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2965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docx

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

中山市2014年5月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

高考语文

2014-05-191332

中山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竹篙    艾蒿    缟素    犒赏    槁木死灰

B.痉挛    根茎    颈椎    路径    不胫而走

C.譬如    癖好    秕谷    裨将    劈波斩浪

D.狙击    沮丧    龃龉    咀嚼    越俎代庖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B.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是这场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但是现在却要纳税人为他们的过错埋单,这是不公正的。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方宝剑,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B.9月21日12时35分,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在这里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调整,为太空飞行做最后的准备。

C.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D.根据中方要求,世卫组织总部正在开展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目前已进入动物测试,但在最终研究报告出炉之前尚无法对三聚氰胺的毒性进行明确定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a ,一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

“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对曰:

“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王曰:

“有说乎?

”对曰: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

“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子何不受地?

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

“轸可发口言乎?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

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

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

超过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

使……到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7.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9.断句和翻译。

(2014分)

(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

(4分)

孟子曰: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3分)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3分)

                                                                                

                                                                                 

20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春晴怀故园海棠①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②,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释:

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时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内。

②翠纱红映肉:

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1)中间四句写“春晴”向来为人称道。

这四句写了哪些景致?

各具什么特点?

(3分)

                                                                            

                                                                            

(2)诗题是“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人是怎样表达怀想之情的?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论语·述而》)

(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

(4)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山寨文化两面看

解玺璋

 “山寨”是2014年流行的热词之一。

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

由于价格低廉,“山寨”产品诸如“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笔记本”风靡大江南北,它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挣脱了牌照的束缚,通过快速模仿主流品牌的外观或功能,加以创新,最终接近或超越这个品牌,赢得了囊中羞涩的人们的喜爱。

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甚至有人已经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

关于“山寨”文化,一时更是众说纷纭。

仅以文化的角度而言,“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流民草寇,占山为王,在我们的历史中更是层出不穷。

关于这种所谓游民文化,王学泰先生曾有非常精彩的专门论述。

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除了急于发财、出名的社会浮躁之气,以“无厘头戏仿”为其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渐成流行趋势之外,不能说没有这种深层的社会历史心理的支持。

但是,就像所有的历史遗产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毫不奇怪,“山寨”精神也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中固然有“三国气”、“水浒气”对于权威、秩序、体制、制度的冲撞,却也有蕴含其中的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仅仅责怪“草根”社会的“游民”情结是不够的,也是不公正的。

它或许不够现代,不够文明,却是这些无权无势之人必然要选择的方式。

实际上,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从来都不是绝对公平、公正的。

少数人支配和决定着多数人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绝非司空见惯。

在这种权利结构(比如雅和俗)中,雅文化总是高高在上的,俗文化却被贬得很低。

雅文化的趣味总是好的,而俗文化的趣味总是糟的,雅文化面对俗文化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社会心理优势。

这种状况由来已久。

所以,“山寨”文化一定隐含着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即民间文化、市井文化、草根文化对宫廷文化(又称贵族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又称山林文化,与山寨仅一字之差,可见大有深意)的反叛和挑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寨春晚,它的出现,集中表达了社会大众的一个心愿,他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

他们也想要参与到文化生产的进程中去,以体现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特性。

他们不是没有创造或创新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长久以来被压抑和漠视了。

在我们的文化生产体制中,这种自发的、从草根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始终处于边缘的、弱势的地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现在他们觉醒了,觉悟了,既然不能登别人之堂,入别人之室,那么,他们就要为自己搭一座“山寨”,造一座厅堂,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而网络视频的出现,也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不过,作为主流文化,不能把它看作是势不两立的,而应该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多年前曾经向广大的文化工发出过热情的呼吁,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众文化这些年不是很繁荣吗?

诚然,这种十分繁荣的大众文化,其实是被限制和规范在商业和市场的生产体制之内的,它所体现的并非“大众”的意志,而只是资本的意志。

所以,它完全不同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山寨”或草根的文化。

有时,“山寨”文化也曾戏仿商业流行文化,但那只是表达了对于资本的不满和抗议罢了。

当然,“山寨”正在迅速演化为一个泛文化概念,所谓无处不山寨。

它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危险的另一面正在浮现出来,譬如山寨药品的出现,助长了懒惰和侵权,损害了创造力和竞争力,混淆了公众的判断,质量得不到保证,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警觉。

(选自2014年01月12日《浙江日报》,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按正确的选项给分,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于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游民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这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当今山寨文化迅速崛起的深层原因。

B.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人们急于发财、出名的心理更加迫切,整个社会充满浮躁之气。

C.大众文化空前繁荣,以无厘头戏仿为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一味迎合大众心理,渐成流行趋势,加快山寨文化的传播。

D.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为山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和诉求的方便、快捷平台。

E.长期处于边缘的、弱势地位的社会大众文化意识觉醒,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

F.由于社会体制不够完善,普通大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平等、自由、自由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13.下列对于“山寨”春晚的看法,与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不够规范,不够现代,不够气派,却体现了对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反叛和挑战。

B.它的出现代表着社会大众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人们主动参与到文化生产的愿望。

C.它的出现与我们的文化生产体制存在弊端有关,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创造或创新能力终于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释放出来。

D.有哗众取宠之嫌,难登大雅之堂,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并自觉加以抵制。

14.山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请分条陈述。

(4分)

 

 

15.如果你是文化部门的负责人,结合本文内容,针对“山寨”文化的现状,谈谈你对发展“山寨”文化的看法。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但丁的目光  赵丽宏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

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

“但丁在这里住过。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

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五百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我走到小楼门前,门关着,无法进去。

古老的山墙上,有但丁的青铜雕像,诗人眉峰紧锁,目光忧郁而深邃,越过我头顶,凝望着远方。

我想象那小楼中,有窄而陡的楼梯,在黑暗中上升,通向一间书房,书房不会很大,但却能容纳下整个宇宙,诗人的幻想和思索在这里上天入地,寻哲人、会鬼神……写出《神曲》的伟大诗人,竟住在如此普通的寒舍中,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大诗人贫穷,中外古今,大抵如此。

④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

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

他在这里邂逅初恋的姑娘贝特丽丝,也从这里走上被放逐的路。

1302年,但丁37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

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⑤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他说: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

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

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

《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

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

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⑥在但丁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感觉将这位大诗人拒之门外很不得人心,便宣告,只要但丁公开承认错误、宣誓忏悔,就可让他回乡。

然而但丁认为自己没有错,断然拒绝。

1321年,但丁在威尼斯染上疟疾,返回拉韦纳不久便离开人世。

他的遗体被拉韦纳人安葬在市中心圣弗兰切斯科教堂广场上。

也许是为了表达故乡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佛罗伦萨当局委托拉韦纳人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则由佛罗伦萨永久提供。

1829年,佛罗伦萨在圣十字教堂为但丁立了墓碑和雕像,同时把教堂前的广场命名为但丁广场。

这时离但丁辞世已经过了五百多年。

⑦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

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在雨中,远远看去,像一个白衣巨人,孤独地站在微雨迷梦的夜色里。

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

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

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

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⑧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

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选自《读者》2014第7期)

注: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出自李白的《江上吟》,意思是说,屈原的词赋长盛不衰,而楚王的楼台却早已不见,唯有空空如也的山丘。

16.请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17.文中两处写到诗人但丁的目光“忧郁而深邃”,结合全文,指出其中含义。

 (5分)

 

18.引用李白诗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用意何在?

你是否赞同的看法?

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文体类阅读

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

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

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

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

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

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

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

《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

《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

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

余:

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薛:

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

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

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

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

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

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

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

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

余:

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

薛:

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

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

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

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

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

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

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

余:

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

薛:

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

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

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

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

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

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

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

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

19.文中画线句中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请结合上下文说明“句号”一词的含义(4分)

 

20.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

(5分)

 

21.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

请分条概括。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五四”并未远去。

2014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为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高三(8)班举行“迎五四扬青春”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写一段开场白,颂扬“五四精神”,展现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求紧扣主题,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