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327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ocx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2014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能力测试(3月份)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l)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                    ,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5)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6)雁过也,正伤心,                    。

(李清照《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

暇日出游,得至吼山。

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

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浏,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立,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

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

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

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

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稚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涂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

“钱塘苏小小之墓”。

从此吊古骚人不须排徊探访矣。

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埋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步至书院,题扰未出也。

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

有人设短几接凳,卖酒于此。

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

缉之曰:

“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

”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

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 ①武:

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馆:

馆舍

    B .赵明府延教其子                       延:

    C.固不可应数                            固:

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                          钟:

集聚

3.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

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l)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洪培欣语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题玄真子①图

【宋】 张元斡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②笑。

明月太虚③同一照,浮家泛宅④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⑤,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①玄真子:

指唐代诗人张志和。

②渔童和棋樵:

指玄真子的两个奴碑。

③太虚:

天空。

④浮家泛宅:

指舟居。

⑤烟波老:

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

( l)词的上阕作者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3分)

( 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凤姐小产,家中由李纨和探春共同管理。

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例给了二十两赏银。

赵姨娘不满女儿对亲舅舅一视同仁而吵闹,探春痛斥母亲“没有脸面”、“忘了根本”。

(《红楼梦》)

    B.杜竹斋趁吴荪甫与赵伯韬压价时的紧要关头站到了赵的一边。

吴荪甫倾家荡产,他绝望地用手枪准备自杀,但并未开枪。

最后他与妻子登上了去国外的轮船。

(《子夜》)

    C.正月初八晚上,年青人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

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场面美好欢乐。

(《家》)

    D.在加西莫多抗击乞丐进攻的时候,爱斯梅拉达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

上岸后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

他威胁女孩,要她在弗比斯与自己之间做选择。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服。

(《巴黎圣母院》)    

    E.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

在审讯过程中,法官们只忙于自己的私事,对案件审理心不在焉。

其中一位法官因和妻子刚刚吵过架,心情不佳、愁容满面。

他在担心审完案子回家,妻子不给他饭吃。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 5分)

    (l)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

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

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第二十六回)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

写信人最后是如何践诺的,请简述经过。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咦!

那好,我的老伙伙计,不瞒您说,我把您您您想知道的都告诉您吧,我宁可把女……女……女儿……扔……扔进卢瓦河,您明明明白吗?

也不……不想把她……嫁……嫁给她的堂堂堂弟。

您可以……把……把这话……说出去。

先不说吧,让他们……嚼……嚼舌头去。

” 

    文段中的“我”和“您”分别指的是谁?

所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述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

指奔波、劳家。

    (l)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

(3分)

    

(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

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一12 题。

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郑连根

    自1963 年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以来,雷锋的形象从最初的十全十美,逐渐还原为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可谓走下了“神坛”。

相应的,我觉得学雷锋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力避过去学雷锋活动中所出现的种种弊端。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精神是好的,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可是,毋庸讳言,我们过去学雷锋也一度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现实。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过去那种“运动式”的学雷锋方式值得商榷,而学雷锋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的问题也让不少人“很受伤”。

    学雷锋是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这说到底是道德领域的事,属于“道统”的范畴。

道德是一种诉诸人们心灵的软约束,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天然地不适合用强硬乃至强悍的方式去推行。

若以强制的手段对人们推行道德教化,势必会催生形式主义,同时还会让人走向道德的反面:

伪善。

在还没有真正升起善心但又不得不做出种种善行之时,人们最本能的选择就是以伪善之举应付了事。

    学雷锋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起的,免不了会有当时的历史烙印和时代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前人。

但是,我们今天再提倡学雷锋,理应有更好的方式方法。

学雷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也要有好的思路,好的方式和方法。

    就现实情况而论,我认为学雷锋活动宜从两个方向用力。

其一,中国人惯于“以吏为师”, 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雷锋,雷锋精神才能落到实处。

从2012年2月6日到2月17日,《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陆续发表了六篇“换届之际话官德”的文章,这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官德的重要性,提醒各级官员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在是非抉择中筑牢政德的基石”。

我觉得各级领导干部若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便是把学雷锋落到了实处。

    另外,提倡领导带头学雷锋还不要放松了监督机制的建设。

道德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且二者常常是相得益彰的。

古今中外的诸多事实都证明,只有权力作恶的空间被硬约束极大压缩之后,官员的道德操守才会有基本保障,而普通民众的道德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其二,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运动式”学雷锋的模式,代之以民间广泛参与的志愿者模式。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的民间慈善力量和志愿者组织已成为一股健康清新的社会力量,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许多领城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喝彩。

可以说,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也一定会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济南日报》2012年3月5日)

10.下列对文章“学雷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雷锋五十年,雷锋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了,从最初的十全十美,逐渐还原为有血有肉,可谓走下了“神坛”。

    B.学雷锋过程中出现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有人为名所累、为利所缚、为欲所惑等方面的问题,让不少人“很受伤”。

    C.学雷锋要联系实际,关注中国人惯于“以吏为师”的现实情况,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雷锋,雷锋精神才能落到实处。

    D.学雷锋要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运动式”,代之以民间广泛参与的志愿者模式,他们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11.结合文本,就“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

将消逝的物语:

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浙浙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笼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忧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踯躅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稚。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排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

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

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毋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

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

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知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

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排侧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年第2 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

    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14.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

( 4分)

 

15.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

传奇12年,羽坛“超级丹”

格林

     2012 年8月5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决赛中,林丹与李宗伟上演了完美无缺的对决大片,让世界观众过足了顶级欣赏之瘾。

最终,林丹耗时79 分钟2:

l逆转击败李宗伟,夺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金牌,成为奥林匹克史上羽毛球男子单打卫冕第一人。

   “林丹的霸气从小就有。

”林丹母亲接受采访时说,“林丹不服输,比较好强”。

不服输、要强的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后来的林丹,也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危机。

2000年,林丹这一批年龄段的球员开始接受国家队的选拔。

然而,第一批选拔名单里没有他。

后来,林丹被单独通知进入国家队,两个月后,亚洲青年锦标赛在日本开打,林丹拿下了男团、男单两项冠军,在国家队逐步站稳了脚跟。

    从少年体校到国家队,林丹顶着“No .1”的光环走来,直到2002年。

当时,国际羽联在每局7分制和15分制上摇摆不定,林丹一时调整不过来,接连输球,且都是首轮出局,“林一轮”的外号不胫而走。

那大半年,国家队教练不再让林丹参加任何比赛,而这接连几次的挫败也惊醒了少年成名的林丹,他意识到不能仅仅拿着天赋做武器,他开始对自己“下狠手”,除了苦练,还是苦练。

    天道酬勤,林丹开始爆发,在接下来的赛事中狂揽5 个冠军。

2004年的全英公开赛,林丹更是将丹麦名将皮特·盖德拉下了马,夺得男单桂冠的同时,也从对手那里获得了“超级丹”的称号。

    战胜盖德让林丹的自信心再度爆棚,出征稚典奥运前,林丹目标直指冠军。

他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但是,雅典奥运却给林丹上了一课。

    雅典奥运会,林丹的首轮对手是印尼选手苏西洛。

“因为担心这担心那,上场后感觉自己怎么也释放不出来。

相反,我的对手的状态特别棒。

”林丹最终以12比15 、10比15败下阵来。

经历了“一轮游”的打击,林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回到北京,林丹细细咀嚼总教练李永波的话,仔细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

他明白了自己被淘汰其实不是什么大冷门,外界把他捧得太高了,他还不是“超级丹”。

“雅典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平静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

” 

    林丹平静了。

于是,我们看到,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当鲍春来在拉锯战中回球落网,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空中,继而双手提拳举向空中、跪地、仰天长啸。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潮中,他右手举起向四面看台献上标准的军礼― “超级丹”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霸气到有些嚣张的愣小子了。

    2008 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对阵李宗伟。

赛前,林丹很从容,“我记得当天下午临出发前,我把音响声音开到很大,跟着音响一起唱。

记得有周杰伦Live版的《听妈妈的话》,演唱会上那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声让我提前进入了状态。

” 

    整个看台被红色淹没,那种狂热好像随时都要把屋顶掀翻。

第二局打到20比8 ,林丹拿到冠军点,“我提醒自己要冷静下来,拿下这最后一分。

深呼吸,屏息凝神,我能听到球拍击球时发出的‘刷刷’声,一声比一声坚定,一声比一声致命。

”看回放录像的时候,林开自己也承认:

“我很少看到自己如此专注。

    林丹拿下了奥运会的男单冠军。

这只是开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再次击败李宗伟夺冠。

他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

2011年、2012年,超级丹依然不可撼动。

到今天,林丹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街。

然而,林丹没有陶醉于冠军这个美词上。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其实我真的不是看中某一个冠军,我看中的是我12年的职业生涯,我给中国羽毛球能带来什么,给羽毛球这项运动带来什么,或者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个比金牌意义更大。

” 

(选自《青年文摘》2012 年第18 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 分)

    A.在这篇新闻通讯的开篇,作者不惜用“完美无缺”“顶级”等溢美之词来盛赞伦敦奥运会林丹与李宗伟羽毛球单打决赛的精彩。

    B.知子莫如母,引用林丹母亲对其不服输性格的介绍,为后面写他夺冠的霸气做了铺垫,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C.出征雅典奥运前,林丹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说明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但最终输在自己的患得患失上。

    D.写北京奥运会狂热的场面,是为了衬托当晚比赛的惊心动魄,表现观众对林丹的喜爱和支持。

    E.林丹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而且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因此被队友誉为“超级丹”。

14.作者怎样写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林丹夺冠后的一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分)

15.结合文本,探究羽坛“超级丹”的成长的条件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句子,请选择按照语意排列最连贯的一组。

(2分)

    ①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②什么是最好的环境?

    ③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④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⑤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A.②④⑤①③   B.③④②⑤①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①④③

17.下面文字中的标点符号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分)

    《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后以“当务之急”指当前最急需要办的事。

18.以“福州白塔”为开头,概括下列文字主要信息。

不超过45 字。

(2分)

福州白塔又名“定光多宝塔”。

它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

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

传说在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

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

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毁。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

嘉靖二十七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元宵佳节,有猜灯谜的民俗。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竟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参加比赛者全部为中学生。

比赛中,有些难度较大的谜语,如:

“一言难尽”(猜水浒人物,谜底:

安道全。

)猜不出来,还是情有可原的。

但还有一些简单的谜语,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打一个字,谜底:

日。

)竟也没人回答正确。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

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

纯净甜美。

禅师说: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