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135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八册语文教案

本册教材分8个单元,共选编了32篇课文。

其中24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还有8个语文实践活动,课后还有6篇选读课文和语文趣味活动。

教学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习惯。

能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2、认识常用汉字408个。

其中275个会正确书写(含18个多音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认读132个(含2个多音字)。

3、能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独立地认识汉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思考。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出疑问。

7、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8、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基本意义。

9、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习有创意的阅读。

10、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15篇(段)。

12、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2万字。

13、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和交流,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4、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1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7、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初步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量的习惯。

18、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19、能比较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比较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感染他人。

20、注意积累和运用健康生动的民间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增强表达效果。

2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2、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能通过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24、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25、学习使用键盘输人汉字(有条件的地方)。

26、了解山沟的孩子上学的困难,感受师生之间真诚善良的关爱;懂得诚实守信、关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以及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珍惜;感受天鹅的团结勇敢和刺猾的可爱,懂得热爱、保护动物;了解世界上还有吃虫的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了解激光的神奇特性和巨大作用以及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辉煌成就,产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趣。

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生死与共的崇高品质;感受到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会部首查字法,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学会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能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和思维。

3、凭借课文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动手动脑,增强习作自信心。

5、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运用理解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动手动脑,增强习作自信心

第一单元

体现课标思想:

本单元是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体现了“三维的目标观”。

从课后习题的设计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加强阅读方法的知识,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自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有些句段要求学生背诵,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丰富语汇,重视对学生书写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课程考虑了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以及习作。

使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的多种方法理解作品(词句及课文内容),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并能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积累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和背诵指定的课文。

同时产生民族自豪感;懂得山沟的孩子上学的困难;产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感受大草原上师生之间真挚善良的关爱。

教学重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识字”这一主要任务,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写字技巧及规则,继续培养的识字、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练一练,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累,培养积累的兴趣和习惯,规范和发展学生语言,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指导学生习作。

教学难点:

1、运用识字方法,掌握所学生字、词语,能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2、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展开想象说话或写作。

1、龙

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些有关龙的传说。

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与龙的传说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写龙与赞颂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学会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用课文插图引入新课。

1、你对龙的了解、认识。

2、你了解的中国和龙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扫除障碍。

(一)解决认读问题:

1、学生借助生字表和字典、词典,自己读课文,要读正确。

2、认读生词。

出示词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连绵不断崇山峻岭生机勃勃直上云霄旭日东升春风化雨

万象更新秦始皇八国联军老龙头呼啸葱茏粗犷雄浑深渊呼风唤雨喷涌而下飞腾搏击长空英姿勃勃

3、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节呀?

4、请每个大组的同学各读一节,检查自读的情况。

强调读音:

露lù(多音字)峻jùn亚yà粗犷雄浑

(二)解决理解问题—理解词语的意思,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理解。

3、出示图片:

万里长城、长江三峡、京九铁路、三北防护林、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1)观察、师生讲解相关事件、谈看后的感受

(2)读小节的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4、查词典理解:

自己默读课文思考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理解不了的自己查字典。

崇山峻岭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粗犷雄浑

呼风唤雨英姿勃勃

指导解词、选词义的方法:

对于词典中没有完整词语意思的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

如“万象更新”可以先查“万象”的意思,再查“更新”的意思,然后把两个意思合二为一,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

三、了解课文。

结合词语的意思读每小节的内容,思考每小节通过些什么来说明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a.停顿b.心情c.表情d.带动作e.咬字准确f.速度

板书

龙是什么

具体回答

中国是一条巨龙

四、作业:

搜集有关中国发展和龙的资料;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汇报交流关于中国的发展和龙的资料。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龙”的了解。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

4、汇报:

通过()的话我知道()。

(1)重点指导4-6小节的学习方法:

自读小节内容,思考本小节与龙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来说明的?

体现了龙的什么特点?

从内容中你联想到了你身边的哪些事情?

你的感受。

(学生说:

学校的变化—教室环境、电教设备、取暖设施;人们的衣食住行;村庄的规划改建;国家大事—交通运输、农村城市化建设、经济发展免农业税农村学生学习费用、20XX年奥运会的举办……这些都在证明中国正在发展、前进、强大。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汇报同时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结合中国大事件的事实讲解(京九铁路全线贯通、长江大坝的竣工、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加深对第4、5、6小节内容的理解,指导背诵。

(中心:

从万里长城、长江三峡大坝、京九铁路、三北防护林、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火箭发射、神州六号飞船的试验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飞速发展有如一条巨龙正在腾飞。

中国就是这条腾飞的巨龙,我们应为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4)引导学生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体会到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所体现出的“龙的精神、龙的气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团结上进的民族精神。

(5)指导朗读,体现出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特别强调: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他说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卧在崇山峻岭,

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

结合图片理解崇山峻岭,用崇山峻岭造句。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

它生机勃勃无比年轻。

生机勃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造句

(4)中华巨龙已经腾飞,

它英姿勃勃让全世界震惊!

3、小结:

通过了解,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质疑。

四、作业:

用“崇山峻岭生机勃勃”造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发展

龙发展

龙中国前进震惊世界

强大

教学反思:

咱们的孩子对身边的大事件漠不关心,知识面太窄,知道得太少,不关心时事,因此口语表达、课文的理解不深刻,语言也就不能自如表达。

2、山沟的孩子

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体会“金钥匙”的含义。

背诵1-4自然段。

同时,使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1-5自然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课文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20XX年3月5日星期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初步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

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扫除障碍。

(一)解决认读问题:

1、学生借助生字表和字典、词典,自己读课文,要读正确。

2、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检测生字,检查自读的情况。

认读生词。

指名读课文要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二)解决理解问题—理解词语的意思,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解词方法:

(1)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导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理解。

(3)出示图片偏远山区的孩子刻苦学习的感人故事(课件):

观察、师生讲解相关事件、谈看后的感受

读小节的内容,理解含义。

体会文章人物情感、思想。

(4)查词典理解:

同时练习查词语的方法。

2、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练习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抓课文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什么?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山沟的孩子为了山沟的穷面貌,起早贪黑地去上学。

赞扬了山沟的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精神。

(三)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找出形近字比较记忆:

2、重点指导“罩、翻、黎”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质疑:

结合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由黑变红了。

远远近近,初升的红日把他们拥抱。

四、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五、作业:

字词、短语练习;练习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20XX年3月6日星期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感受山沟里孩子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背诵1-4自然段。

同时,使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掌握分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难句,学习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通过课后阅读题目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用笔在书上批注)

(1)抓重点词语理解“起早”上学,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时间、天色、路程的艰辛。

抓词语体会理解。

时间路程

起早:

天还没亮、黑的翻山(学习的目的)

由……变……背着书包

由……变……

由……变……(远、艰难)

红日……拥抱……不屈不挠的意志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山沟的孩子放学“贪黑”?

(讨论、朗读、体会)

对比理解上学和放学的句子:

(第2段第一句--第4段第一句;第2段第2句---第4段第2句)

对比读,体会山沟的孩子上学、放学路程的艰难和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3)孩子们为什么在归途中还有说有笑的?

他们说笑些什么?

(4)他们为什么这样刻苦的学习?

(5)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他们在上学的路上是多么的艰辛你能体会着读一读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六、七段)

(1)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灿烂的黎明”

(2)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3)激发学生想想:

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3、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课文呢?

要赞扬什么呢?

(赞扬山沟的孩子们不怕困难、为了改变山村的穷面貌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统观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段的方法。

三、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4、背诵1-4自然段。

五、照样子写词语:

看谁写得多

黑洞洞日日夜夜

板书设计:

时间长

2山沟里的孩子 (上下学) 路程远、艰难知识、智慧山村的变化

(勇敢、乐观)(金钥匙)(面貌一新)

不安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其词语,认识7个认读字。

使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难句的意思,能用“贡献”、“呼吁”造句。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知道这封信都写了哪些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产生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给雷利同学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从而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20XX年3月7日星期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其词语,认识7个认读字。

使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难句的意思,能用“贡献”、“呼吁”造句。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知道这封信都写了哪些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产生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从而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

都说了些什么?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怎样幸福(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出示生词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6、资料展示:

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20XX年3月8日星期四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我一起画一种最可爱的动物.

2.齐画和平鸽

3.同学们,你们爱它吗?

(爱)

因为它象征着“和平”!

是呀,这纯白的鸽子在向我们呼唤着和平,然而,这世界却并不太平.

4.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5.小结:

战争,使晴朗的天空不再阳光普照,而是一片阴暗,那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地区,有多少孩子失去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有多少母亲失去儿子!

同学们,在这样残酷的战争面前,让我们一起呼吁----

世界要和平!

(板书)

(二)新授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就在我们呼吁和平的同时,有一个中国的孩子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2.自由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3.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读到你愿读的地方你就站起来和我一起读.)

4.同学们,这篇课文感人之深,催人泪下.请你们再读读,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动的一处,反复品读.

⑴四人小组交流

⑵集体交流(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重点指导:

(出示)句子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和平!

和平!

⑴指名读.搭桥引路:

谁听见了?

还有谁,还有谁?

⑵你是怎么读“和平!

和平!

和平!

”的?

⑶还有谁愿读?

⑷愿读的同学一起读.

小结:

雷利的父亲是一位和平的使者,他用博大的胸怀来爱他的孩子,来爱全世界的人.

(出示)句子二:

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⑴指名读.

⑵你为什么把“罪恶”、“娇嫩”读得那么重?

⑶还有谁读,男生读.

⑷看世界地图(出现有战争的国家放映爆炸场面,有硝烟的图景)

⑸学生结合当前形势谈对句子的理解.

⑹教师激情(放战争灾难的图片,配悲乐)

叙述:

同学们,你们看!

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将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战争,让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呀!

战争,它只会带来牺牲!

牺牲!

牺牲!

⑺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生述)

小结:

战争太残酷了,我多么想向那战争呼喊-----停止吧!

我们要和平!

和平!

(板书)

过渡:

然而悲剧却无法避免地发生了.十年前,雷利的父亲在一次维和战争中牺牲了.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又一位伟大的父亲在这美伊战争中牺牲了,他就是-----郁建兴.(齐说)

(出示图片)(配乐师述)他,一位伟大的生化学家,他的死是光荣的,然而他的死,意味着又一个母亲失去了儿子,又一个妻子失去了丈夫,又一个孩子失去了父亲.

句子三: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⑴教师范读.

⑵指导学生读(站立读,加上动作,表情)

⑶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到了雷利的心声,听到了全中国人的心声,听到了全世界人的心声,那就是----和平!

和平!

和平!

(板书)

5.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谈)

教师指导:

我想写-----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6.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世界一片和平,那会是一幅什么的景象呢?

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和平的景象,并给你们的画取一个题目.

(四人小组作画,师生演板作画)

(三)总结全文

我们的呼声永不停止(全体起立)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我们的呼吁-----“让二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