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2503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docx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8文言文阅读1

专题提升练(八) 文言文阅读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

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

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

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

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

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

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

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

“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

”所司多议行。

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

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

“惩往正以监来。

今极贪则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

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

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

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

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

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

”疏上,一时称快。

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

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

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 [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

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引疾去”的主语应是传主“张玮”,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再比较B、D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

故排除B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B [“其副职为主事”错误,户部尚书的副职称户部侍郎。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玮勤勉好学。

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

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赋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

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

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C [“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等一概舍弃屏退”有误,原文中的“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是说办公官署所提供的帷帐、用具、车马食物等比其他省份的好。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5分)

译文: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

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5分)

译文:

                                    

                                    

答案:

(1)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

(得分点:

“孤”“轻”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子大意2分)

(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

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

(得分点:

“假借”“委曲”“孝弟”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

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

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

张玮的学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

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

过了七年,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

(张玮)被调任兵部职方,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佥事。

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宫室陈设和宴会上用的帷帐、用具及车马食物的供应盖过其他地区,象牙、犀角、玛瑙,名贵花木、珍珠宝贝,堆砌众多,光彩耀眼,张玮全都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隐退辞职。

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

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用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

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部说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

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病辞职离去。

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

这一年,四方大旱,张玮认为军用粮料值得忧虑,上奏请求:

“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合输送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折色,并且全部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

”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行。

(张玮)升任南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

当时刘宗周、金光辰一同总管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

“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以后的借鉴。

现今最大的贪官是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最大的清官是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

成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闲居时听说成勇被逮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止。

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

(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

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

我离开南中,百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施惠于我们南人。

虽然以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应当召回来劝勉诸御史。

”奏疏呈上,一时之间众人称快。

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

张玮不久因为生病辞官回家,没过多久去世。

福王时,追赠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

二、(2019·河南豫北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

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

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

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

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

抗疏极谏。

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

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

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

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

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

驾幸宣府,驰疏谏。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

录功,荫一子,辞不受。

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

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

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

先是,“大礼”议起。

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请法古之名。

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

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

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皆曰:

“必得俞旨乃敢退。

”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起。

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

旋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

孟春屡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请。

久之,卒于家。

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

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节选自《明史·何孟春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C.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D.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 [解答此类断句题,需先比对各选项,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正误。

对比题目中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

第一处,“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根据句意来看,“宪宗朝”是时间状语,“百官”应是“哭文华门”的主语,故“宪宗朝”与“百官”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第二处,“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宪宗从之”的意思是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葬礼宪宗从之”讲不通,据此可排除D项。

]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疏,中国古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章、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B.皇考,古代对已亡父祖的通称,也指对亡父的尊称,宋徽宗时开始禁止民间使用皇考的说法。

C.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旨即圣旨,是皇帝针对大臣奏事而下达的指示。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屯田、土木、工程、水利、漕运等事务。

D [“漕运”由户部掌管。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孟春恪守礼法。

“大礼”的讨论兴起,他请求皇帝效法古礼的名称,之后皇帝为亲生父母加封尊号,他多次上奏章请求遵从初诏。

B.何孟春为政有能。

他管理陕西马政,各种规章制度全都得到了实施;他巡抚云南时,平定了十八寨的反叛蛮人,朝廷记录他的功劳。

C.何孟春直言敢谏。

皇帝下诏令要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但此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何孟春因此上疏极力劝阻。

D.何孟春忠心为国。

清宁宫遇灾,他上疏向世宗陈述八件事;苏、松等地旱灾和水灾相继出现,他又向世宗上奏了八条意见。

D [“清宁宫遇灾”不是世宗在位时发生的事。

文中有“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语句,而“清宁宫灾”在此句之前,据此可推断。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

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

(5分)

译文:

                                    

                                    

(2)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

(5分)

译文:

                                    

                                    

答案:

(1)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

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

(得分点:

“厘正”“果行”“威”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

(得分点:

“逞”“姑”“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

少年时代在李东阳门下求学,学问广博。

考中弘治六年进士,授任兵部主事。

言官庞泮等入狱,孟春上疏营救他们。

皇帝诏令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使九千名士卒,合计花费一百多万。

孟春上疏直言,极力进谏。

清宁宫遇灾,他上疏陈述八件事,奏疏有一万多字。

晋升为员外郎、郎中,出京管理陕西马政,结果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实施。

回京后,呈上整治弊端的五件事,并且弹劾巡抚不称职。

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

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

圣驾临幸宣府,他急速上疏劝谏。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云南。

征讨平定了十八寨反叛的蛮人阿勿、阿寺等。

记录他的功劳,封赏他的一个儿子,他推辞不接受。

世宗即位,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半路上被召任吏部右侍郎。

恰逢苏、松各府旱涝相继,而长江、淮北河水泛滥,淹没田地房屋人畜不计其数。

孟春效仿汉朝的魏相分条上奏八件事,皇帝嘉许采纳了。

在此之前,“大礼”的讨论兴起。

何孟春在云南听到此事,上疏请求效法古礼的名称。

等孟春到吏部任职,皇帝则已经尊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而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孟春三次上疏请求遵从最初的诏书,皇帝都不醒悟。

当时詹事、翰林、给事中、御史及六部各司、大理、行人众臣各自上疏争论,一并留在宫中不下发,群臣情绪更加不安。

正逢早朝刚刚结束,孟春在众臣中首先陈述意见说:

“宪宗皇帝在位时,百官在文华门哭,争论慈懿皇太后下葬的礼节,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是本朝的旧事。

”于是都跪伏在左顺门。

皇帝命司礼宦官告谕他们退下,群臣都说:

“一定要得到表示同意的圣旨才敢退下。

”从早上到中午,共两次传达谕旨,仍然跪伏不肯起来。

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

不久出京任南京工部左侍郎。

孟春屡次上疏称病辞官,到六年春才获得批准。

很久以后,死在家中。

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简。

何孟春居住的地方有一眼泉,以燕子去来之时丰盈干涸而得名,于是称他为燕泉先生。

三、(2019·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

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

“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

”孝宗称善。

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

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

“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

”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寨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

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

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

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

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

从之。

除兵部侍郎。

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

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

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栗遂论:

“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

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

”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

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

“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

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

”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

奉祠以卒,谥简肃。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A [根据选项,“栗亲书奏状缴还”为一句。

“并辨其事上大怒”中,从“辨”分析,宾语是“事”;从“怒”分析,主语是“上”,由此可以知道,此处应为“并辨其事/上大怒”,排除B、D两项。

“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中,“既而”表时间状语,前面要停顿;“追究”是动词谓语,后面没有宾语,“追究”后要停顿;“白”是谓语,主语是“事”,“贷”为动词,不能作“事白”的宾语,排除C项。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拔、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行事所作的褒性评价。

B [“改”的意思是“另行、改任”,但官职未必就是提升,也有可能是降低;“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

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揽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

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廷,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

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

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D [“秉公行事”错误,原文有“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这说明林栗并非“秉公行事”。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5分)

译文:

                                    

                                    

(2)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

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5分)

译文:

                                    

                                    

答案:

(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

(得分点:

“报复”“境”“震”各1分,句意2分)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

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

(得分点:

“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林栗字黄中,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

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林栗说:

“不让大臣掌权,那么王侯、贵戚就得到而控制权力了。

”孝宗大为称赞。

改任夔州知州,夔州有个属郡叫施州,施州有个叫谭汝翼的人,与思州知州田汝弼关系不和,等到田汝弼去世,谭汝翼带领二千人趁丧攻伐。

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

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

“谭氏是夔州的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

”谭汝翼调集家丁及在八寨服役的义军,在沱河桥列阵与官军作战,被打败后,谭汝翼逃走,俘虏他的党徒四十三人,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

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把潭汝翼交给执法官吏处理,省里的文书下达夔州。

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里的文书),并为这件事辩白。

皇帝大怒。

不久林栗因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职罢官归家。

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

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有清高耿直的名声。

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

皇帝在便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朱熹以江西提刑之职被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还没有上任。

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

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

林栗于是上奏:

“朱熹本来不懂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虚浮夸诞的宗主,说这是道学,妄自尊大。

希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

”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的强横,不敢进一步争论。

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争辩这件事说:

“考察林栗的言论,始末对照验证,没有一处属实。

其中‘说这是道学’一语,最不属实。

”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

后来任宫观使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