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9075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活页作业11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x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活页作业11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优化指导】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活页作业11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建议用时

100分钟

满分

114分

实际用时

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邢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

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

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

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

颙谓畴曰:

“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

今闻曹公法令严。

民厌乱矣,乱极则平。

请以身先。

”遂装还乡里。

田畴曰:

“邢颙,民之先觉也。

”乃见太祖,求为乡导以克柳城。

太祖辟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曰:

“德行堂堂邢子昂。

”除广宗长,以故将丧弃官。

有司举正,太祖曰:

“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

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

“侯家吏,

东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问颙,颙对曰:

“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愿殿下深重察之!

”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

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

黄初四年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问:

追究

B.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践阼:

帝王即位

C.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秉:

坚守

D.海内鼎沸,百姓流离鼎沸:

议论纷纷

解析:

鼎沸:

形势动荡。

答案:

D

解析:

A项,①表现邢颙有节操;②表现他依附曹操。

B项,分别表现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

C项,①表现邢颙有情义;②有远见卓识;D项,①表现邢颙秉持正义;②表现他有政绩。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邢颙被举孝廉,司徒征召,都不去就任,后来改换姓名,与田畴交往。

B.邢颙感到现在只有太祖能够平定天下,所以投靠太祖后,亲自请求做向导来攻打柳城。

C.刘桢害怕受到曹植的礼遇,招来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所以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D.邢颙在追随太祖之后,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解析:

“招来别人的诽谤”错,文中说的是“为曹植招来诽谤”。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邢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

(2)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

参考译文:

邢颙,字子昂,河间国鄚县人。

曾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征召,都没有接受。

后来更改姓名,到了右北平郡,与田畴交往。

过了五年以后,太祖平定了冀州。

邢颙对田畴说:

“黄巾军起来二十多年,国内形势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现在听说曹公法令严明。

民众已经厌恶了动乱,动乱到了极点就要平定了。

请让我先行一步。

”随即整装返回故乡。

田畴说:

“邢

子刘桢写信劝告曹植说:

“家丞邢颙,是北方俊彦,少年时就秉持高尚的节操,性情高远虚静淡泊,言少理多,是一位真正的雅士。

刘桢实在不足以和他为伍,并列您的左右。

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邢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

采摘了春天的花朵,忘却了秋天的果实,顾了庶子,忘了家丞,为您招来诽谤,罪过不小,因此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邢颙后来参丞相军事,转任东曹掾。

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

太祖就这事询问邢颙,邢颙回答说:

“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前代的禁戒。

希望殿下深入地思虑这件事!

”太祖知其心意,后来终于让邢颙做了太子少傅,又升任为太傅。

文帝即位后,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为关内侯,又出任司隶校尉,调任太常。

黄初四年去世。

二、(2013·西安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

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

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

迁殿中侍御史。

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

“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

”不报。

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

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

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

迁侍讲、给事中。

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

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

“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

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

“朕知卿孤立无党。

”张浚闻之,语人曰:

“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

拜兵部侍郎。

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

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

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

遭父母之丧。

③潜邸:

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洽经史       洽:

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衔:

抓住

C.存中议遂格格:

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窜:

放逐

解析:

衔:

心中怀恨。

答案:

B

2.以下句子中,直接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

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解析:

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

就讳避。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2)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参考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

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

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

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

“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

魏明帝说:

‘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

’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像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

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

驻守防御(经营管理)。

”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产生的情谊,在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阁门事官职,当时台府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

“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

”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

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

“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

”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

“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

“苎白布,亦非扬产耶?

”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

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解析:

责:

索要。

答案:

A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3分)(  )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B.①②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

③说的是蒋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④说的是皇帝对蒋瑶的重视,⑤说的不是蒋瑶。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

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解析:

“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划咸称帝意”句意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答案:

C

答案:

(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

(“闭”“挫辱”“胁”“慑”各1分,句意1分)

(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

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更加困苦不堪。

(“权幸”“以”“微”“重困”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被授予行人官职。

正德年间,历任两京御史。

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

“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

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

”还说:

“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

刘瑾虽然已经被杀,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

”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

修筑了黄潭堤坝。

调任到扬州。

武宗南

巡到扬州,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

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

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且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

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巨鱼,(皇帝)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

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

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袿服进献,说:

“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

”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

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

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年,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

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

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置宴会。

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

“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

”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

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因为丧事去官。

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皇帝)征召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

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

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多被豪家所藏匿。

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

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

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

因为年老辞官离去。

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

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

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死时八十九岁。

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四、(2013·武威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

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

奭造飞语曰:

“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概不答。

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

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

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

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

时用省阅。

”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曰

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欧阳

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③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②觖:

因不满意而怨恨。

③抗章:

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

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徇:

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

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

审视阅览

解析:

徇:

巡行示众。

答案:

B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③⑤⑥

解析:

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

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解析:

“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答案:

A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0分)

(1)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坐”1分,“失”1分,语意省略补充1分)

(2)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面从”1分,“黜”1分,“何以示天下”宾语前置句1分)

(3)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狱”1分,“明”1分,“为”表被动1分,“可以”1分)

参考译文: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

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

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

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

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

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

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

“参加宴饮的都

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

”(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

“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

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

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

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

(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

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

神宗赐诏说:

“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

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

”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

长者。

五、(2013·衡水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

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

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

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母老乃择禄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

“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

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

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

天子方思尽其才,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

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

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绳:

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

贬斥、议论

解析:

稍:

逐渐。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而曼卿少亦

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解析:

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世态度。

答案:

C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解析:

“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答案:

D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