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966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讲义 11.docx

儿科护理学讲义11

第十一章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

一、病因

1.进食或口含物品时说话、哭、笑、跌倒

2.常见异物种类:

花生、黄豆、果核、笔帽、纽扣、硬币、果冻等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1.胸片

2.支气管镜:

直接发现管腔内异物

四、治疗原则:

内镜下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异物阻塞气管、支气管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异物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影响分泌物排出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安静:

避免哭闹,以免因异物变位

2.做好手术宣教,使家长了解气管异物的治疗方法,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3.术前护理

4.术后护理

观察有无喉头水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术后4小时可进食

七、健康教育

1.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相关知识,预防为主

2.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人不要在小孩进食时对其责备、挑逗、追逐等,防止因哭、笑、跌倒而误吸

3.3岁以下儿童避免进食硬壳类食物

试题与解析

1.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症状

A.呼吸困难

B.面色青紫

C.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D.三凹征

E.喘憋

答案:

C

2.患儿,男,3岁,诊断支气管异物。

采用内镜检查取出异物后家长咨询可以进食的时间,护士的正确解答是

A.30分钟后

B.1小时后

C.2小时后

D.3小时后

E.4小时后

答案:

E

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风湿热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发病前2~5周,常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

2.典型的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1.急性炎症测定

2.链球菌感染的检查

咽拭子培养:

阳性率在20%~25%之间

抗链“O”增高——最常用的链球菌抗体血清试验,高于500单位

抗去氧核糖核酸酶试验:

高于250单位为异常

抗链球菌激酶试验:

高于80单位为异常

抗透明质酸酶试验:

高于128单位为异常

3.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增高,IgG和IgM变化较明显

补体C3、C4、C3c增高

免疫复合物增高:

阳性率为60%以上。

对无并发症的风湿热有活动性诊断的意义

心肌抗体测定:

心脏受累的标志

心肌抗体吸附试验:

阳性率为60%~70%,具有特异性

应用单克隆抗体分析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可有CD4/CD8增高,提示本病有免疫调节的异常

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

较敏感和特异的细胞免疫方法,阳性率为80%

4.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四、治疗原则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心脏炎的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多汗、气急等心力衰竭表现

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

血沉接近正常时可逐渐下床活动

恢复正常活动量所需时间

无心脏受累者1个月

轻度心脏受累者2~3个月

严重心脏炎伴心力衰竭者6个月

饮食护理

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有心力衰竭者适当地限制盐和水

记录出入量

做好生活护理

2.关节炎的护理:

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痛肢受压,移动肢体时动作轻柔

3.心理护理

关心爱护病人

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争取合作

及时解除病人的各种不适感

4.用药护理

阿司匹林

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出血

饭后服用或同服氢氧化铝可减少对胃的刺激

加用维生素K防止出血

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衣服防受凉

泼尼松

副作用:

满月脸、肥胖、消化道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精神症状、血压增高、电解质紊乱、抑制免疫

避免交叉感染及骨折

做好心理护理

洋地黄

七、健康教育

例题与解析

1.风湿热有严重心脏炎的患儿至少需要绝对卧床

A.2周

B.4周

C.6周

D.8周

E.10周

答案:

C

2.风湿热典型关节炎的特点

A.侵犯小关节

B.有关节畸形

C.有晨僵感

D.对称性、持续性

E.游走性、多发性

答案:

E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

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

2.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周开始,生后4~5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

3.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4.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5.髓外造血:

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一)血液组成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

1.红细胞

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

主要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

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

3.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三)小儿血液特点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小儿贫血概述

(一)小儿贫血的分度

(二)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

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造血功能障碍: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等

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

疲乏、无力、头晕等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增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心血管系统:

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其他:

如头发枯黄无光泽,指甲薄脆、常合并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四)治疗原则

1.祛除病因

2.铁剂治疗

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疗程:

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合理喂养

合理搭配饮食

提供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

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2.应用铁剂护理

在两餐之间服用

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促进铁吸收

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

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

深部肌肉注射,抽药和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

3.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

轻度贫血:

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间歇应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严重贫血:

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情况制定活动强度、持续时间及休息方式,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第三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因乳类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少,婴幼儿如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

2.需要量增加:

生长发育迅速使需要量增加

3.吸收、转运障碍慢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等可造成吸收障碍

4.其他:

药物影响等

二、临床表现

1.6个月~2岁多见,起病缓慢

2.患儿多虚胖,毛发稀疏细黄,面色苍黄或蜡黄,口唇、指

甲等处苍白,常伴肝、脾肿大。

患儿烦躁、易怒。

维生素B12缺乏者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反应迟钝、嗜睡,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常有倒退现象。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营养不足、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严重贫血者适当限制活动

烦躁、震颤、抽搐者遵医嘱用镇静剂,防止外伤

2.指导喂养

3.监测生长发育:

评估患儿的体格、智力、运动发育情况,对发育落后者加强训练和教育

例题与解析

1.生理性贫血出现在小儿出生后

A.2个月以内

B.2~3个月

C.4~6个月

D.6~8个月

E.8个月以后

答案:

B

2.铁剂治疗贫血时应注意

A.采用三价铁制剂

B.餐前服用以利吸收

C.与牛奶同服以协同吸收

D.如选用针剂治疗,则抽药和注射使用同一针头以防浪费药液

E.口服时用吸管服药,且服药后立即漱口

答案: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