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759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一、填空

1、病毒主要是由(空气)传播的。

2、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病毒的形态有三种:

(球形、杆形、蝌蚪形)。

  

6、霉菌是(真菌)。

7、能食用的菌类有(木耳、猴头、金针菇、香菇)等。

8、引起食物霉变的主要原因有:

(微生物)。

9、细菌可分为:

(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形态。

10、病毒可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二、判断:

1、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 )

2、细菌会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

    ( √ )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 √ )

4、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 √ )

5、虽然有的蘑菇有毒,只要我们不食用,用手采集没有关系。

( × )

6、无毒蘑菇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呈白色。

( √ )

7、霉菌都对身体有害。

( × )

8、细菌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 × )

9、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隔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 √ )

10、乙肝病毒只寄生在人的细胞里。

( × )

三、你知道吗?

1、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三个例子说一说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吗?

答:

人们利用真菌可以制成各种可口的食物:

如面包、豆腐乳、酱油、葡萄酒等;还可以制成药物,如青霉素。

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3、你知道以下名词的含义吗?

遗传------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物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变异。

 

六年级上册科学综合试题

(一)

一、填空题

1、将木块分割、铁熔化、玻璃打碎,仅仅是它们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2、 铁生锈与水、空气和酸、碱、盐等有关。

3、人的一生可分为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孩子出生后既有像爸爸妈妈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这就是生物学上的遗传和变异。

6、流感、狂犬病以及脊髓灰质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7、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8、自然界,能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的是细菌。

9、蘑菇属于真菌类食品。

10、区分蘑菇有没有毒可以看颜色、分泌物、形状、气味等。

1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者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二、 判断题

1、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

2、铁块生锈、木柴燃烧后不仅形态变化了,还产生了新物质。

(√)

3、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

5、 噬菌体是指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

(√)

6、 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

7、 有毒蘑菇的菌面颜色鲜艳,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巨毒。

(√)

8、 无毒蘑菇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

(√)

三、 简答题

1、水在自然界是循环的,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然后又恢复到水的状态。

而像水泥加水混合后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水泥都不会恢复原状。

请根据以上两种现象,再各举一个例子(2分),并归纳物质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

纸折叠(铁熔化、蜡熔化)的变化是可以恢复原状的变化。

木头做成家具(种子发芽、各种物质的燃烧等)的变化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化。

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些物质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有一些物质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还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卫生保健,才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4分)

答:

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合理饮食、必要的心理咨询。

3、    通过科学探究,你认为馒头发霉与什么有关?

(2分)馒头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2分)

答:

馒头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    列举出预防铁生锈的2种方法。

(4分)

答:

喷漆、擦油、电镀、涂沥青等

5、    根据科学课的探究分析食品为什么在夏季容易发霉?

答:

这是因为夏季空气潮湿、温度较高、食品又往往存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6、    写出你知道的5种可以使用的食用菌。

(5分)

答:

平菇、金针菇、银耳、木耳、猴头、灵芝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C)。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5、霉有(C)种颜色。

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A)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          细胞

   弗莱明            微生物

   胡克              青霉素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6、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7、四大洋有: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地球的内部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 )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 )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二、选择题。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A)圈。

       A、14     B、15     C、16

 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B)照片。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B)年。

A、1967    B、1976    C、1980

  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C)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

(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C)。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B)。

      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银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9、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

11、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12、中国“神舟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二、判断题。

1、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

(×)

2、不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

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

5、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

6、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

(×)

7、银河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

8、地球是月球的卫星。

(×)

9、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¼。

(×)

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二、选择题。

1、(A)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A、射电望远镜  B、光学望远镜  C、天文望远镜

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3、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

A、金星  B、土星   C、火星   

4、太阳是一颗(A)。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5、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6、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C)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一、填空题。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二、判断题。

   1、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

   2、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正确的。

(×)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

   4、搜集证据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

   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6、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六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检测

(二)  

                            

一、选择(10%)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

   A、14千米             B、20 千米              C、100千米

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

   A、自来水        B、橘子水          C、 盐水          A、洗发香波

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蜡烛融化     B、木材做家具      C、铁块变铁水      D、馒头发霉

二、判断(10%)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

3、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

4、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5、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      )

6、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

7、生物的每一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      )

8、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      )

9、搜集证据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      )

10、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

三、填空(20%)

1、细菌、霉及病毒,要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2、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        、      、      、       。

4、地球的内部分为                           。

5、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        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         现象。

6、        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7、      和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8、          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9、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0、         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11、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四、匹配(10%)

列文虎克            细胞                  遗传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弗莱明              微生物                

胡克                青霉素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五、举例说明四种防锈的方法(10%)

1、 

2、

3、

4、

六、用“如果……那么……”的方式写出“米虫喜欢什么环境条件”实验的假设,并分析出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10%)

         假设: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七、设计实验证明:

蜡烛燃烧燃烧变成了别的物质。

(10%)

八、完成表格。

对“为什么苹果烂了?

”进行猜测,依据、收集证据的方法各是什么?

假设提出假设的依据寻找证据的办法和途径

九、简答(10%)

  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一只腿短背长的羊。

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

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羊——安康羊。

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假设

一.填空题

1.(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找答案要先做出(猜测),然后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

2.对问题答案的猜测也叫(假设)。

3.提出(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4.科学家们(收集证据)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足够的耐心)。

5.(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6.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7.对树的死亡提出“老死的”假设的依据是(生命体老了都会死)。

8.(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己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9.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设,比如,(忽然灭绝假设)、(缓慢灭绝假设)。

二.判断题

1.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

(√)

2.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

(×)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

4.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

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6.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

三、提出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设?

答:

1.小行星撞击地球,给恐龙带来了厄运。

2.饥饿的哺乳动物吃掉了恐龙的蛋。

3.一些新的、有害的植物毒死了恐龙。

 

3.                     实验

一.填空题

7.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8.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9.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有(模拟雨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

10.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11.         我们做过的对比实验有(种子萌芽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铁钉生锈的原因的实验)。

12.         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

比如(模拟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7.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一、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二、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那个因素外,其它因素应保持(一样)。

8.做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变量)。

二.判断题

1.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

2.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模拟实验?

举例说明。

答:

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有模拟雨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

2..什么是对比实验?

举例说明。

答: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我们做过的对比实验有种子萌芽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铁钉生锈的原因的实验。

3.做对比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二、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那个因素外,其它因素应保持一样。

4.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当中有哪些对比因素?

答:

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