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89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docx

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课题研究意义和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1

1.3课题要求,问题及解决方法2

1.3.1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3

1.3.2问题解决方法3

第二章系统方案及原理4

2.1系统方案总框图4

2.2压力传感器4

2.3温度传感器5

2.3压电传感器9

第三章系统设计13

3.1PC104数据采集卡选用13

3.2热电偶选用及信号调理电路设计15

3.2.1低通滤波电路16

3.2.2低通滤波电路16

3.2.3非反相放大电路16

3.3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选用及信号调理电路设计18

3.3.1电荷放大器20

3.3.2一阶高通有源滤波器22

3.4压阻压力传感器选用及信号调理电路设计23

3.5接口驱动电路设计26

3.5.133064介绍26

3.5.2OC门升压27

第四章系统实现29

第五章总结31

5.1研究工作总结:

31

5.2下一步工作设想31

参考文献34

致谢词36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意义和背景

近几十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数据采集系统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大家对数据采集的主要几种指标,如分辨率,采样速率,精度,控制方式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工业现场的嵌入式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工业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原因,提出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需要更高要求,小型化。

便携性,具有较高抗振动冲击能力,兼容性和散热性,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

设计基于PC/104总线构架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来实现小型化与便携,较高抗振动冲击能力,兼容性和散热性,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

Pc104总线以针孔堆栈方式组成,具有结构紧凑,抗震性好等优点,可以工作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与PCI标准兼容,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而且他还具备高可靠性以及多操作系统支持等优点,使他在雷达,声纳,工业控制等数据采集系统获得广泛应用。

基于PC104总线的数据采集仪和数据分析系统正是一种具有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功能的自动化设备。

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传输功能,为现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证。

这套系统的使用将会改变制造过程质量数据检测中手工记载的费时费力,易出差错等问题。

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采集的数据直接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控制图分析,实现对过程质量的保证。

1.2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

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

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

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

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

准确的数据量测是数据采集的基础。

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

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抱对面状连续物理量的采集。

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或包括物理量,如灰度)数据。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及分布式领域,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不断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容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

国内外各种数据采集机先后问世,将数据采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各种类型信号采集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采集时,噪声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

数据采集时,有一些基本原理要注意,还有更多的实际的问题要解决

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瞬态信号测量、图像处理等一些高速、高精度的测量中,需要进行高速数据采集。

现在通用的高速数据采集卡一般多是PCI卡或ISA卡,存在以下缺点:

安装麻烦、价格昂贵;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地址、中断资源限制,可扩展性差;在一些电磁干扰性强的测试现场,无法专门对其做电磁屏蔽,导致采集的数据失真。

今朝我国的高速数据采集技术至关比力掉队,是我国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研究和发展该技术对于与我国的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备重要的价值和广漠的应用前景。

在高速数据采集领域,系统要求的采样速度高、采集精度高、数据传输量大,于是系统的抗干扰、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储存问题就成为了系统构建必需克服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往往采用单片机或者数码旌旗灯号处理器(DSP)作为节制器,节制模/数转换器(ADC)、储存器、串行接口和其它外围电路的工作。

但因为单片机本身的指令周期以及处理速度的影响,当钟表频率较低,各类功能都要靠软件的运行来实现,软件运行时间在全般采样时间中据有很大的比例,效率较低,很难餍足系统对于数据采集系统及时性和同步性的要求。

然而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虽则处理速度快,但成本较高,过于频仍的间断会使CPU的效率降低,响应速度变差。

FPGA在高速数据采集方遮挡脸部的东西备单片机和DSP所不具备的长处。

采用FPGA预设数据采集系统,具备研发周期短,集成度高,功耗低,工作频率高,可现场反复编程,编程设置矫捷等一系列长处。

因为FPGA/CPLD具备高集成度、高速度与高可靠性等独特的地方,钟表延时达ns级,是以在高速的及时测控领域有着很是广漠的应用前景。

1.3课题要求,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能够用于弹上参数在线检测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采用PC/104总线构架,能够检测参数压力(ICP)、加速度、温度控制信号。

要求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系统供电电压24V,输出电压28V。

1.3.1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能够用于弹上参数压力,温度,加速度信号在线检测的数据采集。

(2)PC104总线产品的选用。

(3)接口电路设计

(4)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1.3.2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选用传感器采集压力温度等信号,再由信号调理部分的电压放大器和滤波器把微弱电压信号放大处理,接入pc104总线数据采集卡处理,最后把结果输出。

 

 

第二章系统方案及原理

2.1系统方案总框图

PC104

线

信号调理

模拟量输入(压力传感器)

接口电路

信号调理

模拟量输入(温度传感器)

模拟量输入(加速度传感器)

信号调理

Pc104控制部分(工控机)

 

图2.1方案总框图

2.2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其核心部分是一块沿某晶向(如〈100〉)切割的N型的圆形硅膜片。

在膜片上利用集成电路工艺方法扩散上四个阻值相等的P型电阻。

用导线将其构成平衡电桥。

膜片的四周用圆硅环(硅杯)固定,其下部是与被测系统相连的高压腔,上部一般可与大气相通。

在被测压力P作用下,膜片产生应力和应变。

四个电阻沿〈110〉晶向并分别在x=0.635r处的内外排列,在0.635r之内侧的电阻承受的为正值,即拉应力,外侧的电阻承受的是负值,即压应力。

由于〈110〉晶向的横向为〈001〉,因此,内、外电阻上所承受径向应力的平均值。

设计时,要正确地选择电阻的径向位置。

使四个电阻接入差动电桥,初始状态平衡,受力P后,差动电桥输出与P相对应。

为了保证较好的测量线性度,要控制膜片边缘处径向应变。

;膜片边缘允许的最大径向应变有要求。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由于弹性元件与变换元件一体化,尺寸小,其固有频率很高,可以测频率范围很宽的脉动压力。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广泛用于流体压力、差压、液位等的测量。

特别是它的体积小,最小的传感器可为0.8mm,在生物医学上可以测量血管内压、颅内压等。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本系统选用NSJ系列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NSJ系列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采用性能优越的硅敏感芯片作为压力敏感元件,利用隔离膜片充油技术,将其封装在不锈钢壳体中;采用HIC电阻网络对输出信号进行零点、满量程及温度进行补偿;采用特种全焊接结构,产品充分满足了军用传感器高性能、高可靠的要求。

PCJ系列以其小体积、高输出、优异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而为军方用户所青睐。

该系列产品为军方量身定做,可供选择异形尺寸及信号输出方式。

NSJ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坦克、战车等特殊领域,公司拥有各类动、静态进口实验设备,可承接各类军品任务。

NSJ系列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特点:

不锈钢全焊接结构,小体积,有高温传感器可选择,高频响、高可靠性,安装简易、方便,满足异形结构设计要求技术性能

2.3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

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体。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热电偶原理是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 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

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

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

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

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

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

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V,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

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V很小时,△V与△T成正比关系。

定义△V对△T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又称塞贝克系数。

塞贝克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组成热电偶的两种导体的热电特性和结点的温度差。

热电阻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利用此原理构成的传感器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①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②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

③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

④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又称温度计。

温度计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

一般测量精度较高。

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

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温度计有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使用这些温度计。

随着低温技术在国防工程、空间技术、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和石油化工等部门的广泛应用和超导技术的研究,测量120K以下温度的低温温度计得到了发展,如低温气体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声学温度计、顺磁盐温度计、量子温度计、低温热电阻和低温温差电偶等。

低温温度计要求感温元件体积小、准确度高、复现性和稳定性好。

低温温度计的一种感温元件,可用于测量1.6~300K范围内的温度

非接触式它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又称非接触式测温仪表。

这种仪表可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

非接触式测温仪表基于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称为辐射测温仪表。

辐射测温法包括亮度法(见光学高温计)、辐射法(见辐射高温计)和比色法(见比色温度计)。

各类辐射测温方法只能测出对应的光度温度、辐射温度或比色温度。

只有对黑体(吸收全部辐射并不反射光的物体)所测温度才是真实温度。

如欲测定物体的真实温度,则必须进行材料表面发射率的修正。

而材料表面发射率不仅取决于温度和波长,而且还与表面状态、涂膜和微观组织等有关,因此很难精确测量。

在自动化生产中往往需要利用辐射测温法来测量或控制某些物体的表面温度,如冶金中的钢带轧制温度、轧辊温度、锻件温度和各种熔融金属在冶炼炉或坩埚中的温度。

在这些具体情况下,物体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固体表面温度自动测量和控制,可以采用附加的反射镜使与被测表面一起组成黑体空腔。

附加辐射的影响能提高被测表面的有效辐射和有效发射系数。

利用有效发射系数通过仪表对实测温度进行相应的修正,最终可得到被测表面的真实温度。

最为典型的附加反射镜是半球反射镜。

球中心附近被测表面的漫射辐射能受半球镜反射回到表面而形成附加辐射,从而提高有效发射系数式中ε为材料表面发射率,ρ为反射镜的反射率。

至于气体和液体介质真实温度的辐射测量,则可以用插入耐热材料管至一定深度以形成黑体空腔的方法。

通过计算求出与介质达到热平衡后的圆筒空腔的有效发射系数。

在自动测量和控制中就可以用此值对所测腔底温度(即介质温度)进行修正而得到介质的真实温度。

非接触测温优点:

测量上限不受感温元件耐温程度的限制,因而对最高可测温度原则上没有限制。

对于1800℃以上的高温,主要采用非接触测温方法。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辐射测温逐渐由可见光向红外线扩展,700℃以下直至常温都已采用,且分辨率很高。

一般热电偶冷端补偿有下面几种方法:

1.冷端自动补偿方式

自动补偿方式(也称电桥补偿方式)是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总电势的变化,它是一种能随着温度变化而自动补偿的方法。

将热电偶冷端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中,电桥的输出端串接在热电偶回路中。

桥臂电阻R1,R2,R3和限流电阻Rs均用锰铜丝绕制,其阻值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其R1=R2=R3=1另一电桥臂电阻R是由电阻温度系数较大的镍丝绕制的补偿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电桥由直流稳压电供电。

在某一温度下,设计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电桥输为零,该温度称为电桥平衡温度或补偿温度。

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冷端温度随之变化,热电偶电势随之变化(AE1),同时R的阻值也随环境而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一不平衡电压。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电势总的变化量为E=E1+E2,如果设计E1与E2的数值相等,极性相反,则热电偶的输出E的大小将不随冷端温变化而变化。

这相当于将冷端T。

变化产生的对电势的影响,已被补偿电桥补偿了。

2.冰点器法

将热电偶冷端分别插人底部有少量水银的两根玻璃试管中,插入水银的冷端分别由铜导线引出,与仪器相连。

而试管底部铜线和热电偶冷端均放在冰点器中。

3.补偿导线法

当被测点与基准结点之间距离相当长时,要用高价热电偶,例如B,R和s型等热电偶,但接线也非常难,电阻显著增大。

因此,热电偶端子到基准结点间可用其他廉价热电偶代替,这时就要用导线连接,称为补偿导线法。

随着使用的热电偶的不同,其补偿导线的构成材料是不同的,它要与各自对应的热电偶组合使用。

使用时热电偶的+端要接补偿导线的+侧芯线,热电偶的一端要接补偿导线的一侧芯线。

这时,补偿导线计量仪器的端子是温度的基准结点,热电偶的芯线仅延长到与补偿导线的长度相同。

测量高温时热电偶的芯线端子温度为1O00℃左右,其后使用补偿导线补偿导线注意两点:

首先,热电偶的长度由补偿结点的温度决定。

热电偶长度与补偿导线长度要最佳配合,例如,热电偶长50cm,补偿导线为5m为宜其次,热电偶与计量仪器之间增加一个温度结点,误差要尽可能小,结点要紧靠,做到不产生温差。

4.软件补偿法

利用单片机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来进行补偿,能节省硬件资源,且灵活、抗干扰性强。

例如,对于冷端温度恒定但不为零的情况,可采用查表法,即首先将各种热电偶分度表存储到计算机中,以备随时调用。

根据中间温度定律,测温时,把计算机采样后的数据与计算机存储分度表中冷端温度对应的数据相加,相加后的数据与分度表的热电势进行比较,得出实际的温度值。

对于T0经常波动的情况,可同时用测温传感器测T0端温度、T端温度对应的热电势输入给计算机,根据中间温度定律,采用查表法来进行计算,并自动修正。

2.3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压电材料它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

压电式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

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

压电陶瓷有属于二元系的钛酸钡陶瓷、锆钛酸铅系列陶瓷、铌酸盐系列陶瓷和属于三元系的铌镁酸铅陶瓷。

压电陶瓷的优点是烧制方便、易成型、耐湿、耐高温。

缺点是具有热释电性,会对力学量测量造成干扰。

有机压电材料有聚二氟乙烯、聚氟乙烯、尼龙等十余种高分子材料。

有机压电材料可大量生产和制成较大的面积,它与空气的声阻匹配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电声材料。

60年代以来发现了同时具有半导体特性和压电特性的晶体,如硫化锌、氧化锌、硫化钙等。

利用这种材料可以制成集敏感元件和电子线路于一体的新型压电传感器,很有发展前途。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压电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好、功耗小、寿命长,特别是它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因此适合有很宽频带的周期作用力和高速变化的冲击力

压电传感器只能应用于动态测量,由于外力作用在压电元件上产生的电荷只有在无泄漏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即需要测量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压电式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

压电元件在交变力的作用下,电荷可以不断补充,可以供给测量回路以一定的电流,故只适用于动态测量(一般必须高于100Hz,但在50kHz以上时,灵敏度下降)。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又称压电加速度计。

它也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如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在加速度计受振时,质量块加在压电元件上的力也随之变化。

当被测振动频率远低于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时,则力的变化与被测加速度成正比。

常用的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结构形式如图2.1。

S是弹簧,M是质块,B是基座,P是压电元件,R是夹持环。

图a是中央安装压缩型,压电元件—质量块—弹簧系统装在圆形中心支柱上,支柱与基座连接。

这种结构有高的共振频率。

然而基座B与测试对象连接时,如果基座B有变形则将直接影响拾振器输出。

此外,测试对象和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压电元件,并使预紧力发生变化,易引起温度漂移。

图c为三角剪切形,压电元件由夹持环将其夹牢在三角形中心柱上。

加速度计感受轴向振动时,压电元件承受切应力。

这种结构对底座变形和温度变化有极好的隔离作用,有较高的共振频率和良好的线性。

图b为环形剪切型,结构简单,能做成极小型、高共振频率的加速度计,环形质量块粘到装在中心支柱上的环形压电元件上。

由于粘结剂会随温度增高而变软,因此最高工作温度受到限制。

加速度计的使用上限频率取决于幅频曲线中的共振频率,一般小阻尼(z<=0.1)的加速度计,上限频率若取为共振频率的1/3,便可保证幅值误差低于1dB(即12%);若取为共振频率的1/5,则可保证幅值误差小于0.5dB(即6%),相移小于30。

但共振频率与加速度计的固定状况有关,加速度计出厂时给出的幅频曲线是在刚性连接的固定情况下得到的。

实际使用的固定方法往往难于达到刚性连接,因而共振频率和使用上限频率都会有所下降。

图2.2电式加速度计的结构形式

压电加速度计属发电型传感器,可把它看成电压源或电荷源,故灵敏度有电压灵敏度和电荷灵敏度两种表示方法。

前者是加速度计输出电压(mV)与所承受加速度之比;后者是加速度计输出电荷与所承受加速度之比。

加速度单位为m/s2,但在振动测量中往往用标准重力加速度g作单位,1g=9.80665m/s2。

这是一种已为大家所接受的表示方式,几乎所有测振仪器都用g作为加速度单位并在仪器的板面上和说明书中标出。

对给定的压电材料而言,灵敏度随质量块的增大或压电元件的增多而增大。

一般来说,加速度计尺寸越大,其固有频率越低。

因此选用加速度计时应当权衡灵敏度和结构尺寸、附加质量的影响和频率响应特性之间的利弊。

压电晶体加速度计的横向灵敏度表示它对横向(垂直于加速度计轴线)振动的敏感程度,横向灵敏度常以主灵敏度(即加速度计的电压灵敏度或电荷灵敏度)的百分比表示。

一般在壳体上用小红点标出最小横向灵敏度方向,一个优良的加速度计的横向灵敏度应小于主灵敏度的3%。

因此,压电式加速度计在测试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压电元件受力后产生的电荷量极其微弱,这电荷使压电元件边界和接在边界上的导体充电到电压U=q/Ca(这里Ca是加速度计的内电容)。

要测定这样微弱的电荷(或电压)的关键是防止导线、测量电路和加速度计本身的电荷泄漏。

换句话讲,压电加速度计所用的前置放大器应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把泄漏减少到测量准确度所要求的限度以内。

压电式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有:

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

所用电压放大器就是高输入阻抗的比例放大器。

其电路比较简单,但输出受连接电缆对地电容的影响,适用于一般振动测量。

电荷放大器以电容作负反馈,使用中基本不受电缆电容的影响。

在电荷放大器中,通常用高质量的元、器件,输入阻抗高,但价格也比较贵。

从压电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看,它具有“低通”特性,原可测量极低频的振动。

但实际上由于低频尤其小振幅振动时,加速度值小,传感器的灵敏度有限,因此输出的信号将很微弱,信噪比很低;另外电荷的泄漏,积分电路的漂移(用于测振动速度和位移)、器件的噪声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实际低频端也出现“截止频率”,约为0.1~1Hz左右。

2.4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把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或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

模拟传感器可测量很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光强等...但由于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这是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电阻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信号之前必须进行调理。

调理就是放大,缓冲或定标模拟信号等,使其适合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

然后,ADC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把数字信号送到MCU或其他数字器件,以便用于系统的数据处理。

信号调理将您的数据采集设备转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这是通过帮助您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