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040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docx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ΔH=-QkJ·mol-1(Q>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答案]B

[解析]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SO2的转化率应该相等,所以B正确。

2.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下列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ΔH<0

B.2CO(g)===2C(s)+O2(g);ΔH>0

C.N2(g)+3H2(g)===2NH3(g);ΔH<0

D.CaCO3(s)===CaO(s)+CO2(g);ΔH>0

[答案]B

[解析]A为放热、熵增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B为吸热、熵减反应,一定不可以自发进行;C为放热、熵减反应,低温可自发进行;D为吸热、熵增反应,高温可自发进行。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总体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答案]B

[解析]②由于是定容容器,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故反应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故不能满足题意,同理⑧也不能满足;⑥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⑦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不论是否达到平衡,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故不能满足题意。

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s)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

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2A+B2C

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t3-t2)]mol/(L·s)

[答案]D

[解析]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A错。

通过计算得A的转化率为2/3,B的转化率为2/5,B错。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2A+BC,C错。

5.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

注意:

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不变。

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加入CO和H2O(g)各1mol,发生反应:

CO+H2O(g)

CO2+H2,达到平衡时生成0.7mol的CO2,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开始就加入4molH2O(g),则达到平衡可能生成的CO2是(  )

A.0.6molB.0.95mol

C.1molD.1.5mol

[答案]B

[解析]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n(CO2)<1mol,增加H2O(g)浓度时,平衡向右移动,n(CO2)>0.7mol,只有B项符合。

7.在2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ΔH=-746.4kJ·mol-1。

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4mol,10秒钟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1mol。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5秒钟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s-1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

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

v正(CO)=2v逆(N2)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molO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答案]C

[解析]10s内,由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NO为2mol,v(NO)=

=0.1mol·L-1·s-1,所以,5s内的速率不是0.1mol·L-1·s-1,A项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B项错。

由方程式知,v正(CO)=2v正(N2),结合C项中的关系,可说明v正(N2)=v逆(N2),即为平衡状态,C项正确。

充入的O2可以与NO反应,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减小,D项错。

8.可逆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右移

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增大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

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高,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e+f,所以C项正确;恒压时,温度越高,C的百分含量越低,平衡左移正反应放热,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增加固体的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D错误。

9.(2011·天津,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本题为“绝热容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单从浓度角度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但是图像前一段时间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之后才逐渐减小,故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点以前反应放热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点后浓度变化起主要作用,但是c点并未达到平衡,故A、B、C项均错误;a~b段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b~c段的平均反应速率,故相同时间内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D项正确。

10.

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Q(Q>0)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B.b点

C.c点D.d点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温度—转化率曲线,由于a点、b点均在平衡线上,表示a点与b点达到平衡状态。

c点时,若温度不变,NO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没达到平衡,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符合题目要求。

11.在一定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X、1molY。

发生如下反应:

2X(g)+Y3Z(g);ΔH=-akJ·mol-1(a>0)。

经60s达平衡,此时Y的物质的量为0.2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mol·L-1·min-1

B.若再充入1molZ,重新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则Y为气态

C.达平衡后,实际放出的热量为bkJ,则b=a

D.若Y为气态,则使容器体积变为1L,Z的物质的量不会增大

[答案]C

[解析]达平衡时,消耗0.8molY,生成2.4molZ,v(Z)=Δc(Z)/Δt=1.2mol·L-1/1min=1.2mol·L-1·min-1。

选项B,若再充入1molZ,重新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原平衡与新平衡等效,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气体计量总数相同,则Y必为气态。

选项C,ΔH=-akJ/mol,表示2molX与1molY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b

选项D,因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加压平衡不移动,Z的物质的量不变。

12.α1和α2分别为A在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C(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

[答案]C

[解析]先假设反应体系保持恒压过程,增加A的物质的量,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两容器中转化率不变;然后再将容器体积压缩,在加压过程中反应A(g)2B(g),平衡向左移动,α1减小;反应2A(g)C(g),平衡向右移动,α2增大,故C项正确。

1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04mol/L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反应时X、Y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量之比一定为1∶3,依据平衡时二者浓度之比为1∶3,可知c1∶c2=1∶3,X、Y的转化率相等,所以选项A错、C正确;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所以选项B错误;若起始时平衡向右移动,利用方程式可以求出c1的最大值为0.14mol/L,由题知c1>0mol/L,故选项D错误。

14.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0,加压、降温、减小NH3的浓度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④正确;将原料气循环利用也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⑤正确。

15.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判断。

设甲容器中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x,则有

,解得x=60%。

乙容器在甲容器的基础上c(H2)增大了一倍,故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A正确;丙容器中H2和CO2的浓度是甲容器中H2和CO2的浓度的2倍,但所给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因此甲和丙属于等效平衡,故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B正确;平衡时,甲中c(CO2)是0.040mol/L,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80mol/L,故C错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故D正确。

16.(2011·四川,13)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达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

D.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

根据降温后平衡(Ⅰ)到平衡(Ⅱ)物质的量减少,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了,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Ⅰ)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8mol,则达到平衡(Ⅰ)时的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24比25;由于反应②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反应2的体系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是2mol,又由于左右两室中的压强始终是相等的,平衡Ⅰ中右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体积是2.2V,则左室中的体积是2.8V,物质的量为28/11mol,故反应掉X的物质的量为3mol-28/11mol=5/11mol,因此达到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5/11;由于平衡(Ⅰ)到平衡(Ⅱ)是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因此二者M的体积分数不可能相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7.(9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pC(g)+qD(g)

已知:

平均反应速率vC=

v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

,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有amol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A=________,vB=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mol,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ol/(L·min) 

mol/(L·min) 

(2)2 3 1 6 (3)

×100% (4)< (5)①增大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减小 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

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之比,故A、C的系数之比为2∶1,从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1/2∶1=2∶3∶6。

故化学计量系数分别为:

2、3、1、6。

(1)vA=(amol/3)/(2L×2min)=a/12mol/(L·min),vB=3/2vA=a/8mol/(L·min)。

(3)反应中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

n消耗(B)=n(D)/2=amol,故D的转化率为:

a/b×100%。

(4)升高温度,D的平衡物质的量由2amol降为1.5amol,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5)①容器的体积减小,即为增大压强,速率增大。

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

18.(6分)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SO2和O2发生反应。

已知1molSO2和足量O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恒压条件下】

(1)若开始时放入1molSO2和0.5molO2,达平衡后,生成0.9molSO3,这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开始时放入4molSO2和2molO2,达平衡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恒容条件下】

(3)若开始时放入1molSO2和0.5molO2,达平衡后,生成amolSO3,则a________0.9(填“>”“<”或“=”);

(4)若令x、y和z分别代表初始加入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要使其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与(3)中平衡时完全相同,则x、y、z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x、y,另一个含x、z)

[答案]

(1)90% 

(2)3.6mol 3.6Q (3)< (4)x=2y x+z=1(以上各答案合理均给分)

[解析]   2SO2 + O2  2SO3

起始(mol)10.50

变化(mol)0.90.450.9

平衡(mol)0.10.050.9

可知SO2转化率为90%。

恒温恒压下,起始投入量与原投入量成比例,两者成等效平衡,SO2转化率相同,可知答案。

恒容条件下,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相对于恒压条件,相当于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SO2转化率降低,则生成SO3小于0.9mol。

 2SO2 + O2  2SO3

10.50

起始xyz

变化z0.5zz

平衡x+zy+0.5z0

可知:

x=2y x+z=1。

19.(9分)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2SO3(g)+190kJ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_。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

a.v正(O2)=2v逆(SO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O2和0.10molS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v(O2)=________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__mol

[答案]

(1)五氧化二钒(V2O5) 大于 

(2)在450℃时,2molSO2气体和1mol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 (3)bd (4)0.036 向正反应方向 0.36 0.40

[解析]此题考查了工业制硫酸、化学平衡常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

(1)工业制硫酸时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使用的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该反应正向放热,故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

(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450℃时,2molSO2气体和1mol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分子总数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为0.18mol,则v(SO3)=0.072mol·L-1·min-1,则v(O2)=0.036mol·L-1·min-1;再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此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介于0.36和0.40之间。

20.(8分)Ⅰ.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是:

FeO(s)+CO(g)

Fe(s)+CO2(g);ΔH>0。

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重新建立平衡之后,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常数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8mol/L,c(CO)=0.1mol/L,此时,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把高炉建得更高一些,这样可以降低高炉尾气中CO的含量。

你认为合理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

(1)已知Fe3+与I-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2I-+2Fe3+2Fe2++I2。

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其中k为常数)。

cm(I-)(mol/L)m

cn(Fe3+)[(mol/L)n]

v[mol/(L·s)]

a

0.20

0.80

0.032

b

0.60

0.40

0.144

c

0.80

0.20

0.128

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_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等措施可以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2)NO

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MnO

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最强。

向FeSO4溶液中加入碘水,碘水不褪色,再加入NaHCO3后,碘水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

(1)增大 增大

(2)小于 c(CO2)/c(CO)=0.028mol/L÷0.1mol/L=0.28>0.263,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不合理,因为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已经达到了反应的最大限度

Ⅱ.

(1)大于 加入萃取剂萃取I2 

(2)加入NaHCO3后,溶液呈碱性,而在碱性条件下,碘水可以氧化Fe2+

[解析]Ⅰ.

(1)FeO(s)+CO(g)

Fe(s)+CO2(g)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O2和CO的体积比值和平衡常数K值都会增大。

(2)CO2和CO浓度的比值大于K,则表明了还未建立平衡且反应正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Ⅱ.

(1)分析表中的数据,特别是a与c两组数据,就可以知道哪种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大;将碘分离或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