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11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docx

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制天地单元综合检测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法院在审判小民被抚养权案件时,法官征求了小民的意见。

这体现了()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2.(2分)2016年3月1日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定: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的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司法保护    

C.社会保护    

D.学校保护    

3.(2分)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    

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的    

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2分)2017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院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坚决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这说明()

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可从轻处罚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任何公民都必须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违反宪法和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分)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6.(2分)2008年12月31日,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石家庄市中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原三鹿高管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8年和5年。

这说明()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每个人都要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                        ④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2分)漫画《到底谁盲》(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规则具有不确定性

③为人处事要换位思考  ④关爱弱者彰显文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分)漳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周都有一堂安全知识教育专题课,内容根据时令特点而不断变化:

春秋两季有预防疾病专题讲座,夏季有防溺水教育,冬季

有防煤气中毒、用电事故教育。

开展这些活动()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②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

③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    ④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分)如图所示漫画的内容体现出我国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0.(2分)未成年人的保护基础是()

A. 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1.(2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因见义勇为受到损害的人,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该项规定()

①明确了见义勇为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②是对侵权人、受益人和见义勇为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

③彰显了社会正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说明法律是最高的道德,体现了道德与法律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分)2015年12月9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受贿数额高达2个亿的山西省环保厅厅长、省委巡视组原组长刘向东决定逮捕。

这是十八大以来,首个被依法逮捕的省级巡视组长。

这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是()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分)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最新交通规则,因其新增记分项目及提高了记分分值而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如闯红灯由原来的3分提高至6分一次。

闯红灯这种行为()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是行政违法行为    

C.是犯罪行为    

D.应受刑法处罚    

14.(2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定,如“考场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

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B.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有了规则就不需要社会管理了    

15.(2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大戏一台接一台。

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微博从单纯的个性社交工具升级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

“微博反腐”()

①能对腐败分子造成威慑,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②说明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③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④是一种新型的反腐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2分)

16.(10分)身为警察的罗某知法犯法,醉酒后驾驶警车,撞伤骑电动车的苏某,法院对此案当庭作出一审宣判,认为罗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构成危险驾驶机动车罪。

罗某当时血液的乙醇含量远远高于醉驾的认定标准;罗某身为人民警察,竟在出事后驾车离开,造成极坏影响。

根据以上犯罪事实、情节和危害程度,法院作出以下判决:

判决罗某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1)上述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特征和作用?

(2)上述案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17.(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州日报》报道,每到暑假,各种中小学生和幼儿溺亡的报道就会密集起来,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年年都在普及安全教育,加强防范中小学在暑期发生溺水事件,但是似乎对那些最终除了是的孩子们作用不大,悲剧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材料二:

海珠区某中学学生在“安全教育月”活动中总结出应对不法分子侵害的《十二字口诀》:

“提高警惕、生命第一、冷静对话、积极求援、保全证据”.口诀简单易记,对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很有帮助。

(1)生活中的险情包括两大类,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属于________。

除了材料一中的险情外,我们还可能会遭遇哪些险情?

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运用课本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

材料二: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

(3)面对各种危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保护自己?

19.(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法案件和腐败问题,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材料二: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首个国家宪法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材料一中“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

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2)材料一中“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

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3)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

(4)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

(5)青少年应如何做一个宪法的守护者?

(6)青少年应如何做一个宪法的守护者?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2分)

16-1、

16-2、

17-1、

17-2、

18-1、

18-2、

18-3、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