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304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节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约.docx

《节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约.docx

节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喘、筋疲力尽、枯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

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

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明确: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

结果怎么样呢?

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

说明了什么?

4.第五自然段。

(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

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

(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4)理解“后侮”“从此”的意思,并用“从此”练习说话。

(五)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2.听录音机讲故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5.讨论:

养羊的人应该怎样做更好?

(六)指导书写生宇

重点提示:

“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右边是“丿”

(七)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点评:

教师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了解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作品。

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通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明确寓意后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

通过让学生说说成语用在什么地方和表情复述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课后注重语言积累。

探究活动

同学们可分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两则寓言故事,还可从其它的寓言故事中选几个能看懂的、能明白其中道理的寓言故事编成课本剧,就像《群鸟学艺》、《寒号鸟》等剧那样生动、有趣,让人爱看,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教师小结:

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如,“亡”“牢”什么意思?

“亡羊补牢”什么意思?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边读书边看图,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在此要强调多音字,轻声。

(2)指导书写“隆”“叼”。

(3)汇报读懂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亡”“牢”“亡羊补牢”的意思,等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

他是如何反应的?

”“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

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

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在自学环节,给学生留得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的学生只忙于查字典,读书的次数极少。

看来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时间还是很紧,我考虑觉得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是否好些。

   2、在验收自学成果时,老师急于课堂程序的进行,有些问题还有包办的现象。

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

有的学生说“亡”是丢失的意思时,老师应该趁机让学生再读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侧面给出答案。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

如汇报寓言内容时,可多找两个学生说说。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教师小结:

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如,“亡”“牢”什么意思?

“亡羊补牢”什么意思?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边读书边看图,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在此要强调多音字,轻声。

(2)指导书写“隆”“叼”。

(3)汇报读懂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亡”“牢”“亡羊补牢”的意思,等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

他是如何反应的?

”“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

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

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在自学环节,给学生留得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的学生只忙于查字典,读书的次数极少。

看来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时间还是很紧,我考虑觉得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是否好些。

   2、在验收自学成果时,老师急于课堂程序的进行,有些问题还有包办的现象。

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

有的学生说“亡”是丢失的意思时,老师应该趁机让学生再读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侧面给出答案。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

如汇报寓言内容时,可多找两个学生说说。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

2、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学生勤俭节约伴我行手抄报资料:

  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小处不省钱袋空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成由勤俭破由奢。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

(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维吾尔族)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字严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着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注解:

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注解: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注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注解: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注解:

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注解: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解: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注解:

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

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宋]邵雍《男子吟》注解:

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

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注解:

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唐]皮日休《六箴序》注解:

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腾文公上》注解:

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汉]刘向《说苑·至公》注解:

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注解:

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注解:

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春秋]管仲注解:

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注解:

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汉]《礼记·大学》注解:

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注解:

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

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注解:

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

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注解:

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注解:

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淮南子·兵略训》注解:

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注解:

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注解:

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注解: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注解:

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春秋]《论语·颜渊》注解:

鲁国宰相季康子对社会上刮起的盗窃风感到忧虑,向孔子请教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

"假如你们这些当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贪财,那么就是花钱奖励盗窃,也不会有人去盗窃。

"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注解:

作为一国之主,如果贪奢不明,必会丧国;为人臣者,如果贪欲横生,必致杀身之祸。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注解:

如果循私枉法、贪污纳贿,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而且即使丑事未败露,贪贿者内心岂能不常常恐惧?

恐惧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

大丈夫怎能因贪财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孙后代总要为此而倍感耻辱呢!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

廉耻实伤。

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注解:

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到我的名誉节操;一厘钱,一毫争,都是民脂民膏。

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

谁说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际难免的平常小事?

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

如果你说这些钱物并非不义之财,那么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世界勤俭日的来历

  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InternationalSavingsBankCongress),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FilippoRavizza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国际节能日”,之后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且今年会达到65.6亿。

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也必须做到勤俭节约。

这也是确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深远意义所在。

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世界勤俭日的意义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

勤俭是什么?

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

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

 勤俭节约的毛泽东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