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021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docx

新闻通讯与分析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作者:

————————————————————————————————日期:

 

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2011,2,25在全市统战系统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课金明德)

一、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通讯

1,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种类,是一种比较详细、深入、细致、生动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基本特点。

通讯具有语言活泼、形象生动、场景真切、细节感人等显著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体裁。

体裁就是文章体例和章法的总称。

体例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体制和规范,它反映写作和编纂的格式与要求;章法主要指文章或作品写作与谋篇布局的方法(这里的写作包括撰写和创作,不但文章讲究章法,书画创作也讲究章法),章法反映写作特点和风格。

二者结合便是体裁。

通俗地理解,体裁就是文体的裁定。

常用的新闻体裁大体有消息、通讯、特写、速写、侧记、专访、故事(新闻故事而非文学故事)、综述等。

而通讯便是新闻体裁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4,通讯的种类: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

最常用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1)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体现时代背景特征;

(2)刻画人物形象和个性;3,用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来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故事来表现人物;(4)有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

(2)事件通讯:

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

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典型的、人们普遍关注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

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

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

事件通讯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事件情节线索要清晰;(3)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4)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并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形象为写事件服务。

当代中国最著名的通讯有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陆佛为、廖由滨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还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

其中前2篇是人物通讯,后一篇是事件通讯。

(二)什么是报告文学

1,报告文学的产生。

19世纪上半期,当时中国刚有报纸,就出现了一种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文体,这就是报告文学开始孕育的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梁启超、鲁迅、谢冰心、瞿秋白、柔石等作家们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但是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报告文学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等。

2,报告文学的涵义。

顾名思义,就是用文学手法写成的关于人物和事物的调查报告。

当然,它不同于论文式的调查研究所形成的调研报告,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报道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体裁。

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具有强烈的人和事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3,报告文学的特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文学和政论三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特别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过程和

结果等六大新闻要素齐全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用文学的语言进行

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和生动性;政论的特点要求点睛性和抒情性,

发表作者的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说它是报告,因为就题材而言,

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材料,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

因为就表达而言,它借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说

它是政论,因为它在描述人物和事件的关键时刻发表看法和抒发感

情,甚至提出思考。

所以它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直接描绘现实生活

中各种典型人物和事件,敏锐地提出和回答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答

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启示、教育、激励和鼓舞人们

更好地投入到当前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

二、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要写作手法。

通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其主要写作手法有叙述和描写2种。

叙述:

就是通常所说的交待和讲述,这也是消息报道的主要写作手法。

即用直截了当的直叙,告诉读者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至于过程,则用最概括的文字简略叙述。

描写:

则与叙述完全不同,它是通过对人物、场景、人物语言、人物行为、事件过程和结果的细致描述、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形象、内心世界、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深刻背景等,从而揭示人物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客观必然性。

对过程的描写往往是通讯写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和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使之真实可信,有感染力。

但是,一篇通讯决不能只用一种写作手法。

比如只用叙述,那就不叫通讯而是一般消息报道;只用描写而不用叙述,许多确切的绝对的要素就无法交待。

比如时间,只能用叙述而不能用描写,何年何月何日就是何年何月何日,怎么描写?

即使在时间前面描写了一大段背景,最后还得直截了当点出时间,还是叙述;有时因为某些要素必须略写,也只能用叙述而不用描写。

总之,叙述和描写兼用,是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至于何时用叙述,何时用描写,这要看行文需要,也是写作技巧的反映。

2,通讯写作的文字语言要求。

准确严谨,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和适当引用主人公的语言,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是通讯文字语言的根本要求。

文字语言取决于作者的学识基础、阅历基础、文化基础、中文基础、词汇基础、实践基础、文字功底和文学功底等。

我们通常所说这篇通讯的文字语言好,就是指作者这些扎实的基础和功底在文字上的反映。

当然,文字语言和主人公语言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是作者用以承载整篇文章的载体;后者是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起揭示人物思想、刻画人物形象、加强意思表达等辅助作用。

3,人物通讯写作的特点。

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描写报道;二是对人物作侧面的描写报道,抓住某个特定的行为、事件和情景,挖掘开去,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一般情况下,只有已经过世的人物才作全面描写报道,如正面人物雷锋、焦裕禄等;绝大多数人物通讯,都是侧面描写。

比如我们这次要写的人物,就是抓住他们在做好中国共产党“挚友”,重点是参政议政方面的事迹,来反映其风貌、智慧和贡献。

不管是哪一种写法,人物通讯都具有以下共同写作特点:

(1)写人为纲,写事为目;

(2)缘事而起,因事及人;

(3)表现精神境界,反映时代特征;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

(5)榜样意义。

人物通讯所描写报道的人物必须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点,对广大读者和受众有启迪、教育、引导或教训(如反面人物)作用。

4,人物通讯具体写作程序和具体方法:

(1)采访调查。

这是写任何文章都必须做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写作的根本前提。

采访调查的目的是收集素材。

搜集素材的基本原则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就是说,当确定了采访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反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素材越多越好。

而所有采访调查收集的素材,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一手资料是指采访者亲自采访的来得素材,二手资料是指被采访者或者相关人员提供的现成的相关文字资料。

采访调查的五字诀。

采访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外乎“听、看、问、记、搜(搜集间接资料)”。

其方法有正面采访和侧面采访,或者说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2种。

正面或直接采访包括面对面单独采访、考察现场等;侧面或间接采访包括采访与主人公相关的有关人员和搜集二手资料等,具体形式可以是单独采访,也可以集体座谈。

因为素材搜集多多益善,所以采访调查要不厌其烦。

只有搜集了尽可能多的素材,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人在建设兵团和煤矿搞宣传工作。

那时各级每年都要开祝捷表彰大会,树立战士、工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印发和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

这些事迹材料的体裁要求就是通讯或报告文学。

当时自己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写手,分到任务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作品初稿,然后开讨论会,经层层审查,反复修改,直至通过为止。

为了争取“一次成巷”,减少反复,唯一的办法是“笨鸟先飞”,多下功夫。

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物或集体,最奏效的办法就是深入采访调查。

先作出采访计划,再按计划预约主人公,给出一定的时间提前量,让他有所准备;届时面对面进行采访,从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家庭各方面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然个人隐私除外),一面听一面记录,尽可能将对方所述全部记下(这又培养了速记技能)。

先进人物一般比较忙,很少有集中的时间,因此采访也不可能一次完成。

那就2次、3次、多次(注意,2次以后的采访必须是对话式的,采访者要主动引领话题)。

这是正面的直接采访,感觉差不多了就进入侧面的间接采访调查。

侧面或间接采访调查首先分期约好主人公所在的班排、班组、领导、同事、家属甚至邻居,然后分批举行集体座谈或单独交谈,不管有多少层次都要逐一完成采访计划。

因为在煤矿,绝大多数先进典型都离不开井下作业。

因此采访调研少不了在井下掘进头或采煤工作面上进行,事先被采访者并不知道。

而我们则悄悄地“混入”掘进头、采煤面同工人们一起干活(我们本来就是井下工人出身,那些活儿都会干,且经常在井下出现,因此并不显眼),一面细心地观察被采访对象在劳动中的表现,挖掘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一面躲在铁柱子后面在矿灯照耀下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即使平时没有特定的采访任务也是如此,这叫随时搜集和积累素材)。

这样,一个典型往往搜集的一手资料就是满满一本,再加上二手资料,在起草写作时摊了一桌子,任你选用。

所以写的材料往往一次通过,提前完成任务。

领导一看你有潜力可挖,再分你一份甚至2份任务。

有经验的老写手就教你一个“偷懒方法”:

写好后别交,等到离开会还有几天再“及时拿出”,就不会再分你新的任务了。

我想:

多写何妨,不就是多吃点苦,多练练笔嘛。

如果采访调查马马虎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那么写作时必定捉襟见肘,无米之炊,再挖空心思也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甚至写不出文章。

【例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经委《企业与改革》和市政府《常州月刊》杂志当主编,经常到基层和企业去采访,回来后必有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

编辑部里有的年轻人也跃跃欲试,这是好事。

下去采访时必带上他(她)们。

可是到了基层,有的在听讲时不记录,还经常开小差;考察现场时“相拢灌着手”,只带耳朵不动手不动脑,既不记录也不提问,回来后两手空空,怎么也写不出文章来。

无米之炊嘛。

于是单独下派采访,多给锻炼机会,有的因平时懒于学习,不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脑子里一片空白,也采访不到有用的东西。

问起发现什么了没有?

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可写的地方”。

其实还是采访功夫不到位。

可见,采访调研是写好文章的第一程序,也是第一方法。

(2)确立主题。

确立主题就是根据采访资料,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或集体精神的主题,即通常所说的主题思想。

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设定几个相关的主题,经过反复阅读采访资料最后精选出一个主题。

确立主题时立意要高,即通常所说要高起点高标准。

当然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这与立意高并不矛盾。

(3)提炼标题。

围绕所选主题,提炼出几个相关标题,作为文章题目。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主题和标题的关系。

主题是标题的基础,标题是主题的反映。

确定好的标题十分重要,它是文章的眼睛。

这双眼睛有没有魅力,吸引力,至关重要。

当然,好的标题并不是在写文章之前就能一次确立的,需要在整个写作过程和反复修改过程中不断提炼和修改出来的。

(4)拟立提纲。

用创作的行话叫构思。

拟立提纲的依据就是采访资料。

在反复阅读采访资料过程中,脑子里开始勾勒人物形象,勾勒事件场景,勾勒整个文章的框架。

拟立提纲是写文章的重要环节,必须反复构思,反复调整,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断修订。

在拟立提纲过程中有一重要程序不能忽视,就是提炼二级标题。

方法与提炼主标题大致相似,但是要尽可能相互对称。

当然也可以不用二级标题,而用序号分割层次。

二级标题反映文章某一部分的主题,序号则隐藏这部分的主题。

(4)分配素材。

提纲拟立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分配素材,提纲本来就是根据素材来拟定的。

只不过拟立提纲后要对所有素材再进行一次检查和再分配而已。

什么素材放在第一部分,什么素材放在第二部分,什么素材放在第三部分,什么素材可用可不用等等,要进行筛选,并在素材旁做好标注,以免遗忘或用错。

(5)起草与开头。

起草是写文章的最关键程序。

再好的主题,再好的立意,再好的构思,都要通过起草来实现。

起草中最难的是开头。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

可以加题记,可以引用用主人翁语言,可以借用诗词歌曲民谣或群众评介,也可以开门见山描写某个时段或事件的横断面场景作开头。

好的标题加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6)正文写作。

上述各道工序完成之后,就开始了正文写作。

根据个人写作习惯,有的是一气呵成,然后修改;有的是写一段修改一段。

这取决于作者对采访素材的熟悉程度。

在正文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某一部分素材不足、而有的部分素材过多的问题,处理的方法一是调整提纲,二是补充采访;碰到有关数据或专业术语不太清楚不太了解的时候,要及时调度核实,否则将影响写作进程。

(7)结尾。

做事忌虎头蛇尾,写文章也一样。

人物通讯的结尾一般不用叙述手法而用描写或抒情手法居多;结尾并不体现故事的结束,就像人生道路上进取无止境一样。

见好就收,留有余地,刚刚再掀高潮,却嘎然而止,给读者一个悬念,这是人物通讯的常用的结尾手法。

(8)文字处理。

通讯的文字处理没有定规,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新闻敏感、思想深度、社会阅历、文字功底和行文习惯,甚至还涉及作者的知识功底和文学功底。

但是通讯文字既要求生动活泼、准确细腻,又要求精练简洁、诙谐风趣、惜墨如金。

一句话能用短句的不用长句;一句话能表达清楚的不用两句;需要祥写的细节甚至不惜笔墨;需要略写的地方一带而过,也可以多用排比句高度概括。

(9)注意事项。

我这里列出9个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①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②准确反映人物与周围群众的关系。

切忌把先进人物写成独立英雄,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

前几年有个分配政策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以谁投资多少作为衡量“效率”和分配的依据。

其实,投资只是所有生产要素中的一项要素,劳动力、土地、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制度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哪一样不是社会公共资源?

况且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下,投资者的资本有多少是真正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累而成的呢?

所以此策一出,舆论哗然。

本人也早在2002年市委召开的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论“三个代表”与现代社会整合》论文中,在全国较早地对此提出质疑(此文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并作大会发言)。

后来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批评也不断见诸报端。

中央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以后不但不提这种提法,而且在十六大开始反复强调要“更

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至少在理论上做了重大改进。

所以,在写

先进人物时一定要写出其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而不是孤家寡人。

③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如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重点是描写手法,鲜明准确地再现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

这一点与正确反映人物同周围群众的关系并不矛盾,先进人物总是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正是这个个性特点才是我们要写他的理由;

④从多个角度再现人物个性特点和形象:

A.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B.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C.写好有关事件、环境、背景,烘托气氛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D.抓住个性化的细节描写再现人物个性形象等。

⑤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等六大要素齐全,注重过程的描写,这是通讯之所以感人之所在;

⑥顺写法或倒叙法相结合。

也可以从人物在某个时段或事件中的横断面或纵切面入手;

⑦祥写和略写相结合。

注重细节的描写,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重大事件和行为祥写,其余略写;

⑧注意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政策。

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个性,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做的主要事业,特别是经济活动,比如投资创业方向,产品定位等等,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包括环保政策、公共安全政策、卫生健康政策等等,总之要符合国计民生健康发展的方向,不符合的不能写。

(9)反复修改。

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这一推一敲,就是“推敲”一词的典故。

修改文章有时候花的功夫远远超过起草,整个修改的过程就是全面推敲的过程。

从主题到标题;从标题到正文;从层次到段落;从句、词到每一个字;从开头到结尾……都要细细推调,反复修改。

修改可以作者自己改,也可以请别人改。

笔杆子大体都有个共同体会,自己写的东西往往很难修改,就像外科医生技术再精湛,也很难对自己下手一样。

所以请别人帮助修改,往往如窗户纸,一点就通。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千真万确。

(二)报告文学的简要写作方法

1,报告文学与纯文学的区别。

有一种观点说:

报告文学,应当改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

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体裁。

观点不错,但没有必要。

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其实是在通讯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评论。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具体实践还是要紧紧围绕它的四个特点来写。

(1)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由于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的特点,其核心是真实准确,而不能象纯文学作品那样可以由作者自己来编造故事、设计人物。

报告文学推动现实的功能必须建立在真实反映现实的基础上。

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根源。

(2)报告文学讲究时效性。

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而一般纯文学作品就不太讲究时效性,历史的题材也可以用来创作。

报告文学一般不写历史题材。

即使引用历史资料,也只是作为必要的背景资料为现实的人物和事件服务的。

这一点十分重要。

(3)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显著的但不是本质特点。

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描写和议论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人物和事件。

所以,它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象,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纯文学作品。

(4)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

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比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再如刘宾雁的《人妖之间》,揭露大恶霸贪官王守信仗权欺人、为所欲为的罪行以及正义的人们如何同他作斗争的事实。

在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恶霸贪官原因的时候,作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批评了“共产党什么都管,就是不管管自己”。

这在30年前是多么地惊世骇俗和振聋发聩!

需要多大的勇气!

尽管他为此付出了政治代价(被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而被迫出走),但是现在的中共中央终于提出了“党要管党”的方针。

所以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常常发出引领思想潮流的前瞻性观点和警世呼声。

随着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

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

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

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

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的感情支配下的一种论断。

所以,报告文学的四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2,报告文学的写作要点。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已经包涵在上述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共同要点。

一是把握时代精神。

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

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

纯文学艺术表现心理真实,必须建立在虚构上,运用创造性想象,而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

读者对报告文学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实,否则就会抛弃这种文体。

三是大量选取典型细节。

小说可以虚构情节,编造故事,而报告文学不能这样,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

典型细节能够生动地反映主题,确切地艺术地体现人物精神闪光点,表现其气质和个性,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说,报告文学是由细节按照不同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

以上三个写作要点,适用于所有的报告文学的写作。

当然也适用于通讯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报告文学的具体写作方法不再详细讨论。

大家可以找一些范文认真研读。

三、范文解读

1,通讯《郭重威:

叩问文化根脉的精神跋涉》作者:

陈晓兰

2,通讯《纯粹》写局前街小学教师蒋纯。

作者:

秦佳、毛定海

3,通讯(又一说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节选。

写焦裕禄)作者:

穆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