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75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

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

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

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

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

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

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

竹解心虚即我师。

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

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

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者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

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

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

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

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

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

如今哪还管这一套?

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

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

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

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

拿钱!

海爷笑笑,说:

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

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

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

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

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

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

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几段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熙来攘往的市井社会图,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B.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

这深化了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D.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

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E.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

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5.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3分)

6.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

请说明原因。

(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永玉:

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

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

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

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

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

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

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黄永玉很勤奋。

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

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黄永玉说:

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

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

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

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

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

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

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1948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

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

黄永玉一听,叉起腰:

怎么能这样呢?

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

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

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

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

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摘自《三峡文学》,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意思是说黄永玉人生丰富多彩,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用任何一个身价来为他定位都显得不合适。

B.黄永玉遇到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各种身份的人,说明黄永玉是个喜好结交朋友、经历丰富的人。

C.文革中,造反学生用皮带抽打黄永玉,他却在心里数抽打的次数,说明黄永玉懂得隐忍和自我安慰。

D.沱江上游有人开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去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这说明黄永玉处理问题不讲策略,只会蛮干。

E.黄永玉买自己的画和书法作品时毫不让价,却把得来的钱都用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可见黄永玉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

(4分)

9.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

汉兴,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

本始中,从军击匈奴。

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

至伊脩城,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

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

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

诸国悉平,威振西域。

宣帝召见韩增,曰:

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

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

奉世曰:

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

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

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

奉世上言:

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

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

光禄勋如故。

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

羌虏桀黠,贼害吏民。

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首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

赐奉世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余,奉世病卒。

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B.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C.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D.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东汉以后为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

汉代的郎官大多是在贵族子弟中选拔的优秀人才。

B.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利。

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

C.歃,即歃血,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

古代举行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者嘴唇上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D.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部族,从秦汉时便屡见于史书,五胡之际更是成立一方政权,参与中原的军政角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宣帝对冯奉世的表现很满意,所以向举荐冯奉世给朝廷的前将军韩增表示祝贺。

C.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

(2)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

13.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5分)

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拾翠汀洲:

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

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

画桡:

装饰华美的船桨。

14.对这首作品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

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15.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第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

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使各民族文化元素

当代学者慨叹学子中文程度日低,开出来的药方常说多读古书。

其实目前学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强吞咽几丸《孟子》或《史记》,实在是

,无济于事。

最新的医改方案要求,合理提高医生的技术性收入,以缓解大医院号源紧张,其他医院

的现象。

A.水乳交融徒劳无益门无杂宾

B.浑然天成徒劳无益

门可罗雀

C.水乳交融杯水车薪门可罗雀

D.浑然天成杯水车薪

门无杂宾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2016年4月2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的人口构成中,肥胖者首次超过羸瘦者。

B.7月24日8时,已经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空降兵顶着高温酷暑赶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野猪湖,继续执行筑坝拦水,稳定野北闸口险情。

C.在里约奥运村阳台上,不同代表队挂上了不同的国旗和地区旗帜,原本看起来一样的公寓楼,立刻变得各具特色,容易辨识。

D.为改善南海海域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设施、海上应急救助力量以及船舶溢油反应力量不足的局面,交通运输部自2015年5月起在南海海域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灯塔,不断提高南海民用导航助航、应急搜救设施的建设力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

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天庭的白象。

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A.B.

C.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有些人读书,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

,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

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

,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须的系列训练。

21.观察下面丁聪的漫画《早熟的小作家》,按要求作答。

(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不超过60字)(3分)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3分)

《早熟的小作家》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7月23日,两名游客因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擅自下车,导致一死一伤。

惨剧为何会发生?

谁应该为此事承担责任?

一时间,议论纷纷。

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不守规则就会受到惩罚。

有人说,老虎吃人是常识,不懂常识很可怕。

也有人说,动物园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游客违规不等于园方无责。

请结合材料内容,依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A文章开头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

2.C原文第三段末尾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浑然一体并不等于等同。

3.B原文结尾处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这并不能说明自然美不重要。

4.选A给2分,选E给3分,选D给1分。

(B项这深化了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斗争的主题分析错误;C项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分析错误;D项没有排比句)

5.(1)鸳鸯跳构成了故事独特的背景。

全文围绕码头上常见的鸳鸯跳展开,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

(2)作为故事的线索。

钱老大与海爷以鸳鸯跳结怨,又用鸳鸯跳化干戈为玉帛,鸳鸯跳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3)塑造了人物性格。

过鸳鸯跳难度很大,但海爷和钱老大都忍辱求全,克服困难,可敬可叹。

(3分。

每点1分。

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一:

我喜欢海爷:

宽容大度。

钱老大故意为难海爷,海爷本应怀恨在心,但海爷却能放下怨恨,在考验钱老大之后,反而帮助海头帮弟兄们渡过难关。

忍辱负重。

海爷能放下首富身架爬过鸳鸯跳。

示例二:

我喜欢钱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