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950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章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

 

【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质呢?

(设计意图: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二、新课讲授

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用什么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有何不同?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补充说明:

1公斤=1kg;1斤=500g;1两=50g

【自学检测】

1、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①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②1片药的质量约为500______;

③1卡车煤的质量为5__________;

2、0.5t=________g;300g=_______kg

3、1.5×104mg=_____g,它可能为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电脑B、课桌C、钢笔D、中学生

2、质量的测量

【过渡】同学们,你知道你自己的质量是多少吗?

如何去测量?

现场出示体重秤,并找学生实际测量质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1)认识天平的构造

【过渡】实验室使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叫做天平

课件展示托盘天平的构造

【设问】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码?

3、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和化学物品的质量?

为什么?

【总结】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量程);

②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探究:

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

提问:

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

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课件提示】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用镊子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③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课件提示】

①把物体放在左盘

②用镊子夹砝码放在右盘(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夹砝码从大到小添加)

③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

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

左边所对刻度值。

提问:

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呢?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

是否随着自身的位置、形状和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请大家思考以下的问题。

1、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质量改变吗?

2、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或者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其质量改变吗?

3、同一物体从北京带到上海,它的质量改变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

1、能否用天平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

如何测量?

2、若测量质量时,右盘放物体,左盘放砝码,能否得到物体的质量?

提示:

天平平衡时的等量关系式: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的示数

三、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

四、课堂检测

要求:

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助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

一、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1.用符号表示(m)

2.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Kg)

其它单位:

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

t→Kg→g→mg(103进制)

三、测量工具---天平

1、测量前:

调平衡(平衡螺母)

2、测量时:

左物右码再调平衡(加减砝码兼调游码)

3、测量后:

读数(m物=m砝码+m游码示数)、记录(数+单位)、整理

四:

特点: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课堂检测

1、一根铁棒,其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将铁棒磨制成钢钎B.在炉中加热到30℃

C.将铁棒拉成细铁丝D.将铁棒带到太空中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中学生身体质量的是()

A.500kgB.5.0×107mgC.5000gD.0.005t

3、1kg的铁和1kg的棉花比较,它们的质量:

()

A铁的质量较大B棉花的质量较大C它们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比较

4、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g的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D.你的质量

5、①7.6kg=g;②200mg=g;

③200kg=t;④50kg=mg;

6、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6-1-9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6-1-9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g.

7、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右“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6-1-10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2、B3、C4、C

5、①7.6×103②0.2③0.2④5×107

6、水平右52.4

7、左增加78.4g

 

第二节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二、难点:

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情景创设】

教师播放《打金匠做假金项链骗取典当行十万元》的视频。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你知道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什么吗?

【小结】

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密度》。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6~2密度》。

【板书】§6~2密度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鉴别金饰品的行话“比重”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过渡语】

《密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那质量和体积大家熟悉吗?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是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还是体积小的铁块质量大?

【引导点拨】

用手来掂一掂桌面上体积不同的铁块,并说出你的感受。

【提出问题】

两个铁块,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

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过渡语】

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板书】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课件展示】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铁块各1个.

2、实验表格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

1

10

2

20

3

30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

4

10

5

20

6

30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能力。

【提出问题】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2、结论:

【课件展示】

2、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物质比值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明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存在差异。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过渡语】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二、密度:

【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密度相关知识,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课件展示】

1、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字母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常用单位是什么?

如何读?

【板书】

1、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

kg/m3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知道铁的密度是7.8g/cm3,那等于多少kg/m3呢?

下面我们来共同计算一下。

【课件展示】

解:

铁块的质量m=78g=78×10-3kg=7.8×10-2kg

木块的体积v=10cm3=10×10-6m3=10-5m3

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7.8×10-2kg÷10-5m3

=7.8×103kg/m3

即:

7.8g/cm3=7.8×103kg/m3

【课件展示】

1g/cm3=kg/m3

【板书】

1g/cm3=1×103kg/m3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密度的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较为容易出错。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还学习了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一举两得。

【提出问题】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知:

铁的密度是7.8×103kg/m3,你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吗?

【板书】

4、物理意义:

【课件展示】

铁的密度是7.8×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过渡语】

我们了解了铁和铝的密度,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它物质的密度。

 

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根据自己的发现,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阅读了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2、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ρ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设计意图:

对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通过了解物质的密度,总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这样学生较为容易接受。

【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的学习内容,你得出那些规律?

【课件展示】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板书】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过渡语】

我们的一个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他来解决呢?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1】

小华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100m短跑金牌,他想知道这块金牌是由什么做成的。

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6.7g和3cm3。

试求:

(1)、这个金牌的密度是多少?

(2)、请你根据密度表判断它可能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要求学生利用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步骤进行求解。

注意单位】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质量

m

kg

g

体积

V

m3

cm3

密度

ρ

kg/m3

g/cm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及步骤。

【提出问题】

由密度的公式ρ=m/V你可以得到求物体质量、体积的表达式吗?

【板书】

m=ρvv=m/ρ

【过渡语】

下面我们利用这两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2】

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砌成。

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它的质量有多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m=ρv

v=m/ρ的计算过程、注意事项及步骤。

【课件展示】

从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国家质检单位判断这个金项链的主要成分是银的依据是什么吗?

【预习提示】

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来鉴别呢?

请同学们预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2密度

1、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2.结论:

二、密度

1、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m=ρvv=m/ρ

3、国际单位:

kg/m3

1g/cm3=1×103kg/m3

4、物理意义: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

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课堂检测】

1、关于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D.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2、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剩下半支,则()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体积减半,密度加倍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

4.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意思是;体积为0.5m3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kg。

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密度为。

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验时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图表格记录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与3、4与5与6、7与8与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___   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同种物质的;

(b)不同种物质的。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表示了物质的特性。

6.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

已知某大型的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需要“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吨?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甲1.5

4、【答案】1m3铜的质量是8.9×103kg;4.45×103kg;2.225×103kg;

0.25m3;8.9×103kg/m3。

5、【答案】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3与6与8);

(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

6.【解析】解:

结构钢的质量为m1=130t=1.3×105kg

“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气凝胶”体积为

V2=V1=m1/ρ1=1.3×105kg/(7.8×103kg/m3)=16.7m3

“气凝胶”的质量为m2=ρ2V2=3kg/m3×16.7m3=50.1kg=0.05t

【答案】需要“气凝胶”质量为0.05t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

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

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

[板书]实验原理:

[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

[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

(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是ml还是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归纳总结]三观察:

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要会放、会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有些液面(如水银)是凸形的,读数时应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设计实验方案]

怎样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怎样设计?

让学生说出方案。

[误差分析]

烧杯里的水能不能倒干净,如果倒不干净会给测量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

那么要消除这种影响,实验需要如何改进?

启发学生想出更好的实验方案。

方案二:

1、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再把烧杯里面的水倒到量筒里一部分测量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剩下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再根据公式计算水的密度ρ=(m1-m2)/V。

[温馨提示]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能放在天平上测量质量。

对于学生用量筒代替烧杯放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方案加以否定。

(设计意图:

在测量盐水的密度方案设计时,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方案一,通过误差分析,实验步骤的调整,自然过渡到方案二,优化的实验方案不是直接

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测量石块的密度

[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进行实验]

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误差分析]

如果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量筒测量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设计意图: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比测量盐水的密度简单的多,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误差分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帮助国王皇冠的真伪。

课堂检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ρ=m/v

二、量筒的使用

三观察:

1.单位标度

2.量程

3.分度值

读数:

视线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质量

m(g)

水的积

V1(ml)

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V2(ml)

小石块体积V(cm3)

小石块密度ρ(g/cm3)

四、测盐水的密度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盐水的密度ρ(g/cm3)

 

达标检测

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的质量为48g,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测出石块的体积为cm3,则石块的密度是kg/m3.

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