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x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湖北省宜昌市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Cl2进行消毒杀菌
B.用SO2漂白食品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Mg(OH)2]
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B
【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一般浓度较小,对人体危害较小,A错误;SO2本身有毒,不能用来漂白食物,B正确;醋酸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易与除去,同时食醋主要成分为醋酸,对人体无害,C错误;碳酸氢钠与发酵面团中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呈中性,对人体无害,但是用量不能太大,D错误;正确选项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碱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答案】B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属于碱,A错误;B.SiO2、SO2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均属于酸,例如硫酸氢钠等,C错误;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铵盐等,D错误,答案选B。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个SO3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在一定条件下,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18gH2O所含质子数为10NA
【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1molSO3其体积不是22.4L;A错误;2g氢气为1molH2,含有原子数为2NA,B错误;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6NA,C错误;18gH2O为1mol,含有质子数为(2+8)×NA=10NA,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标况下,二氧化硫为气体,三氧化硫为固体,这一点在计算气体的体积时要时刻注意。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B.少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2OH-+H2↑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H2O
【答案】C
【解析】CH3COOH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错误;反应体现强酸制备弱酸,是CO2量少,应生成正盐碳酸钙,不是酸式盐碳酸氢钙,B错误;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规律,C正确;方程式中还缺少NH4++OH-=NH3∙H2O反应,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
少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正盐),如果CO2通入少量Ca(ClO)2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钙溶液(酸式盐)。
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MnO4-、Cl-、SO42-B.Na+、Ba2+、NO3-、Cl-
C.Na+、SO42-、Al3+、Cl-D.Na+、Mg2+、NO3-、SO42-
【答案】B
【解析】含有MnO4-溶液显紫色,不符合题意要求,A错误;四种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都能与OH-大量共存,B正确;Al3+与OH-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Mg2+与OH-可以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正确选项B。
6.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B.2︰1C.1︰1D.3︰2
【答案】A
【解析】3molS中有2molS被还原到-2价,硫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2molK2S,有1molS被氧化到+4价,硫做还原剂,氧化产物为1molK2SO3,所以硫既做还原剂又做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正确选项A。
7.可以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并干燥的气体是
A.SO2B.NH3C.Cl2D.H2
【答案】D
【解析】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Cl2、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A、C均错误;H2可用浓硫酸来干燥,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浓硫酸不能干燥两类气体:
碱性气体氨气;还原性气体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等。
8.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能与铁发生明显反应,放出气体
B.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C.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
D.都可以表现氧化性
【答案】D
【解析】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没有气体放出,A错误;稀硫酸与铜加热不反应,浓硫酸与铜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可以做为气体的干燥剂,稀硫酸没有这样的作用,C错误;稀硫酸中氢离子具有弱氧化性,能够被还原为氢气,浓硫酸中+6价硫具有强氧化性,一般能够被还原为二氧化硫,D正确;正确选项D。
9.向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铝片,立刻有大量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不会大量存在的是
A.Na+B.HCO3-C.CO32-D.NO3-
【答案】B
【解析】向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铝片,立刻有大量氢气产生,说明该溶液可能为酸,可能为碱;CO32-酸性环境下不能大量共存,但是碱、性环境可以共存,C错误;Na+酸、碱环境都能大量共存,A错误;NO3-酸性环境下与金属铝反应不产生氢气,但是能够在碱性环境中大量共存,D错误;HCO3-与H+生成二氧化碳,与OH-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B正确;正确选项B。
点睛:
和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以是碱溶液、可以是酸溶液,但是酸不能为硝酸,因为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10.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
A.胶体的电泳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胶体的布朗运动D.胶体的聚沉
【答案】D
11.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固体,并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完全后,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A.Fe3+B.Fe2+C.Al3+D.NH4+
【答案】C
【解析】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Fe3+、Fe2+均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充分搅拌后,氢氧化亚铁沉淀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Fe3+数目增多,Fe2+数目减少,A、B均错误;NH4+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NH4+数目大量减少,D错误;Al3+与过量的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偏铝酸根离子又生成铝离子,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C正确;正确选项C。
12.将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联系所学知识推测一定不会出现浑浊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B.CaCl2溶液C.澄清石灰水D.Na2SiO3溶液
【答案】B
【解析】饱和Na2CO3溶液与CO2气体反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氢钠固体,溶液变浑浊,A错误;CaCl2溶液与CO2气体不反应,因为碳酸不能制备盐酸,B正确;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气体,溶液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过量,沉淀又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C错误;Na2SiO3溶液和CO2气体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体现了强酸制弱酸的规律,D错误;正确选项B。
13.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
A.铁在氯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钠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
14.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A.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B.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液溴存放在加有少量水的棕色试剂瓶中D.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
【答案】B
【解析】铝与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起到保护膜的作用,A正确;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而失效,应密封保存,B错误;液溴易挥发,不易溶于水,因此液溴中加入少量水,起到防止液溴挥发的作用,C正确;金属钠与水、氧气都反应,但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小于煤油,可以密封存在煤油中,D正确;正确选项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氨水可以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SO2能使KMnO4溶液、溴水溶液褪色D.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能析出单质Cu
【答案】C
【解析】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都能和氨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A错误;SO2和CO2都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B错误;KMnO4溶液能把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高锰酸钾溶液因被还原而褪色,溴水能够把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溴水因被还原而褪色,均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正确;金属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不能直接置换出单质Cu,D错误;正确选项C。
16.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列方式发生分解反应:
2MNO3
2M+2NO2↑+O2↑,加热3.40g该硝酸盐,完全分解生成NO2和O2共672mL(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3B.40C.108D.201
【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时NO2和O2的总体积为672mL,气体总物质的量=0.672L÷22.4L/mol=0.03mol,由方程式可知MNO3的物质的量=0.03mol×2/3=0.02mol,故MNO3的摩尔质量=3.4g÷0.02mol=170g/mol,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170-62=108,答案选C。
17.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A、B、C、D、E、X等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
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X和G的化学式:
X________,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D+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0.5molB转移电子________mol。
【答案】
(1).Na2S
(2).SO3(3).2Na2SO3+O2=2Na2SO4(4).SO3+2NaOH=Na2SO4+H2O(5).2Na2O2+2H2O=4Na++4OH-+O2↑(6).0.5
【解析】单质甲、乙均能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氧气连续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为氧气,氧化物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则B是过氧化钠;C是氢氧化钠,A是氧化钠,甲为钠;又因为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为硫化钠,那么乙为硫,F为二氧化硫,G是三氧化硫;从而进一步推断出D为亚硫酸钠、E是硫酸钠,而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亚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符合题意;
(1)X为硫化钠,化学式Na2S;G为三氧化硫,化学式SO3;正确答案:
Na2S、SO3。
(2)D为亚硫酸钠,丙为氧气,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化学方程式:
2Na2SO3+O2=2Na2SO4;C为氢氧化钠,G为三氧化硫,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SO3+2NaOH=Na2SO4+H2O;正确答案:
2Na2SO3+O2=2Na2SO4;SO3+2NaOH=Na2SO4+H2O。
(3)B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O2+2H2O=4Na++4OH-+O2↑;该反应转移电子2mol,消耗Na2O22mol,现消耗0.5molNa2O2转移电子0.5mol;正确答案:
2Na2O2+2H2O=4Na++4OH-+O2↑;0.5。
点睛:
单质在氧气中发生连续氧化的有:
Na→Na2O→Na2O2、S→SO2→SO3、N2→NO→NO2、C→CO→CO2等,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做这种类型的推断题有很大帮助。
18.为验证氧化性:
Cl2>Fe3+>SO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
Cl2>Fe3+>SO2的是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甲
有Fe3+无Fe2+
有SO42﹣
乙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丙
有Fe3+无Fe2+
有Fe2+
【答案】
(1).赶走装置内的空气
(2).aOH溶液(3).吸收逸出的Cl2和SO2(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5).2Fe2++Cl2=2Fe3++2Cl-(6).KSCN溶液(7).溶液变为血红色(8).2Fe3++SO2+2H2O=2Fe2++4H++SO42-(9).乙和丙
【解析】
(1)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正确答案:
赶走装置内的空气。
(2)棉花中浸润的为氢氧化钠溶液,它能够吸收反应中多余的氯气、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正确答案:
NaOH溶液;吸收逸出的Cl2和SO2。
(3)A中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正确答案: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含有铁离子溶液显黄色,离子反应是:
2Fe2++Cl2=2Fe3++2Cl-;氧化产物中含有铁离子,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进行检验,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有铁离子生成;正确答案:
2Fe2++Cl2=2Fe3++2Cl-;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5)Fe3+在酸性条件下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本身还原为Fe2+,可以说明氧化性Fe3+>SO2;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2H2O=2Fe2++4H++SO42-;正确答案:
2Fe3++SO2+2H2O=2Fe2++4H++SO42-。
(6)甲中第一次有Fe3+无Fe2+,则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甲中第二次含有SO42﹣,可能是过量的氯气把二氧化硫氧化为SO42﹣,不一定是Fe3+把二氧化硫氧化所致;甲错误;
乙中第一次既有Fe3+又有Fe2+,说明氯气不足,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乙中第二次含有SO42﹣,说明发生了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因此可以证明氧化性:
Cl2>Fe3+>SO2;乙正确;
丙中第一次有Fe3+无Fe2+,则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第二次有Fe2+,说明发生了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因此可以证明氧化性:
Cl2>Fe3+>SO2;丙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乙、丙。
19.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溶于200mL4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Al)=___________mol
(2)0~V1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
V(NaOH)=_____________mL。
(4)沉淀质量m减小的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8
(2).H++OH-=H2O(3).400(4).Al(OH)3+OH-=AlO2-+2H2O
【解析】当V1=160mL时,此时溶液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铝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由钠离子守恒可以得到:
n(NaCl)=n(Na+)=n(NaOH)=0.16×2=0.32mol,200mL4mol·L﹣1的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量为0.2×4=0.8mol;已知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设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镁xmol、氯化铝ymol,根据镁原子、铝原子守恒:
x+y=0.2,根据氯离子守恒:
2x+3y=0.8-0.32,解之得:
x=0.12mol,y=0.08mol;所以金属粉末中,n(Mg)=0.12mol,n(Al)=0.08mol;
(1)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Al)=0.08mol;正确答案:
0.08。
(2)0~V1段发生的反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沉淀生成,说明盐酸过量,滴入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正确答案:
H++OH-=H2O。
(3)当溶液中Mg2+、Al3+刚好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只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和钠离子守恒有:
n(NaCl)=n(Na+)=n(HCl)=4×0.2=0.8mol,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V(NaOH)=
0.8/2=0.4L=400mL,正确答案:
400。
(4)沉淀最大值时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两种沉淀之和,继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铝沉淀能够溶在强碱中变为偏铝酸钠溶液,而氢氧化镁沉淀不溶于强碱;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2H2O;正确答案:
Al(OH)3+OH-=AlO2-+2H2O。
点睛:
根据图像所信息分析,0~V1段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过程;V1~V2段是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镁离子和铝离子过程,且沉淀达到最大值;从最大值沉淀到沉淀部分溶解,为氢氧化铝溶于强碱过程,最后剩余的为不溶于强碱的氢氧化镁沉淀。
20.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可用铁、铝制的容器盛放浓硫酸,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性。
(2)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
下列制备方法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Cu+HNO3(浓)→Cu(NO3)2
②Cu+HNO3(稀)→Cu(NO3)2
③Cu
CuO
Cu(NO3)2
(3)①在50mL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20.16L B.6.72L C.10.08L D.15.12L
②若使上述反应①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氧化
(2).③(3).B(4).3Cu+8H++2NO3-=3Cu2++2NO↑+4H2O(5).Cu+H2O2+2HCl=CuCl2+2H2O
【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铁和铝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此反应是钝化反应,因此表现的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①产生NO2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②产生NO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③不产生有毒气体,符合绿色化学;(3)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浓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产生V(SO2)=50×10-3×18×22.4/2L=10.08L,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铜只跟浓硫酸反应,不跟稀硫酸反应,,到达某一时刻反应停止,硫酸不能进行到底,产生的气体小于10.08L,即选项B正确;②加入硝酸钠,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和铜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4)Cu溶解化合价有0价→+2价↑2,H2O2中氧由-1价→-2价,共降低2,最小公倍数为2,即Cu+H2O2+2HCl=CuCl2+2H2O。
考点:
考查浓硫酸的性质、铜和硝酸的反应、铜和浓硫酸反应等知识。
21.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1)酸雨是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甚至低于2.1(食醋的pH=3)。
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
①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全世界每年排放量约为5×107kg。
NO2溶于水生成_____________(写名称)和NO。
②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中的硫元素进行固化处理,对废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用__________吸收,写出NO2与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