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950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docx

现代文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4.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6)景物描写

  (7)场景描写(8)环境描写(9)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1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1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1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1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1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

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⑤、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

(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

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②、以……论证方法为主。

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

(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开头一段的作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相关文体知识归类和常用解题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5.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7.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8.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9.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问:

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7)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0.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表现了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11.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方法同上)

1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种类及作用?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自然环境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6、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17、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8、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9、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0、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1、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2、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23、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29、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30、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31、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观书有感》(其二)

  朝代:

南宋诗人: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冲”)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2]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出)一山拦。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观猎

杜甫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①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②人。

  海内③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

  无为在歧路⑤,儿女共沾巾⑥。

 

采莲曲二首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