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686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docx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

  XX年3月,受组织选派,我荣幸地来到XX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驻村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针对群众贫穷落后、观念守旧、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的现状,立足胡村实际,把转变群众观念,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目标和落脚点,与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带领农民群众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规范壮大农业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胡村由一个后进村转变成为一个先进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乡村工作等走在全镇的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XX年的1196元快速提高到XX年的4900元,增长了31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和贵港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一、背景与概况

  胡村是地处江口镇一个偏远的山区村,距桂平城区43公里,全村有32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有农户1100户,总人口6000多人。

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水田面积2700亩,旱地面积500亩。

胡村地处山边,交通不便,人多地少,人均水田不够亩,村里有四分之一的水田经常在发生山洪时遭受内涝灾害,产量低而不稳。

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村民很容易出现因灾返贫。

XX年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196元,比当年桂平市农民人均收入4935元低3739元,差距非常大。

全村有贫困人口206户1200人,占村总人口20%,有民政低保户84户266人,五保户50户51人,XX年9月被确定为自治区“十二五”期间首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

  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

全村大部分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于种植水稻、零散养殖及外出打工等。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主要种植水稻和养猪、养鱼等,生产成本高,农业效益低,家庭收入少。

村里信息闭塞,群众观念陈旧,基本没有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产业结构单一,生产规模小,收入渠道狭窄,增收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胡村共有集体林地1000多亩,由于原来承包时价格低,每亩每年承包费才4元,而且承包合同期为30年。

没有其他集体企业,集体经济收入非常少。

而每年维持基本运转却需要2万元以上,单靠政府下拨有限的办公经费难以维持,累计负债已达3万多元,村里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难以正常使用;道路坑洼不平,每到雨天泥泞不堪;村委和校舍陈旧破烂,堪比危房。

村干部情绪低落,威信不高,群众意见较大,导致各项工作连年排在全镇倒数第一。

  土地流转不畅,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分田到户后,多年没有进行土地再分配,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不平衡,也无法流转。

有的农户有五六亩土地,因长期外出务工,无人耕种,荒废多年。

有的农户土地不足半亩,个别农民甚至没有土地,因土地没有得到流转,无土可种,无可奈何。

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民生产投入普遍缺乏,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耕作工具等,如耕牛、脱粒机也没有,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和开展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等精神文明建设了。

  二、做法与经过

  加强政策宣传,转变群众观念。

首先是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

采取手把手现场讲解、入户面授交流、开课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引导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逐步在村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困难,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

两年来共举办了水稻、蔬菜、竹业、畜牧业等各类培训班4期,受训农民XX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其次是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通过开会、培训、板报、交谈和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给农民带去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生活方式,使村里出现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在群众中灌输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致富光荣等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脱贫致富观念,发动他们参与到扶贫行动中来,自力更生、不甘落后,让他们做到自食其力,消除过去“等、靠、要”的思想,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适合自身的致富之路。

从根本上改变边远贫困地区人们观念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使之懂技术、讲方法、具条件,形成一种意志坚定、思想开放、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能力的精神状态,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

针对胡村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结合胡村的自然条件,组织村“两委”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经过探索,初步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民致富的发展模式,一是引导群众整合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和抓好优质稻谷连片种植。

由于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各项措施切中村民所思所盼,两年来,每年均落实优质水稻连片种植XX多亩,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排灌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反季节蔬菜种植100多亩,每亩纯收入XX元以上。

仅此两项,实现村民人均增收近500元。

二是引导群众植树造林,增收致富。

结合胡村位于山区的实际,积极协调树苗,增加用材林面积,引导村民退耕还林1500亩,争取林业部门支持4600株黄花梨名贵树种发给农户种植,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闲置地来种植珍贵树种,培育“庭院经济”,“绿色银行”。

另外鼓励农民利用荒山种果树、速生林等,目前全村1000亩以上速丰桉种植大户8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带领群众大力改良土壤质量。

为了改良土壤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向上级农业部门争取了120吨免费化肥,价值38万元,扶持种植水稻1200亩,受益农户600户共2400多人。

并请农业部门检测土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提高土地效益。

四是实施土地有序流转。

使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

目前种优质水稻、种菜大户已流转200多亩。

一方面可以发挥耕地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已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

  推动科技应用,发展特色产业。

针对群众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的现状,立足胡村实际,利用胡村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名贵中药铁皮石斛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探索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进行精细化、精致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

引进了名贵中药铁皮石斛科技种植项目,在农户家建设组织培育室、操作室、化验室,对铁皮石斛进行组培苗培养繁育,在开展科技种植中,利用房前、屋后、天台、屋顶等地改造后作为种植场所,减少使用土地,实施无土种植,废物利用,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派送致富能手到广西农科院进行系统学习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通过科技种植的手段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步入加速脱贫致富的轨道。

石斛是多年生珍贵植物,种苗投资一次可收获十多年。

虽然初期投入较大,每亩8—10万元,但它的收成回报却非常高。

种植石斛一年半到两年即可收成。

一亩石斛年产量约250公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石斛鲜条每公斤1000元计,光是石斛鲜条亩产值就达25万元。

况且,石斛的花、叶子的价值也很可观。

为了推广石斛的种植,致富能手蒙艺强于XX年成立了铁皮石斛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

经过一年多的推广,现在已经吸收社员20多名。

合作社从提供种苗、进行技术培训到回收产品,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计划在胡村扩大规模种植石斛100亩左右。

目前名贵中草药铁皮石斛已在自然环境下健康生长,长势很好。

这种名贵中草药市场前景好,开发价值高,种植成功可以快速提高村民的收入。

  发展规模养殖,助推农民增收。

引导村民建成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一是发展养猪业。

把养猪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产业。

以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猪大户为示范户,带动全村发展5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已达10多户,并成立了胡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近20户,合作社对全村养猪业进行“五统一”:

统一猪苗、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增强了全村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年生猪出栏数达到5000头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发展家禽和黄沙鳖养殖。

全村养殖黄沙鳖达10000只以上,其中养殖面积达5亩以上的大户有2户;全村养殖鸡鸭等15000多羽,养鹅1000多羽,其中养殖500羽以上的大户有2户;全村养鱼面积10多亩,放养种类鱼类30000多尾。

现在正引导农户由圈舍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带动了全村养殖业发展。

  三、经验与启示

  胡村在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勇于面对落后的现实,奋起直追,求变图强,紧紧抓住国家的扶贫政策契机,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为进一步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0元,比XX年增长了310%。

  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两年来,胡村共有15个项目获得扶持资金450多万元。

重新装修了村委办公楼,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五保村、村级灯光球场、卫生室、便民候车亭,投资98万元新建小学教学楼一栋,投资85万元硬化了村屯道路4条共公里,投资120万元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建了8个小水坝,帮助12户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等,这些基础工程项目的引进,使胡村的水利、交通、文教、卫生等方面的设施都得到有效改善,为胡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为民办实事、好事,帮助村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权威,从而促进各项农村工作的落实。

群众从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对党委、政府,对村“两委”更加信任,从而更好地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清洁乡村、新农保、新农合等各项工作跃居全镇的前列。

  扶贫先扶志。

扶贫工作是一个相对短期的工作,扶贫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扶持对象自身的发展则更为关键,解决群众落后思想,帮助他们换脑筋,挖掘扶持对象自身的造血潜能,组织和引导贫困村群众自觉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改变过去“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局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找对科学的发展路子,解决农民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才是扶持对象脱贫致富的根本。

  把准帮扶对象的脉。

在帮扶工作中,帮扶者一定要把准帮扶对象的脉,根据当地实际找准经济增长点,确立发展目标,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否则,如果脱离当地实际,照本宣科,盲目套用人家的先进经验,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选好配强“领头雁”。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关键在班子和党员干部,所以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

首先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只有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才能推动生产经济的发展。

  强化示范引导。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为打消农民顾虑,必须强化示范引导,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坚定农民发展新产业、新经济的信心,心服口服地投入到“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建设中,真正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