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085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中华书局版

第3课 古代希腊和罗马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布诺战争;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兴衰;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

(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

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评价任务

任务1:

在《古代希腊》地图上找到爱琴海和克里特岛。

(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2:

模拟伯利克里时代的生活历程。

(检测学习目标2)

任务3:

在《罗马帝国》地图上指出迦太基,地中海,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检测学习目标3)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学习难点罗马帝国兴衰的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讲授新课:

一、古代希腊

1、开始讲授新课时,先出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

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2、爱琴文明教材用小字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阅读,指出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3、希腊城邦的出现,讲清二点:

(1)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是出现一系列城邦国家,城邦是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这与古代亚非

奴隶制国家不同。

(2)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国家中的典型代表。

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

特点:

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

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

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

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4、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正文、小字、插图)、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积极思维,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1)提问: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成以下表格,

投影出示: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繁荣

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2)引导学生探讨: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启示?

”使学生认识:

原因是伯利克里

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3)让学生思考:

“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教师归纳: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

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

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5、斯巴达城邦,教材用小字作了介绍,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这段小字基础上,

结合“动脑筋”中的问题进行回答。

由于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2、罗马帝国的建立

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再请学生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最后教师归纳,出示投影:

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讲解时,应注意:

(1)布匿战争经过可由学生阅读、介绍;

(2)指导学生对照“意大利半岛”和“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看出罗马领土变化情况;

(3)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4)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可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时间进行比较,指出中国进入封建时代比西方早近千年。

四、归纳总结:

(请用图表的形式归纳你在这节课上所学的主要内容)

活动2【练习】五、达标测试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

A古代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2、与古代希腊文明发展有关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是:

()

A河流B山川C海洋D森林

3、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城邦是:

()

⑴雅典⑵巴比伦⑶马其顿⑷斯巴达

A⑴⑶B⑵⑷C⑵⑶D⑴⑷

4、下列古代国家中男性公民普遍参政的是()

A雅典B斯巴达C波斯D巴比伦

5、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的是:

()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罗马

6、下列历史人物与古罗马无关的是:

()

①伯利克里②汉谟拉比③屋大维④亚历山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有这样一组描述:

他第一个在罗马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他还结束了罗马共和国。

他是-()

A汉尼拔B凯撒C屋大维D伯利克里

8、下列文明中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希腊

9、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

A金字塔的国度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种姓制度的产生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0、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具有这些特征的国家是:

()

A埃及B巴比伦  C雅典D斯巴达

11、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的火种采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如右图)。

这个发祥地在:

()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