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744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综合 234 1模拟题.docx

中医综合2341模拟题

中医综合-234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20,分数:

120.00)

1.治疗咽喉红肿疼痛,宜选用

(分数:

6.00)

A.党参

B.太子参

C.人参

D.甘草√

[考点]甘草的主治证

[解析]甘草能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疡、咽喉红肿疼痛。

2.桑螵蛸和海螵蛸的共同功效为

(分数:

6.00)

A.固表止汗

B.益脾止泻

C.固精止遗√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考点]桑螵蛸和海螵蛸的共同功效

[解析]桑螵蛸的功效为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的功效为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二者共同之处在于可固精止遗。

3.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分数:

6.00)

A.张介宾《景岳全书》

B.汪昂《医方集解》

C.王焘《外台秘要》

D.程钟龄《医学心悟》√

[考点]“八法”的出处

[解析]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在《医学心悟》提出“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一般认为是“八法”的最早出处。

关于八法,主要考点有出处(著作)、作者、八法的具体内容。

深一层的内容有具体方剂比如真武汤属于何法。

另外,八法和十剂容易混淆,要重点鉴别。

4.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汤证的病机

(分数:

6.00)

A.风寒外来

B.卫郁营涩√

C.肺气失宣

D.卫强营弱

[考点]麻黄汤证的病机

[解析]麻黄汤由风寒伤人肌表,肺气失宣,卫阳郁闭,正邪相争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

肺主气,合皮毛,皮毛闭塞,肺气不宣故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注意与桂枝汤的鉴别。

5.大承气汤与大黄牡丹汤二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

6.00)

A.大黄、厚朴

B.大黄、芒硝√

C.大黄、桃仁

大黄、枳实D.

[考点]大承气汤与大黄牡丹汤二方的鉴别

[解析]大承气汤的组成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是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泻肠中湿热淤结之毒,与大承气汤用大黄泻下热结的作用不同;冬瓜仁既能排脓消痈,又能清肠中湿热。

6.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

(分数:

6.00)

A.疏风清热,泄热散结

B.辛凉宣肺,宣肺止咳

C.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D.和解少阳,内泻结热

[考点]防风通圣散的功用

[解析]防风通圣散是表里双解之剂,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其功用是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在表有风热之证,在里是肠胃郁热。

吴岜《医方考》中分析比较中肯:

“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

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

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湿之游火。

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

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7.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选方

(分数:

6.00)

A.防风通圣散√

B.小承气汤

C.大承气汤

D.大柴胡汤

[考点]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候

[解析]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症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

本方的症候繁多,但发病机制及配伍思路清晰,应细心体会。

8.吴茱萸汤的主治证候中不会出现

(分数:

6.00)

A.胁肋胀痛√

B.呕吐涎沫

C.头痛

D.吞酸嘈杂

[考点]吴茱萸汤的主治证候

[解析]吴茱萸汤主治虚寒呕吐,症见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本方的主治证候一直是各类考试的考查重点,本方在伤寒论中可以治疗多经病变,但总寒证为要旨。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了解本方的源流,结合伤寒论条文,本方的主治证候一目了然。

9.归脾汤中运用宁心安神的药物有

(分数:

6.00)

A.茯神、酸枣仁、远志、龙眼肉√

B.茯神、酸枣仁、远志、山萸肉

C.白茯苓、天门冬、远志、龙眼肉

D.白茯苓、酸枣仁、合欢皮、山萸肉

归脾汤的组成及配伍意义]考点[

[解析]归脾汤的组成是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其中茯神、酸枣仁、远志、龙眼肉宁心安神。

宁心安神是归脾汤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与专事安神的天王补心丹比较,茯苓、酸枣仁、远志为二方所共有,龙眼肉为本方所独有。

二方均可用治心悸、失眠。

但前者所治是由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用治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其用药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辅以甘寒滋润以清虚火。

后者所治则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引起,以心悸怔忡,健忘不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为特点。

其用药是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

10.关于四物汤的组成,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分数:

6.00)

A.四物汤为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B.四物汤为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生姜而成

C.四物汤为胶艾汤去阿胶、艾叶、大枣而成

D.四物汤为胶艾汤去阿胶、艾叶、人参而成

[考点]四物汤与胶艾汤的关系

[解析]本方原治外伤瘀血作痛,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

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考其来源应该是《金匮》芎归胶艾汤中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对本方的方理分析,《医方考》比较透彻:

“气、血,人身之二仪也。

天地之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与天地相似,故阴血难成而易亏。

是方也,当归、芍药、地黄味厚者也,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气清,为阴中之阳,故能行血中之气……。

若上下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则四物禁勿与之。

所以然者,四物皆阴,阴者天地闭塞之令,非所以生万物者也,故日禁勿与之。

”此论也为补气养血之法做了铺垫,因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之理。

11.四神丸的功用是

(分数:

6.00)

A.温补脾肾,缩尿止遗

B.温中涩肠,渗湿止泻

C.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D.温中涩肠,益气固脱

[考点]四神丸的功用

[解析]四神丸主治肾泄。

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功用。

四神丸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

二神丸用肉豆蔻、补骨脂组成,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用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专治“肾泄”。

今两方相合,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

关于其制方原理,汪昂分析:

“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也。

12.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是何方的辨证要点

(分数:

6.00)

A.朱砂安神丸

B.苓甘五味姜辛汤

C.甘麦大枣汤√

D.酸枣仁汤

[考点]甘麦大枣汤的辨证要点

[解析]甘麦大枣汤为治脏躁的常用方剂。

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为证治要点。

脏躁一病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

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

本方来自《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13.患儿,女,3岁。

高热神昏,痉厥抽搐,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

治宜选用

(分数:

6.00)

A.苏合香丸

B.紫雪√

C.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D.

[考点]紫雪的主治证候

[解析]紫雪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斑疹吐衄,口渴引饮,唇焦齿燥,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或弦数,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应该与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鉴别,本方的特点是长于清热止痉。

1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候

(分数:

6.00)

A.咽中如有物阻

B.胸膈满闷

C.恶心呕吐

D.脉细数√

[考点]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候

[解析]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

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对于本方,《医宗金鉴》评论:

“……梅核气,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此证男人亦有,不独妇人也。

15.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功用的方剂是

(分数:

6.00)

A.四磨汤

B.半夏厚朴汤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贝母瓜蒌散

[考点]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功用

[解析]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其功用是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本方所治胸痹系由胸阳不振,痰阻气滞所致。

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胸中阳气不振,津液不得输布,凝聚为痰,痰阻气机,故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痰浊内阻,肺失宣降,而见喘促,短气,咳唾等。

16.患者,男,36岁。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数,治疗应选用

(分数:

6.00)

A.小蓟饮子

B.咳血方

C.四生丸√

D.槐花散

[考点]四生丸的主治证候

[解析]四生丸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

症见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本方因四药生用而得名,生用四药取其性凉之意。

本方证由火热迫血妄行,血分有热,损伤脉络,血不循经,外溢而致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咽干口燥,舌红,脉弦数皆为血热兼阴伤之象。

治当清热凉血止血。

17.患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法是

(分数:

6.00)

A.益气固表

B.滋阴解表√

C.辛凉解表

D.清暑祛湿解表

[考点]感冒的辨证论治

[解析]由于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故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解表。

18.患者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曳锯,咯痰黏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者,治宜选用

(分数:

6.00)

A.苏子降气汤

B.三子养亲汤√

射干麻黄汤C.

D.七味都气丸

[考点]哮证的辨证论治

[解析]患者哮证发作以痰气壅实为主,且寒与热俱不显著,治以三子养亲汤涤痰利窍,降气平喘。

19.患者面浮,下肢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治宜

(分数:

6.00)

A.苏子降气汤

B.小青龙汤

C.真武汤合五苓散√

D.苓桂术甘汤

[考点]肺胀的辨证论治

[解析]肺脾肾阳气衰微,气不化水,水邪泛滥则面浮,肢体尽肿;水饮上凌心肺故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脾阳虚衰,健运失常则脘痞纳少;寒水内盛,故怕冷、尿少;阳虚血瘀则面唇青紫、舌质黯;脉沉细,舌胖,苔白滑为阳虚水停之征。

此为阳虚水泛之肺胀,治以真武汤合五苓散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痨的证候特征

(分数:

6.00)

A.咳嗽

B.潮热

C.咳痰√

D.咳血

[考点]肺痨的临床表现

[解析]肺痨主要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咳痰不属于肺痨的临床特征。

二、B型题(总题数:

5,分数:

60.00)

?

A.丹参饮

?

B.失笑散

?

C.生化汤

?

D.良附丸

(分数:

12.00)

(1).治疗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宜选用(分数:

6.00)

A.√

B.

C.

D.

(2).治疗瘀血内停之心腹刺痛,宜选用(分数:

6.00)

A.

B.√

C.

D.

[考点]丹参饮的主治证候失笑散的主治证候

[解析]丹参饮的功用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

失笑散的功用是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两方用药简单,都为活血化瘀之剂,容易混淆。

前方来自《时方歌括》,原书说:

“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

说明该方药性稍偏于寒,故尤宜于心胃痛而偏瘀偏热者。

后方主治诸痛都由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宜活血祛瘀止痛为治。

?

A.细辛、川芎、白芷、薄荷

?

黄芩、川芎、玄胡、薄荷B.

?

C.细辛、川芎、白芷、生地

?

D.细辛、川芎、玄胡、薄荷

(分数:

12.00)

(1).川芎茶调散中含(分数:

6.00)

A.√

B.

C.

D.

(2).九味羌活汤中含(分数:

6.00)

A.

B.

C.√

D.

[考点]川芎茶调散与九味羌活汤的组成比较

[解析]川芎茶调散含细辛、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羌活、甘草、防风,几乎均为解表祛风之剂,联合使用体现其祛风之力较强。

九味羌活汤含细辛、川芎、白芷、防风、苍术、甘草,祛风为主,兼用生地(黄芩)清内热。

上述两方在祛风止痛方面具有一致性,故宜鉴别。

还可以鉴别的方剂有大秦艽汤、消风散等。

?

A.疏风清肺化痰

?

B.益气养阴化痰

?

C.清热解毒排脓

?

D.清肺化瘀清痈

(分数:

12.00)

(1).肺痈成痈期的治法是(分数:

6.00)

A.

B.

C.

D.√

(2).肺痈初期的治法是(分数:

6.00)

A.√

B.

C.

D.

[考点]肺痈的治疗

[解析]肺痈当分期治疗,初期治宜疏风清肺化痰,成痈期治宜清肺化瘀消痈。

?

A.肺卫不固

?

B.营卫不和

?

C.阴虚火旺

?

D.阳气不足

(分数:

12.00)

(1).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属(分数:

6.00)

A.

B.

C.√

D.

)6.00患者汗出恶风,时寒时热,左侧半身出汗,口不渴,脉缓,辨证属(分数:

(2).

A.

B.√

C.

D.

[考点]汗证的辨证

[解析]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逼津液外泄,故见盗汗;虚热内蒸故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阴虚有热而津液不足,故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因营卫不和,腠理不密,故致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脉缓,苔薄白,为营卫不和之象。

?

A.小蓟饮子

?

B.龙胆泻肝汤

?

C.导赤散

?

D.知柏地黄丸

(分数:

12.00)

(1).患者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主方宜选(分数:

6.00)

A.

B.

C.

D.√

(2).患者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主方宜选(分数:

6.00)

A.√

B.

C.

D.

[考点]血证的辨证论治

[解析]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故小便短赤带血;肾阴亏乏,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虚失养故腰膝酸软,神疲;虚火上炎故颧红,潮热;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此为肾虚火旺之尿血,治以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热邪盛于下焦,故小便黄赤灼热;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尿血鲜红;热扰心神则心烦,夜寐不安;火热上炎,故面赤、口疮;热伤津液则口渴;舌红,脉数属热证之象。

此为下焦热盛之尿血,治以小蓟饮子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三、X型题(总题数:

15,分数:

120.00)

21.济川煎中肉苁蓉的作用是

(分数:

8.00)

A.强腰健肾

B.温补肾阳√

C.润肠通便√

D.补血温阳

[考点]肉苁蓉在济川煎中的作用

[解析]济川煎主治肾虚便秘。

肉苁蓉为君,用以温补肾阳并能润肠通便。

一般认为下法与温补不可同施,但病因为虚,温润之品也是可以的。

22.大柴胡汤的组成是由以下哪些化裁而来

(分数:

8.00)

A.小柴胡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小承气汤√

大柴胡汤的组成]考点[

[解析]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为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也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23.清骨散的主治证候是

(分数:

8.00)

A.骨蒸潮热,日久不退√

B.形体消瘦,唇红颧赤√

C.困倦盗汗,口渴心烦√

D.舌红少苔,脉细数√

[考点]清骨散的主治证候

[解析]清骨散主治虚劳发热。

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本方立意有三,一为内清骨蒸之热;二为透伏热使从外解;三是滋肾填阴,以治阴虚之本。

故可从其立意记忆其证候。

24.参苓白术散的适应证包括

(分数:

8.00)

A.脾胃气阴两虚的消渴√

B.肺脾两虚的短气痰嗽√

C.脾虚夹湿的便溏腹泻√

D.脾虚湿浊下注的带下√

[考点]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候

[解析]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本方证是典型的脾虚湿甚之证,湿甚体现在腹泻上。

对于其机理和配伍,《医方考》指出: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

脾胃者,土也。

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

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赢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

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

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草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25.可用于阴血不足,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的方剂是

(分数:

8.00)

A.酸枣仁汤√

B.归脾汤

C.天王补心丹√

D.复脉汤

[考点]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比较

[解析]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治阴血不足,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组方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

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阴亏血少,心火上扰,心烦失眠,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26.组成中含有川楝子的方剂是

(分数:

8.00)

A.一贯煎√

B.天台乌药散√

C.金铃子散√

D.橘核丸√

[考点]川楝子在疏肝组方中的应用

[解析]备选四方均有疏肝止痛之功,都配伍了川楝子。

其鉴别之处应该明了:

一贯煎配伍川楝子,是在滋养肝肾阴血药中,佐川楝子以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

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和巴豆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巴豆使川楝子苦寒之性缓而疏肝止痛的作用仍然存在,是取其性,川楝子使巴豆辛热散寒破结的性存而泻下的弊病又得到克服,是取其用,这一配法比较特殊。

橘核丸中川楝子入肝经走气分,行气止痛。

金玲子散中川楝子行气疏肝,清泄肝火。

27.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中的作用是

(分数:

8.00)

A.通行血脉√

B.助桃仁活血行瘀√

C.防寒凉之品凝血之弊

D.温经止痛√

[考点]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

[解析]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行瘀,配于寒凉破泄方中,防寒凉凝血之弊。

《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瘀热互结于下焦,故少腹急结;热在血分而不在气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便自利;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瘀热上扰心神,故心神不宁,甚则谵语,如狂。

此时治当破血下瘀,并除血分之热。

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

如对跌打损伤,瘀血留滞,疼痛不能转侧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以活血祛瘀止痛;火旺而血瘀于上,头痛头胀,目赤面红,吐衄者,可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以清热凉血;如用于月经不调及经闭属实证者,可加当归、红花以活血调经;兼有气滞者,可加香附、乌药、青皮、木香以行气止痛。

28.桂枝在苓桂朮甘汤中的作用有

(分数:

8.00)

A.温助肾阳√

B.温经通脉

C.温阳化气√

D.平冲降逆√

[考点]桂枝在苓桂朮甘汤中的配伍

[解析]苓桂朮甘汤中的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还能平冲降逆。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桂枝是使得整个方剂保持温热之性的重要元素。

29.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

8.00)

A.当归

B.沉香

C.乌药√

D.小茴香√

[考点]理气剂

[解析]天台乌药散组成包括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暖肝煎的组成包括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30.地黄饮子可用于治疗

(分数:

8.00)

A.舌强不能音√

B.足废不能用√

C.口干不能饮√

D.足冷面赤,脉沉细数√

[考点]补益剂

[解析]地黄饮子主治: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表现为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31.《医学心悟》指出咳嗽的病因有

(分数:

8.00)

A.风寒暑湿√

B.情志√

C.劳欲√

D.饮食炙煿√

咳嗽病因]考点[

[解析]《医学心悟》指出: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32.内伤咳嗽的病理,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分数:

8.00)

A..肺√

B..肝√

C..脾√

D..肾√

[考点]咳嗽的病因病机

[解析]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肺脏自病,脾失健运,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肾虚均可致肺气上逆而咳嗽。

33.痰浊壅塞之胸痹的主症是

(分数:

8.00)

A.心痛如绞

B.胸闷如窒√

C.体胖痰多√

D.肢体沉重√

[考点]胸痹的临床表现

[解析]痰浊壅盛之胸痹的症状为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