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7575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沥青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国道305线玛尼罕至玉田皋段公路起点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新窝铺附近的G45线新惠出口北约1100m处(原玉四线K48+300处),测设起点桩号为K0+000。

路线经辛窝铺、北扎兰营子、嘎首、草绳营子村、东小井子、古鲁板蒿乡、前白音海、后白音海、东白家地和西白家地,终点止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玉田皋附近,对应的国道305线东山湾至宝日乌苏段公路桩号K608+660,终点桩号为K46+486.174。

全线不设置断链,路线全长46.486km,本项目划分为4个合同段,本工程为第三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26+640,终点桩号为K44+420,全长17.780公里。

面层采用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AC-16,K26+640-K36+000段沥青采用重石油90号A级沥青,K36+000-K44+420段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厚度均为5cm,宽度11.0m。

二、施工投入主要人员、机械设备配置表

1、主要人员职责分工表

姓名

职务

职责

备注

姜明华

质检工程师

负责现场质检工作

郗海涛

路面工程师

负责现场组织与安排

李永军

技术负责人

负责现场技术工作

徐艳平

试验室主任

负责试验管理工作

贾大勇

试验员

负责试验工作

王立勇

测量工程师

负责测量工作

薛志波

施工员

负责摊铺、清扫

于海涛

技术员

负责碾压

姚久阳

安全员

负责安全工作

孔德才

机械负责人

负责拌和厂、机械管理

民工

13人

2、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数量

用途

1

沥青砼拌和站

3000

1套

混合料生产

2

装载机

ZL50

4台

上料

3

摊铺机

ABG8820

2台

摊铺

4

振动压路机

XG6224M-I

2台

压实

5

胶轮压路机

XP303

1台

压实

6

洒水车

10T

3台

洒水、养生

7

翻斗车

17台

混合料运输

3、主要检测仪器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1

全站仪

南方

1台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索佳B-40

2台

3

RTK

科利达K5Plus

1套

4

三米直尺

1把

5

钢卷尺

50m

1把

6

水泥试验设备

1套

7

滴定仪

1台

8

试模

150×150mm

19个

9

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

HWX—L

1台

10

压力机

YE-2000D

1台

11

脱模机

1台

12

电子天平

NP5000—1

2台

13

钻芯机

1台

14

路强仪

1台

15

灌砂筒

2套

三、准备工作:

1、材料

1.1、粗集料

(1)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无杂质,并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必须选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用于轧制碎石的片石应无分化,不带泥土而且强度符合要求,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集料。

(2)同种石质尽可能采用同型号破碎设备生产的碎石。

集料应严格分级加工堆放,进场后粗集料必须隔离堆放且堆料场必须用砼硬化,同时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

(3)面层的粗集料必须满足表1的质量技术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且必须满足表2表中的规格允许范围。

规格集料质量指标必须达到表中要求。

(4)沥青面层集料采用元宝山碎石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若石料粘附性差,应掺加抗剥落剂,使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4级,提高水稳性。

(5)为了利于混合料级配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AC-16集料采用5种规格集料,按公称粒径分为0-2.36mm、2.36-4.75mm、4.75-9.5mm、9.5-16mm、9.5-19mm,填料水泥2%,矿粉2%。

表1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9.5-26.5

9.5~16

4.75~9.5

2.36-4.75

技术要求

压碎值(%)

10.9

11.2

≤30

表观相对密度

2.929

2.921

2.939

2.864

≥2.4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810

2.751

2.738

针片状颗粒含量,

粒径大于9.5mm(%)

9.2

8.6

≤20

针片状颗粒含量

粒径小于9.5mm(%)

7.4

12.9

≤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0.8

0.2

0.8

0.6

≤1

对沥青的粘附性

4级

≥4级

1.2、细集料

(1)细集料不得采用天然砂,应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硬质碎石轧制的石屑。

(2)石屑必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3)细集料堆放时必须搭棚或覆盖存放。

(4)级配满足表3要求,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4。

表3机制砂或石屑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2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表4细集料试验项目及质量技术要求表

试验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水洗法通过0.075mm筛孔质量百率(%)

砂当量(%)

检测结果

2.816

9.2

70

技术指标

≥2.45

0-10

≥50

1.3、填料

(1)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选用赤峰慧杰石灰有限公司供应矿粉和建平富荣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水泥。

(2)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严禁使用回收粉作为填料。

(3)填料要求采用专用磨细设备进行工厂(指水泥厂)化加工。

(4)填料的技术要求见表5。

表5矿粉的技术要求

指标

实测值

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t/m³

2.862

≥2.45

粒度范围

<0.6mm(%)

100

100

<0.15mm(%)

96.2

90~100

<0.075mm(%)

84.2

70~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0.7

<1

塑性指数

4.0

<4

表6水泥性能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

标准值

试验结果

试验方法

富荣昌P.S.A32.5水泥

凝结时间

初凝

>45min

5h6min

T0505-2005

终凝

<10h

6h40min

T0505-2005

安定性

雷氏夹法

必须

合格

合格

T0505-2005

抗压强度

MPa

3d

≥11

23.4

T0506-2005

28d

≥32.5

38.1

T0506-2005

抗折强度

MPa

3d

≥2.5

5.1

T0506-2005

28d

≥5.5

7.9

T0506-2005

细度

负压筛

≤10

3.2

T0502-2005

粒径范围

<0.6mm

100

T0351

<0.15mm

99.8

<0.075mm

96.4

密度

kg/m³

3100

T0503-2005

1.4、沥青

(1)运到现场的每批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订货数量等。

(2)应采用A-90#沥青,其技术指标见表6。

 

表6A级90号沥青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

测定值

技术标准或规定值

针入度(25℃,100g,5s)

0.1mm

88.3

80~100

延度(5cm/min,15℃)

cm

>100

≥100

软化点

46.0

≥44

密度

g/cm³

1.032

实测记录

(3)进场沥青每批都应重新进行取样和试验。

取样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

(4)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必须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应有防水措施。

2、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AC-16混合料组成设计

(1)、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AC-16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设计。

(2)、项目开工前必须做好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中交路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进行马歇尔试验。

其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满足表7的要求。

表7AC-16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

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6

100

100

90

100

76

92

60

80

34

52

20

48

13

36

9

26

7

18

5

14

4

8

(3)、最大理论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毛体积密度由表干法测定。

(4)、AC-16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见表8。

必要时加作混合料的室内渗水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

 

表8AC-16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标准

AC-16

击实次数(次)

(双面)50

稳定度Ms(kN)

≥5

流值(mm)

2~4.5

空隙率(%)

3~6

沥青饱和度(%)

65~75

残留稳定度(%)

≥75

冻融劈裂(%)

≥70

VMA(%)设计(VV)3%

设计(VV)4%

设计(VV)5%

设计(VV)6%

≥12.5

≥13.5

≥14.5

≥15.5

(5)、项目部在28d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清结合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作出书面详细说明。

在项目部提交目标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进入生产配合比设计。

(6)、在沥青混合料未被批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

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批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原材料品种不得更改。

(7)、根据单粒径集料筛分结果确定矿料合成级配,为了反映试验的可比性,可以在AC—16的工程级配范围内设计三条合成级配曲线:

①级配A几乎走级配范围的中值;

②级配B走级配中值与上限之间;

③级配C走级配中值与下限之间;采用上述级配进行一系列马歇尔试验。

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时,三种级配分别采用4.6%、4.8%、5.0%、5.2%、5.4%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通过试验测定试件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流值等。

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

(8)、此次AC-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粗集料选用元宝山碎石厂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细集料采用元宝山碎石厂生产的玄武岩碎石自加工。

填料选用赤峰慧杰石灰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矿粉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供应的A级90号道路石油沥青。

选用以上各种原材料进行下面层AC-1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经试验确定油石比为5.2%,且该油石比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冻融劈裂强度比、高温稳定性、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满足设计要求,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国道305线玛尼罕至玉田皋段公路工程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见下表。

表12AC-16沥青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混合料类型

集料比例(%)

油石比

(%)

混合料体积指标

9.5

26.5

9.5

16

4.75~

9.5

2.36~4.75

0

2.36

<1

<1

毛体积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AC-16沥青混凝土

12%

29%

15%

10%

30%

2%

2%

5.2

2.457

5.2

16.3

68.4

3、生产配合比设计

将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集料比例,输入沥青混合料拌合楼电脑,待拌合楼达到实际生产状态,从热料仓取出经振动筛筛分的集料分别取样进行筛分合成,级配曲线尽量向目标配合比合成的级配曲线靠拢,检验方法和条件与目标配合比相同,再次确定最佳油石比,并依此进行试拌、试铺。

4、工作面准备

(1)道路封闭

a、按照批准的交通封闭组织方案进行施工路段的交通封闭(要注意安全、交通标志牌位置要摆放准确、固定牢固)。

b、拌和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符合要求。

其偏差值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沥青混合料的容许编差

项目

与规定值的容许偏差

4.75mm及以上筛孔通过率

±4%

2.36mm通过率筛孔的集料

±3%

0.075mm通过率

±2%

油石比

±0.3%

马歇尔空隙率

±0.5%

沥青饱和度

±3%

c、拌和场地布置应保证热料运送距离合理,进出方便,电、水供应好,且远离居民区,并应符合《公路环境保证设计规范》(JTJ/T006-98)的有关要求。

四、施工方案

1、拌和的过程控制

拌和前试验室先确定混合料配合比。

测定不同转速时各冷料斗对应的流量(t/h)。

1)在生产前,用拌和设备外部排料装置,测定各冷料斗供料器在一定开度下变速电机不同转速时的流量,每个转速测定次数不少于三次,求出平均值,绘制图表备用,要求供料误差不超过0.5t/h。

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按所需转数控制供料器,根据设定的供料器查看计量显示器数值(t/h),不断调整旋钮,直到相符为止。

按要求转速控制的各冷料斗流量,通过水平传送皮带汇集到计量皮带上,传感器将瞬时的重量讯号发送控制室,沥青重量则根据有关讯号,自动跟踪。

装载机将各种规格矿料投入料斗内,矿粉和水泥单设贮料仓,上述两部分冷料按配合比要求分别通过两条悬挂计量皮带连续输送给传送带,由此进入干燥式拌和滚筒,冷料供料机里的流量由变速电机转速控制,矿料在筒内连续旋转前进,根据中心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发出矿料重量指令沥青自动供给,并在滚筒内与矿料拌和,从而获得满足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控制室装有各种仪表和信号装置,可监视整套设备运转情况,反映出矿料、矿粉、沥青用量的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时间一般不应少于65秒,在主骨料进入搅拌缸进行5~10s的干拌时间。

之后加入沥青拌合,加入沥青与填料的时间差控制在5s以上,确保沥青与主骨料之间的粘结性的应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准。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应控制在140℃~160℃。

出场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现象,无结团成块或离析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出场用于施工。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工地试验室应及时的随机抽检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出场温度,并配和拌合站操作手进行及时调整,控制出场混合料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地试验室必须及时的随机的对出场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把所测数据及时的反馈给操作室,指导生产。

2)起动前要拉动信号,使各岗位人员相互联系,确认准备就绪时才能合上电闸。

对各组成部分的起动,应按料流方向顺序进行。

待各部分空运转片刻,确认工作良好时,才可开始上料进行负荷运转。

3)在拌和设备运行中要经常检查砂石料仓贮料情况,如果发现各料斗内的贮料不平衡时,应及时停机,以防满仓或贮料串仓。

检查振动筛的橡皮减振块,发现有裂纹时,要及时更换,贮料仓中的存料要过半后才可开始秤量。

填料要根据用料情况上料、防止上料过多或卡住机器。

防止沥青从保温箱中溢出.必要时可用工具在箱内搅动,以免沥青溢出。

4)拌和设备在停机之前应先停止供给砂石料并少上填料,使滚筒空转3-5min,待筒内出完余料再停止筒的转动。

在筒空转时还应加大喷燃器的风门,尽快驱除筒内的废气.并使筒冷却,然后关闭喷燃器的油门及燃油泵的总油门。

停止后填料仓和填料升运机内不得有余料,在停止搅拌前应先停止喷沥青,将进入搅拌器内的余料干拌几分钟后放净,以便刷净搅拌器内的残余沥青。

5)拌和设备在每次作业完毕后都必须立即用柴油清洗沥青系统,以防止沥青堵塞管路。

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成品应及时运往工地。

开工前应查明具体位置、施工条件、摊铺能力、运输路线、运距和运输时间,以及所需混合料的种类和数量等。

拌和设备时开时停会造成燃料的浪费,并影响混合料的质量。

车辆数量必须满足拌和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不因车辆少而临时停工。

要组织好车辆在拌和设备处装料和工地卸料的顺序,尤其要计划好车辆在工地卸料时的停置地点。

装料时必须按其载重量装足,安全检查后再启运。

为了精确控制材料,对运输车辆的皮重信息进行符合后存档,出场时通过过磅的方式进行称量。

沥青混合料采用20吨的自卸汽车运输。

运输车队的运输能力应与拌合能力和摊铺能力互相匹配。

运料车在开始运输前,应在车厢底板及周壁上涂刷一层隔离剂,使沥青混合料不与车辆粘结。

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进行覆盖,以防止混合料降温超标和结壳。

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否则必须及时清除。

沥青混合料运输及施工时,常常发生离析现象。

因此,从运输车在料斗下装料时就要防止离析。

可以先装车斗靠前部分,再装车斗靠后部分,最后装中间部分。

运输车辆在运往现场的途中,应尽量匀速行驶,避免大的颠簸,施工便道要经常养护,防止因车辆的颠簸而造成车内混合料的离析。

另外,当气温高,刮大风或运距较远时,要用蓬布或彩条布将混合料严密覆盖,以防运输至摊铺地点温度低于140℃。

运料车在出场时要测量混合料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运料车到达现场后,也应检查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必须满足摊铺温度要求。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摊铺机施工前检查

摊铺机在施工前,必须对工作装置及其调节机构进行专门检查,设备状况是否良好,有无粘附沥青混合料(包括收料斗);振捣梁的底面及其前下部是否磨损过大,行程及运动速度是否恰当,它与熨平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离熨平板底面的高度是否合适;熨平板底面有无磨损、变形和粘附混合料,其加热装置是否良好:

温度调节器和拱度调节是否良好;各部位有无异常振动;自动调平装置是否良好。

确认工作装置及其调节机构均处于良好状态后正式投入施工。

2)、摊铺设备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

摊铺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

②具有足够容量的收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料车前进。

③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和振动夯实等初步压实装置。

④摊铺机宽度可调整。

3)、摊铺的过程控制

摊铺时随时检测混合料温度、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摊铺机的传感高差。

摊铺机后面设6个工人随时对缺料及离析的地方进行修补。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一般不低于130℃,最高不超过160℃,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得用于施工摊铺。

摊铺机的作业速度对摊铺机的作业效率和摊铺质量影响极大。

正确选择作业速度,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摊铺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果摊铺机时快时慢、时开时停将导致熨平板受力系统平衡变化频繁,会对铺层平整度和密实度产生很大影响;过快使铺层疏松、供料困难,停机会使铺层表面形成台阶状,且料温下降,不易压实。

选择摊铺速度的原则是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

首先要考虑供料能力.包括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

供料能力应使摊铺机在某种速度下连续作业。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摊铺厚度为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混合料的松铺系数需要通过试铺碾压已确定为1.2。

1)、压实厚度: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8%H(H=5cm)。

2)、压实过程: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步压实、密实压实、养生压实三个阶段进行。

碾压作业分别用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段进行部分碾压作业,以均匀速度行驶。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初压温度控制为125~135℃,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5℃。

改性沥青混合料初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混度不低于90℃。

3)、初压:

初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采用13T双钢轮,慢速均匀碾压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

4)、复压:

应紧接着初压进行,采用2台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5遍,碾压速度控制在3-4.5km/h。

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

(每次碾压纵向超出钢轮30cm左右,形成一个阶梯状,待下一段落碾压时直接按弧形碾压形成的纵向阶梯。

5)、终压: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选用胶轮压路机,收光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4.0-6.0km/h。

终压应消除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面的良好平整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6)、压实注意事宜: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应以摊铺机行机速度保持同步,现场控制在60米左右。

7)、碾压过程中如有混合料粘碾压轮现象时,可向碾轮洒少量水或加洗衣粉香皂水,禁洒柴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即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待。

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8)、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平板夯压实。

9)、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5、接缝处理

1)、横向接缝

(1)、横向施工缝(施工段落内的横向施工缝)

在已成型沥青层的端部,先用6m直尺检查,将平整度超过3mm的部分切去,挖除干净,并将切面上的污染物用水洗涮干净,再涂以粘层沥青,基本干后,摊铺机再就位。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每个料源的材料应进行抽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拌和时,经实际筛分的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后,对各种矿料掺配比例不能随意调整,混合料整个拌和过程中禁止手动操作。

在主骨料进入搅拌缸的同时,有5~10s的干拌时间,然后加入沥青拌合5s钟之后方可加入填料,确保沥青与骨料的粘附性。

(3)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见表10。

表10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

沥青标号

沥青加热温度(℃)

集料温度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混合料储存温度

混合料废弃温度

间歇式拌和机

A-90#

150-160

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30℃

140-160℃

储存过程温度降低不超过10℃

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30℃

(4)AC-16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集料颗粒为全部裹覆沥青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一般对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料拌和时间宜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小于5S)。

每锅出料后,目测认为不合适(花料、离析),则需适当延长拌和时间(3~5S)。

(5)拌和后的混合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离析现象。

(6)材料的规格或配合比发生改变时,都应根据室内实验资料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