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74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docx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一、矿区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

(一)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习水县新晟煤矿位于习水县城南东154°方向,直距约5.4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习水县东皇镇所辖。

矿区范围地理座标:

东经106°13′28″-106°14′32″,北纬28°16′21″-28°17′12″。

矿山公路与S302国道公路相接,矿区至县城18公里,距习水火电厂8公里,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区内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娄山脉的北西。

地貌属侵蚀、岩溶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内南部的坝岩上山顶,海拔1612.1米;最低点位于区内北西部菜籽湾附近的冲沟中,海拔1350米;相对高差262.1米。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0米。

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

自然植被以低矮次生灌丛草坡为主,乔木较少,冲沟较开阔,水土流失严重。

(三)水系河流

矿区处于长江流域的赤水河水系,区内无大的河流。

矿区以中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冲沟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四)气象

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约13.1℃,7-8月平均温度21—22℃,日最高气温约33-35℃,1月气温最低,月均约6.1℃,日最低气温零下1-6℃左右。

由于高差较大,地势低洼的谷地气温较高,高山上则偏寒冷,二者温差可达3-5℃左右。

年均降雨量1137.8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且多有大暴雨,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

二、井田境界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月颁发的习水县东皇镇新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5200000930087),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见表2-1-1),面积1.1382km2,开采深度由1490m至1227m。

矿区走向长平均约为1.9km,倾斜宽约为0.6km。

无矿权纠纷。

拐点坐标见下表。

矿界拐点坐标表

矿山名称

拐点编号

X坐标

Y坐标

新晟煤矿

1

3129320

35620190

2

3129610

35620230

3

3129650

35620310

4

3129900

35620140

5

3130900

35621710

6

3130650

35621875

7

3130440

35621580

8

3130360

35621610

9

3130040

35621820

10

3130000

35621250

11

3129500

35620920

面积

1.1382km2

开采深度

由1490m至1227m标高

三、煤层埋藏及开采条件

(一)地质构造及特征

1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自老而新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夜郎组及第四系。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中二叠统茅口组(P2m)

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区。

岩性为浅灰、灰色厚层至块状粉晶灰岩、含生物屑灰岩,产腕足类、蜓类生物化石。

出露不全,未见底,厚度大于100米。

(2)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为矿区含煤层位,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区,上部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含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夹含砾砂岩及煤层(线);中部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煤层(线);下部为灰、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含炭质粘土岩。

与下伏茅口组呈整合接触,总厚度65~90m,平均75m,共含煤18~26层,其中可采煤层为5层。

(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

呈条带状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势陡峻的斜坡地带。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灰、灰绿色薄~中厚层砂岩夹粘土岩。

厚约55m。

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4)下三叠系统夜郎组(T1y)

出露于矿区西部及北西部,按岩性可划分为三段:

下三叠系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

岩性主要为灰黄、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粘土岩、泥灰岩,厚20米左右;

下三叠系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

岩性主要为灰色中至厚层状泥质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厚130米左右;

下三叠系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

岩性主要为紫红、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上部夹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厚度大于200米;

(5)第四系(Q)

分布于区内相对平缓坡地上与沟谷中。

主要有坡积、残积碎石土及粘土,碎石主要为粉砂岩,次为砂岩、粘土岩及零星灰岩碎块。

厚0~10m不等,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于下伏地层之上。

2、煤系地层及含煤性

(1)煤系地层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区,上部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含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夹含砾砂岩及煤层(线);中部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煤层(线);下部为灰、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含炭质粘土岩。

与下伏茅口组呈整合接触,总厚度65~90m,平均75m,共含煤18~26层,其中可采煤层为5层。

(2)含煤性

含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2007年8月提供的《贵州省习水县新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1),出露于矿区东部地区,平均厚度75m,共含煤18~26层,煤层平均总厚度19.57m,平均含煤系数3.65%,其中可采煤层为5层,分别为C5、C7、C8、C11、C12煤层。

3、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

矿区位于桑木场背斜北西翼,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煤层平均倾角18°,沿走向出现波状。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4、断层、褶曲、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

(1)断层和褶皱

断层及褶曲构造不发育。

矿井范围内未发现大型断裂,井下巷道未揭露、发现对开采有影响的断层,生产中常见0.2—1.0米落差较小断层,以走向正断层为主,大致沿倾向每百米见2-3条。

(2)陷落柱

目前区内未发现陷落柱。

(3)剥蚀带

目前区内未发现剥蚀带。

(4)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

该矿区无火成岩。

(二)矿井水文条件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该区地貌属侵蚀、岩溶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内南部的坝岩上山顶,海拔1612.1米;最低点位于区内北西部菜籽湾附近的冲沟中,海拔1350米;相对高差262.1米。

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0米。

矿区处于长江流域的赤水河水系,区内无大的河流。

矿区以中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冲沟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约13.1℃,7~8月平均温度21~22℃,日最高气温约33~35℃,1月气温最低,月均约6.1℃,日最低气温零下1~6℃左右。

由于高差较大,地势低洼的谷地气温较高,高山上则偏寒冷,二者温差可达3~5℃左右。

年均降雨量1137.8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且多有大暴雨,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

2、各地层的含、隔水性

根据出露地层岩性与含水介质特征,本区可划分为四个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与三个碎屑岩相对隔水岩组。

(1)茅口组岩溶含水岩组(P2m):

岩性为浅灰、灰色泥晶灰岩,溶蚀裂隙、溶洞发育,在区域上有多处伏流出现,主要为溶洞水,富水性强。

(2)长兴组岩溶含水岩组(P3c):

岩性为深灰色灰岩,溶蚀裂隙较发育,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中等至强。

(3)夜郎组玉龙山段岩溶含水岩组(T1y2):

岩性为浅灰、灰色泥晶灰岩夹泥灰岩,溶蚀裂隙、溶洞较发育,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中等至强。

(4)茅草铺组岩溶含水岩组(T1m):

岩性为浅灰、灰色泥晶灰岩,溶蚀裂隙、溶洞较发育,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中等至强。

(5)龙潭组相对隔水岩组(P3l):

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及砂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往深部张性裂隙不发育,含水性与导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岩组。

(6)夜郎组沙堡湾段相对隔水岩组(T1y1):

岩性为灰色粘土岩,含水性与导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岩组。

(7)夜郎组九级滩段相对隔水岩组(T1y3):

岩性为紫红、灰绿色粘土岩,含水性与导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岩组。

3、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断层破碎带既可储水,也可以导水,当断层破碎带连通了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时,大量的水会进入矿井巷道,增大矿井涌水量,甚至形成突水,造成危害。

矿区内未见大断层分布,开采及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小的断层,断层破碎带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较小。

4、采空区及老窑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过去采煤时形成的大量采空区或老窑,由于含煤岩系有一定的隔水性,储水性也较好,老硐中可能储集大量的老窑水,矿山布置主运输巷和上山采巷中,若揭露老采空区,将可能遭遇老窑突水,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较大。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需加强井下水文地质调查,坚持“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探放水原则,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5、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北西部菜籽湾附近的冲沟,标高为+1350m,区内大部分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开采C11、C12煤层时,要防治底板茅口组岩溶突水。

综上所述,本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基岩裂隙直接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6、矿井涌水量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的最小涌水量为20m3/h,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7、煤层及煤质

(1)煤层赋存情况(包括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倾角、结构、节理、层理发育情况等)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2007年8月提供的《贵州省习水县新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1),其中可采煤层为5层,分别为C5、C7、C8、C11、C12煤层。

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C5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P31)上部,为矿区目前主采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上距长兴底界燧石灰岩约10m,下距C7煤层约22.8m。

煤层厚度1.08~1.20m,平均1.10m。

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质粉砂岩,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

底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易风化破碎。

C7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二段(P31)上部,全区稳定可采。

上距C5煤层约22.8m,下距C8煤层约4m。

煤层厚度1.18~1.35m,平均厚度1.20m。

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质粉砂岩,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

底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易风化破碎。

C8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二段(P31)中部,全区稳定可采。

上距C7煤层约4m,下距C11煤层约16m。

煤层厚度1.25~1.40m,平均1.30m。

该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粉砂岩,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

底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易风化破碎。

C11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二段(P31)中部,全区稳定可采。

上距C8煤层约16m,下距C8煤层4m。

煤层厚度1.00~1.40m,平均厚度1.10m。

该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该煤层含一至二层夹矸,岩性为灰黑色炭质粘土岩,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质粉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

底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质粉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

C12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二段(P312)下部,为矿区目前主采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上距C11煤层约4m,下距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约5m。

煤层厚度1.10~1.60m,平均厚度1.30m。

该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该煤层局部含一层夹矸,厚20~25cm,岩性为灰黑色炭质粘土岩,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属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易风化破碎。

底板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易风化破碎。

综上所述,C5、C7、C8、C11、C12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较稳定煤层。

各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号

含煤

地层

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

(m)

煤层层间距(m)

煤层

结构

稳定性

煤层倾角

(度)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1

P312

C5

1.08-1.2/

1.1

22.8

无夹矸

稳定

18

粉砂岩

粘土岩

2

C7

1.18-1.35/

1.2

无夹矸

稳定

18

粉砂岩

粘土岩

4

3

C8

1.25-1.4/

1.3

无夹矸

较稳定

18

粉砂岩

粘土岩

16

4

C11

1.0-1.4/

1.1

一至二层

较稳定

18

粉砂岩

粉砂岩

4

5

C8

1.1-1.6/

1.3

局部含一层

稳定

18

粘土岩

粘土岩

矿井实际施工揭露的C5煤层赋存厚度平均为0.26m,C7煤层赋存厚度平均为0.43m,C11煤层赋存厚度平均为0.19m,均为不可采煤层,目前仅在C8煤层和C12煤层布置采掘工作面。

(2)煤质及煤种

①煤的物理性质

矿区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呈黑、灰黑色,以块状、粒状为主,局部为层状。

以玻璃、油脂光泽为主。

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部分为线理状结构,块状构造。

坚硬、性脆。

节理裂隙发育,见薄膜状方解石、黄铁矿细脉充填于节理裂隙中。

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半亮型煤。

据反光油浸镜下鉴定:

以丝质亮煤为主,以丝质暗亮煤次之,煤岩组可分为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镜下有机组分大致可分为镜质组、丝质组两大类:

[1]有机组

镜质组:

以无结构基质体为主、多色性明显,显示出较强的各项异性,常见为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少量结构镜质体;

丝质组:

丝质类常见半丝质体、丝质体,部分碎屑丝质体,少量微粒体。

[2]无机组

无机组分以方解石、粘土矿物、少量黄铁矿、石英为主。

方解石以脉状充填于裂隙中,少许充填于胞腔;粘土矿物呈细分散状、斑点状分布于基质中,少许充填于结构有机物腔孔:

石英呈微细粒状、细粒状散布于基质中;黄铁矿多呈微粒状、星粒状;微晶粒状零星分布于有机质中。

煤的显微硬度在3.49(20)左右,变质程度为无烟煤Ⅶ1阶段,属镜质丝质半暗至半亮型无烟煤。

②化学性质(详见下表)

矿区可采煤层煤质指标一览表

煤层

Mad(%)

Ad(%)

Vdaf(%)

St,d(%)

Q (b,daf)

(MJ/kg)

煤类

C5

0.59~1.29

0.94

13.85~18.25

16.05

7.08~7.36

7.22

0.84~0.93

0.87

29.31-30.77

无烟煤

C7

0.84~0.89

0.85

12.08~15.96

14.02

6.08~10.94

8.51

1.53~1.74

1.65

27.45-30.16

C8

0.49~1.25

0.87

5.08~8.56

6.82

7.03~7.79

7.41

0.69~0.87

0.73

27.82-30.72

C11

0.89~0.99

0.94

10.45~13.65

12.05

6.91~7.67

7.29

0.92~1.37

1.19

28.05-30.58

C12

0.64~1.24

0.94

9.08~15.29

12.05

7.13~7.45

7.29

1.94~2.84

2.37

26.76-30.29

矿区范围内C5煤层属中灰、低硫、特高热值无烟煤,C7煤层属低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C8煤层属特低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C11煤层属低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C12煤层属低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四、矿井其它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

(一)瓦斯

煤层瓦斯赋存及规律、煤层瓦斯含量、压力、矿井瓦斯等级、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情况

1、煤层瓦斯赋存及规律

瓦斯在煤体中存在的状态有二种:

一种叫游离状态,一种叫吸附状态。

在天然条件下,煤体中以吸附状态贮存的瓦斯约占90%,以游离状态贮存的占10%,总体来说,瓦斯绝大部份是以吸附状态存在的。

瓦斯其含量以CH4最多,其次为重烃。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将会逐渐增大,矿井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和瓦斯抽放,满足矿井排放瓦斯的要求。

2、煤层瓦斯含量

由于勘探程度较低,生产地质报告未提供相应的瓦斯赋存资料,可采煤层瓦斯含量预测采用《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层瓦斯含量经验公式,对瓦斯分析计算,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计算结果见下表。

各煤层瓦斯含量表

煤层

Af(%)

Wf(%)

Vr(%)

H(m)

γ(t/m3)

a

b

P(MPa)

en

瓦斯含量

(m3/t)

C5

16.05

0.94

7.22

315

1.45

3.92

0.97

1.26

1.55

16.93

C7

14.02

0.85

8.51

338

1.43

4.19

0.97

1.35

1.55

17.03

C8

6.82

0.87

7.41

342

1.42

3.96

0.97

1.37

1.55

18.92

C11

12.05

0.94

7.29

358

1.43

3.93

0.97

1.43

1.55

17.85

C8

12.05

0.94

7.29

362

1.45

3.93

0.97

1.45

1.55

17.89

3、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791号)(关于对遵义煤管局《关于呈报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05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6.51m³/t,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

4、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2年4月提交的《习水县新晟煤矿C8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

习水县新晟煤矿C8煤层在鉴定范围(西翼+1300m至+1243m标高和东翼+1271m至+1243m标高区域)内无突出危险性。

其余煤层均未作鉴定,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习水县所处的黔北矿区为突出矿区。

因此,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二)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及爆炸危险性

根据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2009年10月提交的C5、C7、C8、C11、C12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C5、C7、C8、C11、C12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三)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

根据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2009年10月提交的C5、C7、C8、C11、C12煤层的《煤自燃倾斜性等级检验报告》,C5、C7、C8、C11、C12煤层的自燃倾斜性等级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四)冲击地压危险性

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

(五)地温情况

本井田无地温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地温矿井。

第二章矿井开拓布置及装备情况

一、井田开拓方式

1、主要开拓巷道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方式,主要井筒为主平硐、副斜井、回风斜井。

主平硐掘进46m后,向下变坡施工暗斜井(倾角为170),然后在+1262m水平落平后施工约20m的石门巷道揭穿C8煤层。

副斜井在+1262m水平落平,落平后布置井底车场与主井底石门贯通。

回风斜井至+1286.3m水平落平后,沿走向向东掘绕道绕过副斜井后与回风上山连通,回风上山在+1262m水平通过井底联络巷与主、副井贯通形成矿井全负压通风系统。

井筒特征详见下表。

井筒特征表

井筒

名称

井口坐标

井口标高

(m)

方位角(°)

倾角

井筒长度(m)

断面(m²)

x

y

主平硐

3129994

35621236

+1389

126.7

3‰

46m

6.3

8.5

副斜井

3130048.7

35621251.6

+1389

126.5

18°

493

表土段6.3;扩修段5.3;延伸段6.4

表土段8.5;扩修段7;延伸段7.5

回风斜井

3130073

35621223

+1392

116.5

20

430

5.3

6.0

2、采区布置

(1)水平与采区划分

根据初步设计,该矿井只有一个开采水平,水平标高为+1252m。

由于该矿区煤层走向长平均1.9km,倾向长平均0.6km,因此整个矿井也只划为一个采区。

(2)采区巷道

根据矿井开采范围及开拓巷道布置情况,安全专篇中规定利用主斜井(暗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作该采区的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然后在三条上山两翼分别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3)开采顺序

矿井可采煤层为2层,分别为C8、C12煤层。

依据煤层开采“先采上煤层,再采下煤层”的原则,因此本矿井煤层开采顺序为先采C8煤层,然后采C12煤层。

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开采。

二、提升、排水、压缩空气、通风、瓦斯抽放系统

(一)提升运输设备

1、运煤

矿井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

主平硐、暗斜井采用STJ800/2×40固定式胶带输送机,其技术参数:

B=800mm,Q=400t/h,α=17°,L=550m,V=1.6m/s,N=2×40kw,电压380V。

承担煤炭运输任务;炮采工作面选用SGB-420/30型刮板输送机,其配套电机功率30kw,安装长度80m,输送能力150t/h;运输巷选用SZB-420/30型刮板转载机,其配套电机功率30kw,安装长度30m,转载能力150t/h。

1802(B)采面运输巷采用皮带运输。

2、辅助运输

副斜井采用JTP-1.6×1.2-24型提升绞车运输,承担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等运输任务。

副斜井内布置单轨道,轨型30kg/m,轨距600mm;其他巷道布置单轨道,轨型15g/m,轨距600mm。

钢丝绳型号为:

6×7(6+1)+FC型天然纤维芯圆股钢丝绳,钢丝绳直径d=18mm,钢丝绳的单位质量qk=1.14kg/m,公称抗拉强度σB=1570MPa;钢丝绳破断拉力Fmin=168kN。

(二)排水设备

该矿为平硐+斜井开拓,在+1262m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