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527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docx

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

1.2. 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分类

1.2.1. 按化学性质分类

大概分为四类:

酶类、底物代谢类、无机离子类、特种蛋白类。

1.2.1.1. 酶类

包括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r-GT(谷氨酰转移酶),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α-AMY(淀粉酶),ChE(胆碱脂酶)等。

1.2.1.2. 底物代谢类

包括T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尿酸),UREA(尿素氮),Cr(肌酐),Glu(葡萄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BA(总胆汁酸),CO2(二氧化碳)等。

1.2.1.3. 无机离子类

包括Ca(钙),P(磷),Mg(镁),Cl(氯),Fe(铁)等。

1.2.1.4. 特种蛋白类

apoA1(载脂蛋白A1),apoB(载脂蛋白B),Lp(a)(脂蛋白a);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

1.2.2. 按临床性质分类

无机离子:

包括Ca,P,Mg,Cl等;

 肝功能:

包括ALT,AST,r-GT,ALP,MSO,T-Bil,D-Bil,TBA,TP,Alb等;

 肾功能:

UA,UREA,Cr等;

 心肌酶谱:

CK,CK-MB,LDH,α-HBDH, AST,MSO等;

糖尿病:

GLU等;

 前列腺疾病:

ACP,p-ACP等;

 胰腺炎:

α-AMY;

 血脂:

TC,TG,HDL-C,LDL-C,apoA1,apoB,Lp(a);

 痛风:

UA;

 中毒:

ChE;

免疫性疾病:

C3,C4,IgG,IgA,IgM;

急性炎症反应:

CRP(C反应蛋白),AAG(a1酸性糖蛋白),CER(铜蓝蛋白),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

1.3. 常用临床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decidelevel,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做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如进一步进行某一方面的检查,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值的根本区别在于:

它不仅对健康人的数值进行研究,以决定健康人的数值区间,同时还对有关疾病的不同病情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定出不同的决定性限值。

可提示及引导医师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

所医学决定水平看来更合理、更客观、更有助于临床的应用。

当然,真正建立起每一项试验的医学决定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着许多的实际困难。

下列为一些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仅供参考。

1.3.1. 钾

参考值       3.5~5.3mmol/L

3.0mmol/L   此值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5.8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若测定值高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7.5mmol/L   高于此值的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予合适治疗。

(首先也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1.3.2. 钠

参考值       135-145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15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

133mmol/L    此值稍低于参考范围下限,测定值低于此值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

150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1.3.3. 氯化物

参考值       96~110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90mmol/L     低于此水平,应考虑低氯血症的多种原因。

120mmol/L    高于此水平,应考虑多种高氯血症的原因,并同时可作多种辅助诊断试验如血清Na、K、Ca、HCT等。

1.3.4. 钙

参考值       2.25~2.65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75mmol/L   血钙浓度低于此值,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2.74mmol/L   当测定值大于此值时,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以要作其他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

3.37mmol/L   血钙浓度超过此值,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

1.3.5. 离子钙

参考值       1.13~1.3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37mmol/L   离子钙水平低于此值,常出现腕掌痉挛、手足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可致心脏停止跳动,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3.3mmol/L    测定值在此水平,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功能不良,以及血液动力的不稳定。

1.3.6. 磷

参考值       0.96~1.6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48mmol/L   等于及低于此值,往往与溶血性贫血有关,应考虑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0.81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下限以下,低于此值且有高血钙情况时,支持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

1.62mmol/L   此值为参考范围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无机磷可能升高的多种原因,尤其应考虑是否有肾功能不全。

1.3.7. 镁

参考值       0.6~1.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60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时,常有虚弱、易怒、痉挛、震颤等症状,若有上述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镁症降,则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1.00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如果低镁被认为是临床症状的起因,则测定值高于此值时,应被排除,而应考虑其他病因。

2.5m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已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应给予必要治疗,另外,还应检查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

1.3.8. 铁

参考值       9.0~30.0u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8.0u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多与缺铁性贫血有关,但作此诊断前,还需证明RBC为小细胞低血色素性且伴有总铁结合力(TIBC)的升高。

如果TIBC升高不明显,则血清转铁蛋白降低也有利于此种诊断。

39.4umol/L   等于或高于此水平,可涉及多种疾病,如血色素沉着病,由海洋性贫血,VB6缺乏性贫血等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性贫血、急性肝损伤等。

因此应作多种相应的试验以求确诊,并进行治疗。

71.6umol/L   由于摄入量过多,造成血中水平等于或超过此值时,必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1.3.9. 葡萄糖

参考值       3.61~6.11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2.8mmol/L    禁食后12小时血糖测定值低于此值,则为低血糖症,可出现焦虑、出汗、颤抖和虚弱等症状,若反应发生较慢,且以易怒、嗜睡、头痛为主要症状,则应作其他试验,以查找原因。

7mmol/L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此值,可考虑糖尿病的诊断,但应加作糖耐量试验。

10mmol/L     饭后1小时测得此值或高于此值,则可高度怀疑为糖尿病。

1.3.10. 血尿素(Urea)

参考值       3.6~7.1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3.0mmol/L    低于此值常见于血液释放过多或肝功能不全

7.1mmol/L    此值为正常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能引起尿素升高的多种可能原因,如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此时测定血清肌酐有助于正确评价肾脏功能。

14.2mmol/L   高于此值常见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应选择其他有力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1.3.11. 尿酸(UA)

参考值       男性120~420umol/L   女性90~360u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10umol/L    此值在参考下限附近,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应采取多种诊断措施,以鉴别各种疾病。

480u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等于或高于此水平时,应采取各种诊断措施,鉴别各种疾病。

640u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具有形成肾结石或痛风的高度危险,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3.12. 肌酐(Cr)

参考值       44~133umol/L

40umol/L     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

141umol/L    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L    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1.3.13. 总蛋白(TP)

参考值       60~80g/L

45g/L        低于此值往往与水肿有关,应考虑给以相应治疗,同时可作更全面的检查如尿蛋白、肾及肝脏功能等。

60g/L        此为参考范围下限,等于或低于此值时,多种可引起总蛋白偏低的原因均应考虑,并可选择上面的一些试验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80g/L        高于此值已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能引起总蛋白升高的各种原因均应加以考虑,还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等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1.3.14. 白蛋白(Alb)

参考值       35~55g/L

20g/L        低于此值,一般在肝病病人提示严重预后不良。

还应测定尿蛋白,以查明有无过多的蛋白丢失。

35g/L        此亦为参考值下降,凡低于此值时,各种引起白蛋白降低的因素均应列入考虑范围,如肾病、肝功不全、严重的营养不良、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57g/L        在此值以上的,应考虑脱水的可能性,并进行红细胞比积测定,以检查其是否增高。

1.3.15. 胆固醇

参考值       2.84~7.11mmol/L

1.81mmol/L   低于此值常提示有严重肝功不全,应考虑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则低于此值提示预后不良。

5.18mmol/L   此为75%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值,测定值高于此水平,提示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度危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5.70mmol/L   此为90%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水平,高于此值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若病人不接受低胆固醇饮食,则应采用药物治疗。

7.26mmol/L   高于此值会由于患动脉粥样硬化而预后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1.3.1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         男 1.14~1.76mmol  女 1.22~1.91mmol

0.91mmol/L(男)低于此值提示易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1.03mmol/L(女)

1.42mmol/L(男)高于此水平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小。

1.68mmol/L(女)

1.3.17.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       0.56~1.70mmol/L(此值因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别)

0.45mmol/L   此值正常下限附近,低于此值多与营养不良有关,应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69mmol/L   年轻男性此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应给予病人提供合适的预防建议。

4.52mmol/L   高于此水平常预示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给予适当治疗,如控制饮食和用降脂药物等。

1.3.18. 胆红素(Bili)

参考值       1.7~18.4umol/L

24umol/L     此水平在参考值范围以上,若测定值超过此水平,各种可能引起Bili增高的原因均应考虑,包括肝功能不全、肝外阻塞、溶血、Gilbert综合征(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

此时进行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和ALP测定,可帮助确认或排除肝脏疾病

43umol/L     测定值高于此水平往往出现黄疸,当出现黄疸,但Bili测定值又在此水平以下的,则提示应根据这一情况查找原因。

340umol/L    婴胆红素超过这一水平,往往与脑损伤(核黄疸)有关,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及其他实验结果考虑换血。

1.3.1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       5~40U/L(37℃)

20U/L        此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ALT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他诊断。

此值可以作为病人自身的ALT的对照,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较。

60U/L        高于此值时,对可引起ALT增高的各种疾病均应考虑,并应进行其他检查以求确诊。

300U/L       高于此值通常与急性肝细胞损伤有关,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性休克等,而酒精性肝炎的ALT往往低于此值,其他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肌炎等也都往往低于此值。

1.3.20.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       8~40U/L(37℃)

20U/L        此为排除值,低于此水平时可排除多种与AST增高有关的疾病。

因此应考虑其他的诊断。

这个参考范围内的值还可作为病人自身对照,可与过去和(或)将来的测定值进行比较。

60U/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当AST测定值超过此水平时,多种与AST增高有关的疾病均应加以考虑,如肝细胞损伤、心肌梗塞、肌肉与骨骼疾患,肝后胆道阻塞等,此时同时测定ALT、ALP、Bili、CK等鉴别是肝脏疾病还是心肌疾患有重要意义。

300U/L       高于此值通常为急性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而一般酒精性肝炎、心肌梗塞、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测定值均在此水平以下。

1.3.21. 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       成人 40~160U/L(37℃) 儿童 50~400U/L

60U/L        此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水平时可以排除许多与ALP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它的诊断。

此值可作为病人自身ALP的对照值,可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

200U/L       此水平高于成人参考值范围上限,高于此值时,应考虑能引起ALP升高的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肝脏病变、胆管结石、肿瘤等引起肝外胆汗积郁、成骨细胞瘤、肿瘤等。

为进一步鉴别肝胆或骨骼病变,可进行血中r-GT测定。

400U/L       此为儿童参考值范围的上限值,高于此值时,多种可引起ALP升高的病变均应列入考虑范围,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同时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

1.3.22. 淀粉酶(amy)

参考值       60~80somogyiunites

50SomU     低于此值应考虑有广泛的胰腺损害或明显的胰腺功能不全,若已确认为胰腺病变,则amy低于此值往往提示有严重的预后。

120SomU     此值在参考值范围之内,若低于此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排除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另外一些疾病,如消化道穿孔、大量酒精摄入,唾液腺体疾病(流行性腮腺炎)、严重肾病、胆结石等可在此值以上。

200SomU     此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若超过此值,同时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也支持的话,可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1.3.23. 谷胺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       0~50U/L(37℃)

2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可排除部分与GGT升高有关的疾病。

此值并可作为病人以前或将来的对照值。

60U/L        高于此值应考虑GGT升高的各种可能情况,测定值在60~150U/L范围内,且ALP在正常范围的病人,很可能在测定前有服药和饮酒的情况。

150U/L       高于此值常有肝胆管疾病,应采取各种确诊措施,并进行积极治疗。

1.3.24. 肌酸激酶(CK)

参考值       男 10~200U/L   女 10~170U/L

10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则可排除许多种与CK升高有关的疾病,同时此值也可作为病人的对照,用于与以后的CK测定值比较。

240U/L       急性心肌梗塞后1~2天内,可高于此水平,其他有关诊断试验,如CK-MB,可帮助确诊。

1800U/L      当测定值高于此水平时,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高于患单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包括横纹肌炎,震颤性谵妄、癫痫等。

此时应及时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以便确诊。

`

1.3.25.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参考值       0~10U/L

15U/L        高于此值,且有持续性临床表现(胸痛、心电图显示特异性改变等),提示为急性心肌梗塞,应及时进行治疗。

90U/L        高于此值多由于非心肌性CK-MB释放,如恶性肿瘤,应采取其他有关诊断方法,予以确诊。

1.3.26. 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       100~240U/L(L→P)

17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等于或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LDH升高有关的疾病,而考虑其他的诊断。

此值还可作为病人自身的对照,用来与以前或将来的测定值作比较。

300U/L       高于此水平时,应考虑到可能引起LDH升高的各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肝病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因此,应作其他各种试验,以作出明确诊断。

血清溶血可使测定值增高,应予以注意。

500U/L       高于此值,常见于巨幼细胞性溶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和肝昏迷等,此时应作其他多种检测来作出正确诊断。

1.3.27. C-反应蛋白(CRP)

参考值       <12mg/L

20mg/L       测定值高于此水平,则提示病人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活动性风湿及恶性肿瘤等,应立即给予诊断及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3.28. 免疫球蛋白G(IgG)

参考值       7.0~16.0g/L(免疫比浊法)

6.0g/L       低于此值多与免疫缺陷病有关

17.0g/L      此水平明显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多怀疑有IgG型骨髓瘤,此时应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电泳来协助诊断。

50g/L        高于此值应高度怀疑患有IgG型单克隆性γ球蛋白病(如IgG型多发性骨髓病)。

1.3.29. 免疫球蛋白A(IgA)

参考值       0.57~4.14g(免疫比浊法)(成年人)

0.40g/L      低于此值与免疫缺陷或IgG、IgM型单克隆γ球蛋白病有关

4.50g/L      此值高于参考值上限,高于此值可怀疑是否有IgG型γ球蛋白病,为此还应做别外的一些试验,如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等。

10.0g/L      高于此值则高度怀疑为IgA型γ球蛋白病,如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1.3.30. 免疫球蛋白M(IgM)

参考值       0.50~2.70g/L(免疫比浊法)

0.40g/L      低于此值多与免疫缺陷病有关

3.00g/L      此值超出参考范围上限,高于此值可怀疑有IgM型单克隆γ球蛋白病(如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1.3.31. 免疫球蛋白E(IgE)

参考值       成人0~380KIU/L   1~2岁儿童  0~12KIU/L

12KIU/L      1~2岁儿童低于此水平表示无严重过敏的危险性。

60KIU/L      1~2岁儿童高于此水平,提示发生严重过敏的危险性较高。

400KIU/L     成人高于此水平,提示有过敏性疾病,如IgE型骨髓病。

1.4. 生化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临床生化检验,主要在技术方法的应用方面上探讨生化检验新技术以及新的标记物的选择和评价,用以帮助诊断,又称“诊断生化”。

主要应用了下列技术:

光谱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标记技术、核酸扩增、杂交及序列分析技术等,其中生化分析仪主要运用了光谱技术中的吸收光谱法和比浊法。

分别介绍如下:

1.4.1. 吸收光谱法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收光谱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

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1.4.1.1. 物质的颜色和光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

自然是由不同波长(400~700nm)的电磁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

如下图:

 

如把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感觉时,则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

下图中处于同一直线关系的两种色光(如绿与紫、黄与蓝)互为补色。

溶液颜色 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青蓝 青

吸收光 颜色 紫 蓝 青蓝 青 青绿 绿 黄 橙 红

 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60

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溶液就没有颜色。

如果溶液吸收了其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则溶液就蜈现透过溶液后剩余部分光的颜色。

例如,我们看到KMnO4溶液在白光下呈紫红色,就是因为白光透过溶液时,绿色光大部分被吸收,而其他各色都能透过。

在透过的光中除紫红色外都能两两互补成白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

同理,CuSO4溶液能吸收黄色光,所以溶液呈蓝色。

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

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

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就是比较溶液对它所吸收光的吸收程度。

1.4.1.2. 吸光度的定义

 

一束强度为Io的平行单色光通过一个含有浓度为C的吸光物质、厚度为L的吸收池时,如上图,一些光子被吸收,光强从Io衰减为It,则该溶液的吸光度A等于:

 

 其中为透光率。

1.4.1.3. 吸收曲线

如果测定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条曲线,即物质对光的吸收曲线,可准确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

下图是几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溶液对波长525nm附近的绿光吸收量最强,而对其他波长的光吸收较弱。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所得的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都一致,只是相应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不同。

 

吸收曲线可作为比色分析中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