADPH还原成有机物,B正确;在密闭容器中由于CO2浓度不足导致光合速率较低,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气孔关闭,细胞CO2吸收少导致光合速率较低,C正确;如果在中午时突然中断光照,光反应受阻产生的NADPH减少,而暗反应继续生成NADP+,所以NADPH/

NADP+比值将减小,D错误。

2.(2019·河北武邑中学一调)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和利用,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B )

A.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是同一种物质,数量相同,功能相同

B.从去路上看,前者产生的[H]用于还原C3,后者与O2结合生成H2O

C.二者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能量

D.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来源于丙酮酸和产物中的H2O

解析:

从本质上讲,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有氧呼吸中是NADH,光合作用中是NADPH,A错误。

光合作用中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不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H2O,释放出大量能量,B正确,C错误。

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来源于葡萄糖和反应物中的H2O,D错误。

3.(2019·安徽巢湖柘皋中学月考)如图表示适宜温度和适宜土壤环境下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下列对于该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b点时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a点时NADH可从线粒体内膜移动到线粒体基质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

D.影响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解析:

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NADH可从线粒体基质移动到线粒体内膜,B错误。

当植物体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而细胞呼吸未变,要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就要增大光照强度,即b点右移,C正确。

c点时达到了光饱和,限制因素是除光照强度外的其他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4.(2019·四川广安、眉山一诊)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不同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提取,A错误。

研磨叶片时,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高低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正确。

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相同,D错误。

5.(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右图中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解析:

图中纵坐标是CO2净吸收速率,a点是甲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因此甲植物在a点之前就已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适当增加光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因此a点将左移,B正确。

b点时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总光合速率不一定相等,C错误。

在一定范围内,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增大不断增强,D错误。

6.(2019·宁夏银川九中月考)右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结构A中发生能量转化的场所是类囊体基质

B.供给14CO2,14C在化合物中的出现顺序为CO2→C3→甲

C.结构B中C5转化成C3过程中消耗ATP中的化学能

D.如果突然增加CO2供应,短时间内C5的含量将会增加

解析:

图中结构A是基粒,能把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供给14CO2,14C在化合物中的出现顺序为CO2→C3→糖类(甲)等有机物,B正确。

结构B是叶绿体基质,C5转化成C3的过程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不消耗ATP,ATP用于C3的还原,C错误。

如果突然增加CO2供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短时间内C5的含量将会减少,D错误。

7.(2019·湖北沙市中学双周考)某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CO2+H2O

(CH2O)+O2

A.该反应式也适用于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蓝藻

B.追踪反应式中CO2的氧原子的转移情况时,该氧原子能转化成氧气

C.该反应式中,CO2消耗的场所与H2O消耗的位置不同

D.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

氧气中的氧原子来源于水,不是二氧化碳,B错误。

该反应式中,CO2消耗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H2O消耗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

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由于非绿色部位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需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D错误。

8.(2019·乌鲁木齐诊断)图一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曲线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若光照强度突然由R变为S,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减少

B.Q点的氧气释放量为零,但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C.P点负值产生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甲曲线和乙曲线不同的原因是小球藻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无机盐离子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理解能力。

当光照强度由R变为S时,光照强度降低,细胞内合成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量减少,CO2的固定不变,导致细胞内C3的相对量增加;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培养液中的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少,对光的利用能力低。

9.(2019·太原模拟)如图分别表示两种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a点的限制因素一定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B.图乙中c点与d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消耗量少

C.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温度和CO2浓度

D.图丙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图解分析及相关计算。

由图甲可知,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由题干可知,温度是适宜温度,那么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数量或酶的数量;图乙中d点和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3还原量增多;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图丙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会下降,因为温度超过一定范围,酶的活性会下降,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10.(201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M.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

预测实验结果是( B )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H]中

解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的三碳化合物会被还原,A错误;光照时间越长,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参与的反应越多,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种类越多,B正确;实验开始后的短时间内,放射性物质应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C错误;[H]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而二氧化碳是用于暗反应阶段的,D错误。

11.(2019·陕西西安一中月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

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CO2/(100cm2叶·小时)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所示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点时,光照强度为0,该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光照强度为0时,即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由图可知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为5mgCO2/(100cm2叶·小时),B正确。

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所示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每100cm2叶片CO2的净吸收量为10×11=110(mg),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CO2的释放量为5×13=65(mg),故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10-65=45(mg),C正确。

若将温度升高到30℃,则细胞呼吸强度会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小,故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D正确。

12.(2019·安徽黄山一模)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为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在一昼夜内,丙瓶中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可能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1.8mg

解析:

丙瓶不透光,生物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甲瓶与丙瓶氧气量的差表示丙瓶中生物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B项正确;丙瓶不透光,一昼夜的时间内水样中生物均在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乙瓶透光,有光照时瓶中生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因此一昼夜后,乙瓶水样pH可能比丙瓶的高,C项错误;乙、丙瓶中水样取自同一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细胞呼吸速率也基本相同,乙瓶一昼夜的净光合量用氧气量表示为0.7mg,细胞呼吸的量用氧气量表示为1.1mg,所以一昼夜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1.8mg,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东北四校协作体联合考试)根据下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1)图甲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关系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图是D。

(2)图乙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叶绿体的类囊体(或基粒)结构,其上分布着光合色素(或色素)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等。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3)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得知,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

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μ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外界CO2的浓度和光照强度。

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实际光合量为0.44μmol/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2.04μmol/h,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0.85。

若外界CO2浓度为6.0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0.95μmol/h。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图甲A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提供给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会增加,图甲D即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在结构①上进行的是光反应,因此,①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基粒),其上分布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色素;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表中数据显示,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实际光合量随着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大,这说明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在同一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照强度增大,则实际光合量也增大,这说明光照强度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当实际光合量为0.44μmol/h时,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得出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0.44×6=从外界吸收CO2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0.6μmol/h,则从外界吸收CO2量=2.04μmol/h;当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44μmol/h时,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为2.4μmol/h,则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2.04÷2.4=0.85。

若外界CO2浓度为6.0μmol/h时,由于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仍为0.85,则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量为6.0×0.85=5.1μmol/h,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5.1+0.6=5.7μmol/h,则实际光合量为5.7÷6=0.95μmol/h。

14.(2019·河北石家庄毕业班模拟)黑藻是一种沉水单子叶植物。

实验人员将黑藻放入装满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培养,培养装置如图1。

先经黑暗培养一段时间,再给予充足光照。

实验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水样测量溶氧量,实验结果如图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与颤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黑藻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据图分析,光照开始的时间为t1,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ATP/ADP的值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t2~t3时段,溶氧量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足。

t3~t4时段,黑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段单位时间黑藻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解析:

(1)黑藻属于真核生物,颤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黑暗培养一段时间后,给予充足光照后有氧气产生,此时水样中的溶氧量开始增加,则可知光照开始的时间为t1时。

开始光照时,有ATP产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ADP的值将增大。

(3)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被消耗,随着二氧化碳的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因此t2~t3时段溶氧量增加减慢。

在t3~t4时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进行,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t3~t4时段溶氧量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15.(2019·陕西西安长安一中月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当光照强度为5klx时,与25℃相比,15℃条件下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小。

(2)在25℃条件下,AB段光合作用较弱是由于光照强度较低,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足,从而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3)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动力来自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或类囊体膜内侧pH小于外侧)。

解析:

(1)图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因此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当光照强度为5klx时,25℃和15℃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即氧气的释放速率相等,但由于15℃条件下植物的呼吸速率低于25℃条件下,因此其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总光合速率)也小。

(2)在25℃条件下,AB段光照强度相对较低,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足,从而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3)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根据实验结果,pH平衡前,加入ADP和Pi能够产生ATP,而平衡后加入ADP和Pi后不能产生ATP,说明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于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或类囊体膜内侧pH小于外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