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8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5 大小:26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5页
亲,该文档总共2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散步》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过渡)设想一下: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

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

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

(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

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教后反思:

2.《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学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

(生:

轮椅)

师:

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

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

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

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

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

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

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

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

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

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

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

怀念的是谁?

为什么是“秋天”?

(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课件: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板书:

儿子、母亲——好好儿活)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

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

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

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

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

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

扩充句子训练)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

你们多大?

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

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

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

(回扣板书的“苦”)(板书:

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

怎么劝?

(学生发言)

7、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

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

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

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

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

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

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

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

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

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母亲

瘫痪肝疼

暴怒无常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睡不了觉

第二课时

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

母亲的爱好勇敢!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

(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

母亲的爱好细心!

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

(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

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

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

)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

母亲的爱好坚定!

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

还有什么呢?

(好好儿活。

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

)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

母亲的爱多么执着!

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

她还忍住了什么?

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

(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

母亲的爱多么深沉!

送到句子中再读。

(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

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

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

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

(板书:

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

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再次回扣“苦”)

总结:

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

(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

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

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6、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

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四、思考:

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儿子苦

好好儿活母亲苦

 

3.羚羊木雕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正确把握课文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教学难点:

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教学方法:

朗诵;启发、讨论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并查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

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效果

抹(mǒ) 攥(zuàn)逮(dǎi)怦(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故事围绕什么展开?

它在文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四)品读文章揣摩人物

1、通过语言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读一读:

“我”和妈妈的对话

“我”和爸爸的对话

“我”和万芳的对话

“我”和万芳妈的对话

2、请你结合人物言行评价一下文中主要人物。

(幻灯)

“我”——重情软弱

妈妈——生硬固执

爸爸——婉转持重

万芳——仗义明理

第二课时

(一)品读文章揣摩人物(续)(幻灯)

结合人物言行评价一下文中次要人物。

奶奶——同情理解

万芳妈——正直坦率

(二)课堂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

由此而起冲突。

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2)如果你是家长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

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总结讨论结果:

爱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有不同的表达,假若爸妈能较早地把羚羊木雕的特殊价值告诉我,假若我能在给万芳送礼物之前征求爸妈的意见,或许,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

生活中的很多遗憾是可以弥补的,犯下了过错不要紧,假若能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生活也许会有新的转机。

爱不应成为一种伤害。

假设你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想给谁说声“对不起”?

(二)写作表达练习:

1、课文安排的结局,你满意吗?

如果你有更好的设想,把它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

2、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1)我在冲出家门去万芳那里要回羚羊木雕的路上,心理会怎么想?

(2)在万芳把小刀塞在我手里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之后,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要求:

1、任选一题,字数在150个之内

2、有理有据,符合人物年龄、心理特点

(三)作业:

1、完成课上写作表达练习。

2、预习第23课《散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散文诗两首

泰戈尔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方法:

美读法赏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

嗅xiù匿nì祷dǎo衍yǎn

(2)词语:

匿笑:

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洗澡,又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3)学生介绍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