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2762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

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

近五年全国卷开放探究题考查统计

年份

设问角度

主干考查

命题立意

试题类型

2019

I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任意一点或整体),

得出结论。

古代、近代中国

的政治、思想文

从钱穆《国史大纲》序言考查民族历史的自信力

提取观点

评析型

U卷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19—20世纪世

界的政治、经济、文化

探究人类自然

和社会演变的

历史

观点评述

说明型

川卷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近现代中国社

会政治、经济、

思想的变化

从近代中国译著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取信息

说明型

2018

I卷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4、15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以文学艺术作品为载体考查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现象的认识

提取信息

说明型

U卷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

洋务运动与近

从近现代中国

提取信息

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现代中国企业

的发展

企业发展考查

近代化的发展

说明型

2017

I卷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14世纪一17世

纪中外历史现

象反映的特征

从中外历史的交融与碰撞中理解社会转型的差异

提取信息

说明型

U卷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世界近现代科

技成就及运用

从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及生活的影响,认识创新的作用

提取信息

说明型

川卷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近代中国的民

主革命与思想

解放的潮流

从思想与政治关系角度考查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提取信息

说明型

2016

I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启蒙运动与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角度理解改革的作用

提取信息

说明型

U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

古代中外经济

从古代中外经

提取观点

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文化交流

济文化交流隐

性考查“一带

一路”倡议

论证型

川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近代中国通商

口岸的开辟

从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理解当前对外开放的扩大

提取信息

说明型

2015

I卷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工业革命与现

代信息技术

认识科技进步

与社会生产力

的关系

提取观点

论证型

U卷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节假日的变

化考查改革开

放的成就

提取信息

说明型

题型一提取观点论证型

爵型特点基

提取观点论证型试题设问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

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论证,如2011年第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二是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如2012年第41题“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三是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如2015年全国I卷第41题“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公式探究”等。

这三种方式试题均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即阐释论证题目材料中呈现出或蕴含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

这类题目材料或设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需要考生作出判断,然后进行阐释、评述、论证。

【真题典例】(2019全国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

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

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駕題思路

本题属于观点开放式题目,提取材料观点,赞成、质疑、或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观点明确,并且史论结合。

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赞成”“反对或质疑”“赞成兼反对”“另立观点”进行评述说明,解题步骤可以

概括为“观点判断+评析(说明、论证)+总论”的三分法结构。

第一步:

提取材料观点,首先据材料提取观点,对观点表明你的态度。

包括

多种观点,如“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等。

如观点一: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观点二: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观点三: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第二步:

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时代背景评述说明材料的观点和论证判断。

迁移中国古代历史、近代相关历史知识论证说明。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

第三步:

总结重申材料的观点和得出结论。

从辩证唯物史观角度回扣,运用史观分析法是答这类题目的“点睛之笔”,将会使考生的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和丰满,总结争取能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

答案示例一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

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示例二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

结论:

总之,对中华文明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示例三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论证: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锁国,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

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解题模板】提取观点论证型

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论点明确,切忌模糊,表述成文时,紧紧抓住以下五要素:

1提取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

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

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判断表明观点。

一般分五种情况:

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正误两方面均有合理成分。

3揭示真相:

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精选史实:

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5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

上升到理论层次。

1.(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

具体

科学

天文

数学

医学

博物学、农学(含本草学)

地理

制图

化学

和炼

丹术

物理

工程水禾1」、冶金等

人数

56

36

62

35

33

6

12

45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

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

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

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论证题,首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从表格中中国古代科学家在科学技术成就及其特点方面提炼观点,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构成特点的观点,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注意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观点:

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工程水力及农学的研究。

(3分,言之成理即可)论述:

中国古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工程的重视。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观点:

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

(3分,言之成理即可)论述:

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

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

(9分,言之成理即可)

2.(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一面

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

由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曾是中国革命派的特点和优点。

然而这种优点又伴随着相应的弱点:

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受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这片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优点和缺点,两者都反映了三十年新陈代谢的历史结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新陈代谢”的观点。

(要求:

围绕

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观点评述类小论文题。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用明确的语句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其次,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

内因、外因。

思路三: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

论述时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答案观点一:

由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优点。

中国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这符合中国的实际;这是中国人民在革命道路中的正确选择;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点二:

由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也伴随着相应的弱点。

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薄弱;在进行革命战争时忽视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一时难以改变;战争频繁,缺乏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商品贸易发展艰难。

致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中国依然贫穷落后,千疮百孔。

观点三:

由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既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但其也存在缺陷。

(结合上面两种观点作答。

3.(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埃德蒙•柏克(EdmundBurke,

1729.1.12—1797.7.9)认为,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的革命者,他们都抛弃了传统,认为这不过是一堆破旧的废物,因此,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传统的基础下埋设一个即将爆炸的地雷。

在一次巨大的爆炸中,所有人类获致的东西,所有的先例,所有的宪章,所有的议会法令,都会化为灰烬。

他们有“人权”,反对者肯定是瞎眼的;他们不承认调和与妥协,任何与他们的全面要求有所保留的事物,对他们而言都是丑恶与非正义的。

结果只能是摧毁一切,他们的人权没有留下政府来保证其行政持续性的安全、正义和仁慈。

——据陈晓律《对民主的历史思索》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涉及的一个观点,指出它所对应的世界近代某重大历史事件,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

(要求:

史论结合,对历史事件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解答时首先从材料提取观点,如据材料“结果只能是摧毁一切,他们的人权没有留下政府来保证其行政持续性的安全、正义和仁慈”得出调和与妥协有利于社会持续性的安全、正义和仁慈观点。

其次,反映的事件可以选用英国的“光荣革命”,可以从“光荣革命”对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观点:

调和与妥协有利于社会持续性的安全、正义和仁慈。

(1分)

事件:

“光荣革命”。

(1分)概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1分)

评价:

①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②以不流血方式完成,保持了英国政局和社会的稳定;③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9分)

4.(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能赶上西洋人吗?

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

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

(要求:

观点

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解析该小问须完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学习西方以期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化历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示例一观点: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2分)

阐释: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中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

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分)

示例二观点: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分)

阐释: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

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②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③文化——新文化运动。

(10分)

示例三观点:

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

(2分)

阐释:

①洋务运动一一师夷长技;②戊戌变法一一君主立宪;③义和团运动一一反帝爱国(扶清灭洋);④辛亥革命——民主共和;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

(10分)

题型二提取信息说明型

題型特点H

这类试题共同特点是图文材料蕴含着信息和观点,但是命题者并未明确给出信息和观点,需要考生自己阅读材料,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或观点,进而考生根据提炼的信息、观点、历史现象或对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启示等,进行分析、阐述、说明、论证等。

这类题目成为高考开放探究性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第一种模式是“提炼信息说明类”:

要求考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一个或

者两个信息予以说明。

如2016全国川卷第41题对近代中国有关自开商埠信息观点的分析说明等。

(2)第二种模式是“提炼信息观点论述型”:

要求考生从所给图文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予以论述。

如2015年全国U卷第41题对现代中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及成因的考查、2016年全国U卷第41题对唐代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的观点论述考查等。

(3)第三种模式是“自拟主题论证型”:

要求考生在深刻解读材料信息和题

目情境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得出理性认识,提炼出深刻的“观点”或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论题”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刻的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感悟,要求考生自我构建,创新力度非常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如2016年全国I卷第41题对近代启蒙思想理论与实践的考查、2017年全国I卷第42题对14、15世纪至17世纪中西社会发展趋势论题的考查、2017年全国U卷第42题对古今中外钟表演变历史趋势论题的考查、2017年全国川卷第41题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趋势论题的考查等。

(4)第四种模式是“提炼历史现象或启示、看法、认识等评价(阐释)说明型”:

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现象或从中获取的启示、看法予以分析评价或阐释说

明论证。

如2018年全国I卷第42题有关近代早期西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的考查、2018年全国U卷第42题对洋务企业发展蕴含现代化的启示说明、2018

年全国川卷第42题有关东汉史学记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考查等。

【真题典例】(2019全国川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

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

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

据,表述清晰。

解起思路

第一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开放性信息提取说明型试题,解题的题眼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反映的社会存在的现实。

第二步:

审设问,拟定论题。

紧扣题眼“《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审设问: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依据设问及材料信息,从“是什么”角度,拟定论题,如可从美国南北战争入手,也可从三个年份《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入手,提取一个论题,如:

从美国角度,可从人权、种族问题提取论题;从中国角度,可从维护主权独立、爱国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提取论题。

第三步:

“怎么样”。

首先要紧扣一个论题,然后围绕论题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论述要有史实依据,逻辑严谨;注意论题与论点的统一,注意作答要史论结合。

答宪示例一论题:

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论述: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孔孟思想内容。

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作者(中国留

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

1961年中国以阶级

斗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示例二论题:

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