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7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x

绥化市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2011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物理学科考试在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前提下,注重导向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选拔与激励的双重功能。

命题难易比例适度,选拔服从导向,积极探索新的评价体系。

努力做到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从而发挥试题对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二、命题的原则、依据

(一)命题的原则

1、遵从选拔与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和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

2、命题体现地方的特点和特色,主要是地域特色中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部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观念。

注重双基考查,强调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和探究实验中“亲历性”的考查。

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

4、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命题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对学习水平的要求,所有试题都是按照课标的具体要求命题。

2、绥化市各县(市、区)初中学校的实际和人教版教材。

三、2010年中考复习范围

第一部分:

声现象部分

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超声、可闻声波与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及超声的应用。

第二部分:

光学部分

1、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白光的组成。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反射规律、镜面反射、漫反射。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

4、了解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

5、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6、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第三部分:

物态变化部分

1、了解温度、温度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了解体温计,会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3、了解物质三态变化条件、特点,知道水的熔点和水在标压下的沸点。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探究水的沸腾

7、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第四部分:

内能和热能部分

1、初步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了解内能的概念,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概念。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知道水的比热容。

会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要求会用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的燃料的热值不同。

5、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从能的总量不变以及能的转移、转化角度分析、解释物理现象。

6、能结合实例区别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7、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第五部分:

电学部分

1、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电路及其组成,能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流方向的规定。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能识别通路、断路、短路,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压的关系。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4、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的单位及换算,了解常见电压值。

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6、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7、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电功及其单位、公式,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

9、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0、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

11、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简单的纯电阻电路的电热计算。

第六部分:

电与磁部分

1、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奥斯特实验,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4、了解电动机原理及其工作时能量转化过程。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第七部分:

力学部分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知道怎样减小误差。

2、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只要求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测量工具,会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5、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水的密度。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7、了解力的定义、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8、了解重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9、通过探究实验,理解物体的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0、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1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应用。

13、了解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值,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用生活实践和小实验说明大气压存在,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沉条件的简单应用。

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

15、了解杠杆概念,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三种杠杆的特点。

16、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17、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能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18、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9、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0、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知道机械能中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说明:

第一部分2分;第二部分8分;第三和第四部分共10分;第五和第六部分共37分;第七部分43分。

命题时各部分分值可以做细微调整。

四、考试时间、试卷长度与难度

1、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试卷的难度

为便于甄别和选拔,易、中、难分数比例拟定为7:

2:

1

3、试卷的长度

试卷16开共8页,布局六道大题。

物理学科考试采取笔答闭卷方式,全卷满分值为100分。

五、题型及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说明: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估测、图像和表格、简单的知识体系或结构、应用联想、科学想象、简单的知识运用、常用方法、价值判断等

(二)双项选择题。

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说明:

双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能力,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

(三)填空题。

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说明: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基本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四)探究、实验题与作图题。

探究、实验题,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命题时各小题赋分可做小量调整)。

作图题,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说明:

实验题主要考查的是验证性实验,探究题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察(探究题中可能包含验证,实验题中可能出现探究)。

作图题主要考查基本的作图规范及作图能力。

(五)分析与交流题。

2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8分。

说明:

分析与交流题主要考查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文本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向合作伙伴进行交流。

体现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综合与应用题。

2个小题,共15分。

(命题时可根据试题的难度和其它要求赋分)

说明:

综合与应用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综合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规律的有关问题,命题的要点是问题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技术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