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8924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环境与稳态

第七节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的

1.内环境的知识(C:

理解)。

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

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稳态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内环境

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概念

稳态的生理意义

【注解】

一、内环境

(一)组成

(二)应用

1.发生过敏反应时三者含量变化

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

2.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时三者含量变化

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

3.一些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1)组织细胞:

组织液(通常)

(2)红细胞:

血浆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

组织液(外侧)、血浆(内侧)

(4)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

组织液(外侧)、淋巴(内侧)

【例析】

.血浆中的水可能来自(B)

A.组织液、细胞内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组织液、淋巴D.血浆、消化道

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一)过程图

(二)过程

1.消化吸收

(1)消化(化学性消化)

①口腔:

唾液(唾液腺分泌,含唾液淀粉酶)

②胃:

胃液(胃腺分泌,含胃蛋白酶)

胆汁(肝脏分泌、胆囊暂储、排入小肠;不含消化酶)

③小肠胰液(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排入小肠;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肠液(肠腺分泌,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吸收

①胃:

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②小肠:

主要的吸收部位

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组织细胞

小部分营养物质(如甘油、脂肪酸)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少)……→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淋巴(多)

③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三)结论: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例析】

.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

.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

.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是多肽,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

三、稳态

(一)含义: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影响内环境的因素:

细胞的代谢活动及外界环境的变化

(三)血液PH维持

1.正常值:

7.35~7.45

2.维持因素:

血液中存在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缓冲对:

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机制: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1)酸性物质(如:

乳酸、碳酸等)进入血液:

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与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将它排出。

(2)碱性物质(如:

碳酸钠等)进入血液:

碳酸钠与碳酸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

4.意义:

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破坏:

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如血液中CA.P含量低时,会导致骨软化病(成年)和佝偻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肌无力。

【例析】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根据图示装置回答:

广口瓶中有新鲜绿藻,浸在溶有适宜浓度的NaHCO3/Na2CO3的液体中,(绿藻能生活),实验前B管中水柱与C中液面平齐。

(1)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3)NaHCO3与Na2CO3混合溶液的作用是。

[

(1)给A以较强光照,B中水柱下降,可说明A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给A以黑暗处理,B中水柱上升,可说明A中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3)维持广口瓶A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

【同类题库】

内环境的知识(C:

理解)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

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液

B.多细胞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D.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A.

B.

C.

D.

.血浆中的水来自(D)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C)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

.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排出体外时,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B)

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血浆

C.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D.组织液→淋巴

.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C)

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消化液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C)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A.血红蛋白B.氨基酸C.葡萄糖D.二氧化碳和氧气

.(多选)机体某些器官存在的下列液体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脑室中的脑浆B.膀胱中的尿液C.心包中的心包液D.口腔中的唾液

.肌细胞中血液中获得有氧呼吸所需的O2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才能到达反应部位(D)

A.2B.3C.4D.5

.组织液与血浆相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B)

A.葡萄糖B.大分子蛋白质C.氧气D.水

.一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D)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C)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多选)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C)

A.组织发生水肿B.组织发生脱水

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这是由于(B)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B)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

.(多选)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常出现眼睑水肿,原因是(ACD)

A.血浆浓度偏低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大大下降

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D.组织液量增大

.下列各项中,可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C)

A.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里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下面是人体体液向组成部分的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

(1)C和D内的液体分别是和。

(2)A和B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结构完成。

(3)B和C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4)A液体的水分排到外界去主要通过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

(1)细胞内液;淋巴

(2)毛细血管(3)渗透作用(4)肺、皮肤、肾]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两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

(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病]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

理解)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C)

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D)

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消化道与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

D.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稳态的生理意义是(D)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A)

A.H2CO3/NaHCO3B.NaHCO3/Na2CO3C.HCl/NaOHD.HNO3/NaNO3

.如果人体吃进大量的Na2CO3较多的食物,则会(C)

A.使血液中PH迅速上升B.使血液中PH迅速下降

C.尿液中排出更多的碳酸氢盐D.尿液中排出更多的碳酸盐

.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性描述是(C)

A.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值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D)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剧烈活动后,血浆的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C)

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不正确的解释是(D)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下正确的是(D)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生成NaHCO3

D.PH的相对平衡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当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大量进入血液后,此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有(D)

①NaHCO3②H2CO3③Na2HPO4④NaH2PO4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人体内血钙含量过高,会导致(C)

A.肌肉抽搐B.佝偻病C.肌无力D.骨质软化病

【学科内综合】

.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当人被这些细菌感染后,会引起(B)

①组织液增多②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减少③组织发生脱水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增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需各个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是大脑

.(多选)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出现浮肿的原因?

(C)

A.部分蛋白质随尿排出体外B.淋巴回流受阻

C.组织液中蛋白质过少D.血液中蛋白质过少

.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是(C)

A.血浆B.淋巴C.原尿D.汗液

.下列事实中,可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

A.肌肉注射青霉素B.精子进入输卵管内C.驱虫药进入肠道D.牛奶喝进胃里

.当血液流经人体某些器官后,氧气含量、尿素含量均下降和氧气含量上升的器官分别是(D)

A.肝和肾B.心和肝C.肠和肝D.肾和肺

.以下食物成分中可不经过消化并通过主动运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是(C)

A.二肽B.水C.葡萄糖D.胆固醇

.吃进葡萄糖变成血糖以及吃进蛋白质变成血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别是(B)

A.消化和吸收B.吸收和同化C.同化和异化D.吸收和异化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D)

A.两者均增多B.两者均末增多

C.糖增多,盐末增多或没有D.盐增多,糖末增多或没有

.(多选)雄性激素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

睾丸每天分泌的雄性激素约7mg,其中约2%呈游离状态,其余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

A.使其不容易通过肾脏排出B.使其不容易进入细胞

C.使其有效浓度低于特定水平D.抑制雄性激素发挥作用

.在健康人体的血浆内,[HCO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3-]/[H2CO3]<15,立即发生酸中毒。

此实例说明无机盐具有(B)

A.调节细胞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值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及内环境稳态无关(D)

①糖尿病②坏血病③抽搐④夜盲症⑤色盲⑥性腺发育不全

A.①②③B.③④C.④⑤D.⑤⑥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内环境的存在说明了生命的诞生史B.内环境的稳态是千百万年生物进化的结果

C.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的所有液态物质组成D.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圈稳态的一部分

.右图是小肠绒毛的横切面示意图,其中,结构X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

A.组织液、淋巴B.组织液、血浆

C.血浆、淋巴D.组织液、组织液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了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则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1)②与③

(2)略(3)不会,②,缓冲(4)③(5)大分子蛋白质]

.根据图示装置回答:

广口瓶中有新鲜绿藻,浸在溶有适宜浓度的NaHCO3/Na2CO3的液体中,(绿藻能生活),实验前B管中水柱与C中液面平齐。

(4)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5)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6)NaHCO3与Na2CO3混合溶液的作用是。

[

(1)给A以较强光照,B中水柱下降,可说明A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给A以黑暗处理,B中水柱上升,可说明A中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3)维持广口瓶A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

.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

(1)为什么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侧移动?

(2)利用本实验装置,如何证明光对于光合作用是必要条件?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气体产生有何影响?

(4)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装有蒸馏水的烧瓶,请提供一种更好的对照实验装置。

[

(1)伊乐藻吸收NaHCO3释放的CO2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B内气体增加,气压升高,红色液滴会向毛细管左侧移动

(2)将整个装置放在暗室或用黑布盖住烧杯B,防止光线射入,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3)气体产生量增加,蠕虫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了光合作用(4)将伊乐藻置于蒸馏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