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7847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docx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

 

  

 

 

 

 

 

 

 

   

 

 

 

 

 

2009年的中国广播事业乘着祖国60华诞的喜庆势头,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迎接着历经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困难、机遇和挑战之后的“大庆年”。

我国广播事业在逆境中力寻自身的发展之道,呈现多媒体结合化更加紧密、区域化发展更加明显、合作化观念逐步深入、国际化趋势显著增强等特点,全国的广播事业随着经济回暖,迎来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一2009年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总结

(一)产业规模

2009年,中国有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台258家,广播电视总台90多家,县级广播电视台近2000家,共开办广播节目245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43%,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

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听众规模超过12亿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共办有12套节目(2008年为9套,2009年新增3套,分别是第10套老年之声,第11套西藏频率,第12套娱乐广播),每天播音240多小时(2008年为198小时,2009年增加40余小时)。

与此同时,我国广播事业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地市级广播电台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除了东部和沿海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近些年一直在蓬勃发展以外,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也得益于国家的福利政策和自身的改制创新,不断获得突破和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成果。

(二)受众市场

2009年中国广播总体收听率继续呈稳健发展态势,特别是车载收听增长突出。

根据CSM媒介研究全国19个城市主要频率收听率排行榜及2009年上半年不同类型电台市场份额显示,在抽样城市中,新闻、交通和音乐仍是主流频率,经济和都市生活类频率也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别广播在细分市场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价值。

特别是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和“全运会”、“大冬会”等系列重大活动吸引了更多听众(见表1)。

表1

(三)广播广告

在经历过金融海啸冲击之后的2009年,我国前三季度广告市场增长12%,达3688亿人民币,明显呈回暖态势。

[1]相比前三季度GDP7.7%的增幅,广告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增长,这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在与日俱增。

在媒体行业,依然是龙头——电视——保持绝对优势,以78%的市场份额领跑广告市场,增幅仍高于广告市场总体增幅,达14%。

但广播的广告花费相比2008年同期(增长7%)则呈现增速放缓迹象,仅为1%(见表2)。

同时,观察CTR媒介智讯发布的中国广播行业广告花费排行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和音乐之声分列第二和第四,而且广告花费均有增加;省市级电台中,两个直辖市——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以及两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州和广州——的广播电台纷纷活跃在榜上。

其中北京占据第一位;上海占据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八位,实力最为强大,杭州占据第六和第十位,广州排第九位。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媒体的广告花费(见表3)。

表2

表3中国广告花费TOP10——广播行业

二2009年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特点

根据总结和分析2009年《中国广播报》、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网、人民网、CSM媒介研究等官方、主流媒体发布的各项关于广播产业的新闻和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广播事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结合更紧密

2009年2月12日,全国首家大冬会手机广播开通;[2]3月9日,《北京晚报》和北京电台联手打造全新的体育新闻报道平台;[3]5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五方面推动数字广播业务发展;[4]10月16日,中央电台广播、新媒体联手报道全运会。

[5]从这些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广播与新媒体的结合是越来越紧密了。

CSM媒介研究调查的关于广播听众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重叠关系显示,广播听众中有31.3%为网民,网民中则有82.7%为广播听众。

[6]这揭示出互联网与传统广播在受众层面形成的不断分化和融入的趋势。

当然,互联网等新媒体确实吸纳了大部分的年轻人,使广播听众中的年轻群体流失。

但机遇与挑战显然是并存的,网络广播、广播网站等的发展也获得了互联网网民的不少青睐。

与此同时,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标志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广播收听渠道。

正如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显然,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互相结合和共同发展是未来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联合也将是二者的必然出路。

2.各区域竞相发展,呈现不同特点

2009年,我国各地区广播事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开始大力推进广播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2009年2月,四川省继续强力推进村村通工作,计划在2009年实现甘孜、阿坝、凉山州木里县等14万村民户户通;[7]广西也将全面启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使190.52万农户收听到广播节目。

[8]

与此同时,我国广播产业也逐渐重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力量,2月24日,国际台开播华语方言台,打造使用客家话、闽南话、广州话和潮州话四种方言的“世界华声”网络电台。

[9]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道开播,全天播音18个小时,为广大藏族同胞带来了亲切的声音和全面的信息。

[10]

2009年广播产业本土发展十足强劲,本地电台市场份额超过80%。

根据表4所显示,省级电台在省会城市明显占优势,而市级电台在非省会城市优势更为明显。

另外,根据我们对广东、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广播市场的观察,广播媒体的地域性与贴近性尽现。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本地新闻资讯增多;主持人风格贴近本地审美趣味;节目中更多使用方言和地方语言;节目反映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特点并更多地满足听众在本地的需求等。

表4

3.广播界形成同盟,合作化观念逐步深入

这几年,我们逐渐意识到广播媒体特殊的地域性,其一是听众规模受到制约,其二是全国性的媒体在各地所占的份额又相对不高,所以在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强势媒体便有了天然的扩张冲动。

之前是相对强势的媒体通过资源与经验的输出整合其他多个地域的媒体,如2002年12月,环球七福整合中央台音乐之声及许多城市的音乐频率等。

如今,联盟化和合作化观念逐步深入,2009年6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132家电台参与的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希望借此开展有效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联手打造“中国广播”这个品牌;8月28日,首届中国广播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11]“1+1>2”,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广播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内容生产能力、资源共享能力、媒体传播能力,同时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这便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实现广播联盟和合作是符合世界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广播由原有的自给自足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融合发展,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同时,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获得成功,在更大范围内扩大中国广播的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

4.我国广播发展与国际接轨,愈加国际化

2009年,我国广播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并愈加重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着力推广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不仅大力推进双语播音,力图与世界接轨,如7月国际台推出新版24小时网络英语环球广播,[12]而且更加重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

如在澳大利亚,5月7日悉尼广播孔子课堂揭牌,5月8日国际台堪培拉调频台正式开播;[13]7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语节目在澳大利亚落地;[14]在欧洲,5月30日,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在法国被批准成立,2010年春节前开播;[15]9月15日,国际台——意中友协广播孔子课堂罗马挂牌;[16]在北美,9月5日国际台北美制作室正式成立,[17]10月1日国际台节目在纽约整频率落地播出。

[18]随着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球传播得越来越广,我们不禁欣喜地发现,我国广播在世界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华语及中华文化必将发挥出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三2009年中国广播事业的思考

1.关于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结合的思考

2009年,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我国广播事业一直在持续发展,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但我们仍需理智、冷静地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很多困难和挑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新人辈出”、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广播究竟该怎样谋求自己的发展成为我们需要一直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鉴于近几年互联网与传统广播在受众层面形成的不断分化和融合的趋势,广播牵手网络便成了必然中的必然。

作为新媒体的领头羊,网络以其独有的媒体优势获得了极高的渗透率,对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作为拥有3亿多网民的中国,网络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和技术,广播显然能够在网络领域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一,应继续发展网络广播。

我国从1997年3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梦晓时间》开创我国网络广播的先河,到1998年2月北京经济电台《动心9时》开始实现网上直播,我国发展网络广播已有12年。

网络广播已经显示了其音质好、传输快、智能化、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同时出现了容易受网络宽带和网速限制、设备昂贵等需要研究改进的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互联网在抢夺相当一部分年轻广播听众后,网络广播确实又形成了新的一部分固定收听群。

第二,应建立配套广播节目、视频音频、资讯论坛等内容丰富、信息便捷、版式美观的广播网站。

如今,国际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悄然向大型门户网站发展。

这样,在宣传展示广播节目的同时扩大了广播的接触率,并使其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论坛、博客等互动平台让群众与广播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便于听众对曾经觉得神秘陌生、遥不可及的广播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久而久之便提升了广播的影响力并丰富了广播产业的品牌内涵。

当然,21世纪另外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便是手机,我国的手机用户现已突破7亿人,[19]这个庞大的数字告诉我们,手机媒体已然成为大众的贴身媒体。

随着手机报、手机网络等手机媒体属性的认可与开发,电信产业牵手广电行业为广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手机广播”使人们可以利用同时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它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设备的限制,实现了跨媒体信息共享、多向互动方式和个性化传播。

尤其是随着3G业务的发展,手机网民将达到1.55亿人,不难想象,媒体在未来将会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大融合。

当然,如何培养手机用户养成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习惯,这仍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关于不同地域呈现的不同广播媒体和受众特点的思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因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在经济、文化上各具特色的区域。

我们选择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和东三省地区来分析不同地域显现的不同广播媒体和受众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

广东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及近年来优厚的国家政策,连年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近3年我国各省GDP排名显示,广东持续占据榜首。

广东不仅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而且广播的发展也一直相当兴盛。

广东广播最大的特点是省级和市级广播频率是各收听市场的主力军,如表5所示,广东和全国的情况类似,省级电台在省会城市明显占优势,而市级电台在非省会城市的优势更为明显。

第一,珠三角地区流行粤语,因此粤语广播在语言上能让大部分听众有心理上的亲近感,据调查,粤语广播起码获得了70%以上受众的好感。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在广东地区,至少有15家广播电台有粤语节目,其中广东电台音乐之声、南方生活广播、广州金曲台以及深圳电台交通频率、新闻频率均常年占据主要频率收听排行榜前五名的位置。

[20]第二,地方台的主持人大都为本地人或长期居民,因此对当地的文化生活、居民心理习惯十分熟悉和了解,自然容易获得听众相当程度的认同感。

第三,广东的本地台大都提供听众真正关心和需要的本地新闻资讯,节目里播出的本地大事小事为地方台争取了许多忠实听众。

表5

除了地方台尽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外,基于广东地区广东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广东的汽车保有量占全国10%),广东地区广播还有一个很大的收听特点,即广东移动收听市场增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媒体发达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

其中,我们选取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

“鱼米之乡”的湖南自古便人才辈出,近几年,湖南因其在文化和娱乐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轰动全国的“湖湘文化现象”,年轻、活力、创新便成了湖南媒体的代名词。

其一,湖南的广播听众规模居全国中上行列,其中省级电台明显占优,约占市场份额的70%,[21]如省交通频道、新闻频道、音乐频道、金鹰之声长居收听排行前四名,市级电台如星沙之声亦有不错的成绩。

其二,湖南的广播业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有的节目是模仿创新,有的是继承创新,有的则是原始创新,均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而且,湖南广播业以“新广播、新跨越”的战略思路,不断建设新媒体,发展新广播,已建成移动电视、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了相当规模。

其三,湖南广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除了建造室外的玻璃房播音室以外,还经常组织大型的户外活动,增加主持人与群众见面、互动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而且,湖南的广播节目符合湖南人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节目多以娱乐、生活、音乐类为主,交通和新闻类节目则符合全国广播业的特点,一直是各类频率中的领头羊。

需要指出的是,湖南广播业在大力发展娱乐、文化产业,巩固大众听众的同时,应该设计出更多符合高素质、高收入人群的高档节目,让广播业的发展更加全面、多元化。

东三省地区: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最北方,有着丰富的特产、资源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近年来,中央正式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又为东三省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生活在东三省的居民因地理和地域上的接近性,也形成了相似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广播上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鲜明的特点。

其一,东北地区的听众规模居全国中等水平,属于第二梯队,竞争力较强。

全天收听率走势呈现“早高峰型”的特点,且家中收听贡献最大,于是在本地电台常常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争夺“家中”市场便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务。

同时,东三省的广播还面临着年轻人和高收入群体对广播关注度较低的困境。

因此,广播媒体需要更加明确自身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人群,调整栏目和节目内容,以吸引更多听众对广播的关注。

其二,东三省地区的节目地方色彩浓厚,常在紧张工作、学习之后的午间休息时段大打欢乐牌,设计帮助听众放松身心、安抚情绪的娱乐、生活性节目,且效果不错。

但晚间时段安排的情感类节目,因为晚上各家有不同的其他类型的娱乐休闲方式,如上网、看电视等,所以成绩平平。

其三,我们需要注意,东北小品以其特有的豪爽淳朴风格以及反映农村生活和社会新现象为主的“三贴近”题材,这些年一直深受全国大众的喜爱,例如赵本山、潘长江、黄宏等人的作品。

2008年的央视春晚又让小沈阳大红大火了一把,而且这把火是越烧越旺。

东北地区的广播应借助其优势和特点,以最受全国人民欢迎的小品节目为基础,加大发展娱乐和生活类节目,争取在全国范围内争夺更大的收听群。

3.关于我国广播发展与国际接轨,步入国际化时代的思考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联系深入紧密,世界早已成为“地球村”的21世纪,我国广播也借着与新媒体、跨媒体之间的合作,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在更广范围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中国广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首先,国际台已在海外实现整频率播出的电台有19家,另有153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1家“本土化”北欧网络电台和1家北美网络电台发布站,覆盖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落地总时数达702.5小时/天,落地节目语种为37种。

在向世界听众传播华语节目的同时,还开办了多套对内的外宣节目,如“环球资讯广播”、“国际流行音乐广播”等,向国内听众宣传更加全面的外国新闻和资讯等。

另外,前文提到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孔子课堂,从2007年12月成立始,现已遍布日、泰、蒙、俄、意、澳、肯等12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12月9日,首届广播孔子课堂代表座谈会在国际台举行,[22]各广播孔子课堂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国际台开办的广播孔子课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是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好帮手,并希望今后与国际台加强教材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确信广播孔子学院是广播和孔子学院的完美结合,它利用50多种语言的国际传播优势,播出汉语教学节目、开展多媒体远程教学,让全世界受众通过自己的母语学习汉语。

通过这些让人欣喜的资料,我们发现中国广播通过各种媒体间和跨媒体的“引进来,走出去”渠道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在世界媒体舞台上占据了愈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中国和外国的多元互动中,美丽灿烂的中华文化将会传播得越来越远,我国广播将会在国际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