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0201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docx

专题二十九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

专题二十九 物质的性质与科学探究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 B )

A.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

B.苯酚浊液中加NaOH后,溶液变澄清

C.苯酚可与FeCl3反应

D.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2.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洗涤的试剂是( B )

A.NaOH溶液B.酒精

C.65℃以上的水D.冷水

解析:

苯酚,微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而NaOH溶液本身具有腐蚀性。

3.苯酚与苯甲醇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B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呈现弱酸性

D.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解析:

四个选项中的性质苯酚都具有,而苯甲醇只能与Na反应。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现象

解释

A

KI

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淀粉能与Cl2发生显色反应

B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

D

铜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

A项中发生氧化反应,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A错;B项中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红棕色NO2且溶于浓HNO3,B正确,C项中Ag+或S

会干扰S

的检验;D项中铜不会钝化。

5.不用试剂只用试管和滴管不能鉴别下列无色溶液的是( D )

A.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B.AgNO3溶液和氨水

C.偏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AgNO3溶液与氨水、NaAlO2溶液与盐酸的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只用试管和滴管就可以鉴别;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不论滴加顺序如何,均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6.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

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CO2气体,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浓硫酸与NaBr晶体共热。

下列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B )

A.④⑤③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D.⑦②⑤③

解析:

解答本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从水溶液中分离出的苯酚并不是固体,而是乳浊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液体分层。

所以应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而不是过滤。

苯酚和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小,因此,不能直接蒸馏,要先将苯酚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盐类物质苯酚钠,然后控制蒸馏温度将乙醇蒸出。

剩下的是苯酚钠的水溶液,通入足量的CO2,生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苯酚,再利用分液的方法便可得纯净的苯酚。

7.下列检验物质的试剂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C )

编号

实验内容

试剂或操作

现象或结论

A

检验饼干中的淀粉

KI溶液

饼干变蓝,含有淀粉

B

纤维素加硫酸水解后是否有葡萄糖

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砖红色沉淀,有葡萄糖生成

C

鸡蛋清

浓硝酸

变黄色且有沉淀析出,发生了颜色反应并变性

D

油脂水解

加稀硫酸

油层消失,发生了皂化反应

解析:

检验淀粉要用I2而不是I-,A错。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是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加硫酸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必须先用氢氧化钠中和,B错。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才称为皂化反应,D错。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酚醛树脂是通过苯酚与甲醛加聚反应制得的

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50℃形成悬

浊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酚酞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

D.向苯酚的水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析:

A中应是缩聚反应,故A错;B中苯酚从溶液中析出时形成油状乳浊液,而不是悬浊液,故B错;C中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它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故C错。

9.下列溶液中分别通入过量的CO2气体,仍然保持澄清的溶液是( B )

A.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B.饱和氯化钙溶液

C.Na2SiO3溶液D.苯酚钠溶液

解析:

A项中,酸性H2CO3>Al(OH)3,且Al(OH)3不溶于H2CO3,故有:

Al(OH

+CO2(过量)

Al(OH)3↓+HC

显然A不符合题意;B项中,酸性HCl>H2CO3,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现象;C项中Na2SiO3+2CO2(过量)+2H2O

2NaHCO3+H2SiO3↓;D项中,酸性H2CO3>C6H5OH>HC

故有CO2+H2O+

+NaHCO3,由于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后一般会出现浑浊现象,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10.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

2.7gAl

X溶液

氢氧化铝沉淀

方案②:

2.7gAl

Y溶液

氢氧化铝溶液

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浓度均为3mol·L-1,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HCl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在P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的浓度相等且溶液显碱性

C.a、b两线表示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X溶液显酸性,Y溶液显碱性

解析:

方案①中2Al+6HCl

2AlCl3+3H2↑,0.1molAl与0.3molHCl恰好完全反应,X为AlCl3,溶液显酸性,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就有沉淀生成,故a曲线表示此过程,A项正确;方案②中0.1molAl与0.3molNaOH反应,NaOH过量,Y为NaOH和四羟基合铝酸钠的混合物,溶液显碱性,Y中加入盐酸,先发生反应:

H++OH-

H2O,后发生反应:

Al(OH

+H+

Al(OH)3↓+H2O,故b曲线表示此过程,P点表示两曲线的沉淀量相同,沉淀量也最大,溶质只有NaCl,显中性,B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

为了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实验条件:

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答案: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或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或溶液变蓝色)

验证不稳定性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12.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两者混合物。

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

提出假设:

假设1:

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

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

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

 

(2)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 ,写出溶液中发生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

(1)Fe2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Fe3+,加入KSCN溶液时显血红色;

(2)固体不剩余肯定不是假设2,加入KSCN试剂,溶液不变色,肯定不是假设1,则应该是假设3,Cu2O与稀硫酸反应时有Cu和Cu2+生成,因为固体完全溶解,肯定会有此2Fe3++Cu

2Fe2++Cu2+发生。

答案:

(1)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血红色

(2)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Fe2O3+6H+

2Fe3++3H2O、

Cu2O+2H+

Cu+Cu2++H2O、

2Fe3++Cu

2Fe2++Cu2+

13.某同学为了探究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A为碳酸钙,B为浓醋酸,C为硅酸钠溶液,实验现象:

C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由此可得出结论:

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你认为这个结论合理吗?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改进的方法是 

(若认为合理,此空可不填)。

(2)少量CO2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对其除硅酸沉淀外的反应产物,不同的同学持有不同的观点:

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

 

 

 。

 

(3)若A为NaHCO3,B为稀硫酸,C为漂白粉溶液,实验现象为C中产生白色沉淀,文献资料的观点是,该实验能证明碳酸比次氯酸的酸性强。

小明则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碳酸一定比次氯酸的酸性强。

他的理由是 

 。

 

本实验告诉我们:

在保存漂白粉时要注意的事项是    。

 

(4)在常温下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成Cl2。

若将A改为KMnO4,B改为浓盐酸,C改为淀粉-KI溶液,    (填“能”或“不能”)用此装置来验证氯元素、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若不能,需如何改进?

  

 (若能,此问不用回答)。

 

解析:

(1)中没有考虑醋酸的挥发性,故无法进行判断。

(2)实际上是考查NaHCO3与Na2CO3性质的差异。

(3)类似于H2S+CuSO4

H2SO4+CuS↓,不能据此类反应比较酸性强弱。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进行与Cl2相关的实验时,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但题给装置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

答案:

(1)不合理 醋酸具有挥发性,C中生成的白色胶状沉淀可能是Na2SiO3与醋酸反应所得 在A与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取C中反应后的上层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将沉淀置于盐酸中若产生气泡,则甲同学观点正确;若不产生气泡,则乙同学观点正确

(3)CO2溶于水,与Ca(Cl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使反应能够发生 密封、干燥

(4)不能 增加尾气的处理装置,因为Cl2扩散到空气中会导致大气

污染

14.

(1)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H2。

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

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

B苯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①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A:

         ,B:

 。

 

②写出B与NaOH溶液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完成实验的装置,验证醋酸、二氧化碳水溶液(H2CO3)、苯酚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CH3COOH>H2CO3>C6H5OH。

①利用以上仪器可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代号)。

 

②请将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之后的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解析:

(1)据分子式C7H8O知A和B均为不饱和化合物。

由于A、B均与Na反应放出H2,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氧原子,故A、B中均有—OH,为醇和酚类。

A不溶于NaOH,说明A为醇,又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

B溶于NaOH,且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为酚,结合其分子式,故B为甲基苯酚,它有三种结构:

其中苯环上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的只有

(2)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酸性强弱比较的理论依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弱酸+较强酸盐”,并将教材实验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以解决本实验中问题。

可利用CH3COOH与碳酸盐(如CaCO3、Na2CO3等)反应制取CO2,利用生成的CO2与

水溶液反应来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苯酚。

答案:

(1)①

 

+NaOH

+H2O

(2)①A D E B C F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将分液漏斗中的CH3COOH滴入锥形瓶中

锥形瓶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CO2↑+H2O

CO2+H2O+C6H5ONa

C6H5OH+NaH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