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3079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docx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题记:

今天分享一篇来自西安一位有名的HR教授的经验感受之谈,当我的同事一章章给我们读出来时,再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时,感慨颇深。

最近又是高考高峰期,希望对刚出社会的朋友,工作失意的朋友有一些帮助,把它分享出来,也是与君共勉吧。

2012/6/07)

 

 

我做人力资源十几年,做咨询培训工作也十年以上了,接触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也看到、听到了许多毕业生求职、工作、奋斗的过程,也不乏职业规划的生动案例,也曾为一些有志青年努力打拼实现梦想而高兴,也会为一些人工作多年后仍然迷惑而惋惜。

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加上与许多资深同行的深入交流,也学习了一些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职业规划专家的观点认识后,我认为,毕业后的五年左右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个人发展乃至人生影响重大。

那么,有没有可能分析总结一下成功人士这五年的共性,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什么,以便改善、提高我们自己,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课题。

我听过一堂课,一位著名的职业规划专家讲,如果人的工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话,那么,这样来规划是最理想的。

第一个十年,要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帮助个人成长最多的工作,这就是好工作;第二个十到十五年,要做有职位、收入较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这就是好工作;第三个十年,做自己最开心、最乐意做、最有兴趣的工作,这就是好工作。

我自己细想想,总结的很有道理,认真想想,这三个阶段还有着密切的关联。

如果在第一个十年,没有磨炼、没有奋斗、没有提高,那么,第二个十年的目标就无法达到,怎么会有好的职位和收入呢?

如果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没有达到,每月收入紧紧巴巴、没有多少剩余,怎么就能放弃当前手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来追求自己第三个阶段的自由呢?

再把第一个十年分成两段,前五年和后五年,前五年是找目标、找方向、多学习、勤思考,不断在跌倒后爬起的过程;后五年是明确目标后矢量积累(沿着既定方向有效的积累)、积攒经验和资历、厚积薄发的过程。

当然,前一个五年依然是后五年的前提和基础。

看到、听到许多刚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在忧虑个人收入、职位,在想车子、房子和未来,这是现实生活中快速发展带来的利弊同行的客观存在。

我理解严酷现实面前的年轻人,同时,我还是要建议更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五年的奋斗上。

毕竟,发愁、发牢骚、发神经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得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

上个月,我看唐峻的一本书,里面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能太计较个人利益和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公司的人,头五年千万不要给公司或领导说能不能给涨点工资、奖金,比这个重要的是这五年你能学到什么、锻炼什么、获得什么……”,后一种人今天不讲,距离我们还遥远,不是我们当下要思考和学习的。

这样的一些话可以与大家分享:

“30岁以前的磨难,可以防止40岁以后的灾难”

“30岁以前太闲,30岁以后就会被嫌”

……等等,诸如此类。

开头就这么多,主要还是要说说,这五年,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的角度,我觉得重要性、严重性和意义都没有解决问题重要。

 

一、信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务虚,但是一个重要问题,我放在前面,因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不了,心态不好,其它的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尽管务虚,也必须交流探讨一下。

毕业前后,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意气风发、眼睛闪耀着追求的光芒,精力十足,浑身发散着打拚天下的劲头。

然后,三两年之后,有些人甚至更短,一年半载,就恐惧了、失望了、退缩了、逃避了,不再相信梦想、不再相信奋斗,各种各样的牢骚来了,沉迷于工作偷点懒、扯点不轻不重的淡、占点小便宜、撒点小慌、和三五知己喝点小酒后再大骂一下“国家政府党”之类,偶尔为之尚可,青年的一腔热血、远大抱负都能理解,但如果长此以往,人生目标淡化、大脑思维迟钝、工作能力退化,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仰,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失去了挑战命运的勇气。

信心比黄金重要!

你对生活都没有信心,谁还能对你有信心?

1、不要担心没有出路,要相信有思路就会有出路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

老话讲: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过,现在也真的是有不少嫌的了,不过,我觉得这恐怕不是母、家的问题,应该属于子、狗的问题罢。

你也不能选择你生存的时代和环境,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这是时下流行的说法。

工作还是考研,做管理还是技术还是销售,出国?

自己创业?

这些想法从离校的那天就一直在我们眼前脑中。

其实这不是某一年毕业生的特点,从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取消统分制度后就一直存在。

去年,我们大学同学建了一个群,近二十年未见面的同学能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一下也挺好。

再利用一下当年“班长”的职务之便,我发现,当初金属材料系的同学们做什么的都有,仍然从事本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最多,但也没有想像的多,大约一半,有做了管理的、做了销售的、出国的、在高校当教授的、自己干的,当然,也有居家什么都不做的。

但也有一个规律,在某个方向坚持下来、不断思考提高的,都多少有所建树,反之,当年资质不差的有那么几位,两年一换、三年一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倒不怎么样。

再说个我身边的例子,我妻子从事财产保险工作也有十六个年头了,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论当时参加工作的条件也很一般,有本科学历的不多,我常常去她们公司,也参加过她们举办的一些活动,十几年来物是人非,同事来来走走,换了许多,包括我妻子在内坚持到现在的,可以说都是公司的中层,收入在西安地区也算不错。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我身边的。

是我刚刚做人力资源时招聘的第一批学生,专业是经济法,多少受了我的影响,做人力资源兼行政管理,个人的能力资质平平,我常常给西安带的学生说,他就如同是《射雕》中的郭靖,表达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都平常的很,来自农村的他性格上还有点自卑,但他有个好处,“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坚持,应该一次两次学会的他五次八次来学习。

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他也获得了满意的职位,年收入也过了六位数。

五到十年的时间,的确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老话讲(没办法,人年纪大了,就爱听老话、爱说老话了),“不怕慢,就怕站”,专家说,“没有比漫无目地的徘徊更令人失望了”,其实无论哪条路,都可以走向成功,比不选择更痛苦的就是你不想走,过了许多年,甚至退休的时候仍然是牢骚和抱怨。

2、不要担心正处于起点,要相信人生都会有拐点

我的领导兼导师在年轻时告诉我,“人生起点都不同,但起点低未必终点低,起点高未必终点高,你的未来和人生不取决于起点,取决于你提升的速度”。

不要说机会从来没有降临在你身上,管理学家也研究过,“每个人一生中有七八次重大的机会”,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使机会擦肩而过。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换点。

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盖茨、乔布斯、奥巴马、马云、李彦宏……,其实都不需要举例,90%成功的人起点并不算高,大家可以看看他们的自传,总有那么一两个关键点被他们抓住。

从知识改变命运到能力改变命运,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以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很流行,是因为掌握知识(简单地用学历衡量)的人比较少,二十年前,大学的入学率才10%,只要你大专、本科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压力不会太大。

现在,就难度大了,也有本科毕业生人数多的缘故,现在大学的入学率已经到60%以上了,单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要求也更高了。

那么,仅仅有学历就不能改变命运了,你得有能力,能力的因素就多了,学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我觉得目前学历因素还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了,你的个人性格素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承挫能力……都会被企业以各种逐步规范的形式考查考核。

在本科学历的基础上,你得具备与应聘岗位相适应的某几种能力的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岗位机会和未来的发展。

好在,衡量某方面能力的测评工具很方便的可以在书店找到,你客观测试一下你的目前状况,你就知道长短和差距,你也就知道了你的努力方向。

3、不要担心自己被定位,要相信自己不能被定型

企业在录用你的初期,理所应当的会给你一个定位,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按照你的学历、专业、个人特长等给你一个岗位,99%的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而且,这个阶段你一定会被要求做许多简单琐碎的事情。

你认为你被定位了吗?

你相信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定型了吗?

说说我们部门前年参加工作的一个学生吧。

西安交大管理专业研究生,条件很好吧,她在上班之初也在做着许多简单而琐碎的工作,不是许多想像的那样有多么光荣而艰巨。

说一件事情,某天我们正在开会,公司某位领导说会后就要去机场,让她帮忙打印一些材料,交给我一个U盘,我出去简单给她交待了一下继续开会。

材料在会后她由我转交公司领导,在飞机上,领导对我讲,今年新来的小王不错,你看,打印的文件整齐有序,在最前面还多加了一个她自己临时编辑的目录,她可能是担心领导在诸多材料中找不到想要的,就按照打印的顺序加了一页纸。

一年后,她调整到一个更重要的岗位工作,我想与这张纸有一定关系。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事情,她都是按照“这张纸的工作标准”来做的。

再说说十年前的一件事情。

在一个大夏天,公司拉来一车矿泉水,按各单位人头每人一箱发给大家。

我们部门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要按照各部门人数将车上的矿泉水分成一堆一堆,让各单位派人领,但一车矿泉水由车上卸下来也是一件耗时的体力活。

正好当时的学生入职报到,还统一在人力资源部集合。

我就与他们一起来做这件事。

部门的一位女士带领女生(人数也少)负责分堆清点和领取,我带领男生分车上和车下两组把水运到指定地点。

大太阳底下做了三个小时,那时我已经是领导了,但我想这样的事情不能分领导员工、不能分新员工老员工,你必须亲力亲为,才能迅速做完。

到了最后一小时,有一大半“聪明”的男生女生以各种各样的借口离开了,也有几位和我坚持到最后的。

那时,我就留心看了一下,心想,用时间来证明这两种人的差距,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哪怕是简单的劳动,想偷懒的、搞小聪明的终会有所差别。

事实也是如此,那几位坚持到最后的,在以后的工作也有继续在原单位的,也有跳槽的,现在都做得不错,搞小聪明的依然在搞着小聪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十年的时间,我清楚的看到了这个过程,这也是我对这件事情记忆如新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在这五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

我们都喜欢交这样的朋友:

诚信、有素养、可靠、有信念、不断努力,企业同样也喜欢找这样的员工,在某种程序上,比你交朋友更喜欢。

也许在你工作之初,会给你一个定位,还可能是你不喜欢的定位,但请你不要灰心。

你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思想;你需要与老员工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你需要与你的同学保持联系,了解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做法,你需要知道不断推陈出新的理念,让你明白世界前进的方向。

不要以企业太小、还落后、做不到做为你学习的借口,你的目标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当一个机会来到你身边时,你才有信心的告诉它说,我时刻准备着!

我是理工科毕业的,企业对于我的定位也不是现在的管理。

但通过长期以来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学习、准备,现在也成为西安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咨询培训师。

我认为,定位是企业的事情,定型是你的事情,只要你不放弃,不断积累和追求,定位也一定会改变!

4、不要担心自己是否是金子,要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种子

我相信做人力资源的同行们,常常会在求职简历中看到类似这样的话,“只有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是一块金子…”,这种话看多了,也就是看看,做为表决心的一种方法太俗了,更不会相信,写这句话的就一定是金子。

这世界本不可能处处是金子。

许多事情会由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变。

在毕业时,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等待伯乐的千里马,但几个月过后,感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如同天上人间,由坚信自己是金子转为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子,优越成为失落再成为失败,愤怒、迷茫、自卑开始与日俱增。

我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到西安一家国企。

工作一段时间后追随下海的大潮,离职到南方,经历了几番波折后又回到西安。

看到销售房子很有“钱景”,又加入其中,但他的确不是做销售的材料。

在与他一次聊天中,他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我说,我认为你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心地单纯的人,工作这么多年,你应该忘记自己毕业的名牌学校和所学专业,找到合适发展的地方,然后推荐了几本书给他。

不久,他开办了一家托儿所,结合“蒙氏、双语、智力开发”等理念,越办越好。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不适合,就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行的话,就撒上花种吧,每一片土地都有适合种植的种子,同样,每一颗种子也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地。

不要总看别人的那块地,而荒了自己家的田。

别人的好收成,不是自己的好收成,别人的幸福之路也不是你那条幸福之路。

袁隆平(不用再介绍了吧,中国人应该都认识并尊敬他)有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一粒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我愿意做一粒健康的种子”,这么伟大的人都愿意做一粒种子,我们还是不要想是不是金子,好好的做一粒种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地生根、发芽吧。

5、不要担心今天是阴雨,要相信明天一定是晴空万里

从初出校门到进入职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几年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也需要从学生到员工更好地完成心态转变。

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比我们那时候经济条件好的多了,另一方面,工作后的差距也更加大了。

在学校的时候,每月用着家里给的固定“收入”,安安稳稳的过着小日子,工作了要独立、也不好意思张口了。

原以为的追逐梦想一下子成了简单无聊,顿觉一腔热血无处抛洒了。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的确是刚刚工作时的写照,天气阴雨,看不到太阳。

这是实情,因为每个人都年轻过。

在工作之初,这种状态几乎是必然的,如果你工作在非父母所在地、非学校毕业地,事实与此也相差不远,我就是如此。

再加上孑然一身,心理上也承担着很大的负担,有了苦、有了痛没处可说,没人能说,这种心境我也经历过。

如果你以发愁、发牢骚和发神经的方式来对待阴雨,这只会加深天气的阴冷,只会使你沉沦消沉,看不到放晴的那一天。

事实上,做为一个新入职的员工,你自然要干各种脏活、累活、体力活、简单的活、没人做的活,原因很简单,企业找人来是要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也是要规避风险的。

你还创造不了价值,或者说企业还不敢让你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就得从做这些事做起,这是生存法则,在学校的教科书上没有,但你得懂、得接受,做个理想主义者只能害了自己。

但企业总算给了你一个生存下来的空间,各位职场新人,请不要在没有生存的时候大谈什么未来和理想,先咬紧牙关把前几年的苦吃过了再说,也别想走捷径,因为这苦人人都吃过,人人都得吃,谁若不想吃,以后只会吃更大的苦。

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香港有名的船王,在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会让儿子到美国深造或在企业执掌要职、进行接班培养。

出乎意料的是,董浩云希望董建华到通用公司做一名普通职员。

当时,董浩云告诉董建华说,“我不怀疑你是一个能理想、有能力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吃苦精神不够,你必须磨炼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先当下属,以后才明白如何对待下属”,董建华在通用公司的底层做了四年普通职员。

人家有着那样的好条件都要找苦吃,我们更要学习吃苦、学会吃苦,吃了这份苦,以后心态才更平和,才不能吃其他的苦。

老话说(又来了,呵呵),“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就是这个意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更是本节内容的主题了。

6、不要担心前途靠他人,要相信命运在自己

历史上,有过一段时间,是要看个人成份的,组织的份量很重。

再后来,有信命的,有信个人,有信缘分的,还有信星座的,当下,也有信爹妈和权钱的。

是,现实中有那么一些有权有钱的人,也就有了那么一些“高富帅”和“高富美”,你的万般努力也挡不了人家的轻轻一击。

你清高鄙视瞧不起也好,羡慕嫉妒恨也罢,总之你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你且死了那条心,治理这种现象也得等你进入“班子”再说。

幸运的是,这类人不多,大部分还与你一样是“黑户白丁”,“黑是黑,咱总算还有人追”,你得给自己找到活路,还得想办法活得好、活得潇洒得意!

我们企业每年都有这么几个“进来”的(占个每年录用的5%吧),包括我在内,主管领导都会和他/她谈话,“怎么进来我且不论,来了就努力工作,别人可以帮你进门,但谁也不能帮你一辈子”。

后来发现,这种人也分两种,有一种人“涛声依旧”,我行我素,混个几年,自己觉得也没意思,不是企业第一份合同期满请他走人,就是他自己离开,长久不了,也没有什么出息。

也有一种人,逐渐摆脱了当年的影响,依靠个人努力做了些业绩出来。

因此,也不能说有背景、有关系就一定不好。

在最初的时候,有贵人相助当然好,一入门有个好公司、好领导当然理想,但没有也不会差到哪去,别说你没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好的背景,你得、你必须把人生的承诺放在自己的手里,别总是活在别人的想法里、活在别人的眼里,我的人生我做主,人生由已不由人。

7、不要担心自己被利用,要相信自己还有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家里,有些物品会常常被利用,那是因为它们还有用,如果无用,就得淘汰扔掉了。

在商业社会里,人做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形。

一些年轻人常常说类似的话,“在公司,我被剥削,被压迫,什么活都让我做,恨不得榨干我,又不给涨工资,也没有什么福利…”。

于是,我们被“利用”了。

企业是追求利润的,这个问题不用解释了,否则就成了公益或慈善机构。

企业利润从何而来,由谁创造?

其实老板再清楚不过。

一名员工刚刚入职,不管企业给你多少,从理论上讲,都是给多了的,你做的这些事情虽多而杂,但价值都很低,何况还给你了学习成长的机会。

企业为什么这么做?

企业在追求几年之后你的价值。

所以,客观的说,几年(比如五年)之后,企业虽然给你的多了,但企业获得的更多。

你在企业工作,企业给你提供每月正常的收入,企业要维持正常的各项支出,在此基础上获得利润。

我说这样的话,并非想为企业当吹鼓手,而是我自己办企业,比较清楚这个过程。

不信你自己试试,你嫌被企业利用了,那你自己做好了,恐怕你比现在的企业利用员工还更“扎实”些吧。

在工作初期,愿意学习成长、愿意奉献付出的人,一定会被企业喜欢,并逐渐重用。

换句话说,即使不被A企业重用,你也可以找到重用你的企业B或者C,无德无能、又牢骚满腹的员工,冷落是必然的。

你有价值,你才有用,才会被利用,所以,别怕自己被利用,就怕自己没什么用。

8、不要担心自己不能干,要相信工作需要肯干

我的导师曾说过这么一句,工作状态有四种境界:

“盲目乐观、自知之明、胸有成竹、随心所欲”,虽然简单却很有道理。

我上班以来,每天都会早到几分钟,刚刚上班时到的更早。

打扫卫生、烧水擦桌等等,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不这样了,上班时间过了,才见他手里拿着早点走进办公室。

我们现在对公共场合吸烟都观点一致的反对了,但在公共场合,比如说公车上、公众办公室吃早餐是不是也不合适呢?

再说说衣着,许多年轻人也不注意了,尤其是快到夏天,穿着无领无袖的上装,短过膝盖的裤或裙,穿着凉鞋乃至托鞋,从素质上就不够职业员工的格了。

你若有机会,到大企业参观参观,看看他们的员工怎么做的,看看楼道里有没有人大声讲话,看看大家的着装,看看卫生间的整洁程度,说大点是文化,说小了是素养,企业的素养是由一个个员工素养构成的,人人都喜欢有素养的人,你也是,我也是,企业也是。

在工作之初,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让你参与,所以你不用担心不会做、不能做。

进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这些每天发生的小事情做到、做好,细节决定成败。

用水、用电?

我就见过这样的员工,只要离开时间比较长,就把电脑屏幕关了;开会永远自带水杯,不用纸杯;办公用纸节约使用等等。

日常工作?

文稿,不仅仅是打字,字体格式、用词用语、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做表,数据内容、图表曲线、对比分析是否到位,简单的事情往往差距千里。

其实,这些事情没有你不会做的,关键就是你愿意不愿意做,能不能做得再好一些。

9、不要担心自己吃了亏,要相信能吃亏是大福

现在的部分年轻人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敢吃,但一不能吃苦,二不能吃亏。

第3节讲的在大夏天搬水的事情,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坚持到底,还是会搞点小聪明?

第8节讲的上班早到、打扫卫生、烧水擦桌不会你会不会做,坚持十年如一日。

在某些人眼里,这就是吃了亏,不划算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我是做的,且一直做到现在,我觉得就是锻炼身体外加加强个人修养,但一天不要紧,一年没关系,十年下来获得的是信任。

什么是人品?

不是一样事你怎么做,是这件事你做了多少年后沉淀下来的。

说说新东方的俞敏洪,他上大学时,几乎为同宿舍的同学打了四年开水,后来,他创办新东方学校,需要融资,找到当年的同学,大家都无一例外的支持他,给他提供资金。

后来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说起原因,就有同学说,就冲你能给大家打四年开水,我就觉得你是值得依赖的人。

我和俞敏洪的例子可能距离你比较远,难以获得你的认同。

我想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你可以和他好好聊聊,他吃了些什么亏,最终获得的是什么?

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别担心自己吃了亏,其实你获得的是大福。

 

好,第一部分在工作之初,关于信什么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盲目担心害怕,关键是自己相信什么,再回顾一下,用九个不要担心和要相信来描述。

即:

1、不要担心没有出路,要相信有思路就会有出路

2、不要担心正处于起点,要相信人生都会有拐点

3、不要担心自己被定位,要相信自己不能被定型

4、不要担心自己是否是金子,要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种子

5、不要担心今天是阴雨,要相信明天一定是晴空万里

6、不要担心前途靠他人,要相信命运在自己

7、不要担心自己被利用,要相信还有用

8、不要担心自己不能干,要相信工作需要肯干

9、不要担心自己吃了亏,要相信能吃亏是大福

 

补充一点,是刚刚看到的新概念——“软素质”

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

还包括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点燃兴趣的能力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等。

动机,也可以说是信念和态度能够被列入软素质之内,我想是许多人用实践证明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不大看重,也许是他自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许是他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但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其实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已过去的人生,总会有一些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想想看,这些事情之所以顺利、成功,是不是与最初自己的信念和态度与很大的关系呢?

 

第一部分就这么多吧,第二部分的内容,我准备说说“要什么”,也想用几句话能总结一下,“现在有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要什么”。

 

今天就到这里,咱们下回——接着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