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40240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pptx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一、园林植物种植的概念:

园林植物种植也称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第一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概述,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二、植物景观与生态设计,自然式设计:

奥姆斯特德(美)自然起伏变化的地形和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林地与草坪相间的旷野景观)纽约中央公园。

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乡土化设计:

西蒙兹(O.C.Simonds)、詹森(JensJenson)、哈普林(LawrenceHalprin)(美)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林肯纪念公园、旧金山海滨牧场住宅区。

4,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保护性设计:

麦克哈格(美)设计结合自然,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思想华盛顿综合景观规划、费城大城市地区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恢复性设计:

即生态艺术设计,5,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三、生态园林与种植设计,20世纪20年代,生态公园的出现。

其主要景观内容有树林、池塘、沙丘、沼泽地、谷类植物和荒野地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生态园林”的观点(程绪珂),强调园林环境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6,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四、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生态学原理,环境分析植物个体生态学原理种群分布与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物种多样性群落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7,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第二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与类型,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1.规则式:

概念:

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类型:

规则对称式:

植物景观布置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树木形态一致或人工整形,花卉布置采用规则图案。

多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

规则不对称式:

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有规律,也有变化,多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8,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自然式:

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9,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

它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

其类型有:

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规则与自然并重,10,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类型,

(一)根据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1.树木种植设计:

对各种园林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

可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

2.花草种植设计:

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

如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等。

3.蕨类与苔藓植物设计:

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下,创造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

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1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按植物生境分类,1.陆地种植设计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

2.水体种植设计:

利用水生植物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园林水体景观内容。

1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三)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以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为主。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

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布置。

须考虑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

3.屋顶种植设计:

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1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第四节各类植物景观种植设计,一、树列与行道树的设计

(一)树列设计1.概念:

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园林树木景观。

2.树列设计形式单纯树列:

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不乏单调感。

混合树列:

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因树种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

14,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树列设计的间距:

一般乔木38m,灌木15m,主要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因素。

4.树种选择与应用1)选择树冠较整齐、个体生长发育差异小或者耐修剪的树种。

2)树列景观适用于乔木、灌木、常绿、落叶类树种。

3)树列常用于道路边、分车绿带、建筑物旁、水际、绿地边界、花坛等种植布置。

4)混合树列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三种。

树列延伸线短时,多用一树种,或乔木与灌木间植,一高一低,简洁生动。

15,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行道树设计,1.概念:

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2.考虑的主要内容1)道路环境:

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直接影响着景观形态和景观效果,包括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

2)树种选择:

要求具有适应性强、姿态优美、生长健壮、树冠宽大、萌芽性强、无污染性等特点,尽量选无花粉过敏或过敏性较少的树种,如香樟、女贞、刺槐、乌桕、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16,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设计形式:

绿带式:

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

树池式:

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的形式。

正方形1.5m1.5m,最小不小于1m1m;长方形树池以1.2m2m为宜;圆形树池半径不小于1.5m。

4)设计距离:

一般以5m作为定植株距,高大乔木可采用68m,以成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郁闭效果为准,如为初种树木,可缩短间距形成遮阳效果,一般为2.53m。

小乔木或窄冠乔木可用4m定植。

5)安全视距:

在交叉道口,考虑行车安全。

以3035m的安全视距为宜。

17,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安全视距三角形示意图,18,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二、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

(一)孤景树设计概念:

孤景树即孤植树、孤立木,是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设计成景的园林树木景观。

设计环境:

有较为开阔的空间环境、比较适宜的观赏视距与观赏空间树种选择:

要求树木形体高大,姿态优美,树冠开阔,枝叶茂盛,或者具有某些特殊的观赏价值如鲜艳的花果叶色彩、优美的枝干造型、浓郁的芳香等。

如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和植物资源发挥其观赏价值和历史意义常见的有:

香樟、榕树、悬铃木、朴树、雪松、银杏、七叶树、广玉兰、金钱松、油松、薄壳山核桃、麻栎、云杉、桧柏、白皮松、枫香、白桦、枫杨、乌桕等。

19,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对植树设计,概念:

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它作为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或增强景观透视的前后层次和纵深感。

对植树设计形式:

对称式对植:

多用于规则式庭园绿地。

不对称均衡式对植:

多用于自然式或混合式庭园绿地中。

20,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一般要求树木形态美观或树冠整齐、花叶娇美。

常应用于园林绿地的路端、建筑入口、公园两侧、规则式花园入口、桥头与石阶两侧、庭园左右等。

适合的树木有雪松、龙柏、龙爪槐、南洋杉、云杉、柳树、苏铁、棕竹、桧柏、棕榈、碧桃、紫玉兰、罗汉松等。

2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三、树丛设计,概念:

树丛是指由多株(两株到十几株不等)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

它可以有一个群种,也可由多种树组成。

树丛的功能:

1)反映自然界树木小规模的群体形象美。

2)做局部空间的主景,或配景、障景、隔景等。

3)兼有遮阳的作用,如水池边、河畔、草坪等处。

2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树丛的构图法则:

统一中求变化,差异中求调和。

一般1015株,树种不宜超过5种。

1)两株树丛:

一般采用同种树木,或者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的不同种树木,但两株树木的形态不要完全相同,要有变化和动势,创造活泼的景致。

2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三株树丛:

树木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

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以“2+1”的方式栽种,最大和最小靠近成一组,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均衡。

树木为两种,将同种分成两组,并且单独的一组树木体量要小。

3)四株树丛:

可采用一种或两种树木。

布局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可用“3+1”的方式,单独一株为第二大的树,其他三株同三株树丛的方法。

如为两种树种,则树量该为3:

1,其中一株的树种,不单独种植,体量不宜为最小或最大。

24,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四、树群设计,概念:

树群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

它所表现的是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色彩、形态等)。

树群设计形式:

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

单纯树群:

只有一种树种,其树木种群景观的特征显著,郁闭度较高。

混交树群:

由多种树种混合组成一定范围树木群落景观。

是园林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具有层次丰富,景观多姿多彩、持久稳定。

25,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树群结构:

混交树群具有多层结构,通常分为四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和小灌木层,还有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也称为第五层。

一般分布原则:

乔木位于树群中央,其四周是亚乔木层,而大、小灌木则分布于树群的最外缘。

26,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树群树种选择:

1)考虑美感:

乔木层要求树冠姿态优美,树群冠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树木最好开花繁茂或具有艳丽的叶色;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常绿灌木。

2)考虑群落生态:

乔木层多为阳性树种,亚乔木层为稍耐阴的阳性树种或中性树种,灌木层多半为半阴性或阴性树种。

还须考虑环境生态。

3)考虑季相的变化:

考虑季节的变化,适当选用树种,使树群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树群的应用环境:

一般具有足够观赏视距的环境空间里,观赏视距至少为树冠高度的4倍或树群宽度的1.5倍以上。

树群的规模:

一般不宜过大,以外缘投影轮廓线长度不超过60m,长宽比不大于3:

1为宜。

27,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五、树林设计,概念:

树林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

如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的休憩林、风景游览区的风景区以及城市保护绿地中的卫生防护林、防风林、引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

分类:

根据结构和树种的不同分为密林、疏林、单纯林和混交林等。

根据形态不同分为片状树林和带状树林(又称林带)。

28,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密林,1)概念:

郁闭度较高的树林景观,一般郁闭度为70%100%。

有单纯密林和混交密林。

2)层次结构:

单纯密林层次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但简洁、壮观。

混交密林有多层结构(34层)。

3)布局:

大面积的混交密林中不同树种多采用片状或块状、带状混交布置,面积较小时采用小片状或点状混交设计,以及常绿树与落叶树相混交。

单纯密林只需对单株树木定植。

29,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4.疏林,1)概念:

郁闭度为40%60%,多为单纯乔木林,也配植一些花灌木,具有舒适明朗,适合游憩活动的特点,公共庭园绿地中多有应用。

2)设计形式:

疏林草地:

是疏林和草坪相结合的园林景观,是运用作多的疏林设计形式。

树木间距一般为1020m,不小于成年树树冠直径为准,空地上形成草地或草坪。

疏林花地:

是疏林和花卉布置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树木间距较大,或采用窄树冠树种,改善林下的采光条件。

疏林广场:

是疏林和活动场相结合的设计形式,多用于人员活动和休息频繁的园林环境。

30,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六、林带设计,多用于周边环境、路边、河滨等地。

一般选12树种,多为高大乔木,树冠枝繁叶茂,具有较好的遮阳、降噪、防风、阻隔遮挡等功能,郁闭度较高。

多采用规则式种植,株距一般为16m,以树木成年后树冠交接为准。

常用的树种:

水杉、杨树、栾树、桧柏、山核桃、刺槐、火炬松、白桦、银杏、柳杉、落羽杉、女贞等。

3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七、植篱设计,概念:

植篱是指由同一种树木(多为灌木)做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树木景观,常用来做境界、空间分隔、屏障,或作为花坛、花境、喷泉、雕塑的背景与基础造景内容。

植篱设计形式:

矮篱:

设计高度在50cm以下的植篱。

树种要求是株体矮小或枝叶细小,生长缓慢、耐修剪的常绿树种。

中篱:

设计高度在50120cm的植篱。

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常用于绿地边界的划分、围护、绿地空间分隔、遮挡不高的挡土墙面以及植物迷宫。

高篱:

设计高度在120150cm的植篱。

常用作绿地空间分隔和防范,或作障景,或组织游览路线。

3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植篱设计形式:

树墙:

设计高度在150cm以上的植篱,多选用常绿树种。

用来分隔空间,屏障视线,减少干扰,遮挡、隐蔽不美观的构筑物及设施等,常用大灌木或小乔木。

常绿篱:

采用常绿树种设计的植篱。

整齐素雅,造型简洁。

花篱:

由花灌木作植篱。

既有绿篱的功能,又有较高的观花价值或享受花朵之芳香。

果篱:

采用观果树种,能结出许多果实,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篱。

3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植篱设计形式:

8)刺篱:

选用多刺的植物配植而成的植篱。

主要用于边界防范,阻挡行人穿越绿地,但也有较好的观赏功能。

9)彩叶篱:

以彩叶树种设计的植篱。

它色彩亮丽,常勇于庭园环境。

10)蔓篱:

设计一定形式的篱架,并用藤蔓植物攀缘其上而形成的绿色篱体景观,主要用来围护和创造特色篱景。

11)编篱:

将绿篱植物枝条编织成网格状的植篱。

目的为了增加植篱的牢固性和边界防范效果。

34,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植篱的造型设计,1)几何型:

篱面平直,断面一般为几何图形如矩形、梯形、折形、圈形等,一般用于矮篱、中篱、高篱和绿篱等。

2)建筑型:

将篱体造型设计成城墙、拱门、云墙等建筑式样。

可用于中、高篱和树墙,选常绿树种。

3)自然型:

篱体形态自然,通常以花、叶、果取胜,多用于花篱、彩叶篱、蝈篱、刺篱等。

35,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八、花卉造景设计,

(一)花坛设计:

1.独立花坛1)概念:

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局部空间构图的一个主景而独立设置于各种场地之中的花坛,称为独立花坛,一般为规则的几何形,长短轴之比小于3:

1。

2)应用环境:

广场中央、道路交叉口、大草坪中央及其他规则式园林绿地空间构图中心位置。

3)设计:

面积不宜过大,通常以轴对称或中心对称设计,可供多面观赏,呈封闭式。

36,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形式:

盛花花坛:

以观花草本植物花朵盛开时的群体色彩美为表现主题的花坛,也称花丛花坛。

以色彩设计为主题,图案设计为辅。

选用植物的花期集中一致,高矮整齐,色彩明快。

模纹花坛:

采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或花叶兼美的草本植物以及常绿小灌木等种植而成,以精美图案纹样为表现主题的花坛。

(1)平面模纹花坛

(2)立体模纹花坛混合花坛:

兼有盛花花坛华丽的色彩和模纹花坛的精美图案,观赏价值较高。

37,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组合花坛:

1)概念:

也称花坛群,是指多个花坛按一定的对称关系近距离组合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花卉景观构图整体,各花坛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

2)应用环境:

多用于较大的规则式园林绿地空间花卉造景设计,或大型建筑广场、公共建筑设施前。

3)设计:

以轴对称的纵、横轴的交点或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作为组合花坛景观的构图中心,在构图中心上可设计一个花坛或喷水池、雕塑、纪念碑或铺装场地等。

38,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3.带状花坛:

1)概念:

带状花坛是指设计宽度在1m以上,长宽比大于3:

1的长条形花坛。

2)应用环境:

较宽阔的道路中央或两侧、规则式草坪边缘、建筑广场边缘、建筑物墙基等。

39,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4.连续花坛群:

1)概念:

指由独立花坛、带状花坛、组合花坛等不同形式多个花坛沿某一方向布局排列,组成有节奏的不可分割的连续花卉景观构图整体。

2)应用环境:

较大的庭园绿地空间,如大型建筑广场、休闲广场,具有一定规模的规则式或混合式游憩绿地。

3)设计:

按一定轴线布局设计,常以独立花坛、喷水池、雕塑来强调连续景观构图的起点、高潮和结尾。

40,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5.沉床花坛:

1)概念:

由于设计在低凹处而得名,植床低于周围地面的花坛,也称下沉式花坛。

2)设计与应用:

多设计成模纹花坛,面积不宜过大,特别注意排水问题,一般结合下沉式广场设计,应用于游憩绿地、休闲广场等。

6.浮水花坛:

是指采用水生花卉或可进行水培的宿根花卉设计布置于水面之上的花坛景观,也称水上花坛。

常用的植物有凤眼莲、水浮莲、美人蕉以及一些禾本科草类等。

4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花台设计,概念:

花台是在较高的(40100cm)空心台座式植床中填土或人工基质,种植草花所形成的景观。

它一般面积较小,适合近距离观赏,展示花卉的色彩、芳香、形态以及花台造型等综合美。

设计的类型:

1)规则形花台:

花台种植台座的外形轮廓为规则几何形体。

常用于规则式园林绿地的小型活动休息广场、建筑物前、建筑墙基、强面、围墙墙头等。

可以由单个花台或多个台座组合设计组合,或与坐椅、坐凳、雕塑等景观、设施结合起来设计,常用的植物有小型花灌木和盆景植物。

2)自然形花台:

外形轮廓为不规则的自然形状,多采用自然山石叠砌而成。

常与假山、墙脚、自然式水池等相结合或单独设置于庭园中,一般种植草本花卉和小巧玲珑、形态别致的木本植物,还可配置一些假山石,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4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三)花境设计,概念:

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其外形较规整,内部花卉的布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多为宿根、球根花卉,也可点缀种植花灌木、山石、器物等。

应用环境:

各类园林绿地,通常沿建筑物基础墙边、道路两侧、台阶两旁、挡土墙边、斜坡地、林缘、水畔池边、草坪地以及与植篱、花架、游廊等结合布置。

设计形式:

界于规则式和自然式之间的一种带状花卉景观设计形式,是草花与木本植物结合设计的景观类型。

花境植床与周围地面基本相平,中央可稍凸起,坡度约5%,以利排水。

植床长度一般不超过6m,单向观赏花境宽24m,双向观赏花境宽46m。

4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布局:

单向观赏花境:

种植设计要前低后高,有背景衬托的花境则要注意色彩对比等。

双向观赏花境:

花灌木多布置于中央,周围布置较高的宿根花卉,最外缘布置低矮花卉。

常用的草花与花灌木:

美人蕉、大丽花、小丽花、萱草、波斯菊、金鸡菊、芍药、蜀葵、黄秋葵、沿阶草、麦冬、鸢(yuan)尾、射干、玉簪、紫茉莉、菊花、水仙、郁金香、风信子、葱兰、石蒜、韭兰、三叶草、唐菖蒲、一叶兰、紫露草、常春藤、球根海棠、吊竹梅、南天竹、梅花、凤尾竹、五针松、棣棠、丁香、月季、牡丹、玫瑰、金钟花、珍珠梅、榆叶梅、金丝桃、杜鹃、腊(蜡)梅、棕竹、朱蕉、变叶木、十大功劳、红枫、龙舌兰、苏铁、铺地柏、茶花、寿星桃、矮生紫薇、贴梗海棠等。

44,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九、草坪设计:

考虑因素:

明确草坪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草种。

一般草坪草喜阳,因此在林下荫地,需选择耐阴性较强的草种,如野牛草、养胡子草。

明确草坪的用途,考虑草地踩踏与人流量的问题。

考虑草地的坡度与排水的问题,同时需考虑艺术构图因素,是草地的地形与周围的景物统一起来。

45,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一)草坪类型:

按草坪的用途分为:

游憩草坪、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护坡、固堤草坪、飞机场草坪和放牧草坪等。

按植物分类学分为:

禾本科早熟禾亚科草坪草、虎尾草亚科和黍亚科草坪草以及莎草科草坪草。

按草坪与树木组合方式分:

空旷草坪、闭锁草坪、开朗草坪、稀树草坪、疏林草坪和林下草坪。

按规划设计的形式分:

规则式草坪和自然式草坪。

其他分类:

按草坪草种组合、生长季节、草坪季相与生活习性、草坪形成的景观、使用期长短进行分类。

46,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三)草坪植物选择:

依据草坪的功能与环境进行选择。

游憩活动草坪和体育草坪应选择耐践踏、耐修剪、适应性强的草坪草,如狗牙根、结缕草、马尼拉、早熟禾。

干旱少雨地区则要选具有抗旱、耐旱、抗病性强的草坪草,如假俭草、狗牙根、野牛草等。

观赏草坪要求草坪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美观,叶色翠绿且绿叶期长等草种,如天鹅绒、马尼拉、早熟禾、紫羊茅等。

护坡草坪要求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的草种,如结缕草、假俭草、白三叶、百喜草等。

湖畔河边或地势低凹处应选择耐湿草种,如剪股颖、细叶苔草、假俭草、两耳草等。

树下及建筑阴影环境应选耐阴草坪草,如两耳草、细叶苔草、羊胡子草等。

47,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四)草坪坡度设计:

根据草坪类型、功能和用地条件而异。

体育草坪坡度:

体育场地开展体育运动,应该越平越好,一般排水坡度为0.2%1%。

游憩草坪坡度:

规则式游憩草坪为0.2%5%,自然式游憩草坪坡度可大一些,以5%10%,不超过15%。

观赏草坪坡度:

平地观赏草坪坡度不小于0.2%,坡度观赏草坪坡度不超过50%。

48,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十、水体种植设计:

(一)种植设计原则:

水生植物占水面比例适当因“水”制宜,选择植物种类:

考虑水面面积、水体深浅。

1)水面面积:

大面积,可以观赏结合生产,种植莲藕、芡实、芦苇等;小面积的庭园水体,点缀种植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王莲、香蒲、水葱等。

2)水体深浅:

较浅的池塘或深水湖、河近岸边与岛缘浅水区,通常设计挺水植物,如荷花、水葱、千屈菜、慈姑、芦苇、菖蒲等;在面积不大的较深水体中,多种植浮叶植物加以点缀,如睡莲、王莲、芡实、菱等;各种深水水体中以漂浮植物来造景,如水浮莲、凤眼莲等。

控制水生植物生长范围,49,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水体岸边种植设计,选用耐水植物,如柳树、木芙蓉、池杉、素馨、迎春、水杉、水松等,美化河岸,丰富水体空间景观。

种植低矮灌木,遮挡河池驳岸,使池岸含蓄、自然、多变。

种植高大乔木,创造水岸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对比构图效果,还有生动的倒影景观。

50,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十一、攀缘植物种植设计,

(一)设计形式附壁式:

是指攀缘植物设计种植于建筑物墙壁或墙垣基部附近,沿着墙壁攀附生长,创造垂直立面绿化景观。

占地面积最小,而绿化面积大的一种设计形式。

直接贴墙式:

指将具有吸盘或气生根的攀缘植物种植于近墙基地面或种植台内,植物直接贴附于墙面,攀缘向上生长。

墙面支架式:

指植物没有吸盘或气根,不具备直接吸附攀缘能力,或攀附能力较弱时,在墙面上架设攀缘支架,供植物顺着支架向上缠绕攀附生长,从而达到墙壁垂直绿化的目的。

51,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廊架式:

利用廊架等建筑小品或设施作为攀缘植物生长的依附物,如花廊、花架等。

兼有空间使用功能和环境绿化、美化作用。

一般选用一种攀缘植物或几种形态与习性相近的植物种植于廊架的边缘地面或种植台中。

篱垣式:

利用篱架、栅栏、矮墙垣、铁丝网等作为攀缘植物依附物的造景形式,具有围护防范和美化装饰环境的功能。

立柱式:

指攀缘植物依附柱体攀缘生长的垂直绿化设计形式。

垂挂式:

指攀缘植物种植于建筑物的较高部位,并使植物茎蔓垂挂于空中的造景形式。

52,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二)攀缘植物选择,根据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选择适合的植物。

根据景观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

根据建筑、设施的色彩、风格、高低等配合协调,提高景观效果。

53,第四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十二、屋顶花园种植设计,

(一)种植设计形式地毯式:

整个屋顶或屋顶绝大部分密集种植各种草坪地被或小灌木,屋顶犹如被一层绿色地毯所覆盖。

土层要求低(1020cm),负荷小。

花圃式:

整个屋顶布满规整的种植池或种植床,结合生产,种植果树、花木、蔬菜或药材,屋顶种植注重经济效益。

自然式:

类似地面自然式造园种植,有微地形变化的自由种植区,种植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