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270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docx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

安宁《不争》阅读答案

【篇一:

江苏省百校联考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语文Ⅰ(必考题)和语文Ⅱ(附加题)两部分,其中语文一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Ⅰ(必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口碑载道留传体裁

b.口碑载道流传题材

c.脍炙人口留传题材

d.脍炙人口流传体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支持、尊重、保护原创,同时也要尊重投入者在文化创作中必可替代的作用。

b.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

c.这样做,既吸收了受众广泛参与报道,使报道实现多维度视角,呈现丰富的价值取向,又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

d.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以来,何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古典诗歌常见“对仗”手法,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c.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d.红泥亭子赤栏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与开合之意相称。

①所谓开合,就是指文章的展开和收束

②合者,“收束之笔也”

③文章要写得生动曲折、波澜跌宕,就要注意开合

④开者,“推而远之也”

⑤收要收得拢,接要接得住:

或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或水到渠成,读者自明文理

⑥作者写人叙事、议论说理,必得先写事情的缘起,然后铺陈拓开,把事物的真谛展现于读者的眼底

a.④⑥②⑤①③

b.⑥④②⑤①③

c.①②⑤④③⑥

d.③①④⑥②⑤

5.下列对“大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形简洁大气,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b.图形融合了女子网球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和中国书法的刚健沉实,一丝不苟。

c.图形由一只凌空飞跃的网球、激情挥拍的运动员、遒劲有力的书法线条等元素组成。

d.图形体现出大连现代城市的时尚与奔放,同时也展现了大连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重刻《杨椒山集》序?

清毛奇龄

少读王章传?

,涕泗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

“吾读王仲卿传故也。

”既而读杨椒山自.

著年谱,惊曰:

“此非仲卿乎?

予尝入史馆,询椒山传,同馆官曰:

“未阉也。

”曰:

“此一代有数人物,当特为起草,而俟阉分乎?

”.

同馆官不答。

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

“孝宗非令主,阳明非道学,东林③非君子。

”谓“夫儒者言事,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东林之争每始于意气而终于朋党,此皆嘉、隆间戆直诸习有以开之。

”盖暗指椒山言也。

予曰:

“然则如汉王章者非君子耶?

”曰:

“章不识轻重,亢言杀身,何有乎君子!

子不读胡氏致堂诸中论乎?

其于两汉人物,率诋之不直一钱。

是以朱氏传王荆公为名臣,而称秦会之太师为致有骨力,何则?

不轻举也!

夫以岳忠武之死,而犹讥其横、刺其直,向前厮杀而无所于变也,他可知矣。

”予气塞而罢。

然而归邸检旧史,见赵宋两朝,当君国之惨,死事者不下十百,而《宋史忠义传》并无一讲学之徒厕身其间,然后知薄事功并薄气节,皆宋学之陋,而非恒情也。

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

康熙丁丑,同邑章子钰,有感于椒山之为人,取椒山所传年谱与其生平诗若.

文,合上下卷,将刻以示世,而属予不叙。

予读之,泪滴滴下,一如畴昔读王章传时,虽不讲学,不汩其本心。

而章子以艺林之豪攻经生家,年不及贾生,独能发奋慷慨,闻椒山之风而兴起焉,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近之言学者,动辄轻事功而贱气节,至有讦阳明之学以明得意者。

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椒山不幸与王章同,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

道学既难言,而两人气节又百不如权相之骨力,然而犹尚有读其书感其为人,惟恐其不传于后,而汲汲示世如章子者,则是人心之未亡,而君子之犹可为也。

世有见斯集而兴者乎?

其亦以予之读钟卿传者读之,可矣!

(本文有删改)

【注】?

杨椒山:

明代人,曾任吏部主事,敢于直言。

?

王章:

字仲卿,汉代人。

因敢于直言被害。

③孝宗:

明孝宗。

阳明: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

东林:

东林党人,明晚期政治集团,他们议论朝政,批评人物。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涕泗被而被:

覆盖

b.而侔阉分乎侔:

等待

c.率诋之不直一钱率:

直率

d.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去:

离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争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读王章传到读杨椒山年谱,把杨椒山与汉代的王章相提并论,说明两个人的共同命运,既是

令人悲叹的,也是令人敬重的。

b.作者的同乡章钰要刻印杨椒山的文集,嘱咐作者作序,作者很有感触,并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

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

c.作者在史馆任职时,有人非议王阳明、东林党人、王章等人,并为秦桧辩护,令作者气愤,他查看

有关史书,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d.文章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如“此非仲卿乎”“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等,写得痛快淋

漓,感情真挚,对自己的观点也无所掩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4分)

(2)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

(4分)

9.作者为什么推崇杨椒山?

对于一些人鄙薄杨椒山,作者是怎么看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子瞻?

枯木

黄庭坚

折冲?

儒墨③阵堂堂,书入颜杨④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注】?

子瞻:

苏轼,字子瞻。

?

折冲:

这里指调停、协调。

?

儒墨:

儒家和墨家。

④颜杨: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后周书法家杨凝式。

(1)如何理解“胸中元自有丘壑”一句中的“丘壑”?

(2分)

(2)诗中两处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4分)

(3)结合全诗,分析“故作老木蟠风霜”的内涵。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2)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3),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李牧《阿房宫赋》)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7)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8)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

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

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

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

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

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

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嗽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

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

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

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

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

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

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

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

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

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⑧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⑨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

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

【篇二:

江苏省百校联考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文Ⅰ(必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口碑载道留传体裁

b.口碑载道流传题材

c.脍炙人口留传题材

d.脍炙人口流传体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支持、尊重、保护原创,同时也要尊重投入者在文化创作中必可替代的作用。

b.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

c.这样做,既吸收了受众广泛参与报道,使报道实现多维度视角,呈现丰富的价值取向,又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

d.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以来,何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古典诗歌常见“对仗”手法,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c.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d.红泥亭子赤栏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与开合之意相称。

①所谓开合,就是指文章的展开和收束

②合者,“收束之笔也”

③文章要写得生动曲折、波澜跌宕,就要注意开合

④开者,“推而远之也”

⑤收要收得拢,接要接得住:

或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或水到渠成,读者自明文理

⑥作者写人叙事、议论说理,必得先写事情的缘起,然后铺陈拓开,把事物的真谛展现于读者的眼底

a.④⑥②⑤①③

b.⑥④②⑤①③

c.①②⑤④③⑥

d.③①④⑥②⑤

5.下列对“大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形简洁大气,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b.图形融合了女子网球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和中国书法的刚健沉实,一丝不苟。

c.图形由一只凌空飞跃的网球、激情挥拍的运动员、遒劲有力的书法线条等元素组成。

d.图形体现出大连现代城市的时尚与奔放,同时也展现了大连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重刻《杨椒山集》序

清毛奇龄

,涕泗?

少读王章传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

“吾读王仲卿传故也。

”既而读杨椒山自著年谱,惊曰:

“此非仲卿乎?

予尝入史馆,询椒山传,同馆官曰:

“未阉也。

”曰:

“此一代有数人物,当特为起草,而俟阉分乎?

”同馆官不答。

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

“孝宗非令主,阳明非道学,东林③非君子。

”谓“夫儒者言事,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东林之争每始于意气而终于朋党,此皆嘉、隆间戆直诸习有以开之。

”盖暗指椒山言也。

予曰:

“然则如汉王章者非君子耶?

”曰:

“章不识轻重,亢言杀身,何有乎君子!

子不读胡氏致堂诸中论乎?

其于两汉人物,率诋之不直一钱。

是以朱氏传王荆公为名臣,而称秦会之太师为致有骨力,何则?

不轻举也!

夫以岳忠武之死,而犹讥其横、刺其直,向前厮杀而无所于变也,他可知矣。

”予气塞而罢。

然而归邸检旧史,见赵宋两朝,当君国之惨,死事者不下十百,而《宋史忠义传》并无一讲学之徒厕身其间,然后知薄事功并薄气节,皆宋学之陋,而非恒情也。

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

康熙丁丑,同邑章子钰,有感于椒山之为人,取椒山所传年谱与其生平诗若文,合上下卷,将刻以示世,而属予不叙。

予读之,泪滴滴下,一如畴昔读王章传时,虽不讲学,不汩其本心。

而章子以艺林之豪攻经生家,年不及贾生,独能发奋慷慨,闻椒山之风而兴起焉,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近之言学者,动辄轻事功而贱气节,至有讦阳明之学以明得意者。

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椒山不幸与王章同,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

道学既难言,而两人气节又百不如权相

之骨力,然而犹尚有读其书感其为人,惟恐其不传于后,而汲汲示世如章子者,则是人心之未亡,而君子之犹可为也。

世有见斯集而兴者乎?

其亦以予之读钟卿

传者读之,可矣!

(本文有删改)

王章:

字仲卿,汉代人。

因敢于直言被害。

③孝宗:

明孝宗。

阳明: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

东林:

东林党人,明晚期政治集团,他们议论朝政,批评人物。

?

杨椒山:

明代人,曾任吏部主事,敢于直言。

?

【注】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涕泗被而被:

覆盖

b.而侔阉分乎侔:

等待

c.率诋之不直一钱率:

直率

d.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去:

离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争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读王章传到读杨椒山年谱,把杨椒山与汉代的王章相提并论,说明两个人的共同命运,既是令人悲叹的,也是令人敬重的。

b.作者的同乡章钰要刻印杨椒山的文集,嘱咐作者作序,作者很有感触,并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

c.作者在史馆任职时,有人非议王阳明、东林党人、王章等人,并为秦桧辩护,令作者气愤,他查看有关史书,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d.文章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如“此非仲卿乎”“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等,写得痛快淋漓,感情真挚,对自己的观点也无所掩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

(4分)

(2)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

(4分)

9.作者为什么推崇杨椒山?

对于一些人鄙薄杨椒山,作者是怎么看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枯木?

题子瞻

黄庭坚

儒墨③阵堂堂,书入颜杨④鸿雁行。

?

折冲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儒墨:

儒家和墨家。

④颜杨: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后周书法家杨凝式。

?

折冲:

这里指调停、协调。

?

子瞻:

苏轼,字子瞻。

?

【注】

(1)如何理解“胸中元自有丘壑”一句中的“丘壑”?

(2分)

(2)诗中两处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4分)

(3)结合全诗,分析“故作老木蟠风霜”的内涵。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2)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3),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李牧《阿房宫赋》)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7)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8)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

?

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

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

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

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

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嗽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

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

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

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

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

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

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

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

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

若刘备与弘忍

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⑧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⑨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

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

⑩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

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

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

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

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

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

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

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

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

“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⑿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

我看到这一幕,忖道:

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本文有删改)

12.简要赏析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

(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2分)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2分)

14.简析第七自然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

(6分)

15.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吃草与吃肉

林语堂

近来在编纂一本中文字典,觉得心情平静得多,省了多少是非。

因此感觉做学问工作如吃草,做文人时论如吃肉。

编报纸,做时论,平时事,正人心,息邪说,比较含有人与人之接触,必有仇敌。

做学问,做考证,考经史。

编字典,自然而然少是非,而且自有其乐。

寻发真理,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

两种工作都重要,但须各凭其性情而行,不能勉强。

这个意思,可扩而充之。

世上只有两种动物,一为吃草动物,包括牛羊及思想家;一为食肉动物,包括虎狼及事业家。

吃草动物只管自己的事,故心气温和善良如牛羊;吃肉动物专管人家的事,故多奸险狡黠,长于应付、笼络、算计、挟持、指挥?

?

前者,学人、发明家等,只对学理事物有兴趣,而在社交上却常要羞羞答答;做委员,喝听差都不大行。

后者如刘邦、朱元璋一类英雄豪杰,用兵用将,料事如神,而对于子曰诗云,一听便头疼,糊里糊涂。

食肉者搏击食草者,食草者也常藐视食肉者。

思想家一方羡慕事业家,一方又看不起事业家。

世间食肉之徒,偶尔读两本书,就在书中觅黄金屋、颜如玉、钟重禄,哪里是真正懂得食素之味?

学问兴趣他们是不懂的。

偶尔出洋,偶尔留学,

【篇三:

15年语文真题】

txt>大学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言简意赅暮霭一愁莫展慰藉b.良莠不齐休憩出类拔萃渎职

c.舐犊情深皱褶既往不纠厄运d.融汇贯通狙击墨守成规泻气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互联网+”时代,汉语词汇变化之快,使词典的修订改版_________,这反映出一个社会的__________。

a.望尘莫及欣欣向荣b.应接不暇纷繁芜杂

c.力不能支日新月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