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59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docx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听课手册

专题八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

■搭建体系

■核心提炼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工业集聚的原因、意义及其与工业地域的关系。

3.主要工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4.世界和我国主要工业区域的发展条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5.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命题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1[2015·四川卷]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1)。

指出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

图81

 

2[2015·北京卷]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人类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

图82是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82

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考点透析

1.掌握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工业区位选择的前提

图83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

(1)从工业生产的实质把握区位选择

图84

(2)宏观和微观结合,确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社会经济效益,在微观上兼顾生态环境效益。

①在河流上游、靠近水源、水质较好的地区可布局自来水厂。

②在城区可布局污染小、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③在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可布局钢铁工业,同时应考虑盛行风向、交通等因素。

④在棉花产区或市场广阔地区,可布局纺织工业。

⑤在甘蔗、甜菜产区可布局制糖工业。

⑥在钢铁厂附近可布局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工业联系较密切的部门。

⑦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能耗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在火电厂附近为利用粉煤灰可布局水泥厂、建筑材料厂等。

3.掌握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是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

根据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

具体分析如下。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图85:

图85

图中甲工业科技投入比重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工业原料运费投入比重大,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工业工资投入比重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工业产品运费投入比重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a.原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b.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要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位选择

目前,世界上以电压力锅、吹风机等为代表的小家电产品60%以上产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小家电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成为世界小家电主要生产国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经验丰富B.市场需求量较大

C.工业基础雄厚D.原材料丰富

2.为提高小家电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应(  )

A.加强核心技术研发B.提高劳动力素质

C.完善交通运输D.拓展国际市场

考向二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

图86为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单位:

%)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86

3.关于三个区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Ⅰ区先变大后变小 ②Ⅱ区先变大后变小 ③Ⅲ区2000年至2005年变化最大 ④2005年Ⅱ区市场份额最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4.导致Ⅰ区2000年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②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③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④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命题点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

3[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图87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图87

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4[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图8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图88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考点透析

1.工业集聚与工业联系

图89

2.工业分散

(1)工业分散的表现

图810

(2)工业分散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

原有的老工业区工业密集,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促使企业到其他条件比较合适的地区发展;具有生产联系的各工业企业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②意义:

缓解了工业发展中产生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其寻找最佳区位。

③部门:

电子工业、复杂产品工业(汽车、飞机)适于分散布局。

3.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分析角度

①对资源:

导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②对环境:

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2)对策分析

①资源问题:

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开发新资源。

②环境问题:

立法,“三废”达标排放,防治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等。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

我国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其较高的性价比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该手机的处理器、内存、屏幕、摄像头、玻璃、电池、操作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企业。

据此完成5~6题。

5.该手机零配件的生产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原因是(  )

A.获得规模效益B.降低运输成本

C.获得最佳区位D.扩大市场份额

6.该手机未来提高利润、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为(  )

①提高产品质量 ②降低产品价格 ③设立实体专卖店

④提高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考向二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塞内加尔河沿岸地带。

该国铁矿资源丰富,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硫含量低,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扎迪特周围地区。

近年来,毛里塔尼亚在乙地南部沙漠边缘发现储量丰富的磷矿,该国矿产呈现“北铁南磷”格局。

图811

有人提出应在乙地开辟磷肥生产基地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并说明理由。

 

命题点三   区域工业化

5[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图812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图812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透析

区域工业化的分析,应遵循“区域工业化→工业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区域工业化条件分析

在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的条件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

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明确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变化统计图或资料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状况。

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显示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特别是通过一些产业部门的数据统计,也可以反映区域内工业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内的工业类型,如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的工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区域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资源丰富的区域其工业类型应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工业,因此多形成一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把握发展模式。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工业化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又会带动工业化,但各区域的情况存在差异,走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也存在差异。

例如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如图813:

图813

(2)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一系列诸如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问题,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发展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题预测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拉索面积约444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由库拉索岛和小库拉索岛组成。

库拉索岛上气候干燥,水资源供应靠海水淡化。

库拉索岛是理想的炼油地点,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其出口总值的95%,粮食、工业品主要依赖进口。

库拉索岛1956年成为自由贸易区,威廉斯塔德港成为世界最大港之一,首府威廉斯塔德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

旅游业、服务业以及与航运相关的商贸业对于岛屿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图814示意库拉索的位置。

图814

(1)分析库拉索岛成为理想的炼油地点的条件。

 

(2)简述库拉索岛发展炼油业的积极影响。

 

(3)请为库拉索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命题点四   产业转移

6[2015·海南卷]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

图815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级行政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

(1)~(3)题。

图815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B.输电线

C.绿洲D.荒漠

■考点透析

1.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思路是:

图816

2.明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先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一般方向是由较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较不发达国家(地区)。

3.对比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817

■新题预测

2014年我国浙江某企业斥资2.18亿美元在美国东南沿海南卡罗来纳州(图818中A地)开设棉纺织厂,这是我国纺织企业首次赴美建厂。

据此完成9~10题。

图818

9.该企业在美国投资建棉纺织厂,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  )

A.劳动力成本低

B.市场需求量大

C.原料成本低

D.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

10.该企业在A地投资建厂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促进南卡罗来纳州经济发展

B.加快南卡罗来纳州城市化进程

C.改善了南卡罗来纳州生态环境

D.加快了南卡罗来纳州工业化进程

突破八   区位图

■典题示范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图819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其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图819

A.①B.②C.③D.④

■判读技巧

常见的工业区位图:

二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

其判读技巧具体说明如下:

1.二维坐标图

图820

首先明确坐标以及图例的含义,然后根据相关指标的大小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820,水平方向表示四种工业类型,柱状图表示的是各种工业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重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三维和多维坐标图

图821

图819为三角形坐标图,读图时要明确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图中③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④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图821为玫瑰统计图,它反映了五种工业区位因素,以距离原点的远近作为对工业区位影响强弱的标志。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①对原料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劳动力,可以判断①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②对技术要求最高,是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对劳动力要求最高,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对市场要求最高,是市场导向型工业;⑤对动力要求最高,是动力导向型工业。

3.模式图

图822

图822为一幅工业发展模式图。

工厂早期建在原料地,为原料导向型,后来向市场地扩展。

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状况可以看出,早期物流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地,后期原料地与市场地间只有信息流,该工业成为市场导向型。

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4.等值线图

图823

图823为一幅等值线图,将重要区位因素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要求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

图中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唯一的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地点?

要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地从M1、M2运进原料和运出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分别算出运费之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即最适合建厂的为丙地。

5.分布图

美国本土某工业布局图

图824

图824是一幅点阵分布图,依据图示信息,美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该工业布局较多;中西部人口密度小,该工业布局较少。

该工业布局与原料、燃料、动力等因素的分布无直接相关性,因此可推测该工业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模拟提升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发展某种产业的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发展该产业的成本。

图825表示我国不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当指数大于1时表示具有比较优势)变化,我国比较优势增加最明显的产业是(  )

图825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

■考点归纳总结

例1 主导因素:

原料。

原因:

鲜果不便长途运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类型。

根据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可以将工业分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等,奇异果罐头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主要是因为鲜果不便于长途运输,需要接近原料产地。

例2 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型,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读图可知,1900年西雅图的主导产业为木材工业,属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之后的造船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随后,1960年后的飞机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西雅图实现了产业转型。

例3 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厄勒海峡地区的“医药谷”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从技术、政策、交通以及气候等方面回答。

例4 

(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

(1)题,我国与美国相比,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可从消费市场、生产成本等角度回答。

(2)题,汽车“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可从分工协作、工业化水平、经济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

例5 

(1)煤、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任答三点)

(2)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易造成京津地区大气污染;位于水源地的上游,易造成京津地区水源污染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答两点) 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压力(任答两点)

(4)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河北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张家口的位置可以看出,其发展钢铁工业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该地位于京津地区冬季风的上风向以及河流的上游,所以从这几方面作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发展工业的影响。

其有利的方面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利的方面为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压力。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方式,所以应该从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答。

例6 

(1)A 

(2)D (3)C [解析]第

(1)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

电解铝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我国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廉价而充足的电力资源,适宜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故A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解铝的原料主要是氧化铝,主要产地为山东、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地,而不是西北地区,故C项错误;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D项错误。

(2)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

电解铝业原料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市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故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D项正确。

电解铝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西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故工业转移会导致能耗增加,污染排放增加,A、C项错误;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较多,故产业转移不一定会导致产品价格提高,B项错误。

第(3)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绿洲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及人口聚集地,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电解铝工业属于高污染的产业,故应远离绿洲。

新题预测 

1.B [解析]小家电需原料较少。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小家电生产的发展。

2.A [解析]为提高我国小家电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应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3.C [解析]根据三角坐标图的读图方法,可直接读出该题结论。

4.A [解析]结合图示知,Ⅰ区为京津沪苏浙闽粤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开放时间较早,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引入,该地区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导致其市场份额在2000年后不断减小。

5.C [解析]该手机在世界不同区域进行零配件生产,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6.D [解析]为进一步提高利润,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7.赞同。

理由:

乙地位于塞内加尔河北岸,人口和城市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该国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磷肥基地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靠近水源和原料产地,便于就近取材;濒临河流,直通海洋,水运便利,便于产品运往市场;磷肥国际市场广阔;等等。

反对。

理由:

该国经济技术落后,环境保护设施薄弱;乙地地处沙漠边缘,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磷肥基地对水源、土地会造成严重污染;等等。

(两种观点任取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赞同在南方乙地开辟磷肥生产基地应从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考虑。

反对则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

8.

(1)临近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开采国和出口国,原料来源丰富;拥有可供大型油轮停靠的天然良港;是巴拿马运河航线上的交通枢纽;临近美国巨大消费市场;荷兰的资金、技术支持。

(2)促进当地与炼油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3)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延长石油工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和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

[解析]第

(1)题,从原料来源、交通、市场及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

(2)题,从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说明。

第(3)题,从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9.C [解析]结合所给图文信息,A地靠近美国棉花带,接近原料产地,原料成本较低是该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最主要原因。

10.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