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八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7696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四语八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八册教案.docx

《四语八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八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语八册教案.docx

四语八册教案

《你好!

新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新年钟声片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

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

新年》。

配乐朗读《你好!

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

(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

(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

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

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

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

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

(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

(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最高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

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

(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朗读第四小节。

2、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3、孩子,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

(多媒体出示:

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4、孩子,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停半分钟)

5、孩子,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

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

6、汇报。

(三)学习最后一节。

1、朗读第五小节。

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

(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珍贵”说句话?

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4、“诚实”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

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

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

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8、学生汇报。

四、小结

孩子,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

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

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名言激趣:

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生介绍)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课题: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齐读课题后提问: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评议:

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

可以肯定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

(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段落。

交流:

一遇(1~3),二遇(4~7),三遇(8~9)。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过渡:

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

请孩子们分组,在小组内分成四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1、读读。

自读课文第四段,找出最能表现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出示:

“孩子,你今天撞着了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爱因斯坦!

(1)请几名孩子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2)全班齐读。

2、议议。

(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会如此兴奋?

(2)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师引导:

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出示句子:

“女孩直纳闷: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伟大的人。

1、想想。

(1)想想小女孩会对她父亲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2)想想小女孩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2、问问。

(1)一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他会是最伟大的人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师引导:

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风度。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四、自读课文第五段。

1、课件出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五段,思考“仍是衣衫不整”和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

(“他穿的衣服……拖鞋。

”)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和上文所说的哪句话相照应?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

(3)“一面……一面……”是什么意思?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4)什么叫沉思?

能用“沉思”造个句子吗?

2、评评。

(1)爱因斯坦为什么衣衫不整?

(2)爱因斯坦有一颗爱心吗?

出示:

“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

”出示:

“但愿你肯教教我。

”“能记住吗?

”“也许能”。

(3)阅读补充资料(感受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

“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

“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

”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

”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

”助手想不明白。

有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

“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

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让我感到特别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甘泉。

许多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感悟。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2)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呢?

引导:

爱因斯坦一直认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他觉得自己很普通。

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只是不断地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说说写写——我心目中的“伟大”

4、说说。

(1)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2)你是怎样理解“伟大”的?

(3)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

或者还读过哪些伟人的故事?

6、写写。

(1)用一句话表达出你对“伟大”的理解。

(2)试着描写一个片段,要突出“伟大”这一主题。

五、总结

1学生小结: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2自由表现:

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迷人的九寨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四段。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的投影图片、挂图或多媒体照片多张,写有文章重点句段的小黑板或字幕。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

“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

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

(板书:

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三段:

九寨沟水美山美

1初步感知课文。

师:

大家想去吗?

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师:

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生:

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

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生:

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板书:

迷人人间仙境)师:

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师: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

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

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

(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师:

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

生:

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很美。

“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

”(出示这句话的字幕和图片)

(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2)积累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生练读,感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

(板书:

水色彩斑斓)

3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生:

我喜欢九寨沟的山林。

“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

”(出示字幕和图片)

(1)理解“绚丽多彩”。

(2)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师:

同学们,九寨沟的水晶晶亮亮、色彩斑斓,山林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

你们想把它记下来吗?

①自由练读。

②齐读。

③背诵。

(板书:

山绚丽多彩)

三、学习第四段:

深秋的九寨沟师:

九寨沟山美水美,然而深秋的九寨沟更是变幻莫测,它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换着不同的天气和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深秋的九寨沟吧!

生:

齐读。

师:

“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生:

“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师:

“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生:

变换快。

师: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生练习说话。

师:

“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生:

“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看图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

练读体会九寨沟迷人的美。

用“像……像……又像……”说话。

师: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自由练读。

齐读。

背诵。

(板书:

天气变幻莫测)

四、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1)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2)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教师:

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

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

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

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

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

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五、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

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壁虎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

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

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

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

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

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

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

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马蜂与熊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能学习课文清晰生动地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马蜂和棕熊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引入

1师问:

有没有了解蜜蜂或者马蜂的同学,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抽生介绍蜜蜂和马蜂。

3师板书课题,并提出问题:

在自然界中,马蜂与棕熊好象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联系,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学课文,扫清字词

1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同桌互相检测一下生字的读音。

3读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检查“嚼”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出脉络

1教师引导:

本文的课题是“马蜂与熊瞎子”,大家认真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每段的番号,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生共同按课文记叙描写的内容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可以分两部分:

1~3段为一部分;4~6段为一部分。

也可以分三部分:

1~2段为一部分;第3段为一部分;4~6段为一部分。

还可以分四部分:

第1段为一部分;第2段为一部分;第3段为一部分;4~6段为一部分。

4老师指出4~6段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5初步说出每个部分的大意。

四、深入学习,品词感悟

1自学课文,思考“马蜂和棕熊各有有哪些特点?

”并将有关词句勾画出来。

2抓住“撩蜂”、“攻击”、“劫夺”等词初步了解马蜂体大刺毒、巢房巨大、偷吃蜂蜜和棕熊爱撩蜂、劫夺马蜂蜂蛹等特点。

3学习第1、2、3段后,同桌讨论,共同找出马蜂和棕熊的基本特点。

4再次读课文,体会这两种动物相生相克的关系。

5让学生读第4段,说说这段在整个文章结构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

6按这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顺序,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学习。

(1)学习第5段。

让学生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进一步来体会棕熊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同桌讨论。

(3)抓住“嗥叫”、“瞧了又瞧”、“滚了下来”、“撕”、“急不可耐”、“嚼”等词语体会棕熊的聪明与贪婪。

再读文段,体会。

(4)老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棕熊。

(5)学习第6段,抓住重点词语和精彩句子,体会生动具体描写的好处。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词句。

重点体会“故技重演”,说说“故技”是什么,怎么“重演”。

“群起而攻之”是怎样一种情况。

“心满意足”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棕熊的可爱和蜂熊大战的精彩。

五、回到整体,提升感悟

1自己朗读全篇课文,思考:

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马蜂:

攻击性强、团结协作。

棕熊:

聪明、贪婪、可爱。

3思考:

仔细咀嚼课题,想想,学了这篇课文,除了了解了马蜂和棕熊的特点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学讨论,老师引导,这两种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4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当上升小结:

这个世界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的。

5小结:

这篇课文对于马蜂和棕熊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场面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

6学生自己总结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写得好,是怎样写好的。

7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扫兴”、“讥讽”、“轻蔑”、“转败为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取胜,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教学重、难点理解田忌用同样的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

搜集孙膑、田忌、齐威王的材料。

教师:

演示赛马用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比赛?

为什么?

(精彩、激烈、扣人心弦)那好,让我们一同去看一场比赛吧,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齐读课题“田忌赛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用笔圈点出来。

2小组汇报交流生字词掌握情况。

3抽生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4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赛)?

田忌同谁赛马?

赛了几次?

三、导读课文,理清脉络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了解第一次赛马的情况。

(1)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和田忌。

(2)由两个学生用道具演示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学生边演示边叙述:

齐威王和田忌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在比赛的时候上上,中中,下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因此田忌三场比赛都失败。

(教师板书:

胜败)

2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文中的三个人各自的表现如何?

默读课文3~12段,用“”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孙膑:

胸有成竹;田忌:

疑惑、没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