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2300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docx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09-05-2118:

05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答: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

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

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

更名的有3个部、委。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2003年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

2008年

2008年3月。

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大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被称为“大部门体制”改革。

国务院机构改革

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前改革后   

外交部外交部监察部监察部   

国防部国防部民政部民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财政部   

教育部教育部公安部公安部   

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水利部水利部国家安全部国家安全部   

农业部农业部司法部司法部   

商务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   

文化部文化部建设部(裁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建)   

卫生部卫生部交通部(裁撤)交通运输部(新建)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产业部(裁撤)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建)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人事部(裁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新建)   

审计署审计署劳动保障部(裁撤)环境保护部(新建)   

铁道部铁道部国防科工委(裁撤)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行政组织学》作业2:

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

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各种工商企业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组织,如各类银行、企业、保险公司、合作社等。

2、棱柱模式理论

棱柱模式理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

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这一理论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影响社会生活中组织与管理现象的原因,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解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3、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比如组织目标、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组织内部的沟通网络及其过程,以及组织成员的教育背景等。

4、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在这种方式作用下,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

二、简答题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行政长官行使下列职权: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

(4)决定政府决策,发布行政命令。

(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

(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

(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二、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始于实地的社会调查。

所谓双因素,就是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越来越重要。

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论述题

一、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

(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

(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

(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

(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二、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收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要做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有:

①党政分开;

②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③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④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2)决策程序法制化。

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

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

①调查程序;

②方案设计程序;

③可行性论证程序;

④社会交流程序;

⑤决策合法化程序。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监控作用:

①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②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要保护他们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1)下行沟通:

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优点:

①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②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

③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缺点:

①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长期使用下行沟通,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

③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上行沟通:

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优点:

①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②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缺点:

①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

②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上行沟通还有以下缺点:

③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

④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

⑤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⑥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

(3)平行沟通:

又称横向沟通。

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优点:

①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②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

③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缺点: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进行的?

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

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

这是上行沟通。

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

这是平行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

这是下行沟通。

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行政组织学》作业4:

名词解释

一、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二、主文化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

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三、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

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四、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

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简答题

一、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1)独权。

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

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

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①命令式。

最高权力者宣布变革决定,由下级人员执行。

②取代式。

更换组织中不称职的重要职位者,以他人代之。

③结构变革。

改变组织的设计与技术等结构的关系,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2)分权。

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

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①团体决策变革方式。

上司拟定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定选取一种变革方案。

②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变革方案由团体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授权。

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

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

①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

上司只对讨论作指导,而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团体。

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由他们自己决定适当的变革方案。

②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工作的绩效。

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

根据他本人的研究,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二、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

(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

(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

(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论述题

一、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

主要策略包括:

(1)谈判。

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

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

(2)设置超级目标。

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

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

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4)结构调整。

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

另一种方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二、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①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