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3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docx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专升本

《普通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中、小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进而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考试要求

一方面要反映教学大纲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另一方面力争具体化、规范化;对学生能力要求上分为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是要求学生知道本课程有关名词、概念、原理;领会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比较全面地把握,把知识系统化;应用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学时)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识记)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识记)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识记与理解)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四、教育学的研究及其方法(识记与理解)

(一)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研究中外教育史

(三)研究教育的现状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3学时)

一、教育及其构成要素(识记与理解)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二、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识记与理解)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三)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三、教育过程中的诸种矛盾(识记与理解)

(一)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二)教育过程中的其它矛盾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学时)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理解)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三)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理解)

(一)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理解)

(一)教育为社会的生产力所制约

(二)教育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

(一)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教育本身的继承关系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4学时)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识记)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种因素(理解)

(一)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在遗传、环境和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三、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识记与理解)

(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二)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三)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4学时)

一、教育过程中的教师(识记与理解)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概念

(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五)教师的职业品质

二、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识记与理解)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三)学生的集体和个人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识记与理解)

(一)师生关系概述

(二)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三)师生间的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

(四)师生间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第六章教育目的(3学时)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理解)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解)

(一)教育目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三、构成教育目的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理解)

(一)教育目的的内容

(二)各种素质结构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教育所应形成的合理素质结构

四、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理解)

(一)关于培养劳动者的问题

(二)关于德智体等素质结构的问题

(三)关于统一目标和因材施教的问题

(四)关于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

第七章智育(3学时)

一、智育的意义(识记与理解)

(一)智育的概念

(二)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智育的任务和内容(识记与理解)

(一)智育的任务

(二)智育的内容

(三)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在智育任务内容上的分歧

三、智育过程(理解)

(一)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二)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的过程

(三)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发展智力的过程

四、智育的要求(理解)

(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

(二)记忆与思考结合

(三)教会学生学习

第八章德育

(一)(2学时)

一、德育的意义(理解)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德育对青少年的特殊意义

二、德育的任务和内容(识记与理解)

(一)德育的任务

(二)德育内容

(三)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德育

(二)(3学时)

一、德育过程(理解)

(一)德育过程本质

(二)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二、德育原则(理解与运用)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五)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六)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七)教育影响连续性与一致性原则

第十章德育(三)(4学时)

一、德育的方法(识记与理解)

(一)说服教育

(二)实际锻炼

(三)陶冶教育

(四)指导自我教育

(五)品德评价

二、德育的组织形式(识记)

(一)教学

(二)社会实践活动

(三)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四)周会、晨会、时政学习

三、班级的德育工作(理解与运用)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结合学生学习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三)组织、培养班集体

(四)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

(五)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

第十一章体育(3学时)

一、体育的意义与任务(识记与理解)

(一)体育的意义

(二)体育的任务

二、体育的生理基础(理解)

(一)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二)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发育的生理特点

三、体育的内容(识记)

(一)田径运动

(二)体操

(三)球类

(四)武术

(五)游泳

四、体育的过程(识记)

(一)体育过程的概念

(二)体育过程的特点

(三)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

五、体育的要求和形式(识记)

(一)体育的基本要求

(二)体育的组织形式

第十二章美育(3学时)

一、美育的意义和任务(识记与理解)

(一)美育的性质和特点

(二)美育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三)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四)美育的任务

二、美育过程(识记与理解)

(一)美育过程的概念

(二)美育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美育的要求(识记)

(一)美育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的正确结合

(三)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

(四)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四、美育的内容和方法(理解)

(一)通过艺术手段进行美育

(二)通过自然进行美育

(三)通过自然生活进行美育

第十三章劳动技术教育(3学时)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识记与理解)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识记与理解)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三、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识记)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形式

四、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识记与理解)

(一)劳动实践和思想教育结合

(二)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

(三)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结合

(四)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

(五)教育意义和经济意义结合

第十四章教学工作

(一)(6学时)

一、教学论概述(识记与理解)

(一)教学论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教学论的科学基础

二、教学过程(识记与理解)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原则(理解与运用)

(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原则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十五章教学工作

(二)(3学时)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一般理论(理解)

(一)制约教学内容的主要因素

(二)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评述

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理解)

(一)教学计划的结构和作用

(二)学科设置和安排的基本原则

三、教材的选择和组织(识记与理解)

(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结构和作用

(二)教材选编的原则

第十六章教学工作(三)(4学时)

一、教学方法(识记与理解)

(一)教学方法的概述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运用

二、现代教学技术(识记与理解)

(一)教学技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的电化教学工具

(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教学工作(四)(6学时)

一、教学组织形式(理解)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1、个别教学

2、班级教学

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的意义

2、课的类型和结构

(三)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四)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理解与运用)

(一)备课

(二)上课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辅导、答凝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十八章课外教育工作(3学时)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任务(识记与理解)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意义

(二)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其特点

(三)课外教育工作的任务

二、课外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理解)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课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课外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识记与理解)

(一)群众性课外教育活动

(二)小组活动

(三)个别活动

四、课外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识记与理解)

(一)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教育活动

(二)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三)校外机关领导和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家庭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第十九章学校教育制度(2学时)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识记与理解)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二)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二、国外学制发展的特点(理解)

(一)重视学前教育

(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五)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识记)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老解放区的教育制度

(三)解放以后学制的改革和发展

1、解放初期的学制改革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3、当前我国学制的主要类型、性质和任务

四、建立社会主义学制所应遵循的原则(识记与理解)

(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三)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四)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二十章学校管理(2学时)

一、学校管理基本原则(识记与理解)

(一)方向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民主性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五)规范性原则

(六)有效性原则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和基本环节(理解)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主要特点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四)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的掌握与运用

四、参考教材

教材: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8次印刷。

教学参考书:

《新编教育学教程》,叶澜主编,叶澜丁证霖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

五、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闭卷

二、命题双向细目表

识  记

理  解

综合应用

案例分析

1

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

1

1

2

2

教育的本质

3

3

3

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5

7

3

4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

1

5

8

4

5

教师与学生

2

1

10

13

4

6

教育目的

2

5

7

3

7

智育

2

5

7

3

8

德育

(一)

2

2

2

9

德育

(二)

1

3

4

3

10

德育(三)

5

5

4

11

体育

1

1

3

12

美育

2

2

3

13

劳动技术教育

1

1

3

14

教学工作

(一)

4

2

3

5

5

10

29

19

15

教学工作

(二)

16

教学工作(三)

17

教学工作(四)

18

课外教育工作

1

3

4

3

19

学校教育制度

1

3

4

2

20

学校管理

1

1

2

2

合计

20

10

15

25

10

20

100

72

 

六、说明

1、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试题的组配应考虑试题的内容和知识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2、在能力层次方面:

识记占30%,领会占50%,应用占20%。

3、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时间为120分钟。

4、参考书目: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